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助力“最多跑一次”?聽浙大陳純院士怎麼說

解說:近日,杭州市民趙先生在浙江某醫院就診後,還沒走出大門,就在手機上看到了自己就診的全部信息。如此迅速地收到電子票據,背後是區塊鏈技術在發揮作用。區塊鏈開發票、辦理駕照……已經在一些地區搶先試水,助力百姓“最多跑一次”。

陳純(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為了便民提出了“最多跑一次”,這個是很辛苦的,從技術上要真的做到這一點的話要把數據集中起來。

解說:傳統“最多跑一次”是在物理上將多部門的數據集中在一處,集中是為了高效,但是也存在互信這個前提。

陳純:數據的集中每一個部門是不一樣的。銀行、海關、稅務……每一個部門怎麼集中?我的數據能給你,你的數據能給我嗎?數據不集中怎麼進行數據交換呢?要信任,我給你一個數據保證你不給我洩露。

解說:有了區塊鏈問題就好解決。這是因為它有一個有趣的特點——分佈式賬簿。通俗地說,數據還分散在各部門手裡,在自家的服務器數據庫裡,但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數據信息被同步到每個節點上,形成“塊”的局部結果,各個“塊”再按照時間順序鏈接成最終結果。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保證數據安全、又能解決各機構之間數據交換後數據可信的問題,從而讓數據價值在各個機構間傳遞。

陳純:也許你真的不知道,數據不跑只有人跑,是後面的管理人員替你去跑。用區塊鏈能讓“最多跑一次”更好地使用下去。

解說:區塊鏈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用戶不僅可以查看使用自己證明材料的部門、業務、時間等信息,一旦發現相關操作存疑,可以立刻進行反饋並進行歷史追溯。

陳純:其實不可篡改、互相協作、提高信任的那些場景都是可以考慮用區塊鏈這個技術來實現的。

解說:發展區塊鏈數據共享,助力“最多跑一次”,將會增加辦事人員效率,更為百姓生活帶來實惠和好處。

(原標題《“區塊鏈”助力“最多跑一次”?聽來自浙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怎麼說》。編輯 徐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