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個體戶還能走多久?

燕子93766


請教一下實體店老闆,你在進貨時,同樣的品牌,同樣的質量,你選價格高的還是價格低的?你選服務好的還是服務差的?


xh5113


不管做什麼行業一塵不變 終究會被社會淘汰。說說我吧,七年前做的淘寶電商,剛開始收入還不錯,後來退貨率越來越高,一個月的收入和上班差不多,兩年前開始做跨境電商,做的無貨源模式,和國內電商的模式完全不一樣,基本是從頭開始,一點一點摸索 一點一點學習,每天都在大量鋪貨 來獲得自然流量,幾單 幾十單 也有日進千單,現在手裡也有一批新店鋪,一個店鋪月收入在20000左右。利潤空間很大


學海無涯電商


我做實體店的,真不希望個體戶消失。

最近兩三年,尤其是今年生意嚴重萎縮。今年比起前幾年高峰,下滑了至少70%

個體戶解決了很多就業,按照18年的統計,全國個體戶有7000萬。按照最基本的夫妻店加一個店員配比,接近2億人從事個體生意。刨除50%水分,1億人從事個體生意。全部消失,這1億人就失業了。40/50的至少60%,這些人怎麼再就業?

以前沒有網購,個體戶也是一個高收入群體,起碼也能帶動當地消費,現在個體戶日子不好過,節衣縮食,也就說1億人不怎麼花錢了。有些地方確實是行行業業都不好做,感覺街頭特別的凋零,滿街跑的都是送快遞送外賣的單車,店鋪出租轉讓比比皆是,追根究底,房租高?前幾年房租高一樣幹啊,稅負重?個體戶是免稅的。說白了,就是沒人來消費,為什麼呢?人都沒錢了,錢全部流到了製造業發達的地區,那些地區的人又不會來光顧本地的實體店。

這種趨勢走下去,錢流入少的地區以後會越來越貧窮。這些地方除了公務員不會消失,個體戶基本上會消失90%以上。更多的人會被迫人背井離鄉湧入發達地區。

網購方便快捷的同時,搶了很多人飯碗,總會有一天達到飽和程度。如果有一天,網購金額不在增漲,達到巔峰後開始下降,個體戶的數量就不會再減少了,該死掉的全部消失了,剩下來的肯定是有獨門秘籍的,生存能力極強的個體戶。希望我就是那其中的一個😂


紅鼎號


實體店和個體戶未來能走多遠,我有以下幾個看法供參考:

1、實體店是永遠不會消亡的,這個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因為人類不可能都在家裡工作家裡上班,大部分都需要出門工作,所以衣食住行都需要實體店來支撐,比如餐飲店、酒店、百貨超市、理髮店等等,這些都不可能在1年365天每天24小時在家裡解決。所以你根本不需要杞人憂天,實體店不會被網店打垮,相反現在巨頭都在佈局線下市場,因為線上已經到天花板了,小米之家、蘇寧易購、騰訊收購永輝超市,阿里收購大潤發,都是走的新零售路線,把線上和線下深入結合,你還實體店會消亡麼?所以說實體店可以永遠存在,只要人類還能正常的生活。

2、個體戶的未來在哪裡呢,這個其實可以從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對比,比如我們老家湖北,到處都是個體戶,一個小店養活一家人足矣,但是北上廣深的個體戶就少一些了,大城市更多的經濟體都是以企業為主,個體戶更多的都是一些低端的服務型行業,比如餐飲、理髮電、便利店、水果店等等,所以大城市的個體戶比小城市少,如果你在小城市,有這個擔憂可以考慮把規模做大,個體戶只有做大規模,才能佔據市場份額,走得更遠,否則會被慢慢淘汰,特別是小賣部這種。其實主要還是看你做什麼行業,容易被壟斷的行業,個體戶生存會越來越艱難,不容易被壟斷的行業,個體戶日子好過點,但是個體戶的服務和體驗也是需要升級的,不然難以與對手競爭,除非你的生意都是靠熟人關係照顧。


理塘的白鶴


我也想來說幾句,實體店是不可能倒閉的!我也是實體店主,正在研究網絡銷售,只是說最近生意不好,想著擴大一下宣傳渠道,其實真正的網絡銷售,也不是那麼好做。為什麼這麼說呢?

1.現在最火的就是平臺帶貨,起初大家為了吸粉,前期賣的商品價格極底,不掙錢甚至虧錢,有的是處理貨或者老款,純屬為了回籠資金。但這些低價的賣完了,在去賣新款的價位高了又沒有客戶要了,又陷入尷尬的局面了。

2.某寶上面以前賣東西很火的現在銷售下滑嚴重,現在的客戶購物看的不僅是東西質量還要衡量一下價格。所謂的性價比高一點的。網絡買的便宜只能說那個錢對的起那個質量就應了那句話一分價錢一分貨。

3.實體店的東西貴點,東西值那麼多錢,貨品不差,就怕部分實體自己把自己給做死了。這兩年的生意確實不同往常,往年的那些銷售套路,賣貨模式都要淘汰了。給我的感覺就是賣貨要好貨不貴。但是現在的物價這麼高,要說好貨不貴怎麼可能呢?

