外患不斷、內憂頻起,愛回收還好“突圍”嗎?

外患不斷、內憂頻起,愛回收還好“突圍”嗎?

中國企業一旦進入了XXX全球榜單,或獲得什麼世界大獎,就會“賣力氣”的宣傳一波。10月底,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眾多中國企業上了這個榜單,在它們還沒來得及自我宣傳時,意外卻發生了。

自媒體@肥肥貓發佈的《故事快講不下去的互聯網新秀們》文章刷屏了朋友圈,奪走本該屬於登上了《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企業們的眼球,該文痛斥10億到100億美金範圍裡的中國獨角獸,大多數無科也無創,只是做做二房東、互金、二手車、電影、網課、偽AI、電動車、電商的生意。估值虛高不說還沒有什麼硬科技,只因為有資本在背後“力捧”就奪取了這個榮譽。

客觀的說,這種“地圖炮”式的觀點有些偏激,可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10億至100億美金的獨角獸裡有著很多“名不副實”企業。即使有ofo的前車之鑑,今年仍有不少商業價值稀缺的企業被資本捧成了獨角獸。市場需要冷靜的思考,這其中,也包括頻繁在資本市場講故事卻收效甚微的二手回收平臺——愛回收

1+1小於2

今年6月初,愛回收宣佈與京東旗下的二手商品交易平臺拍拍合併,並宣稱將獲得5億美元的融資。可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官方公告顯示,愛回收獲得的融資現金僅為2000萬美元,但是卻付出了聯席總裁和部分股權的代價。據媒體分析,大部分的所謂投資,可能是流量作價或其他資源交換。

這一輪融資背後尚有很多信息未對外公開,但估值提升的背後,其實難掩其資金緊張不得不滴血融資的尷尬。

到底投了多少?沒人知道,單從數據上來看,不斷在資本市場尋求融資的愛回收近五個月的表現和它“身價”之間並沒有形成正比關係。從一些數據上來看,合併拍拍後的愛回收甚至出現了倒退現象。可見,這種估值“遊戲”裡存在了非常多的貓膩,只要資本方願意,可以輕鬆地把一家公司“包裝”出來。回頭再看ofo的遭遇或許我們就會明白,為何它的估值會達到40億。

按照道理說,一家企業的評估應該基於其本身的業務的增長或衰退。如果以這個維度來看,愛回收其實並不怎麼樂觀。

外患不斷、內憂頻起,愛回收還好“突圍”嗎?

愛回收和拍拍的合併曾引起圈內不小的熱議,一個是主打手機回收業務,一個主打二手商品交易平臺,是標準的生態互補的戰略合併。尤其是在閒魚、轉轉發力C2B2C服務的背景下,缺“左腿”的愛回收和缺“右腿”的拍拍抱團,看上去是完成閉環。可從數據上來看,這種互補的合併,不僅未帶來流量的提升,甚至造成了下跌。以愛回收舉例,其月獨立設備規模在8月、9月出現了非常嚇人的下滑。拍拍二手雖然沒有下滑,可也幾乎沒實現什麼增長。

按道理說,上下游的兩家企業戰略聯合總會帶來一定的增長,出現跌勢很反常,有三個原因或能解釋這種現象:

首先,拍拍二手本身的“不景氣”,造成對愛回收的拉昇有限;拍拍和京東的緣分並不是“自由戀愛”,自拍拍跟了京東就一直沒獲得過較大的資源傾斜。2015年,劉強東曾毫不客氣的用“控制不了假貨”的理由關閉了拍拍。兩年後,京東重啟了拍拍二手,可命運多舛的拍拍並未迎來高光時刻,在二手電商市場的佔比一直未能實現突破。

