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恩若兄弟”到“趕盡殺絕”,周天子與南方鄂國為何相愛相殺?

zh周晶


鄂國,在青銅器銘文中稱為“噩國”,是殷商時代就已存在的姞姓古國。在商紂王執政期間,鄂侯與周文王、九侯一同當上了商王室“三公”,可見鄂國實力在彼時就已非同小可。然而,正因為“三公”實力過於強大,商紂王對他們都極為忌憚,藉故殺死了鄂侯、九侯,囚禁了周文王。

鄂國與周國同時遭到了商紂王的重點打擊,由此可推測原本兩國應該是同一戰線的戰友。

不過,這種推測不一定可靠。在周武王正式伐紂之時所攜帶的八位同盟,其中卻沒有鄂國,足見鄂國當時並未完全臣服於周。從這一史實可知,雖然在反商的歷程中鄂國不是周國敵人,但在西周初時也並非周人的親信盟友。

由此判斷,西周初時鄂國就是一個頗具實力、又獨立於商、周之間的強大方國,根本不可能對周人俯首貼耳。更何況,鄂國所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可謂是正當要衝——鄂國位於今河南南陽市附近,扼守著中原通向南陽盆地的進出口。

對於這麼一個實力強大、又盤踞在戰略要地的方國,周人當然不可能忽視。因為鄂侯與周文王同為“三公”,又同時罹難,周王室對鄂國也竭盡所能地進行拉攏。據發掘出來的《噩侯簋》銘文,周王室曾經與鄂國聯姻,讓鄂國成為了皇親國戚。

因此,從西周早期到中期,周王室與鄂國之間的關係一直還算正常。


然而,到了西周中期以後,南方淮夷崛起,嚴重威脅到周王室安全。周穆王時,徐偃王曾率領淮夷大舉入侵周王畿,一度殺到黃河邊,試圖進攻宗周鎬京!(《後漢書·東夷列傳》)周厲王三年,淮夷再次大舉入侵成周,還一舉擊敗了周王室的軍隊!(《今本竹書紀年》)

因為淮夷的崛起,周王室與鄂國的關係迅速走向了惡化。

鄂國長期深處周王國東南邊境,多多少少都與淮夷有些瓜葛。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是遠古時期的四大異族,在任何一個朝代都與中原政權糾纏不清。在殷商時代,因為長期征伐西戎有功,周文王成為了王室“三公”;那麼鄂侯能被選入“三公”,必然是鄂人征伐南蠻或淮夷有功。長期征戰之下,鄂國與淮夷建立起了“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有互相征伐的仇恨,也有互相利用的苟且之情。

從西周中期時期開始,淮夷人多次從淮河流域直闖洛陽盆地,攻擊到周王畿腹地,固然是因為淮夷自身實力強大;可這一路上,淮夷人能突破周人重重防線而且來去自由,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度懷疑的怪事。這說明,在周王國東南邊境的防線上已經出現了巨大漏洞!

鄂國正處在南陽盆地的出口上,其東南方的桐柏山就是淮河源頭。淮夷人從這裡出發,頻繁進攻成周,鄂國的責任當然巨大:即便鄂國不曾與淮夷互相勾結,在防禦上也存在著巨大失職!

所以不論如何,周王室對鄂國都產生了深深的芥蒂。


周厲王上臺前,周王室就已陷入了深深的衰退之中。他剛坐上王位三年,淮夷就入侵到成周附近,王室軍隊主場作戰還遭遇了失敗,這更是讓周王室顏面盡失。作為周天子,周厲王對東南一帶各諸侯國防禦如此鬆懈,心中沒有怨恨是不可能的。鄂國作為第一責任人,就更是首當其衝。

可從發掘出來的青銅器銘文來看,周厲王不但沒有責怪鄂國,相反還對鄂國關懷備至。

<strong>

據鄂侯《馭方鼎》銘文記載,周天子在打退淮夷人入侵之後,中途訪問了鄂國。鄂侯馭方熱情地前往迎接,並當面獻上銅壺作為獻禮。周天子為鄂侯舉行“裸禮”,賜於馭方香酒。隨後,馭方還熱情地邀請天子參加“射禮”。最後,周天子賜予鄂侯馭方“玉五嗀(瑴),馬亖(四)匹,矢五束”。

《馭方鼎》被定為是周厲王時器,這裡的周天子自然就是指周厲王。從《馭方鼎》銘文中可看出,賓主雙方是一派融融洽洽,充分反映出周厲王對鄂國的友好與關切。

可關鍵是,周王室向鄂國“秀恩愛”的時機不對。

周厲王在征伐淮夷過後前來鄂國訪問,目的顯然並不單純。此行,他不但是來鄂國考察,更是為了試探、籠絡鄂侯馭方。周厲王早就有徹底征服淮夷的計劃,也知道鄂國與淮夷之間的藕斷絲連。但在他繼位之初周王室實力確實太弱,此時周王室對鄂國有再多的不滿,都不敢表露出來。相反,為了讓鄂國不至公開造反,周王室還必須得充分安撫鄂國。

所以,周厲王此次訪問鄂國,正是為了表演一場懷柔的大戲。


可既然鄂國已有異心,周王室一旦強大起來後,就再也不可能放過鄂國。周厲王推行“專利”改革多年之後,王室實力大大增強。在實施征服淮夷的計劃之前,周厲王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周王國內部的叛逆——鄂國。

因此,周厲王命令駐紮在宗周的“西六師”與駐紮成周的“東八師”一起出動,東西兩面夾擊鄂國。(《禹鼎》銘文)為徹底消滅隱患,周厲王還對鄂國下達了滅族令:“勿遺壽幼!”

