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誰的結局最慘?

Skyworld2


戰國四公子的結局都不算慘,如果非要比較一個出來,個人結局最慘的當屬黃歇,身首異處之餘滿門被斬;而就後代延續來看,趙勝與魏無忌皆絕後;就個人名聲而言,趙勝的劣跡最多,遭後世詬病也最多;就人生軌跡來看,魏無忌不僅流離失所於國外,還遭到國君的猜忌與打壓,鬱郁而不得志後自甘墮落。

孟嘗君田文

田文是田嬰之子,但他是庶出,史料中說賤妾所生,可見他在宗族中的地位並不高,而且田嬰一共有四十多個兒子,由於田文出生在五月五日,按照當時的迷信思想來看,這個月份所生的孩子命裡克父親,所以田文生下來後就被田嬰要求殺死,好在他的生母偷偷將其養大。

田嬰據說是齊威王的小兒子,並且是齊宣王的異母弟,齊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與田忌、孫臏一起攻打魏國,打了一場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抓了魏國太子申,殺了魏國首席戰將龐涓,立下大功。齊威王二十三年田嬰被拜國相,在他的謀劃下,促成了齊威王與魏襄王的“徐州相王”,齊威王三十五年就被封在薛地為邑,這就是田嬰的資產。


田文自幼不受父親待見,長大後卻逐漸受到田嬰重視,薛地封邑里的情況是財富高度集中在田嬰手中,而百姓和普通官員窮的揭不開鍋,田文就以此向田嬰諫言,也就是兒子給老子講大道理,講的還頭頭是道,田嬰覺得這個孩子挺不錯,就接受了他的建議,讓利於民、讓利於士,很快就提升了封邑內的人口規模和人才儲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群體叫做客卿,這部分人很感激田文的諫言,就逐步成為田文的擁護者,田文則是從主持家政走向了更大的歷史舞臺,他最終能夠繼承田嬰的爵位皆是這些客卿努力的結果。


“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史記》

嚐到甜頭的田文當然一如既往的招賢納士,擴展門客基礎,這些門客中各類人皆有,並在田文出任秦相後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元前299年時,齊湣王派田文入秦,秦昭王早就耳聞田文的大名,也早有求賢之心,於是立即任命田文為秦國宰相,但秦國內部發出了不同聲音,秦昭王下邊的大臣諫言說田文是齊國貴族,入秦為相必定招致禍患,來者不善,於是很快就被撤職囚禁。田文門客中的“雞鳴狗盜”之徒在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狗盜者偷取了裘皮大衣獻給秦昭王的愛姬,這位愛姬幫忙恢復了田文自由身;隨後的雞鳴之輩學著雞叫騙開了函谷關的大門,田文才得以逃出秦國。


回到齊國後,齊湣王覺得很內疚,差點害得田文客死他鄉,於是立即拜田文為相,讓他執掌大權。但田文的名聲和影響力太大,不僅朝中大臣眼紅,連齊湣王也覺得他威脅王位,時有言稱“知有田文而不知齊王”,加之他在軍事上縱橫聯合韓、魏打到秦國家門口,名聲已經在各國之間傳開,齊湣王便開始猜忌田文。田文最終因恐懼出逃至魏國,並做了魏國宰相,公元前284年,田文策動了復仇計劃,他策動魏國、秦國、趙國聯合,協同燕國戰敗了自己的母國齊國,齊湣王出逃至莒,並最終死於莒。


“文卒,諡為孟嘗君。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史記》

齊襄王即位後,田文卻獨善其身,不再依附任何一方諸侯,他去世後,被諡為孟嘗君,算是轟轟烈烈了此一生。但他的幾個兒子不爭氣,或者說田文壓根兒就沒處理好家事,他死後幾個兒子便開始爭爵,齊、魏兩國趁機聯合攻下了薛邑,至田嬰開始的封邑由此滅亡,據《史記》的說法,薛城被滅後,田文家族被夷滅的乾乾淨淨,田文至此絕後。但《三國志》裡有裴松之註解稱劉邦統一天下時,過齊地尋孟嘗君後人,找到了田陵和田國二位,據說是田文直系後代,由此被劉邦賜姓薛,算是孟嘗君的後人得以傳承。

平原君趙勝

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也是位宗族公子哥,他比較硬氣的事兒是面對秦昭王的威逼一點不慫,力保朋友魏齊。這個魏齊本是魏國宰相,曾經位高權重時,受人挑唆,差點將手下門客范雎打死,不僅如此,還將范雎扔進廁所任人羞辱,范雎通過裝死躲過一劫入了秦國,後來成為秦昭王的得力相國。


