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天天吼她媽,看來是到叛逆期了。叛逆期:這鍋我不背。》

《這孩子天天吼她媽,看來是到叛逆期了。叛逆期:這鍋我不背。》

每次回老家都會聽到侄女和她媽吵架,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但侄女態度很差,一臉的不耐煩,好在這些態度只限對她媽媽。

大多數身邊的人都說問題出在她媽身上,從結婚就沒有再上班,十幾年一直在家裡照顧兩個孩子,她的心思又細,哪方面都能想得到,就是沒有想過這樣的照顧會不會惹人反感。

從小她媽媽就會幫她想很多事情,小時候沒主見,什麼都聽媽媽的。可是慢慢長大了,有點自己的想法,基本99%也都被駁回了。哪怕只是早飯想吃什麼!

《這孩子天天吼她媽,看來是到叛逆期了。叛逆期:這鍋我不背。》

要是不聽話,可能就要靠牆罰站。這種打壓式的教育,一直持續到侄女上初中。從初中開始,我們明顯感覺孩子變了,變得無論她媽媽說什麼,她都煩,會很大聲的吼她媽媽。

親戚、鄰居都會勸她媽媽:“不要管那麼仔細”,可是十幾年的習慣或著說就是她的性格,怎麼可能改變呢?結果那娘倆就像惡性循環一樣。

大家都說是叛逆期到了,但我心裡還是覺得,孩子只是之前不敢,上了初中後,她的圈子變了,一些曾經覺得不敢做的事情,其它孩子都在習以為常的做著。慢慢的膽子就大了,今天拉個臉,明天吼兩聲,時間長了,就無所謂了。

大吼大叫變成了生活常態,反抗變成了習慣,不為原因,只為對著幹。

《這孩子天天吼她媽,看來是到叛逆期了。叛逆期:這鍋我不背。》

這期間兩個人都哭過好多回,孩子覺得委屈,大人覺得傷心。我們看著真心覺得累,只能去勸她媽媽:“孩子又不是傻子,她會有自己的想法,最好的方法是引導,不是把你的想法強壓給孩子。”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只會覺得這是叛逆期到了。覺得必須要管,不管會學壞的。然後繼續和孩子較勁。心想:“我還管不了你了”

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但那個時候你真的是想管孩子嗎?還是因為孩子脫離了你的管控,讓你很惱火?

究竟是你的孩子到了叛逆期,還是你的控制慾過盛?

在網上有很多孩子發出這樣的帖子尋求幫助:

《這孩子天天吼她媽,看來是到叛逆期了。叛逆期:這鍋我不背。》

《這孩子天天吼她媽,看來是到叛逆期了。叛逆期:這鍋我不背。》

《這孩子天天吼她媽,看來是到叛逆期了。叛逆期:這鍋我不背。》

看到這些,你還認為是叛逆期的問題嗎?

摻雜情緒的教育不是教育,只是讓孩子成為你的出氣筒。

你會考慮孩子在幼兒時期幾個月配幾段的奶粉,那為什麼沒有考慮過她人生的每個階段需要怎樣的自由呢?

《這孩子天天吼她媽,看來是到叛逆期了。叛逆期:這鍋我不背。》

16歲的少年,因為學習成績差,被父母責罵,最後選擇離家出來,本來想去上海的姑姑家,結果從常州騎自行車,由於騎反了,騎到了南京。最後被民警勸回。

本是每個家庭中都會發生的矛盾,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上一個好大學,這當然很重要。

但其實真沒那麼重要,北京有一個小區,住的都是高知識分子,全是北大、清華教授,去年社區裡有一個高二的孩子,跳樓自殺。

整個小區都震動了,就是一群北大清華的老師,都沒法把一個孩子教好,把那個孩子逼瘋,讓他選擇自殺。

北京大學每年錄取那麼多新生,去年錄取一個孩子,上了北京大學以後自殺,考上北大後選擇割腕自殺,留下的遺書寫著:”我已經替你們考上了北大,請你們不要再來煩我。然後不要我把的屍體送回去,我討厭那個地方。”

其實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考慮,“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什麼是不重要的東西。”。

這樣的口號,被孩子這麼光明正大的喊出來,他們心中是積壓了多少怨言,讓他們如此的不吐不快。

多與孩子溝通,多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是你認為好的,就是孩子需要的。

不要把你未完成的人生目標,自以為是的當成是孩子的目標。

作者介紹:十二月的雪,(二胎職場寶媽,喜歡分享生活、育兒經驗。本人熱愛電影、追劇、音樂、小說、溜娃、也愛吐槽不公事件。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