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曾國藩的AB面:鹹魚如何變身雞湯教主。/圖蟲創意


無論是古典雞湯還是偽國學,都不過是取法乎下的皮毛生意。他們將這些古人的高光時刻剪裁拼貼,塑造出一座座空洞的聖像供人朝拜。缺失了歷史的語境和精神的內核,所謂的效仿先賢不過是一場自娛自樂的意淫。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今年上半年,文學金線理論創始人、著名腫脹派作家馮唐老師出了本新書。書名很有江湖氣,叫《成事》。

光聽名字,就能腦補出一個長得像喬杉的道上大哥,夾著煙,眯著眼,一邊捏腳一邊雲淡風輕地告誡年輕人:聽我的,你能成大事兒。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哥,我聽你的。/《屌絲男士》

這麼霸氣的書名當然要配上更加側漏的內容。對於自己的首部管理學著作,幹回老本行的馮唐老師顯然雄心腫脹:

“以梁啟超編選的《曾文正公嘉言鈔》為底本,集合曾國藩、麥肯錫、馮唐個人過去二十年的管理實踐,提供了簡單實用的成事方法論,幫助中國管理者克服心魔、帶領團隊,成事、持續成事、持續成大事。”

看到這幾行內容簡介,相信讀者朋友們已經大致瞭解了馮唐老師對於這本書的定位,沒錯,就是機場和高鐵站。

如果給一個更具體的定性,那就是成功學。再具體一點,就是古典味成功學。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古典味的雞湯會更好喝嗎?/《功夫》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還有什麼東西,古人教不會你

在中國,機場和高鐵站可以說是檢驗書籍暢銷程度的最高標準。

商務旅客停留時間短,小小的十幾平米甚至幾平米的空間裡,管你是諾貝爾文學獎還是茅盾文學獎,只有那些能在最短時間裡讓旅客掏錢的書才有資格在這裡登堂入室。

有人說,在機場和高鐵站的書店裡藏著中國人的野心。只有那一本本印著成功人士大頭貼的書,才能撫慰奔波在旅途中的那一顆顆疲憊的心。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成功學的精髓:十分鐘改變人生。/unsplash


如果以前你經常逛這些書店,會發現一個人名非常熟悉,他就是胡雪巖和曾國藩背後的男人——曾仕強。

他自稱是中國管理學之父兼國學大師,2010年,曾仕強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位列作家富豪榜第5名。

翻看曾仕強老師的出版履歷,不得不佩服於他深厚的國學修養。

《易經的奧秘》《胡雪巖的啟示》《曾國藩的啟示》《三國的奧秘》《道德經的奧秘》《論語的生活智慧》《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虛假的國學大師只會在百家講壇上講《論語》,真正的國學大師則可以從一切古人古籍中看出人生的奧秘。

這些書的封面,都是曾仕強老師儒雅隨和的照片,整個人散發出智慧的光芒,就算說他是當代仁波切或是曾國藩直系後代也不會有人懷疑。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曾國藩的啟示》


至於這些書的內容如何,豆瓣網友已經作出了精準概括:

“這些內容不管套在哪個成功的歷史角色身上都行。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雞湯觀點,把歷史角色定性得簡單化,臉譜化。只找可以支持自己觀點的事例來說明。對歷史人物有時候做出的不同做法卻避而不談。避實就虛,不尊重真正的歷史。”

從卡耐基到陳安之,從喬布斯到馬雲,時移世易,書架上成功人士的頭像也換個不停。大浪淘沙下,反倒是幾個古人的名字屹立不倒。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喬布斯的成功,你無法複製。/圖蟲創意


曾國藩,胡雪巖,王陽明,無論是為人處世、升值加薪還是教育子女,似乎都可以在這些中國古代名人的生平和著作裡找到答案。

當焦慮的當代人反覆向這些早已遠去的身影尋求照拂的時候,那些穿越千年的故事,到底是取之不盡的富礦,還是一碗早已變質的雞湯?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曾國藩變形記

出身農耕家庭的曾國藩實在算不上聰明。作為曾子的第七十世孫,曾國藩五年裡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又花了六年時間才在殿試中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然而市面上大部分關於曾國藩的書籍,都把重點放在他後來如何在官場十年七遷、連升十級上,在這些故事裡,他是“將帥奇才”“清末三傑”“最後一位聖人”。