據網經社旗下的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二手電商發展報告》顯示,拍拍二手的市場佔比只有6.37%,這種體量對愛回收能帶來多大的提升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2000萬美元對愛回收而言杯水車薪;閒魚背後是阿里,轉轉背後是騰訊,而且愛回收還面臨著回收寶、閃回收、估嗎等平臺的競爭,在二手電商大戰異常激烈背景下,是否擁有雄厚資本是事關生死的大事。2000萬美元丟在二手回收市場裡一個水漂都打不起來,能夠在巨頭的競爭下業務不被腰斬已經不易,更枉談實現增長了。

最後,二手回收電商變局再啟;愛回收能夠看到二手手機回收背後的巨大利益,手機廠商和二手電商平臺對此同樣有著清醒的認識。以往二手手機回收這個“累活”沒人願意做,愛回收壟斷了手機品牌商城的以舊換新業務,這是它前些年之所以能快速發展的一根金手指。如今,手機企業開始重視這塊戰場,同時也意識到一家壟斷所帶來的客訴升高問題,因此vivo選擇了和回收寶合作,小米投資了閃回收,越來越多的夥伴離之而去,這根金手指一旦斷掉,對其的打擊將是難以估量的。

不完全統計,如今包括蘋果、華為、小米、vivo、OPPO、聯想等手機品牌都推出了以舊換新的業務,隨著二手回收電商競爭的激烈,市場重新洗牌開始。雖不知最終鹿死誰手,可這場混戰對愛回收而言並不是好事。

1+1本來不該小於2,尤其是兩個平臺互補。估值數字上的風光掩蓋不了模式上的短板,未來把精力聚焦到具體的業務上拓展上,才是它最該去做的事。

難擋的馬太效應

看似“完美”的組合,為何沒能夠出現奇效呢?

答案其實並不難,隨著二手電商市場逐漸的形成雙強格局,馬太效應下,小平臺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式微。

根據第三方機構比達發佈的《2019年第1季度中國在線二手閒置物品交易市場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3月份閒魚APP月活用戶數為2439.9萬人,轉轉APP月活躍用戶為1142.9萬人,拍拍二手是21.4萬人。對於愛回收而言,接手拍拍二手不僅帶不來利好,還是個燙手山芋,如果放任不管,拍拍二手或會再一次重蹈覆轍;如果選擇輸血,那將是一筆無底洞般的持續投入。

在閒魚、轉轉的壓力下,愛回收目前最亟待解決的是C端流量的困境。二手手機回收後有三種變現方式,第一種是經過檢修後直接對用戶銷售,這部分佔比大概20%,這也是利潤最高的一塊業務;第二種是通過競拍的方式流向各大線下手機回收機構,平臺通過賺取差價來盈利,這部分佔比在60%左右;第三種比較簡單粗暴,30%左右的手機會被環保拆解處理,通過配件售賣或其他方式盈利。

從中能夠看到,第二種、第三種的處理方式可操作空間不是很大,利潤最高的其實還是把二手對外直接銷售。想要把回收來的二手手機直接賣給用戶,需要一個龐大的C端流量做支撐。以目前拍拍二手的C端流量規模,很難支撐起愛回收的野心,如果沒有自己直接的銷售渠道,僅靠C2B模式賺取中間差價,市場想象空間是很有限的,而且很容易被對手複製。

其實,從拍拍二手的遭遇就能發現,走高端白領人群的京東,對於價格極度敏感人群的覆蓋力度上並不強,否則也不會讓拼多多在微信上發展壯大。

反觀二手電商交易的主要人群,主要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和三五線城市的消費者。

根據36氪發佈的《二手經濟下的用戶觀察報告》數據顯示,二手交易平臺用戶男女比例為4:5。平臺使用者平均年齡為28歲,其中85.3%為18-34歲的年輕人,78.9%的用戶擁有大學(包括專科、本科)學歷。七成用戶家庭收入水平維持在萬元人民幣之上,其中38%的用戶集中在10000-19999元人民幣的區間內。

