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今年普遍服裝廠的生意都很差。快雙十一了很多廠都沒事做為什麼?

蘇蘇看服裝


從今年的服裝整體產業看,根本不是營銷、廣告宣傳層面能解決的問題,這是整體的產業淘汰和轉型升級的營商環境問題。看有些評論說,又是搞直播、搞活動都白搭。給你分享一則新聞。

剛才還看了人民日報的一篇新聞,說當前服裝量下降,消費者不再買了,甚至還有租衣服的一些軟件出現。在山東以服裝專賣店的市場上更出現一種新的實體店轉型經營模式——“衣品店”。該類型的店鋪依託於ITM模式,將過去靠銷售貨品盈利的方式轉變為服務人們穿衣搭配的個人形象管控,甚至還可預約上門進行衣櫥空間收納整理和時裝週期搭配;店鋪實行會員年費制,貨品均以私人訂製定購為主,保持零庫存,利潤率在40%以上且持續穩定。

除此之外,衣品店的會員尺碼數據均有詳細的備案,會員直接通過微信直接私定即可,更無需任何下載安裝什麼軟件,非常方便和精準。為確保消費者滿意度達到92%以上,店內工作人員不僅具有藝術色彩類、美學或服裝專業大學以上學歷,且須考取《ITM衣品形象管控資格等級證》持證上崗。

服務專業化、個性化、精細化和一系列人才、管理和服務配套促使山東服裝紡織業的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進一步加快。

看完希望對你有幫助。個人觀點是要麼服裝店轉型做這種衣品店,強化自己的專業度,要麼關門止損。


無語落天


很多行業今年都涼了,因為消費不動了,為啥?工資好多年沒變,物價生活基本物資都漲了價,最重要的是房子把人們的消費能力透支了,所以消費不動是必然的。2012年去深圳打工,忙的時候加班多一個月四五千,不忙的時候兩千塊,現在2019年了,還是這樣。同樣的錢,以前下五次館子,現在也就兩次,其它消費都是這種情況。物價越來越貴,工資卻沒跟上物價。


你老工哇


服裝加工,一直都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技術含量並不高,但同樣會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2019年,實體行業的生意都比較差,服裝行業也是如此!

我們鎮上,大大小小的服裝加工廠就有20、30家。原來,服裝後道處理,就是成品服裝的包裝、還有剪線頭,按件計算收入。2017年、2018年,一天怎麼也能有100元,甚至200元的收入!但2019年,尤其是上半年,每天只有幾十元的收入,甚至很多工廠都不需要這樣的“臨時工”了。

從這一點來說,2019年服裝加工廠的生意確實下滑很多!而之所以,造成如此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大抵如下:

  1. 同業競爭。要知道,服裝加工的技術含量並不高,投資門檻也低。這就造成,同業競爭相當厲害,互相壓價、搶訂單,生意自然也就會差一點!

  2. 出口量下跌。之前,很多服裝都是外貿訂單,出口日本、韓國、甚至美國。我們這有一工廠,專門是做日本和服的,前兩年生意好的不得了,今年差不多處於半停工的狀態!

  3. 品牌意識不強。國內的服裝廠,還是遵循以前,收取加工費的模式;很少去投入研發、沒有創立自己品牌的意識。這就使得服裝廠的附加值很低,一旦經濟疲軟,業務量將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

不過,據我所知,10月份之後,服裝行業的訂單總量是有所回升

  1. 雙11、雙12兩大購物節,很多商家提前下訂單、生產備貨,以應對消費者需求。

  2. 過節因素的影響,再有2個多月,就得過春節了。服裝的需求量必然會大幅度上漲,現在生產,正好可滿足市場需要!

總之,2019年服裝行業,確實日子比較難熬!不過,長久看來國內經濟不斷在發展,對於服裝的需求也一直客觀存在!熬過這兩年,服裝加工廠的生意還是會回暖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服裝行業這幾年特點一:供給側改革 很多小廠不斷退出

這個趨勢很明顯,而且也有數據支撐。

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服裝產量為287.8億件,同比下降8.5%。

2018年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22.7億件,同比下降22.6%。

2019年1-6月,規上服裝企業服裝產量104.1億件,同比下降1.1%。

不出意外,今年規上服裝產量在210億件左右,相比兩年前的287億件,大幅減少近3成。

由此可見,供給在減少。

服裝行業這幾年特點二:消費穩步增長,意味著龍頭集中度提高

統計局三季度數據顯示,服裝前三季度消費額9479億元,較去年增長3.3%。雖然增幅較前幾年減弱,但是總量還在增長。而供給量則減少3成,這說明龍頭效益在提高。

服裝行業這幾年特點三:出口下滑,內需增長

2019年1-6月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量價齊跌,出口金額為665.74億美元,同比下降4.68%。出口數量141.32億件,同比下降1.03%。

內需增長這塊主要體現在網上銷售。

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73237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7777億元,增長20.5%。