范雎一度要報仇雪恨,先是威脅魏王交出魏齊人頭,嚇得他逃亡趙國避難,得到了趙勝的幫助。趙勝是個講義氣的人,當秦昭王知道魏齊去處後,邀請趙勝入秦喝酒,期間威逼利誘要求交出魏齊的人頭,趙勝則無動於衷,隨你怎麼幹,不能對不起朋友。魏齊則是繼續逃跑,又到了信陵君的地界尋求庇護,信陵君則沒有趙勝這麼硬氣,愣是不敢接近魏齊,魏齊走投無路後自殺,這才讓趙勝有了臺階下。

“平原君僅是竊得一時名聲之人,不懂為國計慮。”——《古史》

趙勝的硬氣也帶來了一件讓趙國衰敗的事,那就是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這是由秦國攻打韓國引發的,當時的韓國上黨郡告急,太守馮亭就打算將城池人口全部獻給趙國,趙王首先問了趙豹的意見,趙豹明確表示此舉會召來禍患的,人家秦國辛辛苦苦打了這麼久,上黨已經唾手可得,這樣收了上黨,等於引來了秦國的虎狼之師。而後趙王又問趙勝,趙勝則表示上黨十七城,就是坐擁百萬大軍,也得打個十幾年才能打下,這樣的便宜不佔,更待何時呢?


趙勝的這個邏輯打動了趙王,其實由此可見哪來的“君子”,這樣趁火打劫的行為已經算是很小人了,這個舉動引來的就是秦國大軍。公元前260年7月,趙國以趙括代替廉頗,由此葬送拒守的消耗戰略,從而在長平之戰中大財,趙國元氣大傷。這裡趙王的用人跟趙勝有一拼,趙勝隨即面對秦國圍攻邯鄲時,才發現了被自己埋沒的門客毛遂!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史記》

長平之戰後的第二年,秦國圍困邯鄲,危機之時趙勝想到了楚、魏兩國。於是挑選精幹門客入楚請援,據說門客三千的趙勝愣是挑了十九個人出來,怎麼也湊不齊二十人,毛遂自薦由此而來,這個被埋沒了三年的門客成為迫使楚王出兵的關鍵,所以說趙勝的識人能力並沒有那麼高。在毛遂出色表現之後,趙勝說“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而魏國方面則是因裙帶關係搞定,趙勝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所以信陵君才拼死偽造王命,調兵救趙。


趙勝對於趙國的最大貢獻也就是邯鄲保衛戰,外援是他請的,城池危急時也是他散盡家財招募的三千敢死隊頂住的,所以算是趙國的中流砥柱。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趙勝去世,由於封邑為東武城(河北省故城縣西半屯鎮),故諡為平原君,趙勝一脈的爵位承襲比較順利,只是趙國被滅後,他的封邑被屠,據說也絕了後。

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是魏昭王幼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他與孟嘗君的納士方式差不多,不分階層職業,只要有才就納之,包括對其一生影響很大的老頭侯嬴、屠戶朱亥,此二人在秦國圍困趙國國都邯鄲時,幫助魏無忌欺奪魏國大將軍晉鄙的兵權,從而解除了邯鄲之圍。這件事在歷史上是穩定了當時的形勢,但對於魏安釐王來說則是一件叛逆的大事。魏安釐王的戰略本就是坐山觀虎鬥,魏無忌不僅殺了魏國大將晉鄙,還違背了魏安釐王戰略意願,這為他之後的人生埋下伏筆。


魏無忌的君子之風在此事上表現出來,他在奪得軍權後,下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中的,長兄回家;沒有兄弟的獨生子,回家去奉養雙親,十萬人的軍隊到最後摘出來六萬人,可見他的愛民之心。魏無忌成功之後也因害怕魏王懲罰,故而留在了趙國,在趙國期間,他依舊廣納人才,並對賭徒毛公和酒鬼薛公甚是注意,這還引來了趙勝的嘲諷,所以說趙勝的情商和識人真的很堪憂,這件事讓兩人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趙勝的門客近半數轉投魏無忌門下。


“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史記》

魏無忌於趙國呆了約十年,這十年間,秦國將矛頭指向魏國,發動了連年的攻擊。後來正是賭徒和酒鬼的建議,才讓魏無忌鼓起勇氣回母國救急,贏得了魏安釐王的冰釋前嫌,被拜為上將軍。公元前247年,魏無忌策劃了五個諸侯國聯合抗秦,秦將蒙驁落敗而逃,魏無忌率領聯軍一路追至函谷關,這是五國聯合抗秦最成功的一次合作。秦國吃了敗仗,只能通過政治手段瓦解聯軍,針對之人便是聯軍統帥魏無忌,秦國派人至魏國恭賀魏無忌稱魏王,這引得魏安釐王再次猜忌,於是換下聯軍統帥,導致聯軍分崩離析,秦國躲過一劫。


“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史記》

魏無忌也是從此時開始心灰意冷,回到魏國之後,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後(公元前243年)鬱鬱而終。魏國則是再也沒有如此出色的政治、軍事人才,十八年後便被秦國所滅。滅魏主將正是被魏無忌打的狼狽而逃的蒙驁,在大梁被攻下之後,秦軍進行了屠城,繼而前往魏無忌封地信陵(河南寧陵縣),據說後人皆被蒙驁抓獲屠殺。


