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導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豐收季。我國農貨供應鏈現狀如何?巨頭們在通過哪些新方式革新農貨供應鏈?誰是贏家?又是誰在捨命狂奔?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副產品產量持續增長。有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蔬菜產量8.3億噸,水果產量2.6億噸。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目前在我國,以傳統的批發市場為主體的農貨供應鏈仍是主要存在形式,佔比約70%。

該模式存在如下問題:

一、多級運輸造成貨物損耗,成本增加。該模式下的農貨流通鏈條通常為:由農戶或者合作社將貨物經由產地集貿市場或者農業生鮮收購商,運送至產地批發商,再經由銷地一級批發商、銷地二級批發商等分銷至零售端的農貿市場、超市等,最終到達終端消費者。每一層都要有存儲、裝卸、運輸,對貨物損耗大。有數據顯示,我國蔬菜產後損耗率通常在20%以上,水果損耗率也在10%以上。並且每一環節都要疊加運輸、人工等各種成本,因而會造成層層的加價。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二、冷鏈缺失:冷鏈缺失是目前我國農貨運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數據顯示,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物流比例分別僅為22%,34%,41%。這會很大程度造成貨物的損耗及新鮮度的降低。

三、供應鏈波動性大:

我國農貨供應鏈波動性大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 1. 自然因素。農產品受自然因素影響大,一旦發生天災則很容易影響產量與品質。
  • 2. 信息不對稱。供應鏈長導致生產端與消費端相隔較遠,信息傳遞滯後。有農業種植者表示,農戶往往都是根據往年的市場情況來判斷今年的種植生產,有時去年銷售較好,在今年大規模種植反而會造成供給過剩、滯銷。
  • 3. 小規模農業,抗風險能力低。以果樹種植為例,在條件穩定的情況下,往往第四年以後才會有初步回報,如果這四年中間或者剛有初期回報時出現天災影響收穫,則農戶很難抵抗這種風險。

傳統的農貨供應鏈存在問題,那應當如何去重塑?

產地端扶持:農業+技術、資金、人才,幫助產地實現科學、規模化生產

目前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零售巨頭在上游的扶持主要包括以下做法: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流通:以技術手段優化流通鏈條,夯實物流建設

對於流通環節的優化,主要體現在幾方面。

  • 1. 直採、直髮縮短中間流通環節。
  • 2. 用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 3. 夯實物流體系的建設。

(一)京東——自營自建冷鏈物流體系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京東物流自建自營的模式極大保證了其服務品質。作為國內最大的生鮮電商冷鏈宅配平臺,京東冷鏈物流已經佈局全國300多個城市,其中超過220個城市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京東生鮮冷鏈日均倉庫訂單處理能力已達100萬件

目前,京東還在採取較為“輕”的模式擴張。今年4月份,京東物流已正式對外發布京東雲冷鏈計劃。根據計劃,京東冷鏈將依託自有資源,專注全國核心骨幹網絡、信息化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聯合區域優質冷鏈企業形成“骨幹網+合夥人”的創新模式,通過“京東雲冷鏈”獨家品牌授權、營銷支持、系統輸出、金融賦能、資源共享,共同推進冷鏈網絡的縱深佈局與社會化運力資源的聚集。今年6月,京東首次對外開放冷鏈倉、冷鏈分揀中心。有消息稱,今年底前,京東物流將增至48個向企業開放的冷鏈倉(當前京東的冷鏈倉多面向C端)。

(二)阿里——溪鳥佈局農村倉配服務,盒馬全國首張生鮮冷鏈物流網成型

農村端物流:

1.溪鳥共配

今年6月份,菜鳥旗下主攻縣域快遞共同配送的溪鳥被提出。溪鳥是菜鳥網絡鄉村業務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為國內快遞行業提供面向三四線以下城市的共同配送技術平臺服務,以此優化快遞行業配送成本,並和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緊密協同,為縣域農產品企業提供基於倉儲配送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以山東濱州惠民地區的溪鳥共配為例,以位於孫武街道的溪鳥共配服務中心為核心,向四周輻射出12條線路,覆蓋惠民縣域全境。據濱州市郵政管理局介紹,惠民溪鳥共配由菜鳥網絡和當地中通、申通、韻達共同出資成立。