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28.9%、18.6%和20.3%。

穿類商品網上零售增長18.6%,增速高於網上零售額增速。

以上就是近幾年服裝行業的發展,最近尤其顯著的特點是,網紅帶貨已經成為服裝行業的生力軍,定製工廠正在成為新趨勢。這個趨勢下,沒有渠道的工廠勢必將被淘汰。


趙冰峰財經


現在服裝行業真是好難,十多年前我在服裝廠上班,那會子的訂單特別多,每天都加班到很晚,一個月工資一千多還買不到自己做的一件衣服,而且那會的大衣特別火,跟不要錢似的,有些簡單的款式大衣翻無數個單,前五年特別流行雙面絨大衣,做工好的五六千的樣子,大牌子得上萬,如今雙面絨大衣599、699都不好銷售,可能我們是專業從事這個行業工作者,像市場上一百多二百多的那種大衣,面料和做工很次的我們也看不上,大衣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這時候也是服裝行業最低谷的時候,倒是適合買衣服,倒是不合適賣衣服哈哈哈。曬曬前幾天我在工廠店淘的大衣。做工精細,面料手感好,可惜沒人幫忙拍照,上身效果特別好😄。




程譯諾的日常生活


很多服裝廠現在確實壓力很大,服裝廠只是生產端,需要需求的支撐,而能不能賣出去,才是服裝廠能否持續活下去的關鍵。服裝廠現在要能突圍,只有兩條路:

第一,走高端路線,高端路線的服裝,通過品牌優勢,獲得溢價,利潤空間大,具有較大的抗風險能力。但是這個本身需要一個過程,還有資金投入,比如請代言人、做宣傳等等。但是一旦形成了高端品牌,就能具有很多優勢。

第二,走超低價路線,這是和前一條路截然相反的路線,這種主要是走電商渠道,走量。比如相同質量相同款式的衣服,針對非品牌意識人群(現在還是窮人多),價格低的自然就能搶得市場,但這需要超強的成本控制,比如機器化規模替代的前期投入。

而處於中間的日子不好過,要品牌沒品牌,價格上不去,沒有溢價能力。要低價優勢也拿不出來,因為人工費、成本費等等各種費用加一起,一降價就虧錢了,賣得越多虧得多,生產得多,要麼賣了虧,要麼變庫存更虧。

不過很多中小的服裝廠,其實第一條路是走不通的,因為只是做生產,沒有實力去做品牌運營,更多的是做貼牌加工,本身沒有什麼議價能力,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競爭力,要不然真的太難了。

現在服裝廠生意很差,這不是暫時性的,而是未來很長時間的一個趨勢。這也是經濟發展趨勢所決定的,整體經濟低迷,不少行業都不好過,出口方面又受限制。雖然雙十一感覺是個大旺季,但只是少數人的狂歡而已,那麼很多服裝廠確實就沒什麼事做了。


財經宋建文


確實今年服裝業迎來了低谷,但是這也不是服裝業自己的問題,大部分的實體經濟都面臨了同樣的問題,這裡有幾點因素。

首先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明顯開始減速了,這一部分是因為外部環境,另一部分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去槓桿。在今年我們才開始逆週期調節,但是效果還沒有顯現,也就是說現在的經濟還在底部,並且加上了豬肉的逆週期上漲,讓cpI升高,擠壓了消費能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消費市場自然是下滑的,對於服裝業的影響也在於此。

另一方面中國服裝業其中很大一部分市場是出口,但是今年以來歐洲的經濟卻非常的糟糕,不斷的下滑,所以外部環境非常的糟糕,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問題也在今年屬於比較強硬,所以對外出口遭到了下滑,直接導致了國內服裝業的蕭條。

不過整體而言,中國市場仍然在不斷的發展,消費能力也不斷提升,所以長期來看服裝業還是有升值的可能,但是現在同類企業逐漸增加,市場趨近於飽和,服裝業還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及開拓新的銷售模式才能夠持續經營。



諮詢師天生


其實不僅僅是服裝廠的生意差,其他很多行業最近幾年的生意也在不斷下滑,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構成的。

供應方面

我國的紡織鞋服起源於80年代,興盛於90年代以及20世紀初,由於改革開放,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提高,對於服裝需求大量增加,而早期服裝廠較少,市場供不應求,從事服裝行業有利可圖,所以熱錢紛紛流入到紡織行業裡,因此服裝廠的數量不斷增加。

以福建晉江為例,在整個80年代,規模以上的鞋服生產企業不超過10家,而到2018年末,全市鞋服規模以上的企業已經超過1000家,全市僅運動鞋服生產企業就有73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98家,從業人員55萬人。

龐大的進入量,導致了我國的鞋服供應量大增,而且增量遠遠需求量,因此出現了所謂的高庫存情況,在高庫存的情況下,以情庫存為主,生產量當然大大下降。

需求方面

鞋服行業屬於消費行業,理論上而言,每年都會有一定固定批次量的需求替換產生,但是從2014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就進入了下行期,物價照樣在增長,但是工資收入卻不增,甚至反降,很多人的消費能力大大下降(其實從拼多多就可以看出人們的消費降級了,這也是拼多多能在短短兩三年內崛起的原因),消費能力下降,對於服裝這類的非必須性,那麼人們就會控制消費慾望,減少消費,因此市場需求減少。