春申君黃歇

黃歇與上述三位公子不同,他並非宗族出生,而是因辯才受楚頃襄王的賞識而入仕,秦國是於前298年開始由蜀地進犯楚國,到前272年已經把楚國打的遷都陳縣(河南淮陽),這時候楚頃襄王才派黃歇入秦求和,黃歇也不辱使命的完成了秦楚結盟。而後他又幫助楚國送往秦國為質的太子熊完回國,繼位為楚考烈王,這才平步青雲成了楚國的令尹,並獲得了淮河以北十二縣的封地,並賜春申君的名號。

由於淮北地區常年受戰事影響,黃歇主動交出封地由楚王派軍政官員管理,楚王則禮尚往來以東吳再封黃歇,並一路加官進爵至楚相。黃歇在楚國的地位,由最初的外交官,變為後來的軍事統帥,包括參與聯縱抗秦、北伐魯國的戰事皆由黃歇主導。但在秦國崛起之勢無法逆轉時,黃歇與聯軍兵敗函谷關,由此受到楚王的冷落。

楚考烈王是個沒有生育能力的人,黃歇一直為此事發愁,也堅持不斷的向楚王進獻美女。時逢趙國人李園入楚,他有個姿貌不錯的妹妹欲獻給楚王,但又擔心無法生育淪為玩物,於是就巴結了黃歇,將妹妹送到黃歇懷裡,且很快懷了黃歇的孩子。李園看到了投機的時機,就與黃歇商量趁早將妹妹送給楚王,生下子嗣就能順利成為王位繼承人,此時正是黃歇的事業低估期,於是照著李園的建議做了。



“而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為楚幽王”。——《史記》

果不其然,李園之妹生下楚王的“兒子”,並被立為太子,李園之妹成為王后,李園也順理成章的參與朝政之中。隨著時間推移,李園的政治野心越來越大,他開始私養死士,企圖在外甥即位後掌控朝政,所以他要殺掉知情的合作伙伴,也就是黃歇。楚考烈王去世當天,李園先行入宮佈置,在棘門埋伏下刺客,待黃歇入棘門時將其刺殺,斬下黃歇人頭,扔到棘門之外,並派人將黃歇全家滿門抄斬。所以說黃歇除了楚幽王這個兒子以外,其餘家人全部被誅殺。

綜上來看,戰國四公子中的田文與黃歇算是人生逆襲的贏家,田文從賤妾之子到薛公,才華得到施展,美譽滿天下,此生足矣;黃歇由草根出生,卻生下個楚王,是乃一家人的性命換來了一座王位,值了。魏無忌與趙勝相比較而言,趙勝不得名而得實,雖然有所瑕疵,但依舊是王室宗族裡的頂樑柱;魏無忌得名而未得實,雖美名傳揚,但因義而漂泊他鄉,因猜忌而被削權,著實委屈,鬱郁而不得志者才是最慘的那一個吧!


棍哥觀史


最慘的要數春申君黃歇,春申君曾隨楚太子熊完在秦國做了十多年人質。後楚王病危派人到秦國請求秦國放太子回去接王位,秦王不答應。黃歇遊說秦王,說讓他先回去看看楚王是否真的病了,然後與太衣對換了衣服讓太子逃離秦國,回楚國當了國君,即楚考烈王。秦王得知太子逃回楚國,盛怒之下要殺了黃歇,好在黃歇事前早有準備,重金收買了秦昭王的寵妻和秦相范雎,才得以逃離秦國。回到楚國後因和先前的太子現在的楚考烈王一起同生死,共患難,所以順理成章當了楚相。在為楚相時,曾說服楚王出兵幫趙國解了邯鄲之圍,後來又率兵北伐,滅了魯國。

楚考烈王后宮妃妾久不懷孕,黃歇送了許多許女可還是沒動靜。這時恰巧有個李園的把自己 美麗的妹妹送給黃歇,不久有了身孕,李園又與黃歇密謀,把妹子送給楚王,不久後生下一個男孩。楚王大喜,封這孩子為太子,也加封了李園。常言說得好,小人得志,欲壑難題,李園早就盯上了相國位置,卻又懼怕李園,就在暗中訓練死士,找機會下手,這一天終於等來了。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此時因率六國聯軍攻打秦函谷關失敗的黃歇,受到楚考烈的冷落。聽到楚王去世的消息急忙前去奔喪,被早有準備的李園引入棘門內,只接把腦袋扔出去,隨後李園又帶入殺了他全家。可惜名震一時的春申君黃歇落了個如此悲慘下場,與其他三公子下場相比,屬最悲慘的一個。


車工00


在賈誼的《過秦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此文之後,後世便將這其中的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和魏國信陵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也稱戰國四君,其中又以魏國信陵君為四公子之首。

