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追吻“天宮一號”八週年,長征五號“大火箭”首飛成功

今天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七號衛星。而在8年前和3年前的同一天,“神八”追吻“天宮一號”、長征五號“大火箭”首飛成功這兩項成就同樣讓世界矚目。

“神八”追吻“天宮一號”

2011年11月3日,8年前的今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突破和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一次關鍵之戰。

科技日历 |“神八”追吻“天宫一号”八周年,长征五号“大火箭”首飞成功

當日5時58分07秒,飛船與在軌等待34天的目標飛行器依靠微波雷達、激光雷達和電視攝像機的引導,經歷了捕獲、緩衝、拉近、鎖緊的過程,最終實現連接,形成組合體。

到11月14日20時00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天宮一號又與神舟八號第二次成功交會對接。

任務中,共有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著陸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等載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統參加任務。飛船在前期具備57天自主飛行的能力基礎上,已具備停靠180天的能力。神舟八號飛船電源帆板因為採用了新的太陽電池片,發電能力提高了50%。

空間交會對接重大突破將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奠定關鍵技術基礎,進一步探索宇宙奧秘。

神舟八號雖然是無人飛行,但這次飛行將對未來的載人任務進行充分的技術驗證和準備。它與“神九”、“神十”一樣,都是按照載人要求設計的。

據介紹,涵蓋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等33種生物樣品裝在了40個有光照的容器中,隨神舟八號飛船遨遊太空。

在神舟八號飛船上,中德雙方的科學家利用通用生物培養裝置開展了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其中“空間簡單密閉生態系統”實驗由中德聯合完成的。 此外還有中方10項、德方6項實驗,它們中既有探索生物現象和生命過程的基礎研究,也有的是為人類疾病尋找新的藥物診治突破,試驗結果將在“神八”返回後取得。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除了“神八”飛天追吻“天宮一號”成功,在11月3日這個日子,還有一個重要的航天航空里程碑需要被銘記。

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這是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征家族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8次發射。

長征五號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起飛質量最大、起飛推力最大、箭體結構最大、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榮獲別稱“大火箭”、“胖五”。“胖五”箭體長度56.97米(CZ-5),起飛質量879噸(CZ-5),LEO運載能力25噸(CZ-5B),GTO運載能力14噸(CZ-5)。需要10臺發動機(氫氧發動機)同時點火,才能實現長征五號起飛。

科技日历 |“神八”追吻“天宫一号”八周年,长征五号“大火箭”首飞成功

(示意圖)

長征五號計劃被應用於探月工程三期、空間站工程核心艙及實驗艙、二代導航二期工程、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任務。

就在上個月27日,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三發試驗箭)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後,宣佈將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發射任務。而長征五號乙則預計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

首飛成功的長征五號原本計劃在2017年發射“嫦娥五號”。但在2017年,中國發射第二枚長征五號重型火箭時,卻遭遇了意外事故。根據之後的總結,芯一級氫氧發動機“YF-77”由於設計的一些缺陷導致過早的關機,最終使火箭的速度無法滿足要求而墜毀。

除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這一任務被耽誤,“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長征五號乙”(CZ-5B)運載火箭、中國“天宮空間站”建設、“螢火二號”火星探測器、大型巡天望遠鏡等多個任務也受到了影響,足見長征五號地位與意義之重大。

在總結和獲得一系列進展後,長征五號搭載“嫦娥五號”的這一發射計劃,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再次重啟。如今已是11月,這一事件備受矚目。

如果“遙三”火箭發射順利,那麼我們有望在2019-2020年的兩年間,看到使用長征五號發射的“實踐20號同步衛星”、“嫦娥五號探測器”、“新一代載人試驗船”、“螢火二號火星探測器”和“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等一系列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