總結

上述兩方面是目前服裝廠普遍生意不好的根本原因,但是大部分普通的服裝廠生意不好還有一個因素就在於品牌的降級打壓,就像任正非說的,如果華為真的把價格都降下來,那麼目前一千到三千這個層次的很多手機生產商可能就沒有了生存空間了,那時華為在國內沒有競爭對手,這是不好的情況。

顯然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是這樣的想法的,大部分而言,是恨不得對手死光光,自己一家獨大,對於消費降級的市場,很多服裝品牌企業紛紛降低價格進行促銷售賣,這種情況下,低端普通的服裝企業,生意就更加慘不忍睹了,所以目前整個鞋服市場,除了品牌企業,其餘普通的企業,大部分都是一日不如一日。


鯉行者


今年服裝加工廠不景氣主要是國內與國際經濟增長降溫的結果,有大環境背景。同時也是國內國際同業競爭激烈的結果。

一、消費增長

經濟不太景氣,社會綜合成本又有所提高,所以在服裝上的消費自然就會下降,而雙十一的促銷產品又非常多,現代年輕人購物又主要傾向電子產品,消費上此消彼長,服裝消費增長就不明顯。另外,國內一些服裝廠庫存大,負債壓力大,所以去庫存代替了新訂單。

二、國內外同業競爭激烈

由於美國在全球推動貿易保護主義,這必然影響全球貿易增長,會減少國內服裝行業的國際訂單。而國內的服裝加工行業本身就長期處於飽和狀態,國際競爭上現在又面臨越南、孟加拉、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同業競爭,這些國家不僅人工費用比中國低,而且服裝出口日本等國家免稅。這就倒逼國內一些出口服裝加工的廠家也參與到內部競爭,使國內競爭更加激烈。僧多肉少,服裝廠的訂單就少,很多缺乏競爭力的服裝廠也就無事可做。

三、人口紅利褪色

服裝加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人工成本要求比較高,由於國內人口紅利逐漸削減,這就決定了人工成本的上升。新生代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進入服裝加工行業的少,所以服裝加工業的工人越來越呈現中老年化傾向,且人工費用也在逐年上升,這就導致服裝加工的核心成本在不斷提高,利潤在不斷下降,高成本就決定了一些服裝加工廠不敢承接一些訂單,因為沒有利潤甚至虧損。

四、網購加劇行業扁平化

網購使服裝加工行業更加扁平化,並體現出了去品牌化現象,大量的服裝被低價定位,這就需要規模優勢與成本優勢,這會讓缺乏技術、成本、質量等優勢的中小服裝加工企業更難獲得訂單,生存也更加困難。

五、產業轉型期

以上這些因素大幅削減了服裝加工行業的利潤,所以多數服裝加工廠的毛利潤也越來越低,除了一些少數的服裝加工業之外,多數服裝利潤都被壓縮到5%以內,有的甚至更低。同業競爭激烈,拖壓貨款行為就會增多,這給一些服裝加工企業帶來更多債務負擔,所以當前很多服裝加工廠已經面臨淘汰的問題與行業轉型的問題。應該說當前服裝廠生存艱難是國內行業轉型期的重要表現。

六、產業發展不平衡

中國服裝業規模大、產量大、服裝設計水平低,以加工貿易為主,缺乏自主品牌與國際品牌,所以利潤空間不斷下滑。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但中國服裝產業整體發展很不平衡。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上海等東南沿海省份所生產的產品佔據了全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且服裝廠的生產管理、設計、營銷、廣告等都普遍貧乏專業人才,所以產品低價競爭越來越嚴重,企業生存更加艱難。

當前的服裝製造及銷售,需要為客戶提供產品設計、開發、原材料採購、工業流程創新、快速生產、優化生產成本、存貨管理和送貨等一條龍服務,越來越需要新設計、新技術與新流程,始終依靠傳統服裝製造業的方式是難有出路的,也難以在雙十一等促銷節日期間贏得利潤。


馨月說財經


現在服裝一年比一年難做,服裝市場很是蕭條。現在是薄的閒薄、厚的閒太厚,什麼都不好賣,我覺得好多批發市場、零售、都被直播給代替了。現在是網絡時代,覺得要線上線下一起做 才會生意會好一點吧!

我也是一個做服裝批發的,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高價租金、衣服是低價出售,以前的市場人擠都擠不動、現在的市場像下了毒藥的,人都不知道全部跑哪裡去了。更別談賣貨了。做的人累心也累。要是有其它好的事做,還是趁早改行比較好吧!

往年這個時候生意都還是可以的,今年生意一直沒有起來、還有兩個月就結束了,要是一直這樣蕭條下去、想掙點過年錢都成問題了。現在的服裝行業實在是太難了。服裝人們 一起努力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