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型航母俱樂部又將迎來多位新成員,誰最靠譜?

航空母艦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這一艦種已經誕生百餘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內經歷多次戰火洗禮,已經徹底取代了戰列艦成為海軍水面作戰艦艇中最大的艦種,遠洋海軍奪取制空權的核心裝備。二戰後隨著戰鬥機的動力由螺旋槳向著噴氣式發展,航母上艦載機的重量和著艦速度越來越大,航空母艦本身也朝著大型化方向發展,目前全球最大的航空母艦“福特”號的滿載排水量超過11萬噸,已經遠非二戰時期的航母可比。

全球大型航母俱樂部又將迎來多位新成員,誰最靠譜?

美國海軍福特號航空母艦

由於二戰後隨著航母噸位發展的越來越大,對於大中小型航母的劃分標準也隨之變化,目前主流的劃分方法是依照滿載排水量將目前航母劃分為4個等級,分別是滿載排水量3萬噸以下的為輕型航母,滿載排水量3至6萬噸為中型航母,滿載排水量6至8萬噸的為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在8萬噸以上的為超級航母。

按照這個噸位劃分法,目前全球擁有大型以上航母的國家只有4個,分別是美英中俄,其中美國目前擁有11艘超級航空母艦,10艘為尼米茲級,滿載排水量在9至10萬餘噸不等,1艘福特級滿載排水量達11萬噸;英國擁有一艘滿載排水量近7萬噸的伊麗莎白女王級,並且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已經下水;中國擁有一艘滿載排水量6萬餘噸的遼寧艦,並且另一艘和遼寧艦相同噸位的002型航母即將服役,屆時將擁有兩艘滿載排水量6萬噸的航母;俄羅斯擁有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與我國的遼寧艦屬於同一級航母,都是前蘇聯時期建造的。

全球大型航母俱樂部又將迎來多位新成員,誰最靠譜?

除了以上已有的4個國家外,目前另有好幾個國家在論證發展排水量高達6萬噸的航空母艦。第一個國家便是法國,雖然在目前全球大型航母俱樂部中沒有法國,但是法國在航母的設計建造和作戰運用等領域的經驗可一點也不少,這是因為法國是全球少數幾個擁有較為完整軍工體系的國家,多年來一直偏愛發展3萬噸和4萬噸左右的中型航空母艦,先後發展了兩艘滿載排水量3萬餘噸的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和4萬餘噸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早在10年前法國就論證設計下一代排水量達6至7萬噸的PA2型常規動力航母,PA2航母還衍生出多個版本,分別向巴西和印度推銷過。雖然目前該型航母一直在論證中而且衍生出了多套方案,但在多套方案中相同的是都採用了之前戴高樂號和克萊蒙梭級一樣的斜角甲板、彈射起飛攔阻降落的佈局,在動力方面也總結了之前戴高樂號的經驗,對建造費用和可維護性等方面的研究後,最終放棄了核動力而採用常規動力。

全球大型航母俱樂部又將迎來多位新成員,誰最靠譜?

法國未來6萬噸級航母方案

第二個是日本,在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的航母實力十分強大,但在二戰後隨著航空母艦突飛猛進般的發展,今天的航母在噸位、艦載機起降、航母戰鬥群編成和指揮作戰運用上和二戰時期航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日本在戰後只發展了兩個級別的擁有直通式飛行甲板的輕型直升機航母,分佈是日向級和出雲級,在現代大型航母方面的經驗早已為零。

所以日本並不滿足只擁有輕型的直升機航母,目前除了計劃將現有的兩艘出雲級上配備可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型固定翼戰機,還計劃發展噸位高達6萬噸的大型航空母艦,可搭載F-35C型艦載機進行彈射起飛攔阻降落。日本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工業和科技實力,擁有較強的造船能力和一定的裝備研發能力,只要其肯投入足夠的資金和時間,再通過適當的引進國外技術,造出一艘6萬噸級的航空母艦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全球大型航母俱樂部又將迎來多位新成員,誰最靠譜?

