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作者|寧鏡誠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史玉柱很經典的一張照片

1997年年初,史玉柱因為修建巨人大廈導致公司資金鍊斷裂,一度瀕臨破產,他自己也身背2.5億的鉅額債務,整天被投資人催著還錢。

要知道,1995年史玉柱還名列《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第8位,短短兩年時間,人生就遭此巨大的起伏,一般人的心臟肯定是受不了。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史玉柱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經在《大敗局》裡這樣評價史玉柱:

他的身上流淌著一股天生的充滿草莽氣息的豪賭天性,而這正是創業型企業家必備的一種稟賦。

這句話其實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史玉柱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家卻又遭此大劫的原因。

一.靠借來的4000塊起家,在30歲那年,史玉柱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3500萬

史玉柱其人酷愛打遊戲,都說“三十而立”,如果把史玉柱的一生比作是一場遊戲的話,那麼他的前30年無疑是開掛般的開局。

1980年的第一天,香港無線電視臺推出的《上海灘》一經播出就一炮而紅,彼時意氣風發的周潤發在劇中飾演許文強,這部劇中快意情仇的江湖復仇故事打動了整整一代人。

而就在那一年,18歲的史玉柱憑藉安徽懷遠縣總分第一的高考成績順利進入浙大數學系,誰也沒想到,這個小夥子在10年後的深圳IT領域,掀起了另一番風雲。

1984年大學畢業後,史玉柱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工作,抽樣統計離不開計算機,而具體的抽樣調查又要藉助優秀的程序來實現。

就這樣,在自己嘗試性地寫了一個程序,幫助單位把之前二三十人忙活一年的活,現在用兩三天就輕鬆搞定之後,史玉柱頓時覺得,這個東西有搞頭。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1988年,已經在深圳大學軟科學專業讀了兩年研究生的史玉柱,偶然之間聽了一場四通公司總經理萬潤南的講座,就是那場講座點燃了史玉柱內心創業的火種。

靠借來的2萬塊起家的萬潤南,一心想要創辦中國的IBM(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當天他演講的題目叫做《泥飯碗比鐵飯碗更保險》。

史玉柱正是受到了萬潤南創業經歷的激勵,才下定決心要創辦屬於自己的企業。

就是在那一年,24歲的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順利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當英文講師。

馬雲自己也沒有料到,19年後,自己會和史玉柱在一個名叫《贏在中國》的欄目中有了深交,且兩者的友誼一直延續至今。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馬雲和史玉柱

1989年,研究生畢業的史玉柱揣著借來的4000元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雖是第一次,但他的眼光卻十分老辣。

基於當時個人電腦剛進入中國,市場上缺乏漢字輸入法打字軟件的痛點,史玉柱順勢編寫出了一款文字處理軟件一一M-6401。

產品已經有了,史玉柱扶了扶眼鏡,陷入沉思。

因為他深知,光產品好沒有用,不走到消費者中間去,一切都是白搭。那麼怎麼做才能讓消費者知曉?

答案就是一一打廣告。

史玉柱第一次出手,他身上的豪賭天性就暴露無遺。雖然他堅信M-6401是個好東西,但是市場到底認不認可,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於是,身無分文的史玉柱隻身跑到北京,找到了《計算機世界》報社廣告部的主任賀靜華,並提出自己要刊登一則價值8400元廣告的要求。

前提是,廣告見報兩週後他再支付廣告費。

史玉柱賭的,就是自己能在半個月內憑藉廣告宣傳,將產品賣出去。至於如果沒賣出去要承擔的後果,他壓根兒沒有考慮那麼多。

史玉柱咬咬牙心想:先幹了再說!

