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昆福廈門市臺灣 學會理事
近日,美國又大喇喇公然介入臺海問題,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在美國國會參議院於10月29日通過支持臺灣地區維繫所謂“邦交”的“臺北法案”後,眾議院外委會版本也於隔天通過。媒體報道指出,待眾議院通過後,參眾兩院協商討論出一致版本並再次通過後,便可遞交給美國白宮讓特朗普簽署。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臺北法案”走完程序,成為美國法律的幾率不小。這是繼《臺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案》等所謂“友臺法案”之後,美國政府試圖以國內法干預他國內政的又一惡例。
對於美國再次醞釀“友臺法案”,臺海兩岸均各自進行了表態。國臺辦再次重申立場,反對美國通過一系列所謂的涉臺法案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並警告民進黨當局,發展所謂“外交關係”不過是“痴人說夢,永遠不可能實現”。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民進黨當局“投懷送抱、甘當棋子”,配合美國打“臺灣牌”,將損害臺海和平及臺灣民眾的利益。
而民進黨方面對於美國“撐臺”舉動,當然是喜不自勝、洋洋自得。除了對美國再三表示“感激之情”外,也不忘藉機炒作一番,甚至對於所謂“友臺法案”進行“過度解讀”。比如,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公開宣稱這是美國在“支持臺灣‘國際參與’”,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更是認為這是類似“美日安保條例”(“美日安保條約”)的所謂“臺美外交版”的“安保條例”,而民進黨當局官員及親綠媒體則認為,美國下一步將與臺灣地區就簽訂自由貿易協議(FTA),云云。
對於美國醞釀“臺北法案”可能對臺海兩岸產生的影響,應進行各方觀察。
一方面,美國出臺“友臺法案”,“撐臺”只是籌碼,將美國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終目的。包括“臺北法案”在內的數個“友臺法案”,大多以“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的形式呈現。也就是說,相關法案只是表明美國國會的態度及意見,並無權規範和指導美國的行政部門。要不要推行?落實的力度和廣度如何拿捏?主動權均在美國行政部門。對於臺灣當局而言,這些“友臺法案”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頭安慰”層面,能否產生真正的“實惠”恐怕自始至終均存在較大的變數。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正因為這種“可為或不為”的模糊空間,給了美國行政部門較大的自由權。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之下,“友臺法案”的不斷出臺,美國可不斷大打“臺灣牌”,從而增加其與中國大陸叫板的籌碼,為其在中美貿易談判與博弈中儘量爭奪更多的主動權。毫無疑問,美國“撐臺”最大及最終的目的是將美國的國家利益極大化,臺灣地區只不過是美國試圖“以臺製陸”的策略工具而已。而甘當“棋子”和“馬前卒”的蔡英文,充其量只是充當“工具人”的角色。
另一方面,“友臺法案”干涉中國內政,公然介入臺灣島內選舉。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美國的介入使得臺灣問題複雜化,而此次美國醞釀“臺北法案”,試圖維繫臺灣當局在全球範圍內的所謂“邦交”,這是插手干涉中國內政的粗暴表現。而試圖恫嚇和阻擾更多的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則是美國在國際外交領域的“自我打臉”。
在臨近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際,美國再次醞釀“友臺法案”無疑是公開介入臺灣地區的選舉,並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民進黨當局因在兩岸關係上採取衝撞策略,惡化兩岸關係,操作兩岸對立,導致兩岸互信蕩然無存。目前,兩岸雙方在涉外領域已無默契可言,臺灣所謂“邦交”接連“棄臺投陸”,並形成“風潮”,讓民進黨當局遭遇極大衝擊。
而美國此時再次醞釀“友臺法案”,營造“撐臺”景象,有意幫臺灣當局“止血”,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會助長民進黨當局的氣焰。而藍營政黨和政治人物為了在選舉中“不失分”,也出現態度曖昧的跡象。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臺灣選民誤讀輿論走向,錯估國際局勢與兩岸形勢,而被民進黨當局肆意操作,並被“拉著鼻子走”。(責任編輯:王鑫)
閱讀更多 中國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