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極致”而生的IBM z15有哪些創新法則?

為“極致”而生的IBM z15有哪些創新法則?

文|李佳師

這個世界有一些頂級玩家,他們所創造的某些產品是為“極致”而生的,就像上世紀60年代IBM投入50億美元創造出來的大型主機,到今天依然是大量關鍵業務的“守護神”。最近IBM的大型主機進行了第15代的更新,IBM大型企業級平臺 z15和全新高端存儲系統IBM DS8900F發佈的背後,透露出很多創新法則,對業界有啟示意義。

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到雲世界?

“在牛頓時代,就已經將人類登月的所有物理公式都推導出來了,為什麼人類的登月是在計算機發明之後才能實現?因為登月有大量的東西需要計算、求解,如果發射火箭的角度錯一點點,其結果就會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段話中提及對登月有巨大貢獻的計算機,就是IBM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的大型主機。現在《財富》100強中三分之二的企業、全球50強銀行中有44家採用大型主機。

在經歷孤島式大型主機、互聯大型主機之後,大型主機來到了混合雲時代。

就像所有事物都有歷史,你在保持原有的優勢、保護用戶投資的同時,又必須繼往開來一樣,大型主機也需要適應雲世界,而大型主機的雲化之路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市場諮詢機構IDC的Peter Rutten、Matthew Marden在名為《革新大型主機的業務價值》的白皮書中表示:“數字化轉型要求企業採用的工具和技術能夠打破孤島、而非衍生孤島,他們必須是開放而非專有技術,大眾必須能夠使用和理解這些技術,而不需要罕見的專業知識。它必須支持各種各樣的部署模式,這意味著他們能夠輕鬆在私有云和公有云環境內運轉。最後必須是核心友好型工具和技術。”要實現這些,需要有非常高深而專業的技術能力。

為“極致”而生的IBM z15有哪些創新法則?

IBM是用了幾年的時間、創造了3000多項專利,讓這些高深技術“化繁為簡”的,現在呈現給業界、用戶以及開發者面前的是:“微服務”、“API接口”以及大型主機與X86 “合二為一”的開發環境。

“首先,主機提供了很多技術手段,可以讓客戶把主機上累計二十多年的業務服務變成開放的API,放到雲世界上,讓主機的服務融於雲。” IBM大中華區客戶技術架構師、客戶中心總經理程靜表示說:“其次,主機融入了DevOps的開發理念與雲環境渾然天成,客戶能夠藉助基於IBM Z和LinuxONE的Linux上支持雲原生開發的集成工具和功能豐富的生態系統,無論是ISV還是其他開發者,均可直接利用OpenShift部署z/OS應用程序,而不需要掌握特殊的Z技能。”

“IBM主機開源項目Zowe把很多主機系統服務向開源世界打開的同時,把容器等開源技術吸納到主機上,擁抱更多開源的技術,主機的生態更活躍、更豐富。”IBM副總裁、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謝東表示。

在這次發佈上,IBM給出了雲化後大型主機的表現數據:“每天處理高達1萬億筆網絡交易,支持大型數據庫,在單臺z15系統中橫向擴展至240萬個Linux容器——與裸機x86平臺相比,運行相同的網絡服務器負載,每個z15 LPAR(邏輯分區)上的Linux容器,最多可以多出2.3倍。”

應該說“雲化”是我們看到IBMz15的一個特徵,而這次升級的背後,有很多硬核科技是為了應對“更高、更快、更強”的自我挑戰。比如解決關鍵任務時延方面的挑戰,將z15上運行的延遲減少30倍,CPU效率提高28倍,這背後是因為使用z企業數據壓縮集成加速器,在加密前壓縮安全的網絡交易數據,而不是用軟件壓縮的方式。比如,“z15主機和存儲DS8900F在研發時IBM‘有意整合’,將它們一起設計、一起研發。所以DS8900F中有快速訪問功能,通過Z HypeLink的功能,數據訪問速度提升將近10倍。” IBM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透露。

數據怎麼“萬無一失”?

在數據經濟時代,數據是毋容置疑的核心資產,而今天的信息安全、數據安全挑戰之大超越人們的想象,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攻擊和威脅無處不在。我們必須要找到關於數據的萬全之策,而在數據長長的鏈條裡,總有短板。數據顯示,在2018年有60%的企業報告遭遇了因供應商或第三方導致的數據洩露。那麼什麼才是數據安全的萬全之策?

加拿大信息理論與應用研究主席、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楊恩輝不久前在世界計算機大會上表示:“‘數據自保’將是數據利用與數據保護的一個很好方式。我們希望網絡空間100%乾淨,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現有的最好方案只能做到事後諸葛亮,亡羊補牢,這怎麼辦?我們應該用反向思維,不處理未知,而是處理已知,這叫數據自保。”

為“極致”而生的IBM z15有哪些創新法則?

