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23分,我在靶场收到北京密电……

说起机要密码工作,大家脑海里会闪现出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头戴耳机、手按电钮的李侠。

六年前,我调入了公司办公室从事机要密码工作。

在“机要重地,要害部门,未经审批,禁止入内”的警示下,机要工作始终蒙着神秘的面纱。

有一年冬天,我到试验基地出差,航天型号任务需要紧急排除故障。当时气温零下35度,冰天雪地。

任务紧急,基地与北京最快的传递方式就是发电报,这需要机要人员24小时待命。

我不在最前线,但心始终是悬着的,在机要室时刻准备着。

凌晨3点23分,终于收到北京的指示,我一刻都不敢耽误,马上接收电报、传递文件。

基地机要室距会议室步行需要20分钟,我拿着电报一路飞奔,8分钟到达会议室,生怕耽误一分一秒,直到亲手把电报送到。

会议室坐定,悬着的心才放下,我这才觉着睫毛和鼻腔已经冻出了冰碴儿,脸颊也被吹得生疼。

一间房,一桌一椅,一机一人,这是我的办公间。

每次进入办公间前,要把手机存进保密柜,对于外人来说,我上班就相当于“失联”

工作区远离公共办公区,设置在安全保密的位置,每个房间都必备三铁一器:即铁门,铁窗,铁皮柜,报警器。

门窗要加固并有防盗,房间应防火,防潮,防静电,防盗,安装视频监控,报警装置,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设施和设备,和红外电子门禁。

我的机要工作生涯伴随着琐碎的保密制度、严格的工作纪律、枯燥的业务知识、随时待命的全天候值守。

这些都曾让我一度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怀疑,这是我曾经向往的工作吗?

在参加业务培训、接受历史教育后,我的认识改变了。

有一次,我在保障重点型号视频会议时,原本清晰的影像和声音突然中止了,会议不得不中断。

要知道这是任务前最后一次视频会议,目的就是要确保第二天的圆满成功,在这紧急关头,会议无法顺利进行,各位老总和专家都面色凝重。此时此刻,我深知事态的严峻,立即联系北京,紧急排故。

电源排查,机器自检,软件排查都没有问题,怎么办?怎么办?

我反复提醒自己不能慌乱。冒着严寒在户外反复排查后,终于发现是线路问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 40分钟内解决问题,视频会议顺利进行,型号任务圆满成功。

这件事也得到了当时参会人员的肯定,也让我对机要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干好机要工作的决心。

对于工作内容,我不便细说,在这里讲个当年《浙江日报》刊登过的故事——战争年代机要工作能决定国家存亡

1942年2月4日,美国派出200架新式战斗机,从夏威夷岛起飞,到我国衢州战场帮助中国抗战

但有些美国飞行员对衢州地理位置不熟悉,飞至杭州上空时,受骗于日寇释放的假信号,降落被俘,只剩几十架飞机到衢州,燃料也即将耗尽。

飞机向地面投掷绿色信号弹,试图与机场联系,但是衢州机场不但没有答复,反而放出空袭紧急警报、实行灯火管制,地面一片漆黑。

这些飞机最后汽油耗尽、坠机伤人。

后来才知道,起飞前,美军为了安全保密并没电告我国,飞行途中才发密电告诉

国民党军事当局,蒋介石接到电报后,立即批转衢州航空13总站。

机要室译电组长却酩酊大醉,迷迷糊糊在床上睡了一下午,醒来已是晚上8点多,抽出电稿仔细一看,才知闯下大祸。

可是为时已晚。

面对枯燥繁杂的文件和数据,我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做到严谨缜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发射场要保证通信畅通、信息保密安全、型号归零顺利,每次成功背后都有角落里的机要密码工作者身影。

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我们坚守机房,这里是不撤防的阵地。

这也是我们航天机要人的忠诚、执着和奉献。

—————— END——————

粉丝福利时间

恭喜@live获得周四的粉丝福利,礼物将于工作日寄出,请留意后台信息。

本期,我们将为关注中国航天报微信公号并在本文评论区选出三位高赞、高质量的粉丝,送上《重塑:智能社会的未来图景》精美图书一本(刘广迎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9年10月出版)。获奖名单将在明天推文文末公布,请大家及时关注

本书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通过一篇篇文章讲述未来的样子,如何应对未来的变化,怎样与未来相处。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警觉、警惕,更需要探求与探索,而最需要的是勇敢地干起来。不仅要依靠科技去探求未来发展的逻辑,还要放飞想象来讲述未来发展的故事。用科技为未来塑身,用文化为未来塑魂。当我们开始想象与讲述未来的时候,未来正在形成。

图片/舞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审核/陈立

监制/索阿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