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200萬年前古人類生孩子“很容易”,為何現在分娩如此困難?

媽媽說名字越長越好


人類直立行走之後,就出現了生孩子困難的問題。因為直立行走之後,兩腿之間的縫隙變小了,從而導致人類的骨盆變窄了。

(人類的孕婦)

第一:地猿

那麼,人類什麼時候開始直立行走的呢?550萬年前就開始直立行走了。現在發現的最早的兩足行走的物種,是卡達巴地猿始祖種,生活在距今550萬年前至440萬年前的地球上。

卡達巴地猿始祖種的出現,表明人類的祖先與黑猩猩的祖先早已分道揚鑣,人類最初的成功,就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有什麼好處呢?黑猩猩至今仍然使用指關節行走,這使得它們的行走效率非常的低,不適合長途跋涉。直立行走的方式,使得人類能夠長途跋涉,提高了移動的效率,這是人類最初的成功。人類早已分佈全球,黑猩猩仍然侷促在非洲,即是例證。

(黑猩猩)

直立行走使得卡達巴地猿始祖種在550萬年前至440萬年前的非洲叢林裡迅速擴張。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保存化石的條件非常的苛刻,卡達巴地猿始祖種並不一定是人類的直系祖先,人類直系祖先的化石也許並沒有保存下來。卡達巴地猿始祖種化石的被發現,只能說明人類的直系祖先在550萬年前至440萬年前已經學會直立行走了。

第二:南方古猿

卡達巴地猿始祖種之後的直立行走的物種是南方古猿屬,南方古猿可以直立行走,但是,它們依然不能像現代智人這樣行走,南方古猿直立行走的效率遠遠低於現代智人,南方古猿其實還經常在森林裡攀爬,喜歡樹棲。南方古猿的腦容量在380至450毫升之間,現代智人的平均腦容量已經達到了1300毫升以上,而現代黑猩猩的腦容量則是在300至400毫升之間。最古老的南方古猿是南方古猿湖畔種,生活在距今420萬年前。20世紀的70年代,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發現了南方古猿露西,露西的化石保存比較完好,人們可以根據露西的化石復原南方古猿的面貌,從外貌上看,露西與現代智人仍然有差異,但是她已經學會直立行走了。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到了5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已經開始出現生孩子困難的問題了,只不過沒有後來的人類那麼困難而已,因為當時的古人類腦容量還比較小,與現代黑猩猩差不多大。直立行走的代價,是分娩困難,儘管直立行走有諸多的好處,但是如果影響到繁衍,這個物種也會滅絕,並放棄直立行走,但為什麼人類沒有放棄直立行走呢?因為人類的社會也在發展,當時的古人類已經有“助產護士”了,人們能夠通過有效的合作來規避直立行走之後造成的分娩困難問題,只要直立行走的好處遠遠大於弊處,自然選擇依然能夠使得那些習慣於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得到篩選,並越來越強大。

第三:能人、匠人和直立人

南方古猿之後是能人、匠人和直立人。南方古猿仍然不能歸類於人屬動物。最早的人屬動物是能人。什麼是人屬動物呢?我們人類在生物界的位置是真核生物總界、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猿總科、人科、人亞科、人屬、智人。

(人類在從事農業生產)

人類、黑猩猩、長臂猿是人猿總科動物,長臂猿是人猿總科之下的長臂猿科動物,而人類和黑猩猩則是人猿總科之下的人科動物。

人類的祖先與黑猩猩的祖先在600萬年前至700萬年前分道揚鑣,之後,地球上出現了人亞科動物,大量不同種類的人亞科動物在600萬年前出現。也就是說在700多萬年前,人類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生下了兩隻人科動物,其中有一種演化為了人類,而另外一種演化為了黑猩猩。

前文所說的卡達巴地猿始祖種和南方古猿都屬於人亞科動物,當然,人亞科動物也包括我們人類的直系祖先。人類進化到這個階段,生孩子已經有點困難了,但沒有現代智人這樣困難。

能人、匠人和直立人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屬動物,現在地球上的人屬動物只有現代智人一種了,再無其他物種,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兄弟姐妹都已經滅絕了。

(人類製造的石器)

南方古猿還不會製造和使用工具,這裡的“製造和使用”指的是系統製造,能人是最早系統製造和使用工具的古人類。能人在23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能人的誕生標誌著人類歷史的真正開始。

