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根法:
選取健壯的盆景樹材,將全部根系掘起,洗掉泥土,剪去所有向下根系,注意保留四周側根,清理成放射型,用扁形物體如木板、瓦片等墊在根部下端,再用棕絲或易腐繩帶將根系均勻地縛紮在墊物上。
盤根法:
選用根部柔軟易於盤曲的盆景材料,如榕樹、榆樹等,春季挖掘起全部根系,洗去泥土,保留適於盤曲的長根,將錐開榨塞入根部中間,把根沿棕外圍分開,再編排盤曲長根,粗細有別,自然得體,使根型呈喇叭狀,再用易爛繩帶縛扎。將盤曲處理的樹材植於地下,或植於稍大的泥盆中。
擠壓法:
在樹木生長過程中,不斷採取物理處理方法,對根基部主根進行抑制擠壓,使其形成板根狀。擠壓應分多法逐漸進行,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對植物根部造成不可癒合的創傷,嚴重引起植物的死亡。
圍套法:
用圍套的方法,控制根的擴張,迫使根系向下生長,培養不同形式的懸垂根。此法可用於培養提根式樹樁盆景。
蓄幹:
幹是樹木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樹冠與根連成一個整體,起著養分的輸送和支撐樹冠的作用。從樹木盆景加工來講,乾的粗細、力度、動勢,對整體造型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
如要制在一盆樹木盆景佳作,必須根據樹材的自身特點,先蓄好根、幹,再蓄分枝、側枝。野外採掘樹樁的蓄幹,要根據不同樹種的習性,靈活掌握。凡生長速度慢,截面很難癒合的樹種,如松柏類及雜木類的雀梅、枸杞、六月雪等,採掘時應最大限度保留好根、幹、枝,求其完整。而採掘到一些生長較快且傷口易於癒合的樹種,根盤非常好,幹形不理想,可下決心將幹部不理想部分截除,重新蓄養主幹。截面大者可養成雙幹,截面小者可畜養成單幹。
剖幹蓄養法:
野外採掘到的雜木樹樁如三角楓、榆樹、福建茶等生長較快樹種,根盤甚好,而上部的幹不夠理想,可將其鋸除,並將乾的截面剖切成雙幹型或三幹型。第二年春,根據發條的情況確定幹型。雙幹型的將主幹截成一高一矮,一主一次,參差有致。並任其生長,用蓄枝截幹法,蓄出主幹。當蓄養的主幹基本理想後,再用金屬絲攀扎分枝、側枝。經過數年蓄幹、攀扎,使剖幹部位蓄養的枝幹,日趨豐滿成型。
單幹蓄養法:
根部完好的樹材,如上部主幹不理想,可在適當高度截去,重新蓄養枝幹,截面小者可蓄養成單幹。
蓄枝:
枝條是樹木盆景造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枝則無冠。在樹材加工造型中,往往因為枝與幹、枝與枝之間粗細比例,排列位置不合理,而難成佳作。樹木的自然生長規律,是下粗上細,如因造型不當,下部乾瘦弱,而頂端枝條反而粗壯,則失去自然美。所以必須採取抑上養下措施,有足夠營養供給下部枝條,使其長粗,形成豐滿的枝冠。
枝條蓄養應在根、乾造型基本完成後,再對枝冠進行製作。但不要急於求成,可由下向上逐步推進,越是接近頂部枝冠,成型越快。所以對頂部枝條進行定位、綁紮,應及時剪除徒長枝、四強枝,蓄養下部枝條,讓其長粗,當下部枝幹蓄養達到一定粗度時,再蓄養側枝,根據造型需要,或以修剪為主,或以攀扎為主,進行不同造型處理,在下部枝幹造型基本成型後,再逐步向上推移。這樣就使得枝與幹、枝與枝比例協調、合理,形成優美的枝冠。
蓄截口:
山野挖掘的樹樁,在養坯過程中,需要進行造型剪截,形成大小不等的截口。截口癒合不好,逐漸潰爛,不僅有礙觀賞,而且影響其生長和壽命。因樹種不同,以及截口大小、生長快慢的差異,其癒合能力各有不同。闊葉樹種癒合能力強,松柏類的癒合能力差。截口大的樹材,最好地栽養坯,不急於造型,枝條定位後,任其生長不加束縛,其截口癒合就快得多。
斜鋸後的截口用刀將周圍削去一部分,呈小圓弧形,以利於截口的癒合。留條位置應根據造型的需要,留在截口的一側,不宜對稱留條。蓄截口的枝條應放在需要增粗的位置,當所留枝條長到1.5-2釐米粗時,即可剪去,如截口尚未癒合好,可繼續再留條直至截口癒合為止。
截口過大癒合困難時,可用靠接的方法,運用該樹的枝條靠接截口處。嫁接癒合後,剪去接枝,在截口中間的嫁接枝條上繼續放條蓄養截口。
閱讀更多 巴山盆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