很快,1989年8月4號,《計算機世界》刊登了一則名為“M-6401,歷史性的突破”的半版廣告,結果不到兩個星期,史玉柱就接了3筆訂單,匯款金額共計一萬五。

緊接著,訂單不斷湧來……

8月份掙了4萬;

9月份突破了16萬;

10月份史玉柱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賺到錢的史玉柱並沒有畏手畏腳,相反,此時的他做了兩件事:

其一,加大廣告投入。10月份,史玉柱直接在《計算機世界》砸了100萬元做廣告,宣傳力度加大的同時,M-6401的銷售額也一路猛增;

其二,市場上出現了競爭對手一一金山漢卡,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只有儘快研發新一代產品,於是史玉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整整5個月,研發出了新一代產品M-6402。

也是從這款產品開始,史玉柱才正式把它稱之為“巨人漢卡”。

一直這麼單兵作戰不是辦法,於是1991年的4月,史玉柱在珠海註冊成立了“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至於為什麼起名叫“巨人”,他是這麼解釋的:

“IBM是國際上公認的藍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我們公司,就是要做中國的IBM,東方的巨人。”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巨人”這個名稱被史玉柱沿用至今,這其中不僅包含了他對這家企業的期許,也蘊藏著當時的一批企業家想要挑戰西方巨頭的行業壟斷地位,替民族和國家爭一口氣的決心。

公司成立後的4個月,史玉柱相繼投入了80萬研發基金,開發出了升級版的M-6403漢卡,為了吸引客戶,史玉柱又研究出了“新玩法”。

他向全國的電腦銷售商發出邀請,並承諾他們,只要訂購10塊巨人漢卡就為他們報銷往返的路費,這種推銷方式直接幫助史玉柱引來了200多名電腦經銷商。

巨人漢卡的全國銷售網,就此鋪開。

1992年,巨人集團的M-6403漢卡年銷售額突破1.6億元,淨利潤高達3500萬元,這一年,史玉柱剛好30歲。

也是在這一年,早已創辦華為的任正非開始了C&C08機的研發,正是憑藉這款產品,華為迅速佔領了國內市場,開始逐漸嶄露頭角。

日後,華為對於IBM財務管理模式的學習,也奠定自身成功轉型的基礎。

也可以這麼說,正是因為有了像IBM這樣的巨頭,才在無形中一直鞭策著當時像任正非和史玉柱這樣的企業家,拼了命地在後追趕。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IBM公司

沒有那些強悍的對手,就沒有如今這些拔地而起的民族企業,但民族企業的成長註定是一部辛酸史,背後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血淚和教訓。

因為很快,史玉柱就嚐到了苦頭。

二.巨人大廈,史玉柱的涅槃之地

1993年,IBM、英特爾等IT業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剛剛起步的同類型企業和它們相比實力懸殊,紛紛跌入低谷,苦苦掙扎。

史玉柱見此情形,被迫提出了多元化的擴張的應急措施,開始進軍保健品行業。

1995年,巨人集團共推出12種保健品,投放廣告高達1.2億,自此巨人開始用電腦、保健品、藥品營銷“三條腿”走路。

雖然我本人至今對於其推出的保健品功效存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史玉柱在應對外部衝擊的應變能力方面,完全稱得上及時有效。

史玉柱的“多棲發展”戰略幫助他登上了95年《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第8名的位置,但是於1994年年初開始動工的巨人大廈卻出現了問題。

因為巨人大廈打樁時,地下20米處意外出現了斷巖,如果巨人大廈要修到72層,地基必須打牢。隨後,光打樁這一項,多花了史玉柱1.5個億,公司一年的收入就這麼沒了。

而原本依仗的保健品業務,也因為頻繁將其賺取的現金投入巨人大廈之中,導致保健品業務本身的現金流出現了問題,這隻“現金奶牛”一擠不出奶,巨人頓時陷入困境。

硬撐了一年之後,1997年年初,只建至地面三層的巨人大廈徹底停工。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巨人大廈爛尾

巨人大廈的爛尾,讓史玉柱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投資人踏破了史玉柱的門檻,要他還錢,巨人集團名存實亡,原先100多名員工走到現在僅剩20多人。

身欠2.5億鉅款的巨人集團,就此轟然倒下。

但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史玉柱的這段經歷,我們會發現,巨人大廈雖是史玉柱兵敗之地,但也正是他的涅槃重生之地。

史玉柱在多年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巨人大廈爛尾時他的心境:

成功的時候人往往學不到東西,但失敗的經驗教訓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就在大家以為史玉柱就此銷聲匿跡的時候,僅隔兩年後,也就是2000年,史玉柱出現在了央視的《對話》欄目中。

他當著好友以及主持人的面承諾,將由他個人還清這2.5億的債務,等到債務還清之後,再重新來過。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史玉柱在《對話》欄目中