但對於他黯淡的前半生,往往一筆帶過。就像人們都不會記得,在1965年版的《辭海》裡,對於曾國藩的評價還是“以封建地主的衛道者自居,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中國人民革命。為中國近代史上反動人物的典型”。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曾家四兄弟。/wikipedia

1944年,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曾經寫過一本《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定下了此後數年評價曾國藩的基調。

一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嶽麓書院編撰的《曾國藩全集》出版,被塵封了數十年的曾國藩才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推出這套書仍然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時任總編輯的鐘叔河堅持“頂風作案”,不過他也打了個太極:“評價曾國藩是一回事,提供完整的資料又是一回事。我只說,要肯定他,要批評他,都得看他的書;不看他的書,講的很多話就沒有常識。”

有了這套詳實完整的史料,曾國藩就有了被“洗白”的可能。

1986年,參與編輯《曾國藩全集》的編輯唐浩明在大量地閱讀和整理曾國藩的文獻後,對曾國藩的一生有了新的認識。

“他生在一個百孔千瘡、行將就木的封建王朝,時代的潮流是要將這個王朝徹底摧毀,而他卻幻想在這片殘破的河山上重建周公孔孟之業,這難道還不可悲嗎?”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曾國藩故居。/wikipedia


這一重新評價曾國藩的視角無疑是極為大膽的,抱著這種“同情之理解”,唐浩明完成了他的小說《曾國藩》三部曲。幾經周折,在湖南省新聞出版局領導集體簽字下才得以在1990年8月出版。

唐浩明趕上了好時候,這一年,上海浦東的規劃提上日程,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深圳迎來了特區建立十週年,上交所正式掛牌。

正如吳曉波在其著作《激盪三十年》裡所寫的,“人們變得越來越實際,如何儘快地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如何發財致富享受生活,成為一個公開而榮耀的話題。”

當人們急於在經濟改革的浪潮中收穫成功和財富的時候,國外的管理學、成功學書籍尚未大規模進入中國圖書市場,於是轉而向曾國藩、胡雪巖這些在政商界呼風喚雨的古人身上尋求啟示。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曾國藩故居大堂裡懸掛的畫。/圖蟲創意


“從政要讀《曾國藩》,經商要讀《胡雪巖》”一語傳遍大江南北。《曾國藩》一書不到兩年就重印9次,至今銷量已過1000萬冊。

無心插柳的“曾國藩熱”卻並不代表曾國藩被人們重新理解,只是各種膨脹的慾望藉由曾國藩傾瀉而出。

據媒體報道,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關於曾國藩的書就有一千餘種,除了被各出版社反覆再版的公版書《曾國藩家書》《曾文正公全集》,大量解讀曾國藩的書籍也是高度雷同的無腦吹。

總而言之,曾國藩就是一個橫跨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的十項全能萬金油。

在這樣的市場風氣下,連正經研究曾國藩的作品也要被迫雞湯化才能打開市場。

由中華書局出版的《給曾國藩算算賬》是一本通過分析曾國藩任職京官時收入來源窺看晚清官僚體系及社會情況的著作,卻不得不打上“小鎮青年”“資深北漂”等標籤進行營銷。

從官場厚黑、看面相到科學育兒,借屍還魂的書商賺個盆滿缽滿,生前左右時代的曾國藩卻又一次被時代左右。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曾國藩曾在嶽麓書院學習。/wikipedia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這個國學不太冷

這類古典雞湯書籍的走紅,同樣離不開上世紀末以來的“國學熱”。

所謂的國學,最初是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等人為了區別於西學而從日本引入的概念,後經鄧實、胡適等人的提倡開始流行。

用北大教授李零的話說,國學原本是“國將不國之學”。這一概念的誕生帶有明顯的民族主義色彩,是在清末民初中國學者試圖發掘本土理論資源,拒絕全盤西化的嘗試。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紅學,國學乎?/《紅樓夢》

1985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西方文化、思想、技術紛紛湧入,整個社會充滿著投入現代化建設的熱情與渴望。

