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區塊鏈技術的興起,主要原因是存儲成本的降低。過去,技術進步降低了很多事物的成本,讓許多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例如,過去都是大型計算機集中計算,之後PC機出現,帶來了大規模的商用;存儲也是一樣,過去是集中化存儲,現在因為存儲成本的降低,每一個記錄可以有5,700次存儲。區塊鏈技術是繼互聯網之後的又一突破性數字技術,其實質就是對存儲空間的蓄意揮霍。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有多種途徑保障事物的真實性和唯一性,例如通過簽名、護照和其他證件、印章以及公證書、商標等等。但是在虛擬世界中,數據是點狀分佈的,難以建立連續性,導致在虛擬世界中,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得知,甚至不知道互聯網的另一頭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怎樣去保障虛擬世界中人是唯一且真實的?區塊鏈最主要是從本質上解決了虛擬世界中連續性的問題,從而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虛擬世界中的信任問題。

區塊鏈技術特徵包括分佈存儲、時間序列、全鏈共識以及智能合約,能追溯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的最初來源,證明其真實性;且所有交易經過全網驗證,以確保交易的唯一性。可以說,區塊鏈無需中介即形成連續性。

三大誤區

面對區塊鏈技術,我們心存敬畏,但同時也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1:區塊鏈是一種全新的、最前沿的技術

事實上,仔細分析私有鏈、聯盟鏈和公有鏈的功能覆蓋可以發現,區塊鏈技術是多種成熟技術共用、衍生而成,包括分佈式存儲、記賬、時間戳和密鑰(參閱圖1)。

圖1 | 區塊鏈技術是多種成熟技術共用、衍生而成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根據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區塊鏈技術已進入過高期望的風口期。然而,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尚未完全普及。以保險行業為例,目前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早期研發和試水階段,主要面臨兩個難點:一是保險企業對聯盟意義的理解;二是區塊鏈技術成本高、對系統要求高。這兩個難點使區塊鏈廣泛應用存在一定障礙(參閱圖2)。

圖2 | 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應用階段仍處早期研發和試水階段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誤區2:區塊鏈自身即可保障數據真實、安全、有價值

事實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將依賴於物聯網、加密、大數據技術的輔助,以及雲存儲、雲計算的支撐。在應用層,物聯網技術準確及時生成數據,加密技術確保用戶數據安全,而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挖掘信息;在基礎設施層,雲存儲平臺提供儲存能力,分佈式賬本在所有節點上同步,形成雲存儲架構,而賬本驗證過程需要基於雲計算架構。因此,區塊鏈技術離不開這些相關技術的輔助和支撐(參閱圖3)。

圖3 | 區塊鏈的應用價值離不開相關技術的輔助和支撐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誤區3:區塊鏈可以完全去中介

事實上,中介價值被壓縮,但中介功能不能完全被替代。我們把整個中介環節分為信息收集、信息存儲/加密、信息匹配/交換、信息驗證、信用擔保、合同執行六個環節,其中區塊鏈技術在信息收集和信用擔保環節還是要依賴於傳統的中介,去中心化不等於去中介,以Facebook Libra幣為例(參閱圖4)。

圖4 | 中介價值被壓縮,但中介功能不能完全被取代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避開認識誤區,可以看到區塊鏈的技術特徵決定了區塊鏈的本質:第一、去中心化;第二、不可篡改;第三、可追溯;第四、無二義性。去中心化,就是計算、存儲在所有節點上進行,所有鏈上節點具有同等權益;不可篡改,就是每個節點都有所有記錄的完整備份,若要篡改必須掌握51%以上的計算力;可追溯,就是每次記錄含有唯一時間戳,每條記錄均與上一條相連接;無二義性,就是將法律、規定、操作用代碼表示,避免文字固有的二義性。這四個技術特徵決定了區塊鏈的本質,從而決定其展現價值的基本原則。

四大價值原則

由區塊鏈的本質可推導出區塊鏈技術將在四大條件下突顯其價值,我們稱之為“區塊鏈技術的四大價值原則”:多方參與、複雜交易、敏感信息傳輸、對監管高度透明。

1、多方參與

過去因為缺少共享機制,所以需要很多中介發揮作用。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質可以發揮極大應用潛力,體現出區塊鏈的必要性。區塊鏈的全局互信機制,可以很有效的去協同全局共享,參與方越多,互信成本就越低。所以區塊鏈技術可以更好地應用在支付體系和數字貨幣體系等方面(參閱圖5)。