2.盒馬與天貓超市等阿里平臺實現聯合採購與供應鏈協同

盒馬是阿里新零售業態裡的先鋒,一直保證相對的獨立性及直營把控

為保證食材新鮮度,盒馬與天貓超市等阿里平臺實現聯合採購與供應鏈協同,產地直採,縮短中間環節。據悉,截至2019年5月20日,盒馬已經與超過500家直採農產品基地簽署戰略合作。

銷售端物流:

盒馬:全國首張生鮮冷鏈物流網成型

盒馬採用的是店倉一體化模式。貨物集中從大倉運到門店,由門店發往消費者可實現“3公里範圍內30分鐘送貨到家”。相比前置倉的單一線上模式,坪效、門店的可承擔訂單量、備貨能力等都更強。

在冷鏈物流方面,今年的阿里投資者大會上盒馬方面稱,全國首張生鮮冷鏈物流網成型。盒馬總裁侯毅介紹道,盒馬已經在全國建立了33個多溫層倉庫、11個加工中心、4個海鮮水產暫養中心,打通線上線下的新零售門店超過170家,共同串聯起覆蓋全國的新冷鏈物流配送網絡,從而將近500家生鮮農產品基地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盒區房住戶手中。

今年4月,由盒馬運營的天貓超市鮮美菜場上線,生鮮、熟食、海鮮等商品首次大規模走上天貓超市貨架。

另外,盒馬還正在建立零供信息一體化系統,在信息系統的支撐下,實現盒馬與供應商之間數據共享、信息互通,讓消費者需求引導供應商的生產。

天貓生鮮:丹鳥落地配

天貓超市的生鮮主要由丹鳥進行落地配送以及心怡等進行倉儲服務。今年4月,天貓超市原有的生鮮業務升級至“1小時達”,通過在線下建立近端履約中心,來滿足周邊5公里內消費者即買即得的購物需求。

(三)拼多多——以技術撬動農貨供應鏈

2018年,拼多多農副產品訂單653億元,2019年預計超1200億,成為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之一。

除了產地直髮等形式縮短供應鏈,目前拼多多也正在物流上發力,以技術手段重塑農貨供應鏈。今年初,拼多多推出

電子面單系統,短時間內即成為世界第二,但仍允許商戶選擇其他電子面單系統。拼多多正在開發的“新物流”技術平臺,通過包括AI線路設計、物聯網設備、自動化倉儲風險控制、實時定位等技術,優化物流整體效率。另外,拼多多還在聯合物流生態夥伴,對農產品物流與普通包裹作區分,推動農產品更加高速上行。

在拼多多的農產品大數據平臺上,農戶把產品的產地、特徵等信息輸入進去,可以對生產端做大數據分析,另外在銷售端,拼貨、遊戲等可以收集沉澱消費端的信息,將消費信息反向輸出給產地,讓農戶、商家第一手獲知消費區域喜好、品類需求等信息,及時按需備貨。

(四)永輝——逐步建設自營物流

永輝在農貨生鮮供應鏈上已經有多年的經驗基礎。

輻射全國的倉配網絡:

截止2018年,永輝超市物流中心已覆蓋全國 17 個省市, 總運作面積 45 萬平方,其中常溫配送中心(含中轉倉)分佈 17 個省區,定溫配送中心(含中轉倉)8 個,常溫及集成中心 17 個。

配送為主,直送為輔:輝超市生鮮產品採用 “基地採購”+“當地採購”的採購渠道,其中直採佔比在60%以上。

投資4億自建物流公司:今年10月份,一二三三國際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其中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認繳出資4億元,持股40%,謝香鎮(永輝超市副總裁)認繳出資2億元,持股20%,永輝超市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五)順豐——利用自身網絡流通優勢推動農產品上行

生鮮行業是順豐生態中的重要一環。順豐利用自身網絡流通優勢、平臺優勢推動農特產品上行,打造從田頭到餐桌的產品集群。已經形成了“陽澄湖大閘蟹”、“水果盛宴”等在不同時令的特色農產品項目。這背後,是順豐超強的物流實力。