能人的腦容量在600至800毫升之間,人類第一次的成功是直立行走,第二次的成功是腦容量的持續擴大。科學家一般認為人類在學會使用工具以後,就可以獵殺大型的哺乳動物了,食物的來源更加廣泛,營養豐富之後,腦容量也隨之擴大。腦容量越來越擴大,人類分娩的難度就越來越高。

能人之後是匠人,匠人的腦容量在850毫升至1000毫升之間,匠人大約生活在距今180萬年前的地球上。匠人之後是直立人,直立人的化石在亞洲發現得最多,在中國發現的北京猿人就是直立人,直立人的腦容量普遍在1000毫升以上,在距今100萬年前至20萬年前,各種人屬動物的腦容量都已經達到了1300毫升左右。

(尼安德特人)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簡單概括:在400萬年前至550萬年前,人類學會了直立行走,生孩子開始變得困難了;在200萬年前至400萬年前,人類不僅學會了直立行走,而且學會了使用工具,隨著飲食的多樣化,人類的腦容量持續擴大,這個時候,生孩子已經更加困難了,但仍然沒有現在的人類這樣困難;到了100萬年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屬動物,腦容量都持續擴大,從1000毫升上升到1300毫升,此時的古人類生孩子的難度與現代人已經差不多了。

所以,這裡有三個時間點:500萬年前、200萬年前和100萬年前,200萬年前的古人類生孩子之所以還比較容易,是因為當時的人類腦容量還比較小,在600至800毫升之間。到了100萬年前,當古人類的腦容量達到了1300毫升,生孩子的困難程度與現代智人已經相當了。

我們人類的腦容量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大,骨盆的寬度與腦容量之間有一個平衡。當然,現在人類已經有破腹產技術了,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人類腦容量的擴大突破了骨盆寬度的限制了呢?其實,限制人類腦容量擴大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大腦是人體最消耗能量的器官,人類腦容量的擴大意味著人體必需將更多的能量應用在大腦上,從而限制其他器官的能量供應,所以這裡面還有一個能量消費的平衡問題。


騰飛說史


在古代分別有道學和民俗兩種解釋。道學上講天地陰陽,男屬陽,女屬陰,女孩子天生陰氣較重,陰氣是她的生命力源泉,而午時(中午11點至下午1

點)是一天中陽氣最勝的時候。嬰兒初生,體內原生陰氣容易被天地陽氣所傷。女孩子午時出生,往往先天不足,容易生病。泱泱中華五千年,多少文化璨星河,老祖宗從生活總結出來的規律,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其實在古代醫療條件非常簡陋,準備多的熱水是十分有用的,其中包括消毒。古代沒有那麼多的手術刀,消毒水之類的東西,只有水,在當時雖然說時代不發達,但是正是因為不發達,才沒有汙染,當水被燒開了之後,細菌幾乎都被全部殺死。

所以說在古代這麼簡陋的條件裡,不得不說熱水是非常有用的。期實在現在生活裡也是離不開熱水的,關於細菌感染這一類知識也是近代才提出的,而古代的人們卻不知道細菌的存在,他們只是通過經驗瞭解到,生孩子時,有熱水的存在會使產婦的安全提高。

發展到今天,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他們忙碌於工作之間,無暇顧及個人感情,他們會寧願單身去奮鬥,也不想去將就對方而生活,於是在彷徨中等待,在等待中錯過時間。

所以,現在發達的今天,新時代人們的晚婚晚育思想,也讓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生頭胎的時候,變成“高齡孕媽”。





Cindy美寶


1.年齡


據前段時間有調查統計,中國的單身人口已經高達2億,要這道這相當於英國與俄羅斯的全部人口總和呢。單身人口的暴增,使得晚婚晚育的人也在隨之增加,而大齡是阻礙健康生育一個重要的屏障。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孕不育的發生率也會越來越高,據統計45歲以上能懷孕的人就是鳳毛麟角了,即便做試管嬰兒,成功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一般國試管嬰兒醫院中45歲以上做試管的女性成功率是異常低的,我們看到過43歲做了8次促排仍然失敗的,當然這裡女性的身體原因是主要因素。現代社會快節奏的前提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複雜,生活作息越發的混亂