圖5 | 在多方參與的體系中,常常無法形成信任中心,此時區塊鏈具有極大應用潛力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事實上,只有多方參與才能形成區塊鏈,即使是私有鏈,也需要在區塊鏈上佈置多個驗證節點。每一個用戶都可以去驗證節點,通過驗證節點可以驗證和保存交易,節點數越多,整個區塊鏈的安全性和效率性越高。與此同時,區塊鏈作為分佈式總賬,需要多方參與才能確保分佈、時序及不可篡改的特性(參閱圖6)。

圖6 | 只有多方參與才能形成區塊鏈,即使是私有鏈,也需要在區塊鏈上佈置多個驗證節點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1】用戶是指區塊鏈代幣或數字資產的交易使用者,可以通過App接收或發出代幣,但不一定作為驗證節點。

例如,在複雜的國際貿易中,由於參與方複雜,例如海關、國內物流、貨輪、貨運代理、保險公司、銀行等,許多服務尤其是金融服務需要反覆認證,而區塊鏈技術基於同步共享、流程掌控和風險獨立的優勢,可以避免多方之間反覆驗證,藉助物聯網技術掌握貿易全流程,針對特定風險(如海上運輸)實時承保,從而極大地提高貿易效率。

2 複雜交易

一些場景中,由於信任問題而造成流程複雜,存在很多信息不對稱、效率低下的情況。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體系不可篡改,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權限看到,這種情況下區塊鏈的價值和必要性得以體現(參閱圖7)。

圖7 | 在複雜交易場景下,各參與方由於信任問題而造成流程複雜、效率低下,此時區塊鏈的價值和必要性得以突顯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股票交易。股票交易存在著交易多層、實時、動態、大批量的特點。以納斯達克交易所為例,在2015年應用區塊鏈技術之前,由於經紀人制度與多層託管,一筆轉賬可能牽涉十多個中介,需要花三天左右的時間,錯誤率基本為20%,需要後續手動更正,造成了大量的後臺對帳與較高的處理成本。採用區塊鏈技術後,因為交易雙方可以對一個共同無誤差的數據庫進行讀寫,節約了整個對帳成本,用計算機代碼書寫交易,降低了差錯可能,同時這些數據對機構可見,方便監管。複雜交易的情況下區塊鏈作用是很明顯的。

3 敏感信息傳輸

在過去,傳輸敏感信息需要各種各樣的驗證,信息可信度低、難以授權,導致信息使用的連續性很差。但是應用區塊鏈技術後,所有的信息都是通過驗證的,參與方開放互通互信,敏感信息更加真實可靠。在敏感信息傳輸的場景,區塊鏈技術打通相關方,極大提高可信度,價值不可估量。

區塊鏈在傳輸上保密性和靈活性並重的特質具有獨特的優勢,歐洲在2018年實施GDPR(歐盟資料通用保護規則)後,區塊鏈基於密碼學的隱私保護更能體現價值,強化信息的保密性。以保險為例,區塊鏈可以應用在健康險自動核賠領域。目前,健康險自動理賠主要存在理賠邏輯是否能夠程序化和各方數據能否打通兩大難點,而區塊鏈技術在所有參與方之間建立信任,可以解決健康險自動理賠中的敏感數據互通難題(參閱圖8)。

圖8 | 在健康險自動核賠領域,區塊鏈可以打通涉及到各方的敏感數據,具有獨特價值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4 對監管高度透明

在需要對監管高度透明的應用中,區塊鏈的特性等價於賦予監管方以通用秘鑰,這使區塊鏈具有重要價值。這一點與美國海關的海關鎖原理相通。在旅行的時候都知道要去鎖上行李箱,但海關需要打開行李箱,最後通過特製海關鎖方式解決。在監管上,區塊鏈也是類似的,如果監管方加入區塊鏈,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看到更多交易信息,對於反洗錢和內部交易都有很大的威懾。

三大風險

區塊鏈技術備受關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定風險。

1 規模化

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規模化在帶來一定收益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挑戰。同時,規模化本身也面臨一定阻力。規模越大,區塊鏈技術降低成本的效果就越明顯;但另一方面,規模越大,意味著邊際信任越低,即信任成本越高。此外,規模過大也會導致計算能力變弱。區塊鏈的參與方之間能不能同心同德,也是一個問題。行業內擴大規模常依賴聯盟,而聯盟成員同樣是競爭對手,相互牽制。

2 安全性

區塊鏈並非絕對安全,黑客攻擊的風險始終存在。區塊鏈採用加密算法,但信息仍需要另外加密,若有黑客成功掌握全鏈51%以上的計算力,就可以像賽跑一樣,搶先完成一個更長的、偽造交易的鏈,從而操控區塊鏈。因此需要及時維護區塊鏈,隨時謹慎監控,尤其是對敏感信息和高價值的數字資產。