目前順豐已經形成了包括生鮮速配、冷運速配、大閘蟹專遞、冷運特惠、冷運到店、順豐冷運、冷運專車、冷運倉儲等食品相關的冷鏈服務,通過預處理中心、包裝、冷鏈技術、以及成熟的物流配送網絡等方式,對農貨物流過程進行動態管理,實現從最初一公里到最後一公里的全程溫控,將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為消費者提供最新鮮的農貨。像大閘蟹等產品,順豐還提供了專門的全貨機運輸。

為發力冷鏈市場,2018年,順豐與美國夏暉集團一起成立了新夏暉,加碼冷鏈業務。目前,順豐冷鏈已經擁有50+冷庫,680+自有冷藏車。截至2019年3月,順豐已在全國建成10個原產地預處理中心。

銷售端:線上向線下賦能,C端B端齊發力

在競爭愈發積累的市場中,各參與者一邊在B端C端齊發力,另一方面,也在加快整合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以最大化提高輻射範圍。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在三大電商巨頭中,阿里是全國最大的零售平臺。除了淘寶、天貓、盒馬、淘鮮達等線上渠道,還有大潤發、三江購物等線下零售渠道。在天貓超市發佈多品牌戰略中提到,將在C端和B端同時佈局

京東也在加大對線上和線下生鮮業務的整合。目前,京東線上和線下所有的生鮮業務都由7FRESH統一負責。線上的京東生鮮以及線下的京東七鮮美食生鮮超市業務等其他創新業態超市作為前臺業務部門並行,實現營採市一體化。據相關內部人士透露,京東生鮮(原生鮮事業部)併入7FRESH業務部後,組織升級為前中後臺結構,京東生鮮不僅負責線上的業務,還需要扮演供應鏈中臺的角色,支持7FRESH業務的各業態創新,以及協作戰略。

同時,京東生鮮與全渠道超市業務的互動融合將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據瞭解,除了現有的超市業態七鮮,7FRESH還將會推出多種針對不同場景、不同客戶、不同時段需求的超市創新業態,以實現全覆蓋。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在零售方式上,拼多多以“遊戲+電商”的形式創新零售渠道,拓寬零售規模,通過“萬人團秒殺”、多多果園等入口,推動農貨特產高速上行,成果顯著。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截至到2018年末,永輝雙標大店總數690家,超級物種73家,永輝生活400家。另外,還有永輝到家APP,永輝買菜等線上渠道。永輝超市旗下食材中央管理中心彩食鮮集生鮮加工廠、倉儲物流中心、集成研發中心及聯合移動超市為一體,承載了B2B、B2B2C以及零售連鎖渠道的業務需求。自2016年正式投產以來,彩食鮮已經擁有6大工廠,覆蓋405家超市門店及400多家餐飲、醫藥、銀行等企業的大宗業務。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順豐除了利用強大的網絡和平臺實力提供物流服務外,還在進行銷售端的推廣。順豐自有的生鮮電商順豐優選已經運作多年。2016年,順豐旗下的生鮮電商平臺順豐大當家成立。2018年,順豐大當家自建並運營的公開分享平臺順豐小當家上線。今年10月份,王衛領投了在生鮮新零售領域深耕7年的本來生活,本來生活也是為數不多實現盈利的生鮮新零售企業。據本來生活方面人士透露,順豐優選自有的線下門店,在珠三角地區有較大規模,有望和本來集團協同發展,迅速擴大O2O+B2C覆蓋網。據瞭解,順豐旗下的社區生鮮便利店“順豐優選”也將和本來集團逐步協同合作。

阿里京東拼多多永輝等搶灘農貨市場,誰是贏家?誰又在捨命狂奔?

農貨生鮮市場,每個巨頭都想進來分一杯羹,但實驗下來,效果似乎還是差強人意,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領域大約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僅有4%營收持平,88%陷入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

  • 採購端,是否能拿到最好的上游資源?是否能形成規模優勢?是否能真正讓農戶收益?
  • 物流方面,尤其是針對生鮮類,冷鏈運輸、倉儲是否到位?盈利是否能覆蓋成本?
  • 零售端,線上如何為線下賦能?線上又如何為線上賦值?是在佔領市場還是“捨命狂奔”?

供應鏈的實力,是決定這場戰役的核心因素。

作者 | 三筒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