2. 生活方式


現代生活的人們,往往都會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壓力,而這些壓力也往往會造成人們抽菸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的發生。有調查表明,經常抽菸酗酒的男女,生育力會明顯減弱。而隨著大城市的迅速發展,想要在大城中立足必須要跟的上節奏,於是無數男女熬夜工作過勞等,這會打亂人們的生物鐘,影響了大腦皮層神經內分泌功能,造成月經紊亂和排卵障礙。而男性的就坐,不運動等也會導致精子質量的下降。


3.流產,診刮


人工流產是被迫的宮腔操作,過度流產容易誘發輸卵管炎,還有可能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宮腔粘連、排卵紊亂等,這些都是導致不孕的重要因素。有人工流產史的女性,今後發生自然流產幾率也會比常人高,在這裡勸勸年輕人對待自己


4. 環境汙染


社會的發展使得環境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在一些汙染的高風險環境工作的女性,不孕、自然流產等發生率都有明顯的升高。而存在於我們周圍的塑料製品、洗滌劑、殺蟲劑等,和我們親密接觸,也干擾著我們正常的生育功能。尤其是工廠附近或者在工廠上班的女性以及美甲,美髮等從事美容行業的男女性,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化學用品較多時對身體損害對***官也有著不可逆的影響。


其實對於外界因素引起的不孕,其實是可以預防的。我們改變不了自己的遺傳結構,但是我們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預防這些不利因素扼殺我們的生育能力。


小兵趣摘


這要從人類的進化史講起。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約700萬年前。它們屬於除了我們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特徵的動物: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即使在這個早期階段,人類激素仍會兩條腿直立行走。

為了有效地在兩條腿上行走,必須將人猿骨骼推入並拉成新的形狀,從而影響骨盆。

在大多數靈長類動物中,骨盆中的產道相對較直。在人參中,它的外觀很快開始變得非常不同。臀部變得相對狹窄,產道變得扭曲-圓柱體沿其長度大小和形狀各不相同。

因此,從我們史前的早期開始,人族嬰兒可能不得不扭轉並轉向通過產道。這將使分娩比以前更加困難。


大約兩百萬年前,我們的人類祖先開始再次發生變化。他們失去了更像猿的特徵,例如相對矮小的身體,長長的手臂和小的大腦。相反,他們開始獲得更多類似人的東西,例如更高的身體,更短的手臂和更大的大腦。分娩的困難進一步加大。

大腦幹的成年人從大腦幹的嬰兒開始生活,因此進化與自身發生衝突。一方面,女性人類的人均必須保持狹窄的骨盆和狹窄的產道,以有效地兩條腿走路。但是與此同時,它們所攜帶的胎兒正在進化為具有更大的頭部,這些頭部通過那些狹窄的骨盆越來越緊。


總結就是兩點的改變:女性的骨盆大小以及胎兒的頭骨大小。


每日一好奇


你好,我是Yugis揪揪媽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回答你的問題之前,看了其它人的回答,感覺都有點兒避重就輕。首先,生孩子沒有容易的,現代醫學的發達,已經使得胎兒出生死亡率和產婦生產死亡率大大降低了。


200萬年前的“人類”


你提問裡面提到200萬年前人類生孩子“很容易”,我不知道你是怎麼知道那時候很容易的,如果你相信進化論,那麼200萬年前的“人類”其實還不是後來進化成現代人類的“智人”,更不是現代人類,只能說是從猿人發展而來的“直立人”。

既然不是後來進化的“智人”,也不是現代人類,所以200萬年前的“人類”身體結構跟猿還比較接近,胎兒出生時頭骨以及母親骨盆都跟現在不同,所以完全無法以現代人類生產的困難性來跟200萬年前想比。


文明史記載的古人


200萬年前生育情況到底怎樣,其實已經無法追述,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真正產生人類文明,至少沒有延續到今日的文明。所以,我想你提問所表達的應該是文明記載以來的古人,比如幾個世紀前或者1000-2000年前的古人生育很容易,現代人不太容易。那麼,我就這個問題給你分析以下幾個原因。