3 監管態度

中國已出臺多項區塊鏈監管政策,從多維度、多環節進行區塊鏈監管,主要針對的方向為:區塊鏈項目ICO融資行為及融資穿透渠道,操縱市場、不法得利的項目,以“區塊鏈”為噱頭的詐騙項目等。2019年2月1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至此,中國對區塊鏈的三個層次監管架構基本完成,即以網信辦作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監管主體,工信部作為區塊鏈技術標準的制定主體,各地方性行業協會進行自律性監管。現在各國監管機構對於區塊鏈技術都是比較支持的,但是比如說央行既是數字貨幣的制定者、監管方,也是一個競爭方,如果本幣受到威脅,是不是會繼續支持?很有可能會叫停數字貨幣。對於區塊鏈的應用來講,監管的態度始終是不確定的風險。

區塊鏈的應用需要遵循多方參與、複雜交易、敏感信息傳輸、對監管高度透明的價值原則,發揮優勢,同時應對規模化、安全性和監管態度這三大核心風險,不斷完善技術與模式。

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及前景

區塊鏈的技術本質帶來其特有的價值,因而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中,對不同的金融機構也就有了不同的顛覆能力。整體來看,其對於中介型金融機構的顛覆力更強,對產品提供型金融機構則帶來鏈式和點狀的優化。在顛覆力度方面從強到弱依次是支付、銀行、證券、保險。

1 支付

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解決了國際銀行間交易、對賬、清算等重大難題。美國某金融服務機構推出了加密貨幣,以美元1比1兌換的方式,實現銀行或國家間的大額支付、機構客戶之間即時的交易清算結算。某信用卡巨頭與區塊鏈技術公司共同開發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平臺,幫助解決諸如支付處理成本高昂、流動性管理、標準化不足和銀行與國內清算系統聯通等行業問題。

2019年6月,Facebook發佈數字貨幣項目Libra白皮書。Libra作為錨定一籃子低風險資產的加密貨幣,在價值穩定、數據安全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同時,多方參與、複雜交易的區塊鏈價值原則也為數字經濟時代下全球貨幣的概念賦能。清算體系方面,基於區塊鏈的算法型賬本免除了跨境交易整理多個子賬本的繁瑣流程,使用Libra的參與方共同協作,有助於跨境交易網絡提升清算結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信用體系方面,以Libra為貨幣標尺誕生的鏈上經濟未來或將衍生到資管、保險等更為複雜的領域,在多層嵌套、多方聯動的交易中應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記錄體系能夠顯著減少信任危機。

但隨著PayPal、Visa等支付巨頭相繼退出、扎克伯格再戰國會山,Libra也面臨各國監管聯合抵制的壓力。一方面,跨國資本聯盟瓜分央行鑄幣權、影響貨幣政策實施的可能性引發了各國對貨幣主權的擔憂;另一方面,分散性、匿名化的鏈上交易特徵也增加了監管對於外匯管制、資金監測的難度。

2 銀行

區塊鏈技術可被應用於銀行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幫助公司銀行、零售銀行等諸多業務條線開拓新業務模式,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可更有效地防範風險。

公司銀行方面,結合票據電子化、智能合約等技術,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正在被廣泛研究和應用(參閱圖9)。核心企業與其各級供應商的交易信息將以可驗證的方式永久記錄在開放的分佈式賬本中,使核心企業的信用可以有效傳遞至不同層級的供應商,降低因偽造交易等欺詐行為帶來的風險。銀行可對不同層級的供應商實現差異化定價,並建立廣泛且穩定的客戶群。同時整個流程的數字化使成本更低,也更加方便快捷。

以國內某股份制銀行為例,該銀行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臺,深入製造、電子等行業,為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提供融資等服務。平臺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分佈式賬本並與中登網直連,實現應收賬款變更的自動登記。供應商融資時無需開戶,交易活動無需再次審核,使供應鏈金融服務更加高效、成本更低,風險更可控。

圖9 | 公司銀行方面,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正在被廣泛研究和應用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零售銀行方面,人們正在探索區塊鏈在數據存儲、身份識別、KYC等方面的應用。對於銀行來說,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共享和存儲平臺,不僅可以節省紙質存儲帶來的成本和不便,還可使鏈上被授權各方實時掌握最新的客戶數據信息,提升風險評分和反洗錢的工作成效,降低合規成本;對於客戶來說,KYC等流程的簡化和效率的提升會減少客戶的時間投入,避免信息的重複提交,提升客戶體驗。