而與現代化看起來格格不入的中國傳統文化,自然成了人們批判的對象。

此時,舉足輕重的學者李澤厚卻出版了《中國古代思想史》,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正面的肯定。

這本書的出版,讓人們重新開始思考傳統文化在現代中國的位置與價值,同時也標誌著“國學熱”的開始。

國學熱了,對於國學是什麼卻並沒有共識。早期的狹義理解,認為國學就是以儒學為中心的學問。

廣義上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國學應該是以儒、道、釋為主體,兼及諸子百家的學問。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孔子》


而在民間看來,國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同義詞,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中醫武術、茶道戲曲,甚至穿著漢服cosplay也能算是國學。

重拾傳統,建立中國本土的話語本是好事,如果能豐富社會的精神生活,尤其是讓青年群體熱愛上自己的文化,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讀和偏差也無妨。

但因為國學的範圍存在的模糊地帶和可以操作的空間,也導致大量打著國學的幌子招搖撞騙的現象出現。國學被包裝成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和個人困境的靈丹妙藥。

小孩教育靠讀經,家庭矛盾學女德。豫章書院的傳統體罰更是替代楊永信的高科技電磁療法,成為戒網癮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這些世俗化、市場化的國學不僅沒有起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任務,反而給國學貼上了諸多令人尷尬乃至反感的標籤。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女德講師丁璇的演講圖片。

1939年,為躲避日軍的進攻,一代大儒馬一浮從杭州一路西逃到四川,於樂山烏尤寺創辦了一所學院開講國學,並邀請好友熊十力一同辦學。

談及辦學初衷時,馬一浮這樣說道:

“諸生當知:六藝之道是前進的,絕不是倒退的,切勿誤為開倒車;是日新的,決不是腐舊的,切勿誤為重保守。”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古人拯救不了你的當代生活

多年以後,在接受採訪時,唐浩明對於自己引發的“曾國藩熱”頗為不滿:人們很希望從這個人身上快捷地獲得成功之術,但這是表面上的東西。

無論是古典雞湯還是偽國學,都不過是取法乎下的皮毛生意。他們將這些古人的高光時刻剪裁拼貼,塑造出一座座空洞的聖像供人朝拜。

缺失了歷史的語境和精神的內核,所謂的效仿先賢不過是一場自娛自樂的意淫。

此外,由於中國文化裡重意會、輕邏輯的傳統,這些歷史人物的思想往往缺乏完整的體系和嚴謹的推導,其著作也多以語錄體、書信、寓言故事等鬆散的形式呈現,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著作。

也正是由於這一特性,給了文化商人們大做文章的解讀機會。這些書所做的,只不過是把一個現代人都懂的道理,藉著古人的嘴滾上一層歷史的包漿,以顯得更有道理的樣子。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國學熱也需要冷思考。/圖蟲創意

向古人尋求答案解決具體的現代問題,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六經注我。如果從幾個古人的勵志小故事裡就能汲取力量戰勝苦難,那麼連這苦難本身的厚度都令人懷疑。

稍微瞭解中國傳統的人也應該知道,中國式的思想更偏向於道德哲學,追求實用和名利恰恰是最不入“聖人”眼的學問。

況且前現代的哲學,即使在道德價值層面尚且有許多亟待釐清和重塑的部分,又怎麼能寄希望於它們能為你逃遁996的當代生活提供一條不二法門。

如果要說這些古典國學雞湯最大的工具價值,可能就是在疲憊而又漫長旅途中為你帶來一場好夢,那夢裡,什麼都有。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採銅.(2019).別把國學Cosplay錯當成國學.虎嗅網

董牧牧.(2019).曾國藩變臉記:從“惡人”到“楷模”的鹹魚翻身史.新京報書評週刊

方朝暉.(2016).國學為何日益低俗化.新京報書評週刊

路豔霞.(2015).數千種“曾國藩”亂戰圖書市場.北京日報

任劍濤.(2017).猖狂的女德班,尷尬的新儒家.新京報書評週刊

宋晨希.(2017). 將國學作人生安慰劑式的解讀,最終只會適得其反.新京報書評週刊

周昂.(2011).曾國藩是如何熱起來的.中國週刊


求求成功學作家,放過曾國藩吧

✎作者 | 曹徙南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