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學術界的“泡沫經濟”,要破了

警惕!學術界的“泡沫經濟”,要破了

如果發放住房貸款的銀行不再從利息中賺錢,而是將貸款混合成投資債券,然後出售給投資者,那會發生什麼。能夠買得起房子的人是有限的。一旦這些人都有了抵押貸款,銀行就會變成抵押貸款支持的安全工廠。

在2008年之前,金融體系已經演變到這樣一種地步:特別鼓勵銀行家們在經濟中吹起一個巨大的泡沫,建立在不良貸款和不可持續的債務之上,並且在不給自己帶來風險的情況下通過這樣做而大發橫財。

警惕!學術界的“泡沫經濟”,要破了

想象一下,如果專業科學的規則發展到這樣的程度,即鼓勵科學家儘可能多地發表論文,而那些發表了許多科學嚴謹程度不高論文的人,會比那些發表了較少論文但嚴謹程度更高的人得到更多的獎勵,會發生什麼?

如果科學家沒有因為他們的發現的長期重複性和嚴謹性而得到獎勵,而是變成了一個生產和發表令人高度興奮、創新的新發現的工廠,然後其他科學家和公司把資源花在後續研究上,並承擔所有風險,那會發生什麼?

警惕!學術界的“泡沫經濟”,要破了

正如銀行在2008年通過出售貸款而非持有貸款賺錢一樣,貸款的質量對它們來說不再有意義。同樣,一旦成果發表,新科學的創新者們通常會轉移到下一個新的創新上。良好的工作聲譽對科學家的影響和其他人一樣大,但研究人員的一兩次“真正的”進步將消除發現的其他任何負面影響。而實際上,拜耳製藥公司(Bayer Pharmaceuticals)一份報告顯示,當拜耳科學家試圖將已發表的科學發現用於藥物開發時,65%的發現是無法重現的。

這不是科學欺詐或不當行為問題。激烈的競爭環境導致人們急於發表論文,導致大量不太嚴謹的論文發表。那些花費更多時間和資源進行更嚴格和仔細研究的科學家,十分謹慎,並會進行自我批評,然而他們可能會得到較少的提拔,獲得較少的研究資源,他們的工作得到較少的認可。

警惕!學術界的“泡沫經濟”,要破了

當然,科學出版物通過同行評審過程受到高度的質量控制,儘管存在不可消除的政治和社會因素,但它仍然是科學客觀性的“皇冠上的寶石”之一。然而,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開放獲取期刊”的目標非常值得讚賞,它的目標是確保公眾可以自由獲取科學數據。

然而同時,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會向文章作者收取可觀的出版費用,以彌補由於不需要訂閱而造成的損失。因此,開放獲取期刊的盈利並不取決於賣出多少期刊,而是由接收了多少文章而決定。

於是形成了這樣一個現狀:作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讓他們的文章發表在更有聲望的期刊上。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越是令人興奮,引用越多,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提交的文章越多,賺的錢就越多。

警惕!學術界的“泡沫經濟”,要破了

就像21世紀初的銀行家一樣,一邊承擔著巨大的風險,一邊讓新的激勵侵蝕我們的自我監管、扭曲我們的觀念和行為;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的高風險貸款類似,錯誤的科學觀可能會形成“學術泡沫”甚至動搖學術的根基。

除非在結構和社會層面改變現有的獎勵結構,否則當前的環境將繼續鼓勵和促進資源浪費、研究的浪費和進展的拖延;這種浪費和拖延是那些我們治療不足的疾病和那些我們技術補救不足的痛苦條件所不能承受和不應該被迫忍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