2018年9月,京東PLUS會員透露突破了千萬規模。根據《京東PLUS會員價值體系研究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高學歷人群是京東PLUS會員主要用戶群體,他們經濟基礎較好,對網購依賴程度高,並且注重網購體驗。這些數據站在京東的角度來看是個利好,若站在拍拍和愛回收角度,中高端用戶對它們業務的幫助有很大的侷限。

愛回收創始人兼CEO陳雪峰曾透露“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始終站在智能手機的制高點,我們北上廣深始終用最新款的iPhone,隔兩代以內的iPhone,可能二三線城市,四五線城市有很大的需求,再差一點的iPhone,像歐洲,現在二手的iPhone有很大的需求,再差一點,像安卓,東南亞,再差一點可能到了非洲。”

如果不能在C端流量上突圍,愛回收未來只能是為各個二手電商平臺和線下分銷渠道的管道,賺中間商差價看起來很“滋潤”,卻非常害怕對手打價格戰,如今各個二手回收平臺都在通過合作和自建的模式去構築“一站式專業回收”的這塊拼圖。

估值只是一個數字,若不能在C端上破局,ofo的困局大有可能在愛回收上重現。

重資本模式未來堪憂

互聯網公司的打法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先用輕模式切入戰場,並通過不斷的對產業鏈條上下游滲透實現對傳統產業的顛覆。電商、外賣、出行市場莫不如此,一開始都是做交易的撮合,然後下沉到支付,下沉到物流、自營車輛等環節。

如果反過來玩,結果往往會很不理想。比如說順豐優選、神州專車、萬達飛凡,都是很典型的由重向輕延伸,一般很難有大的成就。

愛回收和拍拍二手的合併,如果是拍拍二手做主導,就是輕模式向重模式滲透;可愛回收唱“主戲”,就是以重向輕的發展,經驗論的講不是很樂觀。

最早愛回收也很重視線上,今年年初愛回收公司總裁鄭甫江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早期“中國的消費者還沒有完全建立線上回收的習慣”在2015年愛回收將重心完全放到線下門店的打造。陳雪峰也曾透露二手回收線上交易的相關數據,100個用戶提交訂單,大約有40個用戶會寄出手機。在100部郵寄來的手機中,只有不到70%的手機符合用戶在線填寫的描述,剩餘30%需要重新協商價格。其中,又有三四部有可能因為價格談不攏需要寄還給用戶。這或也是愛回收在線下佈局很賣力的原因。

經過5年的發展,愛回收對外宣稱線下門店及上門業務覆蓋了全國110個以上一二線城市,門店數量超過600家,今年9月份還進駐中國香港地區,根據官方的口徑,愛回收稱線下門店已實現盈利。可根據《財經天下》週刊爆料,真實情況或許並沒有這麼樂觀。

早在2016年陳雪峰就算過線下成本的情況,愛回收會在商場裡選擇一面牆或一根立柱,只要能夠擺下一臺電腦或安裝兩三面觸摸屏就夠了;這種“簡易”門店一次性硬件投入是7萬元,每個月的(含員工工資)大約在3萬元;按照每年佈局100家店計算,硬件成本在700萬;運營成本應該在4萬元左右(人工和店鋪租金都在上漲),那麼一年費用就是將近3億,按照3萬來計算,也得2億左右;這個開支還是很嚇人的。

而且,C2B模式會佔用很大一部分現金流,如果再算上未來扶持拍拍二手的開支,未來的愛回收資金缺口會很大。

在2016年和2018年,愛回收曾兩次大張旗鼓的IPO,16年愛回收準備A股上市,18年則想要登陸港股或納斯達克。去年拋出IPO消息後,陳雪峰曾公開了一個新的計劃,聲稱未來五年要佈局10萬臺自助回收機。不知什麼原因,這一次IPO的想法又一次擱淺。