在這四個人當中,除楚國春申君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的後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春申君也是這四公子中最富有勵志傳奇的一個人。但可惜的,這位春申君,恰恰也是四公子中下場最悽慘的那個人。

春申君,本名黃歇,楚國江夏人,原本是一介平民,後被楚王任命為楚國令尹,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為封地,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上海新橋鎮這一塊區域,當時這塊地區又被稱之為“春申”,故黃歇又被楚王封為春申君。

受前幾年大火的電視劇《羋月傳》的影響,現如今很多人都知道了黃歇這麼一號人物,不過和電視劇中所演的不同,黃歇和羋月並沒有所謂的愛情故事。

雖然黃歇的祖上也是楚國的貴族,但等傳到他這一代時,已經是衰落不堪,黃歇的身份就是一個普通的平民而已。

反觀其他三位公子,都是出生於皇親貴族,所以他們很快就能夠獲得高位,取得好多人永遠都達不到的成就,但黃歇卻只能憑藉自己能力和才華一步步來實現。



在《羋月傳》中,編劇為把黃歇的地位太高,就說他是屈原的徒弟,但其實,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黃歇與屈原有過任何交集。

在黃歇年輕的時候,他曾四處拜師遊學,並因為見識廣博,尤其善於辯論被楚頃襄王賞識,於是在楚國當了一個說客的小官。

後來,在秦國準備伐楚的時候,楚王派黃歇出使秦國,黃歇用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典故說服秦王,並讓秦國與楚國締結盟約。

按照約定,楚國需要將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黃歇便主動請纓,願意陪同太子一起前往楚國走人質。當然,這件事也成為黃歇發跡的關鍵。因為,此後黃歇和太子一起在秦國生活了近十年,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秦國卻不同意太子回去楚國,黃歇就通過勸說秦國丞相范雎,同時由自己假扮太子,最終成功讓太子返回楚國。隨後,黃歇才向秦王交代實情,秦王大怒,本想讓黃歇自盡,但因為范雎的勸諫,最終選擇將黃歇也送回了楚國。

三個月後,楚頃襄王病逝,太子登基,即楚考烈王。隨後,楚考烈王任命黃歇為楚國令尹,相當於是楚國的宰相,同時又封黃歇為春申君,讓其成為楚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當時,楚考烈王對黃歇的信任,可以說是無與倫比,因為楚國令尹的職務,一般都只能由羋姓之人才能擔任,在楚國近800年的歷中,總共只有三個外姓人擔任過該職務,第一個是吳起,第二個就是黃歇,第三個叫做李園。

此後十五年,黃歇對外援趙破秦,還一舉將魯國打得滅國,讓楚國重新興盛強大。對內則和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競相禮賢下士,招引門客,最高峰時黃歇有門客3000多人,其數量在“戰國四公子”中居於首位。當時得黃歇,其聲望和詮釋都已經達到頂峰。

然後,在到達了權力的頂峰之後,黃歇漸漸地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他開始沉迷於女色,不僅四處蒐羅各地的美女來服侍自己,而且他變得自大,任何人的意見都不下去。後來,六國組成聯軍攻打秦國,楚考烈王擔任六國盟約的首腦,讓黃歇當權主事。

於是,黃歇不顧身邊人的建議,非要任命自己的親信龐暖為聯軍主帥,全權指揮六國聯軍攻打秦國,結果六國聯軍很快被呂不韋給打得大敗。這件事情也成為黃歇事業衰落得轉折點。因為事後把楚考烈王作戰失利的罪責歸於黃歇,並從此開始冷落黃歇,兩人的關係第一次出現裂痕。

當然,如果事情僅僅於此,黃歇也並不止於有後來的悲劇,因為楚考烈王當時還是把黃歇當作是他自己最信任的人。但可惜的是,楚考烈王的身體是一天比比一天差,更關鍵是,他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兒子,因而楚國的世子之位一直空缺。

如果楚考烈王去世時膝下仍然沒有孩子,那麼王位只能傳給他的兄弟,那到時黃歇肯定就只能靠邊站。因此,黃歇為此事時煞費苦心,他到處尋找宜於生育兒子的婦女進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還是沒能沒生兒子。



當時,黃歇手下有一個門人叫做李園,此人智謀奇高,又善於審時度勢,他早就看清楚國內的形勢,於是他心中很快醞釀了一個計劃。他先是找了個理由請假回到老家,而後故意拖延假期,等回來之後黃歇自然會問他緣故,這正好中了李園的下懷。

於是,李園就編造一個謊言,他告訴黃歇:“齊王派使臣來求娶我的妹妹,由於我跟那個使臣飲酒,所以延誤了返回的時間。”黃歇一聽,眼睛就放光了。因為,既然是齊王都能看上的女子,那肯定長的是傾國傾城。

黃歇便有意想要見李園的妹妹李環一面,李園自然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並且他還趁勢將自己的妹妹獻給了黃歇,不久李環便懷上身孕,李園的第一步計劃順利完成,隨後他便開始第二步計劃。

李園在得知妹妹懷孕後,就讓他妹妹勸說黃歇,總而言之,楚王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子嗣,死後必然會將王位傳給他的兄弟,到時候恐怕會對您不利!再總而言之,我現在懷了你的骨肉,何不趁此機會將我獻給大王?如果生下兒子,必然會成為世子,到時你就是新國君的父親,誰還敢對您不利?

