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23分,我在靶場收到北京密電……

說起機要密碼工作,大家腦海裡會閃現出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頭戴耳機、手按電鈕的李俠。

六年前,我調入了公司辦公室從事機要密碼工作。

在“機要重地,要害部門,未經審批,禁止入內”的警示下,機要工作始終蒙著神秘的面紗。

有一年冬天,我到試驗基地出差,航天型號任務需要緊急排除故障。當時氣溫零下35度,冰天雪地。

任務緊急,基地與北京最快的傳遞方式就是發電報,這需要機要人員24小時待命。

我不在最前線,但心始終是懸著的,在機要室時刻準備著。

凌晨3點23分,終於收到北京的指示,我一刻都不敢耽誤,馬上接收電報、傳遞文件。

基地機要室距會議室步行需要20分鐘,我拿著電報一路飛奔,8分鐘到達會議室,生怕耽誤一分一秒,直到親手把電報送到。

會議室坐定,懸著的心才放下,我這才覺著睫毛和鼻腔已經凍出了冰碴兒,臉頰也被吹得生疼。

一間房,一桌一椅,一機一人,這是我的辦公間。

每次進入辦公間前,要把手機存進保密櫃,對於外人來說,我上班就相當於“失聯”

工作區遠離公共辦公區,設置在安全保密的位置,每個房間都必備三鐵一器:即鐵門,鐵窗,鐵皮櫃,報警器。

門窗要加固並有防盜,房間應防火,防潮,防靜電,防盜,安裝視頻監控,報警裝置,電磁洩漏發射防護設施和設備,和紅外電子門禁。

我的機要工作生涯伴隨著瑣碎的保密制度、嚴格的工作紀律、枯燥的業務知識、隨時待命的全天候值守。

這些都曾讓我一度對這份工作產生了懷疑,這是我曾經嚮往的工作嗎?

在參加業務培訓、接受歷史教育後,我的認識改變了。

有一次,我在保障重點型號視頻會議時,原本清晰的影像和聲音突然中止了,會議不得不中斷。

要知道這是任務前最後一次視頻會議,目的就是要確保第二天的圓滿成功,在這緊急關頭,會議無法順利進行,各位老總和專家都面色凝重。此時此刻,我深知事態的嚴峻,立即聯繫北京,緊急排故。

電源排查,機器自檢,軟件排查都沒有問題,怎麼辦?怎麼辦?

我反覆提醒自己不能慌亂。冒著嚴寒在戶外反覆排查後,終於發現是線路問題。經過大家共同努力, 40分鐘內解決問題,視頻會議順利進行,型號任務圓滿成功。

這件事也得到了當時參會人員的肯定,也讓我對機要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更加堅定了幹好機要工作的決心。

對於工作內容,我不便細說,在這裡講個當年《浙江日報》刊登過的故事——戰爭年代機要工作能決定國家存亡

1942年2月4日,美國派出200架新式戰鬥機,從夏威夷島起飛,到我國衢州戰場幫助中國抗戰

但有些美國飛行員對衢州地理位置不熟悉,飛至杭州上空時,受騙於日寇釋放的假信號,降落被俘,只剩幾十架飛機到衢州,燃料也即將耗盡。

飛機向地面投擲綠色信號彈,試圖與機場聯繫,但是衢州機場不但沒有答覆,反而放出空襲緊急警報、實行燈火管制,地面一片漆黑。

這些飛機最後汽油耗盡、墜機傷人。

後來才知道,起飛前,美軍為了安全保密並沒電告我國,飛行途中才發密電告訴

國民黨軍事當局,蔣介石接到電報後,立即批轉衢州航空13總站。

機要室譯電組長卻酩酊大醉,迷迷糊糊在床上睡了一下午,醒來已是晚上8點多,抽出電稿仔細一看,才知闖下大禍。

可是為時已晚。

面對枯燥繁雜的文件和數據,我和同事們始終堅守,做到嚴謹縝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在發射場要保證通信暢通、信息保密安全、型號歸零順利,每次成功背後都有角落裡的機要密碼工作者身影。

外面的世界精彩紛呈,我們堅守機房,這裡是不撤防的陣地。

這也是我們航天機要人的忠誠、執著和奉獻。

—————— END——————

粉絲福利時間

恭喜@live獲得週四的粉絲福利,禮物將於工作日寄出,請留意後臺信息。

本期,我們將為關注中國航天報微信公號並在本文評論區選出三位高贊、高質量的粉絲,送上《重塑:智能社會的未來圖景》精美圖書一本(劉廣迎著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19年10月出版)。獲獎名單將在明天推文文末公佈,請大家及時關注

本書簡介:本書是一本關於未來的書,通過一篇篇文章講述未來的樣子,如何應對未來的變化,怎樣與未來相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需要警覺、警惕,更需要探求與探索,而最需要的是勇敢地幹起來。不僅要依靠科技去探求未來發展的邏輯,還要放飛想象來講述未來發展的故事。用科技為未來塑身,用文化為未來塑魂。當我們開始想象與講述未來的時候,未來正在形成。

圖片/舞劇 永不消逝的電波 劇照

審核/陳立

監製/索阿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