可是,鄂國並非魚腩。面對周王室大軍的兩面夾擊,鄂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儘管周王室精銳盡出,卻遲遲未能攻克鄂國城池!

無奈之下,周厲王又命諸侯武公派軍前來支援。武公得到王室命令後,便派出大將禹率援軍趕赴鄂國。當著禹的面,周厲王再次重申軍令:“勿遺壽幼!”在禹所率領的生力軍助力下,鄂國城牆瞬間被攻破,鄂侯馭方也被周人生擒活捉!

這以後,鄂國就消失在了歷史舞臺上。

到了周宣王時期,或許是為了分化申人,又或許是為了獎勵申人,周王室把鄂國故地分封給了申伯。從此,周王國出現了兩個申國:南申國和西申國。西周滅亡時,西申國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不管怎麼樣,鄂國與周人的關係其實一開始就談不上所謂的“恩若兄弟”。

如果鄂人與周人關係真能這麼好,那麼武王伐紂之時就應該帶上鄂國。

結合《噩侯簋》、《噩侯馭方鼎》、《禹鼎》銘文來看,周王室對鄂國最初採取了竭力籠絡的態度;可後來鄂國與淮夷人互相勾結作亂,周王室為徹底解決淮夷之患,便痛下殺手,甚至對鄂國發出了“勿遺壽幼”的滅族令——這說明,“趕盡殺絕”確實成了周天子對付鄂國的最終方式。


欲雲談史論今


鄂國和周王室的淵源可追溯到商紂時期。


當初,鄂侯被商紂王所殺,一心想要為國君報仇的鄂國就加入了周國伐商的聯盟,最後一起推翻了紂王殘暴統治下的殷商。


一、恩若兄弟


周朝建立後,周武王開始論功行賞,鄂國就在此次分封中,被封在了西周的南邊。


之前的故地被晉國所並,因此從之前的黃河流域遷到了後來的南陽盆地,以此來防禦南淮夷和東夷等少數民族。



這時的鄂國便成為了西周南方的重要軍事基地,也是西周南方地域外侵的重要藩籬。


其實在西周早中期的時候,鄂國和西周王室的關係還是非常好的,就像題目中所說,“恩若兄弟”一般。


根據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銅器“鄂侯馭方鼎”上的銘文記載,周天子在南征角國和遹國的歸途中路經鄂國,當時的鄂侯馭方特地趕去朝見了周王,並親熱地招待他,兩人一起飲酒,一起射箭,大家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不僅如此,“鄂侯簋”的銘文還記載:“鄂侯作王姞媵簋,王姞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意思是,鄂國和周王室通婚,把姞姓女子(鄂侯是姞姓)嫁給了周王。


由此來看,除了給地盤、給物資,政治婚姻也是周王室拉攏鄂國的手段之一。


二、趕盡殺絕


好景不長,在周厲王時期,鄂侯馭方與本該防禦的南淮夷和東夷不知達成了什麼協議,鄂侯率領他們聯合反叛,南方危矣。


周王沒有坐以待斃,根據《禹鼎》的銘文所示,周將按照周王指令,帶領西六師和殷八師前去征伐鄂國,帶著“裂伐鄂侯馭方,無遺壽幼”(意思是,無論老幼,一律殺死,周王能下這樣的命令,一說明他確實盛怒,二說明他確實殘暴)的命令,最後抓獲了鄂侯馭方。



曾經的南方明珠鄂國從此被滅國,後來的史書上也再沒有出現過“鄂國”的身影。


三、為何相愛相殺


鄂侯前後態度不一,導致周鄂雙方用交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原因大概有這麼幾點。


1. 不太相信實施暴政的周厲王,一個對百姓實施暴虐統治的國君會不會是“第二個紂王”呢?為了避免先祖被製成肉乾的悲慘結局再重演,先發制人也許是一個可行的路子。


2. 鄂侯能讓南淮夷和東夷聽從他的號召,說明鄂國當時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有實力就是他敢發兵的最大保證。


3. 如果能像周武王代商而立,那地盤、資源遠不止現在這些,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內心都有貪婪的慾望在其中的。


結語


想當初,鄂國作為西周重要的政治夥伴之一,對周王室的作用不言而喻,曾經的兩者也有過“熱戀期”。


周天子對鄂國一方面給予各種資源支持,一方面藉助其力量監管淮夷諸國以穩定南方,大家各取所需,如果這樣的狀態一直保持下去的話,也許鄂國就會是後來強大楚國的“翻版”。


但鄂侯馭方因為各種因素,為自己也好,為國家也罷,最終把自己的國家前進的步伐終結在了西周晚期。


千史千尋


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相互依存,各取所需,到反目成仇走上決裂。

西周晚期鄂國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