今年,因為2000萬美元就付出股權和聯席總裁的職位,不得不讓人質疑是否出現了資金上的問題。

現在的資本市場不景氣,很多風投開始收縮戰線,以往to VC的玩法已經不太好繼續。想要活下去必須得具備自我造血能力,對手都背靠財大氣粗的平臺,這對愛回收而言非常不利。更重要的是,京東今年一面開啟下沉戰略,一面在進行戰線收縮,這個大股東未來能給愛回收帶來多少資源扶持還是未知數。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不考慮實際情況的擴張,往往都伴隨著難以妥善處理的亂象。

誰是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高估值意味著更強的融資能力,可一旦高出可控範圍,那就是一種災難。

據悉,在摩拜賣身後,戴威給ofo的報價曾從40億美元左右下調到25億美元,由於融資困難,又降至20億美元以下區間。傳聞,ofo的任何涉及融資的決策都需要董事會全體簽字通過,任何一方不簽字新的融資都不能進來。或許因為估值下跌的太多損失了“老股東”的利益,一直未實現全體簽字,導致ofo錯過了當時最後的一根稻草。

現在的愛回收似乎也正在陷入這樣的窘境裡。拋去收購二手手機的成本,拋去線下的人員和租金成本,拋去廣告營銷的成本,一年下來,愛回收的利潤不會很高,更有可能是在面臨著虧損所帶來的資金緊張問題。

聯想到頻繁的壓價、霸王條款和套路的輿論批評,這一切背後很難說和其營收壓力無關。

在黑貓投訴和21CN聚投訴上,關於愛回收惡意壓價的投訴越來越多,網友@萬先生在21CN聚投訴上稱自己參加京東自營iPhone11以舊換新活動,愛回收約定質檢符合評估即可獲得900+300補貼,卻“惡意壓低質檢價格至490元”。類似投訴大多數圍繞線上以舊換新業務,許多網友認為愛回收以高價位噱頭誘導用戶快遞二手手機,卻在檢測過程中故意壓低價格,給他們帶來損失,有網友稱愛回收給的實際回收價格只有估價的十四分之一。兩次檢測價格有出入是正常現象,可數倍甚至十幾倍的“差價”,就很難去合理的解釋。

如果說,預估價和實際估價的糾紛很難定性,那媒體爆料的“霸王條款”問題,就是不折不扣的缺乏商業道德的行為了。據北京商報報道,朱女士因為不滿愛回收給的實際估價過低,想在平臺上“拒絕交易”,卻無法在頁面上直接找到終止交易的選項。消費者僅能在頁面看到確認成交的選項,本想“拒絕交易”的朱女士只能點擊按鍵,在系統中完成了交易。

在和接觸過愛回收線下店和App的用戶交談中,認為愛回收給的手機估價“離譜”的人非常多,都認為該平臺價格壓的讓人難以接受。愛回收的商業模式比較簡單,低買高賣四個字就能概括,想要盈利必須拼命的把手機的價格壓低,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利潤空間。

二手回收電商進入拐點,背靠閒魚的回收寶、有騰訊支持的微回收等老對手虎視眈眈,小米投資的閃回收等新勢力也在崛起,就像二手車市場上那句經典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臺詞一樣,產業鏈條佈局更長的閒魚、轉轉等平臺,能夠放棄中間差價這塊“肥肉”,可以通過做大盤子來分攤成本,同時在交易中或提供服務來獲取利潤。

而愛回收在拍拍二手還不能為它供血的時候,就陷入兩難的境地,把二手手機賣個渠道商,然後又渠道商再去賣給用戶,顯然會徒增很多成本。渠道商完全可以自己把回收和出售都自己來做,想要逃脫這個魔咒,自建流量渠道是必然要走的路。

可在2015年前後,愛回收選擇了當時容易走卻缺乏遠見的道路,如今積重難返,再想回頭構建線上流量,已無機會。從2011年成立,即將迎來自己的十年,如今的估值會是頂峰嗎?恐怕,在資本市場趨冷的今天,愛回收的黑馬故事,已講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