與在對公業務上的成熟應用不同,目前零售銀行方面的區塊鏈應用大部分處於研發與概念驗證階段,但許多銀行已申請了相應專利以助力未來發展,例如巴克萊銀行針對一個全新的基於私有鏈進行身份信息存儲的KYC流程已申請了專利。

此外,對於貨幣系統,各國央行正在測試區塊鏈數字貨幣技術,一旦推廣,用戶將共有貨幣系統,可能形成全新的銀行市場(參閱圖10)。

圖10 | 在現有銀行體系之外,各國正在探索的數字貨幣可能對銀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3 證券

在證券市場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可在證券發行、交易前、交易執行、交易後這四個環節降低代理中介成本,提高交易後處理效率,甚至替代現有系統。

在證券發行環節,現階段需要依賴中介提供服務,而人為干預就存在道德和錯誤風險。在無法保證信息透明的情況下,信息收集、核對效率低且成本高。基於區塊鏈技術,可以在區塊鏈上發行證券,用區塊鏈連接投融雙方,必要信息多方驗證,降低風險和成本。

在交易前,現階段信息收集和風險管理仍有較高成本。應用區塊鏈技術,市場參與方可以在區塊鏈上共享信息,根據智能合約條件共同驗證、選擇性開放,同時保證安全和降低成本。

在交易執行和交易後,現階段仍以人工操作為主,錯誤風險高;藉助中介完成清算、結算、交割、存管、託管等服務,效率低、成本高;監管複雜,信息傳遞效率低下。在降本方面,未來可以採用區塊鏈替代中介進行交易和後處理,通過程序化認證,降低錯誤風險;減少中間環節、替代人為操作,降低處理成本。在增效方面,可以在區塊鏈上實現天然驗證、交割、記錄,參與各方共識驗證,交易信息完全可追溯、不可篡改、對監管開放,避免居間增信引起的效率降低。

4 保險

區塊鏈將為保險行業帶來三個方面的影響:挖掘新市場、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在挖掘新市場方面,有一些碎片化、場景化、去中心化保險出現。碎片化保險需要實時跟蹤,分段承保。在時間空間方面,區塊鏈為其確定性提供保障;以後任何場景幾乎都可以設計保險,因為區塊鏈技術保險將變得更加場景化;未來保險能夠以點對點保險為主,保險公司只需要為參保人提供平臺、數據等服務。

在降低成本方面,有限時空承保,精準定價,藉助聯盟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有助於保險公司降低調查成本,減少潛在風險。在保單管理方面,保單可追溯,降低反覆多次核查成本。理賠方面,自動理賠數據互聯互通,智能合約執行、降低數據核對和核保成本。

在增加效益方面,可以簡化分銷協商流程。以協商複雜的再保險行業為例,區塊鏈可以為協商撮合過程極大增效。對定價而言,一次承保、長期跟蹤、避免反覆,保單跟隨被保險人將因區塊鏈技術成為現實。在保單管理方面,及時跟蹤保單限制條件,保險交易、質押、互換、再保險等均可通過跟蹤保單條款規定,提高效率避免事後核查低效。

5 區塊鏈的未來

縱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演變進程可以發現,當今世界正處於區塊鏈的應用爆發期(參閱圖11)。區塊鏈協議和通用標準正在被廣泛制定,監管機構在鼓勵區塊鏈產業良性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確保其合規性。區塊鏈的應用開始在金融以外的行業大量湧現,區塊鏈生態開始孕育獨角獸企業。未來,區塊鏈將在眾多行業得到應用,新的業務模式會在高級分析、物聯網和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的交叉領域中產生。

圖11 | 區塊鏈正在迅速發展演變

金融 + 區塊鏈:走出喧囂

應當注意的是,區塊鏈在走向大規模應用的過程中仍將面臨若干挑戰。

市場方面,利益相關方之間的標準尚未統一,缺乏協調機制。為了應用區塊鏈,企業需調整內部流程,並提供相關培訓諮詢。

技術方面,區塊鏈平臺眾多,導致選擇困難。很多企業尚不瞭解區塊鏈能解決什麼問題,仍處於“為了做區塊鏈而做區塊鏈”的階段。區塊鏈主要處理分佈式的P2P交易,處理效率還有待提高(VISA每秒處理約2,000筆交易,而比特幣每秒只能處理7筆交易)。

監管方面,標準不統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token歸類為證券,ICO投資者需遵守相關監管政策;中國禁止ICO;瑞士則監管寬鬆,具備對區塊鏈初創企業的吸引力。數據保護法可能帶來問題,區塊鏈節點可能跨越司法轄區,歐盟新規GDPR可能會引發法律和監管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