黃歇經過一系列的思想鬥爭,最終還是按照對方的方法做了。後來,李園的妹妹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楚王大喜之下將老大立為世子。計劃看似完美無缺,可仔細想想獲利最多的其實是李園,他從黃歇手下的一名門客搖身一變變為了國舅,地位已經能和黃歇平起平坐。

後來,楚考烈王年老病危之時,黃歇手下的人告訴黃歇,現在世子年幼,李園野心勃勃,肯定會想要謀取這個輔政大臣的職位,但因為有你擋在前面,他自然無法獲取。所以他必然會想辦法除掉你。

但是,黃歇卻認為李園忠厚老實,又一直對自己尊敬有禮,應該不會幹出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沒有放在心上。此後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果然搶先入宮,並在棘門埋伏下刺客。

當黃歇進入棘門時,李園豢養的刺客從兩側同時刺殺黃歇,並將他的頭顱看下,扔到棘門外邊。隨後,李園又派人將黃歇滿門抄斬。一代春申君,竟落得如此下場,可悲可悲!同年,世子繼位,是為楚幽王,李園取代黃歇,被任命為楚國令尹。


我是趙帥鍋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這四位公子都是各所屬國的貴族。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寬厚仁義,禮賢下士。他們每個人家裡都長年養著數千名食客。這些食客裡不乏能人,遇到事情可以幫主人的忙。

戰國是一個諸侯兼併的時期,各國間爭戰不已。四公子在這期間都有所作為。圍繞他們也留下了一些故事。如圍繞孟嘗君的馮驩無車彈鋏的故事,圍繞平原君的毛遂自薦的故事,圍繞信陵君的竊符救趙的故事,等等。

孟嘗君和平原君是自然死亡的。

春申君是被小人暗殺死的。

春申君的死是這樣的:他助魏國擊敗了秦國,秦國使反間計,魏王中計,"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史記,魏公子列傳》。也就是說他是受讒言誣陷抑鬱而死的。

所以戰國四公子,春申君死的最慘,而信陵君死的最冤。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田文、魏無忌、趙勝和黃歇。

這四位公子,有壽終正寢的,有鬱鬱而終的,有被忽悠死的,還有作死的。

孟嘗君田文

田文就是孟嘗君,他喜歡養門客,別人家的門客不是搞文字的,就是搞權術的,要不就是搞武術的,只有孟嘗君家的門客另類,有玩雜耍的,有盜竊的,還有耍口技的。


然而,千萬別小看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人物,關鍵時刻可是幫了孟嘗君的大忙了。

後來,孟嘗君應邀前往秦國,結果剛到秦國,就被秦國扣押了,包吃包喝包住,但就是不允許回齊國。

這些門客得知主人被扣了,紛紛行動了起來,先是由盜竊經驗豐富的門客偷了漂亮的狐袍,然後由擅長溜鬚拍馬的門客將狐袍送給秦王的寵妾。寵妾得了好處之後,果然賣力地吹枕邊風,後來秦王心一軟,就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擔心秦王反悔,一行人玩命地往邊境跑,跑了沒幾天,果然秦王后悔了,派騎兵捉拿孟嘗君。


這時候孟嘗君一行已經來到了函谷關,只要出了關就魚入大海了,可是此時天還沒亮,大門還沒開。孟嘗君火急火燎,這時候,一位會口技的門客靈機一動,學起了雞叫,叫的惟妙惟肖,結果守關軍士真的以為天亮了,就把門打開了,孟嘗君逃之夭夭。

孟嘗君命運很好,壽終正寢。

平原君趙勝

趙勝是趙武靈王的次子,職務是宰相。趙勝在戰國四公子中,算是最平庸最無能的一位。他一生犯的最大的錯誤是接收上黨郡,結果招致無妄之災,長平之戰四十萬趙國士兵遭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他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在邯鄲之圍中,門客毛遂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信陵君,後來解了邯鄲之圍,使得趙國又苟延殘喘了三十年。

最後,趙勝得了重病不治身亡,他死後不久,他的子孫被屠戮殆盡。

趙勝純粹是作死的。

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能力、最有魄力的一個,他旗下門客眾多,遍佈各個諸侯國,這些門客與其說是門客,不如說是他的眼線。

有一次,魏無忌與魏王下棋,這時候有密探來報,說趙國進犯。魏王十分驚慌,只見魏無忌泰然自若,說了句:“這是假情報,魏王不必驚慌。”