1. 資訊傳播侷限及數據丟失


古代由於醫療條件有限,人生育的胎兒死亡率以及產婦死亡率其實非常高,應該說是非常困難的,不比現代容易。只是記錄比較有限,你並不知道罷了。但你只要想想要是古代真的生育很容易,為什麼皇家生育的子女夭折率都那麼高,一屍兩命的事件那麼多?其實通過有限的數據就可以判斷,古代生育一點兒都不容易,比現在難度高多了,真正是到鬼門關走一趟。好多胎位不正的產婦一屍兩命的可能性都很大。順產的一旦大出血,也沒有很好的止血防感染的方法。新生兒感染傳染病也沒有辦法治療,包括皇宮內。


2. 生育年齡


封建社會女性婚育一般比較早,很多是在10幾歲便結婚,頭胎15-20歲一般就生育了,所以相對現代平均生育的年齡是低了很多,自然生產起來容易一些。現代不也有少女不知道自己懷孕了,生孩子在廁所的事件嗎?基本上是一個道理。現代平均生育年齡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困難。

3. 胎兒大小


古代人尤其是普通勞動人民,飲食沒有特別講究,物資也有限,飲食也較天然,再加上婦女生育年齡小,孕期通常還在勞動,所以胎兒通常是不大的。現代人營養過剩的偏多,孕期也有不少人大補特補,造成妊娠糖尿病或者巨大兒,生育肯定有困難。


寫在最後


古代生育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容易,主要是那時候死亡率高,平均壽命也很短,所以你並不知道而已。現代人雖然胎兒偏大、妊娠相關疾病的也偏多,但至少在醫療水平的保證下,出生死亡率及孕婦生產死亡率已經大大降低了。雖然生育依然有很多未知不確定因素,但至少算不上真正的“鬼門關”了。

我是Yugis揪揪媽媽,80後海歸辣媽,高齡生育。曾在5個國家居住過,一共超過10年,深度旅遊40國。願與您分享我的育兒理念以及人生感悟。歡迎關注Yugis揪揪媽媽。

Yugis揪揪媽媽


古代生孩子也不容易,古代沒有現代化那麼多的科技,只是簡單的幾盆熱水,幾塊乾淨的布料,一把刀,還有接生阿婆,生孩子的時候一切都是孕婦靠著自己努力將孩子生出來,孩子出來的差不多之後,接生婆就會慢慢的將孩子拉出來,然後進行消毒,熱水擦拭,大概就是這樣的吧,但是現代有順產有刨腹產,環境比古代乾淨,技術比古代先進,但是唯一一點就是太花錢了!


顏曉磊


其實吧!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在古代,分娩前會食用很多中草藥安胎,而中草藥對於人體來說吸收比較慢而效果遠大於如今的西藥,之前就有過一些說法,比如西藥治標中藥至本!所以說吃中藥傷害小但是藥效好,也就有助於分娩時的痛苦,而對身體的好處能夠使分娩時有充分的力氣,及減少分娩時的痛苦,在古代生產多數選用熱水,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所以,用熱水會使陰道擴張比較大柔軟有助於寶寶快速出生,就因如此,肌肉收縮柔軟也就會比較順滑減輕痛苦,所以早前人類都是自然分娩,而如今卻引用了西醫,還有呢就是現在想要從醫很多都需要從醫資格證,而先前不用,所以導致很多古方即使有用也不敢施救,因為法律的嚴苛導致,本身有能力為之的事,卻因為要承擔法律責任而退縮!


不忘善人言


古代礙於接生條件的簡陋和分娩知識的匱乏,只能由穩婆憑經驗節省,接生時只需要用熱水改善環境和消毒擦拭,家人就跪拜祖先求得母子平安。

現代人從懷孕開始,就成了全家人的重大課題。

上瑜伽班,胎教班,幾點起床,幾點散步,幾點吃水果甚至睡覺時多久翻一次身都成了孕婦需要學習的功課。

到臨生那一刻就更重視了,在醫生的專業接生下,孩子呱呱墜地。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重心,在嬰孩時代就得規劃人生之路,早教班、興趣班、智力開發…一刻也不能居於人後。

古代的家庭孩子多,雖說都是頭等大事,若不是出生顯貴之家,也沒太多講究,給孩子取名也往賤了取,什麼狗蛋,狗剩之類的,好養活。胎教這些更是未普及,尋常百姓家的孩子基本靠天養。

古代生孩子簡單,現代生孩子複雜,其實這些不僅是生活條件的不同,也是觀念的不同。


行旅人間


腦容量增加,必然會導致分娩困難,目前人類的腦容量已經是盆骨所能通過的極限了。200萬年前的古人的頭應該比現代人的小很多,所以生孩子會相對容易些,當然前提是排除醫療等輔助生產的情況。

