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買房,90萬賣出,變現困難,是房價下跌最敏感的信號

100萬買房,90萬賣出,變現困難,是房價下跌最敏感的信號

最近,筆者收到了一些讀者朋友發來的留言。其中一個朋友講述了自己買房和賣房的經歷。2016年,房價開始暴漲,這位朋友還算比較敏感,覺得自己有些閒錢,可以投資一套房子。

不過在看盤找房的過程中,浪費了大概3個月的時間,就正好趕上了2016年的9.30新政,自己正好被限購了。於是他只能轉戰其他城市,這個過程,又浪費了半年時間。等到他買的時候,就到了2017年中了,實際上,這個時候對於很多城市而言,就是房價最高點了。

他花100萬買了套80平的房子,其中,他看到網上的掛牌價,最高漲到了130萬,因此還有些沾沾自喜。不過等到兩年期滿,他掛牌賣出的時候,這套房子就只有110萬。他按市場價掛牌,連個看房的人毛都沒見著。只好逐步下調。此後加上買家討價還價,他以90萬賣出了。加上資金和時間成本,大概虧了20萬。讓他不理解的是,他看到網上自己類似的房子,依然掛牌105萬。

實際上,現在二手房市場風向早就變了。想要賣掉自己的房子,最終成交價格要比網上掛出來的均價跌10%,這是個較為普遍現象。可以說,房地產變現開始困難,這是房價下跌最敏感的信號,畢竟很多炒房客要忍受虧損,因此這個價格非常真實反映了房地產市場的情況。

所以,對於炒房客而言,在房子沒有賣出去的時候,一切都只是賬面上的財富,這不能當真。很多炒股的人都有同樣的經歷,股票漲到最高的時候,自己可以賺幾十萬,但是大多數人最後只賺了小錢,因為貪心,捨不得賣出。股票市場流動性很強,想買的時候畢竟還能賣掉。而房地產市場變現就困難多了,很多時候即便降價也不一定賣得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