魏王將信將疑,果然過了一會,又有密探過來彙報說情報有誤,魏王大為驚訝,忙問魏無忌是如何得知的,魏無忌嘿嘿一笑說道:“趙王身邊就有我的門客。”

魏王連聲誇讚,但內心卻越發忌憚。後來,魏王越發猜忌魏無忌,並解除了其全部職務和兵權,不久魏無忌鬱鬱而終。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門客眾多,其中有一個叫李園。這個李園心術不正,為了巴結討好黃歇,把漂亮的妹妹送給了黃歇,不久之後妹妹懷了孕。

這時候,李園找到了黃歇,對他說:“大人,現在楚王一直生不出兒子,倘若你把妹妹嫁給楚王,又恰好懷的是兒子的話,那麼您的兒子將來就是王了。”


黃歇想了一夜,同意了。黃歇將這個女人送給楚王,楚王笑納了,幾個月後果然生了兒子。

楚王一死,黃歇的兒子成了新的王。但是沒過多久,李園就派刺客殺掉了黃歇。

後來有人懷疑,這個妹妹根本就不是李園的親妹妹,而是李園的情人,這個孩子也不是黃歇的,而是李園的,所以黃歇不僅被戴了綠帽子,還成了冤死鬼。

黃歇是被忽悠死的。


一半秋色


戰國四公子指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他們分別被稱為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由於這四位貴族公子(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以養“士”聞名。

戰國四公子中以孟嘗君的名聲最大,門客也最多,麾下的門客有三千人,其中孟嘗君養的門客無論出生,所以有很多雞鳴狗盜之輩,但是不能掩蓋孟嘗君門客的強大。孟嘗君田文是齊國宰相田嬰的兒子,也是皇室貴族,秦昭襄王將他招為相,後來套依靠雞鳴狗盜的門客逃回了齊國,被齊湣王任命為相國,在齊國也是權傾一時。

田文擁有強大的門客威脅到齊國國軍的統治,到齊湣王滅亡宋國後,就要殺田文,於是田文逃到魏國為相,聯合燕國、趙國、魏國、楚國、秦國幾乎滅了齊國。雖然田文是五國伐齊的重要發動著,但是隨著齊國的覆滅,田文也變成無家可歸的人,後來齊襄王即位後又與田文修好,田文回到薛地(他父親的封地),直到去世。

戰國四公子中信陵君魏無忌的能力最強,魏無忌在抵抗秦朝東出的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魏無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被封於信陵, 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戰國期間魏國與趙國唇亡齒寒,趙國在經歷長平之戰之後,國力大傷,不久之後秦國對趙國發動了滅國之戰,趙國像魏國求救,魏王恐懼秦國不敢救援,魏無忌的門客最後“竊符救趙”,將秦國打敗,挽救趙國與危難之中。但是魏無忌卻不能回到魏國,所以只有待在趙國,這一呆就是十幾年,直到秦國進攻魏國,魏王安釐王為此焦慮不安,就派使者請回了魏無忌回國。

魏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讓他做魏國軍隊的最高統帥,魏無忌聯合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蒙驁戰敗而逃,聯軍乘勝攻至函谷關。但是後來秦離間王安釐王和魏無忌的關係,魏王猜忌魏無忌,剝奪了他的兵權,魏無忌從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國之後,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後,魏無忌去世。

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封於東武,號平原君。趙勝門下最有名 的門客要數毛遂和公孫龍了,趙勝也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通過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多次聯合魏國和楚國共同抗擊秦國。他的後半生比較平穩,在趙國去世。

黃歇與上述三位不同,他不是皇親國戚,是楚國令尹,封為春申君,所以稱為春申君。黃歇攻滅了魯國,與魏無忌一起救過秦國,但是他的軍事能力一般,曾經組織六國聯軍進攻秦國,但是被秦國打敗。

春申君最牛的事應該是“綠”了楚王,想用移花接木將自己的兒子變為楚王吧,而也是因為這件事黃歇被殺,而殺他人不是楚王,而是與他謀劃移花接木的李園。在楚考烈王病逝後,黃歇在前去奔喪,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戰果四大公子:聲名天下卻無家可歸,有能力的懷才不遇,沒能力的不能扭轉乾坤,算計別人的最終被別人算計。而最悽慘的當屬春申君黃歇,最後被滅門。


帝國烽火


戰國四公子是魏國信陵君、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其中信陵君被稱為四公子之首。這四人都是所在國的宗室,擁有巨大財富,養了幾千上萬的門客,在戰國中後期有巨大影響。除了楚國的春申君黃歇死於非命外,其他三人都是善終。