4.現在的購物多數為體驗式消費,比如衣服鞋子要試著買,穿起來,用起來,會感覺用著舒服,順心,這樣才能體現這個東西的價值所在。這個時候買起來就不貴。

5.更多地服務是需要人與人之間交流,網絡是一個虛擬的,只能火一時,現在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今年是實體店比較困難的一年,堅持下去挺過去,馬上冬天已到來了,春天還會遠嘛?實體的春天也不會遠了,同行們加油!


實體店小胖哥


家人就是做實體店服裝業,真實的感受到現在太難了,經濟這麼好,人們收入越來越多為什麼生意卻越來越不行了呢,我認為就是網購這個罪首。以前人們上街去購物,要騎車,坐公交,打車或自開車,這些可練身體,花錢為公交或出租公司做了收入,也為司機提供了收入,或為加油站和停車場增加收入,在逛街過程中看上了別的東西,買入就又為不同的商家提供了收入,趕上飯點了在外面吃又為飲食行業增收,這是連環的,因為別人得到收益也會去消費,又會為一些休閒等行業增收。但是現在人們在家中一部手機點點完事,各個行業沒有了連環收入,甚至網絡廠家為了賣貨,不惜血拼降價,靠量獲利,太可悲了。商界有句話叫沒有利潤的買賣是有罪的。這就是中國商業實體店的真實現狀,這樣下去只有更難!


立坤8243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

身邊的現象

  • 很多大賣場不行了,人們說互聯網殺死你你都不知道。但是開在身邊的一家京東悄悄地關門了。

  • O2O曾經火及一時,恨不得解決一切問題,可似乎也沒能如何。
  • 微商越來越多,可以註冊小微企業了。
  • 小區邊的小超市多起來了,一開門大爺大媽就堆滿了。
  • 小區裡專門寄存快遞的小店兒營業了,滿滿的貨物,快遞小哥來支付寄存費用。


實體店、個體戶怎樣了?



現在可以說是一個懶人市場,所以外賣小哥遍地都是、快遞員到處都是、開在小區旁的小超市即便不火也不會死掉。

人們的時間越來越不夠,所以逐漸接受了花錢買時間、買服務,未來更是如此。

所以,不是實體店、個體戶能活多久的問題,而是能否跟上市場以及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的問題。


乖乖說保


實體店,個體戶還能走多久?

以我這個直腸子性格的人,對你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實體店,個體戶能走永久永久。

因為不管在哪個時代,只要有人口存在的地方,個體戶都不可能滅絕,因為是市場需要,消費需要,人們的生活需要,比如:餐飲(以前叫客棧)、糧油、酒店(過去叫旅館)、日常用品等等等等,所有的這些實體店,個體戶永遠也不可能消失。

無論是現在的電商如何衝擊,或者未來的機器人出現替代某些產業 ,都不可能讓實體店消失,最多就是市場經濟不景氣,讓部分實體倒閉罷了。

所以,我認為實體店,個體戶會永遠真實存在於市場,永遠永遠……





嫦娥姐姐61


我覺得現在的實體店個體戶,如果你是中間商的話,未來的路都不會太長。

現在縱觀各個行業的情況來看的話,都是線上線下統一壟斷。只有你是廠家,可能生意會好做一點。

因為現在大小廠家他們都是直接對接線上電商了,都有自己的線上銷售渠道,所以中間商這塊來說的話,以後的利潤空間會越來越窄,越來越小。

就拿我們義烏國際商貿城來說,以前大概七八年前,10來年前,那個生意是真的好。外貿多,內銷多,一天下來可能都是幾十萬十幾萬都有的。但是這幾年你看,越來越蕭條越來越沒有訪客,沒有人流量沒有人氣。

很多店面都是支撐不下去了,像很多店面都是已經是做了十幾二十年的老字號了,但是他們也是舉步維艱,都是在清理最後的資產,然後處理庫存,慢慢的退出這個市場。

像他們老闆說的一樣,只有廠家才會有生存的利益空間了,中間商終究會慢慢的淘汰。

所以說你首先貨源一定要有自己能夠把握住的充足貨源。如果你是中間商,但是你的貨源是跟廠家的出廠價格相差不了多少的話,那你也是要通過其他渠道來,擴展你的業務量。

不能就是依靠實體店,像以前那種等著客人上門肯定是不行的,你要多方面的去探討,去尋找新的路徑,這樣才會支撐下去吧,這是我的觀點,謝謝。





花匠人妙妙


個體戶永遠存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消亡。在任何社會制度下都會存在,只不過長期以來任何掌權者都會打壓而已。而它是廣大底層百姓生存和謀求發展的必然,是生存權的本能存在!是任何制度下市場的潤滑劑和調節劑。看看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個體經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