不得不說,史玉柱在這一點上做得是真爺們,因為如果公司如果申請破產,他本人是沒有必要去償還債務的,而且瞭解事情經過的人都知道,這本就是不是史玉柱一人釀成的錯誤。

但誰也沒想到,參加完節目後,通過朋友藉助的50萬選擇再度創業的史玉柱,依靠日後席捲全國的“腦白金”和“黃金搭檔”,又闖出了一片天地。

2000年年末,史玉柱註冊成立了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開始在珠海收購當年巨人大廈的樓花,此舉正是在償還當年巨人集團欠下的鉅額債務。

柳傳志提及史玉柱還債的經歷後,稱讚說:

“摔了跟斗的人,甚至餓了肚子,知道錢有多金貴,拿到了這個錢以後,還想到先把該還的賬還清,然後再重新起步。我覺得他就有做大事的這種潛質。”

再次創業成功,我們不知道史玉柱在沉寂的那兩年到底做了哪些努力或是掙扎,箇中滋味遠遠不是我幾百字可以概述的,但我們知道:

一個跌入谷底的人能夠再次爬起來,並且再次創業成功,這其中的意志和堅持必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寶貴經驗。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三.劍指網遊,不再單獨行動,而是拉著朋友一起“玩”

隨著“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的廣告語響徹全國,爬出谷底的史玉柱逐漸將目光投向了彼時新興的網遊市場。

從2003年開始,史玉柱迷上了打網遊,不過大佬打網遊和我們玩遊戲可不一樣,他在打遊戲的時候一直緊盯著遊戲領域這塊巨大的蛋糕。

終於,一年後史玉柱行動。他找到了《英雄年代》的開發團隊,歷經一年時間開發出了一款基於“永久免費”概念的網遊一一《征途》。

這款用免費模式運營的遊戲,在2008年4月28號那天吸引了210萬玩家同時在線奮戰,即便到了凌晨2點,仍有數萬人在電腦前為之痴狂。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史玉柱打破了遊戲行業原有的規則,依靠“永久免費,靠賣道具賺錢”的新模式在遊戲領域賺得盆滿缽滿。

據征途公司內部消息,遊戲運營的頭5個月,其銷售收入就已超過了1億,平均每個月2000萬。

那些之前唱衰史玉柱,認為他是遊戲行業“門外漢”的人,此時開始一個個忙不迭地研究起《征途》火爆的內在邏輯。

與其說是內在邏輯,不如說史玉柱是一個能夠很好地把握人性的企業家,在遊戲中玩家為了虛榮心,不惜花費999元買遊戲裡的999朵虛擬玫瑰花,只為了在遊戲公告中佔有一席之地。

人們總是輕易得到了,就不肯珍惜,但做一套15星的裝備往往需要十幾天時間,投入了時間和精力後,玩家又開始炫耀自己的裝備……

可以這麼講,史玉柱不是在打造一款遊戲,他是在打造一套深諳人性的系統,任何一款成功的遊戲,基本上都逃脫不了這一點。

藉助遊戲的浪潮,2007年11月1號,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網絡公司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穿著一身白色運動服敲鐘的史玉柱,身價也隨之突破了500億。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上市當天

同時,史玉柱行事也不再像往常一樣高調,而是開始低調做事。

他不再選擇單兵作戰,而是拉著身邊的其他大佬們一起:

比如2010年4月,由馬雲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共同創辦的雲鋒基金,史玉柱也是共同創始人之一,上文我們提到過,他和馬雲自2007年一起參加過《贏在中國》後就一直交好;

2014年4月,史玉柱又和馬雲旗下的雲煌投資及謝世煌共同成立了杭州云溪投資合夥企業,除此之外,他還和柳傳志、馮侖等人關係都不錯。

畢竟,這麼多人一起合作,出差錯的風險會小一些,不得不說,經歷了巨人大廈爛尾事件之後的史玉柱,行事更為穩當低調,也更加務實了。

時至今日,史玉柱雖然已經不再如馬雲這般叱吒風雲,但根據2019年10月,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9胡潤百富榜單顯示,史玉柱和女兒史靜二人仍以38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72位。

今年已經57歲的史玉柱,其人生用“跌宕起伏”來形容顯得一點都不為過。

四.史玉柱帶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是跌倒之後的堅守

通過對史玉柱創業經歷的研究和覆盤,這裡有兩點啟示包括方法論和大家分享:

1.儘可能擴大自己的“內心邊界”

湖畔大學的梁寧曾說過,人的真實狀態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即他的“存在感”和“恐懼”,而區分兩者的邊界,就是一個人的“內心邊界”。

史玉柱以及後來的馬化騰,他們都依靠遊戲賺得了財富,但為什麼好多人對二者的評價不高?