春申君之所以死於非命,有點自找的味道。楚王是他所立,他在楚國權力很大,但因他私心很重,被李園抓住其弱點,最終被李園謀殺。所以春申君死的最慘。


羽書遲


戰國四公子是誰?他們下場又如何,信陵君沉迷酒色悲慘結局

中國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每一段歷史都有它特別的意義,每一個朝代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為此很多人專門致力於對歷史的研究,對於我們來說,回看歷史,既可以瞭解古人的生活,又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很多時候,歷史對於我們來說既是一種反思,更是一種鑑賞,通過對歷史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好的展望未來,不得不承認,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同時歷史又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所以我們不斷的探尋著真實的歷史。

1.孟嘗君田文

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他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封為丞相,後來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死後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共同攻滅。

2.平原君趙勝

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因賢能聞名於世,曾三次做趙國的宰相。他重視人才,喜歡養士,門下賓客數千人。

平原君初為趙惠文王之相,又為趙孝成王之相。公元前259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田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解邯鄲之圍。

3.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是楚國人,曾遊學各地,學識淵博,能言善辯,深得楚頃襄王的賞識。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個不是君王后代,也是死的最慘的一個人。

4.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







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文化活躍、各類學術學說碰撞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各類文臣武將下都多多少少養了一群幕僚,幕僚數量的多少,也是貴族們互相攀比的一個標準。中國戰國時代的末期,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的虎狼之師秦國越來越強大,其餘各諸侯國的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挽救本國的危亡,竭力對外網羅各類人才。他們禮賢下士,招覽賢才,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這裡的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

其中最出名的是戰國四大公子,因以養“士”而著稱。《過秦論》中有這樣的記載: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在那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田文,趙國有平原君趙勝,楚國有春申君黃歇,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這四位君子,都是見識明智且忠君愛國有信義的君子,他們待人寬厚,親愛百姓,尊重賢士且重用士人。

他們相約合縱,形成其他諸侯國聯盟去擊破秦的連橫之策,聯合韓國、魏國燕國、楚國齊國、趙國宋國、衛國、中山的部隊。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也稱戰國四君。

那麼這四人在秦國席捲天下的過程中,誰死的最慘呢?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是戰國時期齊國的貴族,齊威王田因齊的孫子,靖郭君田嬰的兒子,齊宣王田闢疆的侄子。因為他受封襲父親的爵位,便被劃分到了分管薛地,因此又稱薛公。

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大肆招覽各國的人才,門下有數千的食客。其中雞鳴狗盜之徒的典故即是從孟嘗君這裡出來的。當時孟嘗君將略微有一點才能的人都納入麾下其中兩個便只會學雞叫和狗叫。其他門客都認為孟嘗君將這兩人納入麾下,有損自己的身份。

秦昭襄王是一個求賢若渴的明君,聽說孟嘗君的名氣後,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讓他為秦國效忠。孟嘗君到秦國後被封為丞相,但是他發現上了秦國的當後,便設計逃回國內。這時候在城牆之下,雞鳴和狗盜兩個一個學雞叫一個學狗叫,幫助孟嘗君回到了齊國。齊湣王七年(前294)因貴族田甲叛亂,他開始被湣王所疑,孟嘗君哪裡受得了這樣的氣,便假裝生病回到自己的封地,不久又出奔到魏,擔任相國。

等到齊襄王登基,田文在諸侯國中保持中立,不從屬於任何一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田文,便與田文和好,與他親近起來。田文可以說是孟嘗君中唯一一個善終的,可是田文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

<strong>

平原君趙勝是趙國的貴族,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他因賢能而聞名,被封於東武。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也是達到了數千人的規模。

趙勝最開始是趙惠文王的相國,趙惠文王死後,又做趙孝成王的相國。趙孝成王七年(前259),長平之戰後,秦軍進圍趙都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王便派趙勝向魏國和楚國求援。門客毛遂自告奮勇,同趙勝去楚國求援,最終毛遂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這就是毛遂自薦的來歷。

在楚國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趙勝散盡家財,發動為數不多的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了邯鄲之圍。趙勝在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去世,他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也在趙國滅亡的同時斷絕了。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曾想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被予以重任。魏無忌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曾竊符救趙,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秦始皇四年(前243),魏無忌因傷於酒色,陰鬱而死。

四公子中,春申君的死法應該是最慘的。當楚考烈王去世後,其政敵李園搶先入宮,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進入棘門後,李園豢養的刺客從兩側攔住黃歇的去路,刺殺了黃歇,斬下他的頭,扔到棘門外邊。同時李園還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

一代名士最終紛紛變為了一捧黃土,四君子中,孟嘗君和平原君得以善終,信陵君卻因猜忌不得志,鬱鬱而終,春申君卻因不聽從他人的建議,自大狂妄地進入棘園,被刺身死,死後還被抄家。四君子中當屬春申君死得最慘。


鄧海春



戰國末期,強秦日盛,征伐不斷,社會動盪加巨,各各諸侯國為“救亡圖存 ”,紛紛仿效秦國商鞅就變法,竭力網羅人才,尋求變革,奮發圖強,於是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成香餑餑,穿梭於七國之間,混得風生水起。

