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壞習慣,會毀了孩子,多數媽媽還不自知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孩子就像一塊璞玉需要雕琢,兒童時期豐富的好奇心和超強的模仿力,使得家長無意識的很多行為都會被孩子模仿。

媽媽的壞習慣,會毀了孩子,多數媽媽還不自知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週末帶孩子到書店,吸引到我注意的是一個孩子大聲對他的奶奶說的話:“你也看不懂,說什麼說。”而這時旁邊的媽媽繼續挑選著眼前的書籍,好似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過了一會兒奶奶在媽媽的旁邊說了一句:“家裡那麼多書都看不完,買這麼多太浪費了!”

媽媽一臉嫌棄的說:“給孩子買書又沒花你的錢,多看書省得像他爸一樣沒有文化。”聽到孩子媽媽這樣的口氣我就明白了孩子為什麼會說出那種沒有禮貌的話,媽媽既沒有尊重奶奶,更是會造成孩子對爸爸的偏見。不難想象,總有一天孩子也會對媽媽用這種態度講話的。

▶▶媽媽們請留心,您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學著呢!

★媽媽粗暴地和孩子講話

媽媽帶豆豆去參加一個聚會,遇到老朋友媽媽忍不住多聊了幾句。豆豆想要去那邊吃蛋糕,便拉著媽媽的胳膊吵著要帶媽媽走。

媽媽大聲呵斥道:閉嘴!”媽媽這句話吸引眾多身邊的人目光。孩子滿臉通紅,和媽媽大吵大鬧要離開。

媽媽的壞習慣,會毀了孩子,多數媽媽還不自知

★不守承諾

媽媽總是說孩子早上起床太慢,叫了很多次孩子都不起。便總是大聲的呵斥孩子,說他再不起床就會遲到了。

但是每到週末爸爸要和媽媽一起去帶小狗去樓下散步的時候,媽媽就會賴在床上不起,這使得在一旁的爸爸每次都特別生氣的說:“明明是你和我約好了要早起,你又不起床了。”約定好的事情卻沒有及時兌現,那麼下一次孩子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對媽媽說,媽媽也是賴床不起呢!

★媽媽錯誤示範放棄

孩子放假了,媽媽說要幫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提早選購了一些適合家人的讀物。書到了,但是她想著孩子剛放假,讓他放鬆一下,就沒有要求孩子。

一週過去了,她的書沒有打開,反倒是同事叫她打麻將,她場場都能到。就這樣,一個假期又這樣過去了,一摞的書又再次等待泛黃了。原本是想要陪孩子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但是自己卻沒有堅持住,這樣的錯誤示範,會導致孩子也常常將自己的目標擱置。

英國作家查·艾霍爾在作品中對習慣有這樣的闡述:“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媽媽的壞習慣,會毀了孩子,多數媽媽還不自知

習慣的縮影可以延展到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拓廣到思想與學識上面,所以習慣對人生的驅動並非僅存於片面的行為。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媽媽需首先轉變自己的態度

★懂得孩子發展階段的特點,耐心與孩子溝通

處於語言爆發期的孩子,經常會不斷地重複同一個話題來和家長溝通。這時家長需要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耐心地聽完孩子講的事情,並且給予他適當的回應,讓孩子能夠順利地講述完這一話題,並且進入到下一個興趣當中。切勿用粗暴的言語讓孩子走開,以免讓孩子學會暴躁的交流方式。

★心理學中有一種叫做標籤效應

如果家長經常說孩子不喜歡讀書,那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自覺讀書了。但是用反貼標籤的方式會激發孩子的興趣。

教育學者尹鄧安曾介紹到,他擔任政治老師的時候看到學生只看主課卻經常對政治置之不理,他沒有強迫孩子多背政治,而是坐上了表揚條。“你的思想很有見地!”“你學政治很用功!”每天早上在樓梯口給學生髮這些紙條,後來大家都利用早自習的時間學政治,而學生最後的平均分高出過武漢市平均分20多分。

媽媽的壞習慣,會毀了孩子,多數媽媽還不自知

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更能夠孕育出人格健全有涵養的孩子,因為在這種環境當中,孩子總是潛移默化的從家長那裡學到很多的積極行為。

今日話題:您在生活中是否會出現上述提到的行為呢?那對孩子又造成哪些影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