就是因為遊戲僅僅滿足了人們的“存在感”,讓玩家在虛擬的世界裡有一種“爽”的體驗,而玩家之所以能夠持續玩遊戲的深層原因,就是一個個微小的“爽”感疊加在一起,這種確定性的滿足就會讓人上癮。

相對於讓人找到“存在感”的產品,可以讓人抵禦恐懼的產品則更為正能量,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現如今我國的醫療和教育事業,為什麼市場份額巨大?就是因為前者緩解了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後者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家對於自身缺乏競爭力的恐懼。

為什麼之前熱映的《都挺好》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就是因為這部電視劇喚起了人們內心對於原生家庭的重新認識,也讓那些害怕回憶過去的人慢慢試著去換一種角度理解自己的父母。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都挺好》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擴大自己的內心邊界,不斷克服內心邊界外的恐懼?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樣可以逼迫我們上進,進而挖掘出我們的更多潛能。比如通過教育,克服了我們對於自身缺乏競爭力的恐懼,雖然過程比較艱難,但結果是令人奮進的。

恐懼讓人不斷追求安全感,與其稱之為恐懼,不如把它叫做危機意識。

所以我們在擴大內心邊界時,可以按照以下4個步驟,依次施行:

①寫出自己要達成的目標

注意,這裡需要我們寫下一個具體的行動目標,比如“今天我要看20頁書”,而不是籠統的結果性目標,例如“我要變得博學”;

②找出我現在在做哪些和目標相反的行為

比如“我經常在看書的時間玩遊戲”,或者“我壓根沒給自己留看書的時間”;

③分析這些行為帶來的好處

比如看書可以增加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提煉信息的能力,能讓我更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利用寫稿的方式變現,儘可能挖掘一些隱秘的好處。比如:

堅持看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影響著一個人的氣質和談吐。

④問問自己,我們內心的重大假設是什麼

比如你不想看書,冷靜下來問問自己,原來是我們覺得看書在短時間內無法給我們帶來經濟或是實質性的好處,所以我們就在“看書”和“無用功”之間畫了等號。

仔細想想,自己當初的想法多麼荒謬!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讀書

2.從小事著手,磨鍊自己的意志力

史玉柱讀大學的時候,每天堅持從浙大跑到靈隱寺然後再跑回來,往返18公里,就這麼堅持了四年。

這份堅持,是常人所不可及的。

但一個人堅持的秉性,並不是一日煉成的,而是需要我們日拱一卒,通過長年累月的重複方能培養起來,這份經過歲月打磨的意志力,終會派上用場。

就像巨人大廈爛尾後,又東山再起的史玉柱,又比如參加了7次考試,才考中秀才的曾國藩,後來又參加了3次會試,這才高中進士。

35歲負債2.5億,57歲再登胡潤百富榜:史玉柱憑什麼?

曾國藩

如果曾國藩中途選擇放棄,中國近代史恐怕得改寫。

所以,從小事著手,比如每天背30個單詞;每天看50頁書;每天做40個俯臥撐……

日積月累,我們不僅在某一方面會大有長進,自己的意志力也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毛選第一卷,收錄了毛澤東的一篇文章《實踐論》,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

如果我們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把每一步都落到實處,那麼出成績,都只是時間問題。

一一END一一

Reference:

1.巨人史玉柱:絕無僅有的巨人傳奇故事,來源前瞻網

2.史玉柱一個人,作者劉韌

3.大逆轉:大敗局之後的復活密碼,作者陳潤

[關於我]:寧鏡誠,職場領域創作者,專注於職場領域的研究和實操。關注我,每天和你分享一些不一樣的成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