現代的人類相較於200萬年前,很多獸性已經消失了哈哈,變得很嬌嫩和脆弱,生產需要藉助的外力很多,所以感覺會更加困難。


其次,要從人類的角度來說(我們人類一向自詡高級物種),直立行走和聰明,給我們繁衍後代增加了很多難度。比如分娩困難、早產、嬰兒成長緩慢。

在地球上,動物生存繁衍的策略之一,就是“快生、快長、快獨立、快生育”,這是大自然優勝劣汰“施壓”的結果。所以多數動物生育後代都會一切從簡。

比如牛羊鹿狼豹虎等等,剛出生就能站立,幾個小時就會奔跑……

尤其是靈長類動物,比如猩猩。雖然是人類近親,但猩猩寶寶一出生就知道把自己“掛”在媽媽身上,不妨礙媽媽活動,除了吃奶,睡覺玩耍都能自理,2個月就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我們人類的寶寶,和動物相比就顯得很弱雞。

出生2個月才能勉強把頭抬起來,8個月才能學會爬行,14個月才能勉強站起來……

當然了,這麼弱是因為我們生的早。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人類胎兒到 18~21 個月,才能達到黑猩猩幼崽出生時的成熟度。但眾所周知,人類胎兒平均9個月就會出生。

為什麼就不能等胎兒更成熟一點再生呢?

自從人類學會了直立行走,智商就一路飆升,導致腦容量大大增加。而腦容增加,就導致了我們的頭要變得越來越大。可偏偏直立行走又迫使女性骨盆越來越窄,生不出大頭娃娃。

胎兒頭大和產道變窄就成了人類前進道路上的一道“偽命題”。

於是為了避免難產,人類開始“早產”,在胎兒身體和腦袋長大之前,早早離開母體。

這就導致人類嬰兒出生時都是發育不全、虛弱無力的“半成品”,連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搞不定,更別說有啥生存能力。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懷胎10月”是女性確保胎兒能量充足所能支持的極限。所以妊娠到期,母親就必須“卸貨”。

可惜儘管如此,分娩對女性來說依然是致命的。即便醫學發展到今天,女性生產還是在直面死亡的風險……(希望男同志們體會到女人生娃的犧牲有多大)

人類的孩子,需要長達18年的發育期

眾所周知,養娃之路,道阻且長。操心到小崽子們高中結束,走進大學,老父老母才能偶爾放鬆。畢竟法律都有規定,生了娃至少負責18年

為什麼人類養個娃要十幾年這麼久?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人類不僅早產,發育也慢。從出生到身體基本發育成熟,猩猩只需要2個月,人類卻需要將近20年。

這種設定同樣和我們的大腦有關。

在大自然裡,龐然大物並不是取勝的關鍵,智商才是王道。人類正是憑藉智商才成了動物界王者。但為了這顆最強大腦,我們不得不犧牲一些東西。

1995年,人類學家Leslie Aiello和Peter Wheeler教授提出了“昂貴組織”假說。他們認為,大腦是我們全身最複雜、最重要的部位,也是人體“耗能大戶”,發育過程中,大腦“搶佔”了身體的大部分能量,所以才導致了身體其他器官的發育遲緩。

後來的一些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比如1987年的一項研究證實,嬰兒大腦的葡萄糖消耗量,要遠遠超過30歲成年人。同時,人類4.5~5歲期間,大腦消耗的葡萄糖最多,而體重增長最慢。

也有科學家認為,生長髮育緩慢,也為長壽創造了可能。

在這方面,生活在格陵蘭島附近海域的小頭睡鯊就是典型例子。

它們是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最長壽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每年只長大約1釐米,到了150歲才能發育成熟,能活400多歲。科學家認為它們長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慢慢長”加上“慢慢活”。所以綜上所述,我們享受著動物界少有的智慧大腦,就必須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小創


首先我們人類越來越聰明,腦容量越來越大導致頭越來越大。但現在的女性追求‘瘦’,可以用‘骨瘦如柴’來形容,盆骨越來越窄。由此我們可以想到,頭這麼大,出口這麼小,所以生產困難。
其次以前的人們經常鍛鍊,身體各方面因素比現代人要強壯,身體強壯也有助於生產。
個人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