在這當中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四人,憑藉王公貴族出身,或是先主後裔,所擁有的廣闊封地,雄厚財力物力,以及政治平臺,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名揚天下,時稱“戰國四公子。”即: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

矢志為國,結局最好的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小兒子,惠文王的弟弟,素以賢明著稱,他門下的賓客最多達到幾千人,以禮賢下士聞名於世。一生前後相趙48年,"三去相、三複位",歷經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可謂是趙國政壇的長青樹,不倒翁。

一生最被詬病的是,在否接受上黨守將馮亭投降一事上,投了贊成票,引致秦國瘋狂報復,趙王以趙奢之子趙括替代廉頗為將時,平原君也沒阻止,導致長平一戰,四十萬趙軍被坑殺。

危難之際,平原君充分發揮自己長袖善舞的國際影響力,使得魏國信陵君偷符救趙,楚派春申君率軍救趙,平原君則"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三公子聯手解了邯鄲之圍。

趙勝在趙相任上壽終正寢,其子嗣繼承爵位,直到趙滅亡,其人生結局在四公子算最好的。

成就最大,醉生夢死的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門下最多時曾有三千之眾。在魏國迅速取代孟嘗君田文的地位,成名魏國的一張國際名片,各諸侯國因忌其威名,十多年不敢侵犯魏國。

信陵君最大的壯舉就是,在姐夫平原君的一再請求下,利用如姬偷取兵符,親率八萬精兵,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一道,解除了邯鄲之圍。

此後,信陵君在趙國待了十幾年,廣交天下賢士,引得包括平原君的許多門客都轉投信陵君門下。

後秦國進攻魏國,魏安釐王重新召回信陵君為上將軍,魏軍最高統帥,在信陵君的指揮下,五國諸侯組成聯軍,大敗秦軍不敢出函谷關,這是秦國自秦孝公變法以來,罕見的大敗。

此役之後,信陵君王聲威更勝,在七國中成為當紅風雲人物。人紅是非多,秦國趁機挑唆,稱信陵君為篡位之心,魏安釐王信以為真,於是收了信陵君的兵權。信陵君最後遠離朝政,沉溺於酒色,縱慾而亡。

權謀多變,子嗣不保的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本是戰國時齊國貴族,以輕財下士著稱,門下雞鳴狗盜,三教九流之徒眾多,名聲遠播。

他先是得到秦昭襄王的賞識,任其為宰相,後因受人挑唆,被秦國軟禁,幸虧門客搭救,回到齊國任齊相,過了一段安穩日子。

孟嘗君最大的汙點就是,為報復齊愍王的追殺,逃到魏國為相,以一己的私怨,聯合燕國、趙國、魏國、楚國、秦國代齊,幾乎滅了齊國。

孟嘗君眼前只有一己之利,無大義可言,固其死後,其封地薛邑隨及齊魏聯手瓜分,子嗣也被絞殺殆盡。

風光一時,下場最慘的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在四公子中出身相對算是最差的,但個人素質絕對是四公子中最強的,見識廣博,以辯才出眾,以明智忠信,寬厚愛人,禮賢下士而聞於世。

最展示其非凡外交才能的是秦昭襄王聯合韓、魏兩國伐楚,楚襄王派春申君出使秦國遊說,一番唇槍舌劍,不僅說動強秦退兵,還促成秦楚結盟,有楚國贏得了十多年和平發展。

春申君人生中最大的賭注,也是最出彩的是扶楚考烈王熊完上位。他發揮自己的機智,自己扮作在秦國做人質的楚太子熊完替身,卻讓熊完扮成車伕巧妙趕回楚國繼承王位,黃歇憑藉此功,成了楚國的相。

因為受楚考烈王極度信任,春申君權傾一時,對外征伐不斷,對內大養門客,一時名聲超過其他三公子,可惜主持聯合六國討伐秦國作戰失利後,被楚考烈王逐漸冷落失勢。

誰都不曾想,風光一時春申君的悲劇下場,竟然是因門客而起。

春申君娶了門客趙人李園的妹妹為妾,不久懷有身孕,春申君並不知情。李氏在得知楚考烈王正為膝下無子鬱悶之時,便向春申君吹枕頭風,願意自薦獻身楚考烈王,幫忙他生孩子,也好讓春申君重新得到楚考烈王的信任。

春申君覺得有道理,於是照辦。李氏嫁與楚考烈王后,不久果然生一子,被立為太子,即後來的楚幽王,李氏也被正式立為王后。於是李園搖身一變成為外戚,受到楚考烈王重用。

李園怕春申君說破太子身世一事,於是趁楚考烈王病死後,埋伏死士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並將其全家滿門抄斬。

其他三位公子養門客,雖然不乏雞鳴狗盜之輩,三教九流之徒,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危險之機,幫主子逢凶化吉,渡過難關,春申君卻養了一個白眼狼,最後反被算計,丟了卿卿性命,成為四個人中結局最悲慘的一個。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