日本未來6萬噸航母想象圖

第三個是韓國,不同於以上的兩個國家,韓國在工業化和現代化方面都屬於後來者,但追趕的步伐卻很快目前已經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在軍工領域其發展也令人矚目,海陸軍三軍大量武器裝備通過引進國外技術整合後再進行出口,已經成為近年來在軍火出口市場的新秀。在海軍方面得益於其強大的民用造船能力,再通過引進相關技術,自行建造了例如排水量1萬餘噸的驅逐艦世宗大王級和排水量近2萬噸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等等。

在今天韓國海軍發展的步伐依舊沒有停止,就在近日韓國披露了其海軍兩款航母的設計方案,包括了一款4萬噸級中型航母方案,可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型艦載機,和一款7萬噸級大型航母方案,可搭載彈射起飛攔阻降落的F-35C型艦載機,韓國海軍未來將從這兩個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進行設計建造,預計在二十年代中期開工。參考韓國海軍之前的裝備發展模式,新航母自行出資引進美國相關的系統和技術,在本國船廠建造,可行性還是非常大的,唯一的問題是大中型航母是遠洋海軍的核心力量,韓國海軍的發展戰略是否能支持這樣的裝備還存在疑問。

全球大型航母俱樂部又將迎來多位新成員,誰最靠譜?

韓國海軍兩個中大型航母方案

最後一個是印度,作為亞洲在二戰後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印度到目前為止共擁有過4艘航空母艦,其中引進3艘,自已獨立建造了一艘。在1957年和1986年印度分別從英國購買了二手航母“大力神”號和“競技神”號,這兩艘都是滿載排水量在2至3萬噸的輕型航母,目前均已退役。在2004年印度又和俄羅斯簽署購買排水量4萬餘噸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艦體由俄方贈送,改裝費用由印方出,這艘航母在改造完成後加入印度海軍更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是目前印度唯一一艘在役的航母。除了3艘外購的航母外,印度還在2006年開工建造一艘同樣排水量在4萬餘噸的中型航母,命名為“維克蘭特”號,目前該艘航母已經下水,正在碼頭進行舾裝工作。

印度通過引進和自建共發展了4艘航母,兩艘排水量2萬噸的輕型航母,兩艘排水量4萬餘噸的中型航母。目前印度正雄心勃勃的計劃發展下一代排水量達6萬噸的大型航空母艦,這次印度的新航母計劃還是和往常一樣,對著航母上的各項新技術依舊是朝三暮四,遲遲定不下具體指標,唯獨可以明確的是其下一代航母應該會放棄目前艦載機所使用的滑躍起飛方式,改用平直甲板彈射起飛。

全球大型航母俱樂部又將迎來多位新成員,誰最靠譜?

印度未來航母的PPT

總的來看以上這4個未來有可能進入大型航母俱樂部的國家,其中最靠譜的應當屬法國,雖然法國下一代6萬噸的航母計劃喊了近10年不見具體進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現代航母的設計建造和使用領域法國有著充分的技術和經驗,一旦需求明確和資金到位,新航母的建造一定是水到渠成。剩下的日本和韓國,這兩個國家在民用造船領域都有著不俗的實力,其海軍現役的艦船在艦體設計和建造方面基本都已經自主化,但在主要的技術裝備上還都依賴於其盟友美國的支持,在大中型航空母艦的具體設計和使用方面也都沒有什麼經驗,如果要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必定要通過部分自主部分合作引進的方式進行。

最後的印度恰恰和以上幾個國家相反,在需求、資金和使用經驗方面都不缺,唯獨缺少的是設計建造技術。上世紀印度在多次戰爭中都使用了航空母艦來執行作戰任務,這使其嚐到了甜頭,所以印度對發展航空母艦來控制印度洋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加上這些年印度經濟發展不錯,有著足夠的資金支持它的海軍裝備建設,兩艘輕型航母和兩艘中型航母也使其穩紮穩打積累了不錯的航母使用經驗,唯獨在設計建造方面遲遲不能獨立自主,目前建造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在設計和主要技術裝備上全部來自國外,就連最基礎的艦體建造也因為沒有合適的鋼材拖延了很長時間,這些狀況使得印度如果還要堅持自己建造,那其靠譜程度就不得打上一個問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