而這次IBM z15推出的數據隱私護照技術((Data Privacy Passport))應該說與楊恩輝說言的“數據自保”方向不謀而合。侯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解釋IBM的數據隱私護照技術:“現在數據在主機裡是加密的、安全的,但當數據移出主機之後就需要依靠其他的平臺來解決安全問題。而數據隱私護照的概念是利用主機上強大的密碼管理功能對數據加密,當加密數據離開主機之後,想要獲得數據的真實文本依然需要從主機獲取密碼,確認是可信方,才給予密碼,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主機與相關平臺的加密都放在一個長板上。”

“有點像你從銀行取錢,目前你的錢是放在銀行保險櫃裡是安全的,但當你把錢取走,一旦在路上被搶,錢就沒了。數據護照的概念是當你把錢取走,給你一個同樣安全的保險箱一起帶走,需要的時候再從銀行獲取鑰匙,把保險箱打開把錢取出,避免強盜搶走,這樣來實現安全。” 侯淼用了一個比喻進一步解釋數據隱私護照。

IBM的大型主機在z14的時候實現了普遍加密技術(Pervasive Encryption),這次發佈的數據隱私加密技術是讓它在主機內外都安全,某種意義上看它是應雲而生的,就是要讓數據在各種各樣雲的環境裡安全方便 “穿梭”,實現最高級別的安全隱私保護。

是否有了數據隱私加密就真的萬無一失了?侯淼表示,數據的一致性是主機的關鍵所在,所以數據是不會丟失的。但為什麼還會有“兩地三中心”,其一是因自然災害。比如地震等,出現大面積的停電,需要不同的城市進行切換。其二是計劃內停機。客戶要上新系統,進行新系統部署,需要計劃內停機。通過“兩地三中心”就可實現對於用戶來言的無感升級。

為“極致”而生的IBM z15有哪些創新法則?

事實上我們來看IBM這次的主機之變,非常多的技術變革都是因需求而定。所以在這次z15的發佈會上,IBM大中華區總裁包卓藍演講的PPT中有一張是這樣顯示的:它“由《財富》100強裡三分之二的企業、全球50強銀行中的44家推動”。在1964年IBM發明大型主機之時,一定無法料想到55年後的計算需求以及環境是這樣的,而到今天大型主機依然是全球最穩定、最安全的計算系統,就是因為它在不斷應用戶需求而演變。就像楊恩輝所說的,我們不可能窮盡未知,但可以不斷處理已知。

更簡潔與更快更高更強?

2018年11月,南非數字銀行Bank Zero正式獲得牌照,這是一家沒有任何一個實體門店的數字銀行。按照常理,數字銀行這種 “新派銀行”應該會選擇X86平臺來構建其數字銀行系統,但Bank Zero選擇了IBM,基於主機硬件的IBM LinuxONE作為整體的解決方案,有些令人費解。

侯淼在回答記者疑問時解釋說,Bank Zero採用IBM LinuxONE的原因是“可以不用考慮複雜的硬件基礎架構,比如該用什麼樣的網絡構架,什麼樣的存儲設備,每臺服務器的負載怎麼放等,而是把精力集中在應用和業務創新上。” 侯淼說。

Bank Zero銀行的訴求代表了很多客戶的需求,據IBM透露除了大型銀行,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銀行選擇主機作為計算基礎架構的核心,就是因為它能夠帶來高效和便捷。要想在一個更快、更高、更強、更靈活的計算訴求下實現“簡潔、便捷”其實是一個窘境,因為今天的異構計算環境越來越複雜。但IBM大型主機可以在很多是層面化解複雜性,所以包卓藍說,金融業的架構應該“從三變二”,把三層架構變為兩層,銀行傳統核心業務可以在主機或者POWER服務器上運行,前端的大量 x86工作負載極有可能將被遷移至滿足監管要求的金融雲上。

為“極致”而生的IBM z15有哪些創新法則?

不僅僅是金融機構,其實很多機構都可以從三變二,侯淼表示,諸如互聯網公司因為擁有龐大的IT技術團隊支撐選擇分佈式的三層架構,這對於他們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對於大部分沒有眾多IT技術團隊的企業來說,他們需要更多的便捷,以便將精力更多集中於業務創新上。“我瞭解一些中小銀行,他們基本上配置的服務器數量約在100臺到150臺左右,維護人員大約是2到3個,需要管理近30多個數據庫,先不說主動的開發、上新應用,僅僅是數據庫打補丁,就得耗掉這些人大量的時間。”

快捷是現在所有企業的訴求,IBM z15有一首創功能——即時恢復,可以減少計劃內和計劃外停機所產生的成本和帶來的影響。這種方法使用戶能夠在一段時間內訪問全系統容量,從而加快IBM Z服務的關閉和重啟,還能實現臨時增容,以便系統快速恢復。

自我迭代是每一個擁有長久生命力的物種的特徵。IBM Z同樣不例外,IDC與IBM系統部有關負責人交流中獲悉,IBM通常是以相當穩定的節奏投資於IBM Z系統的未來兩代,一旦推出新一代產品,就意味著已經在下一代產品和下下一代產品上已經投入了一年的時間。那麼,下一代的IBM Z會關注那些焦點,下一個變革方向是什麼?

侯淼認為,在今天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間,IBM主機已經是數字化變革先鋒,未來Z將全面參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比如,當5G使得傳輸變得越來越快,就會有很多東西拿到雲上運算,雲端如何更快處理變得很重要,而主機、LinuxONE作為大型處理平臺,未來在雲端會顯現出它的價值。比如在線化。現在客戶對在線交易的依賴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業務在線化,就對系統服務的可連續性、持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