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我國的傢俱製作歷史悠久,從現存資料看,發展到唐代的椅子已經相當講究,到了明代椅子的類型已經豐富多彩。

而由於清代手工業技術的發展,椅子出現了精美的雕飾,其造型也更加豐富多彩,官帽椅就是其中一種。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官帽椅的形態

雋永大方、典雅端莊,

蘊涵了一種儒雅的文人氣質。

在它身上,文人墨客的

清揚和瀟灑體現得淋漓盡致。

形似官帽,也正是士子們

“樂觀入世”的思想表現。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官帽椅的名字很形象,是因其外觀側面與古代官員所戴官帽相似,故而得名。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古代官帽均為前低後高,明顯的分成兩部分。

若將椅子與官帽對比,尤其從椅子的側面看,扶手略如帽子的前部,椅背如帽子的後部……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官帽椅分“四出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兩種。

關於的名稱之別,在古代還有個很好玩的說法。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在宋代,南方多為流放貶謫之地,被貶斥於此的官員很難起復,多數是悶悶不樂地在當地直到卸任或死亡。

由此形成一種共識:在北方任職的官員仕途上將會有更好的發展,在南方任職的官員升遷希望渺茫。

所以,南方地區此類形制的椅子多不出頭,諧音“難出頭”,稱為南官帽椅。

而北方地區的多是“京官”,在天子腳下,升遷的機會更高、油水更足,又因“四出頭”與“仕出頭”諧音,因此就用了四出頭形制,稱為四出頭官帽椅。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單從制式上來說,

官帽椅可以說是

明式傢俱中翹楚中的翹楚。

所謂“四出頭”,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腦兩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頭,其背板多為“S”型,而且多用一塊整版製成。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四出頭官帽椅的造型特點是:其背板多為“S”形,且多用一塊整板製成,造型樸素大方,圓形立柱與後腿一木連做,兩扶手正中下接連幫棍,以下粗上細直立,人坐在椅上比較舒適,符合人體功能學,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南官帽椅,因在南方使用較多之故,南方工匠又稱之為“文椅”。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搭腦和扶手兩端不出頭,圓潤拐角,給人優雅圓渾的感覺。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點是:椅子背立柱和搭腦的交合部分做出軟圓角,立柱作榫頭。

搭腦兩端向下部分作榫頭,壓在立柱上,椅面內側扶手也採用這種做法。

南官帽椅的正中靠背,用厚材開出s型板,這是根據人體脊椎曲線設計而成的,靠上去感覺非常舒服。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總體而言,四出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的外觀區別是:

“北官”愛“出頭”,“南官”愛“悶騷”。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作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官帽椅在構成中

所體現出的美也意味深長。

搭腦和扶手之間的比例:搭腦的出頭,寧短勿長,一定要比扶手的出頭略短約一釐米。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搭腦與靠背板之間的比例:搭腦出頭部分的長度,應是後背板上半部分寬度的1/2左右,如果達到或超過3/4,就無法展現江南文人賦予椅子獨有的含蓄、婉約氣質。

靠背板的最佳比例:一般有S彎靠背板和三段式靠背板,S彎的靠背板,要符合人體比例,與人的脊椎比例接近,形成完美的弧線。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從人體工程學來看,

官帽椅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典範——

它不但能滿足人坐的行為為需求,

而且能使人坐得舒適、健康。

官帽椅的一般座高為520cm左右,不易使腰部疲勞,而且前腿下截之間設踏腳板,緩解了活動的不足。

官帽椅的一般座寬為48cm以上,也完全符合扶手椅的座寬必須≥46cm的標準。

還有搭腦與扶手的出頭尺寸控制,S型背板與人體脊椎比例關係等等,幾乎只有一個詞才能形容:完美!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一把官帽椅,把宋代以來

文人對生活的理解與態度

都融進結構與造型,

準確地反映了“學而優則仕”。

使一把貌不驚人的椅子,

傳遞著複雜而深厚的文化信息。

細說官帽椅:“北官”大氣,“南官”秀麗!

官帽椅如潺潺流水緩緩地流淌,

端莊、大氣,不管在古在今,

在廳堂還是在書房,

從容坐鎮,安定祥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