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1759年11月,英軍不管暗礁的風險,頂著狂風驟雨在法國基伯龍灣展開了對法軍的追擊,法軍未曾想到,經此一役後,他們將輸得無比徹底,以後海軍勢力獎盃英軍封鎖;而英國海軍也將在這場狂風驟雨的戰鬥之後,稱霸世界之巔數百年,不列顛的榮光將會波及整個世界。這場事關世界數百年的海戰便是七年戰爭中的基伯龍灣戰役。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一、入侵英國本土

自18世紀上半葉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結束以後,歐洲各國雖然迎來表面的和平,但彼此暗地裡都不滿現有利益的分配。經過近十年的和平以後,奧地利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奪回被普魯士侵佔的西里西亞。然而它的盟友英國為了對付法國,竟然將普魯士拉入了它們的聯盟,此舉自然令奧地利十分不滿。與此同時,不滿的還有俄國和法國,一方面英國讓普魯士結盟不符合它向西擴張的利益;另一方面,普魯士背叛法國,讓法國在東西兩面都極其被動。

出於各自利益的考量,歐洲各國形成了新的聯盟。由於英國孤懸海外,所以奧地利聯合法國還有俄國以及薩克森、瑞典等普魯士主要周邊國家,對普魯士進行孤立和入侵。但是法國也沒有放棄與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的競爭,於是它又同時發動了對英國的戰爭。就這樣,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七年戰爭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了。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然而令歐洲各國始料未及的是,普魯士在腓特烈大帝帶領下,一路東征西戰,雖然也曾陷入絕境,但卻往往絕處逢生,像打不死的小強一般。這無疑令法國極為頭疼。而普魯士的問題又間接導致各國軍事經費更為緊張,法國對英國的作戰也因此陷入不利,在海戰上往往陷入被動局面。

到1758年為此,法國在海戰上已經被英國打得鼻青臉腫,而政府卻財政緊張,無力用更多經費保證海軍供需。為此,路易十五啟用了舒瓦瑟爾公爵執政。經過長時間與英國的鬥爭以後,舒瓦瑟爾公爵認為法國已經沒有財力和無力與英國同時進行海戰和陸戰,不如干脆地入侵英國領土,逼迫英國投降。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二、直布羅陀的伏擊

說幹就幹,在舒瓦瑟爾與路易十五商議之後,法軍1759年年初在布列塔尼東南部的瓦納徵集了大量兵力,並在基伯龍灣附近聚集了進一百輛運輸工具。法軍計劃裝載5萬人以上的部隊入侵英國,並保留1.2萬進攻蘇格蘭。此時法國共計73艘船隻,但有30艘在國外服役,本國只有43艘還可以使用。這43艘也被直布羅陀海峽阻隔,其中22艘在佈雷斯特港,23艘在地中海土倫港。

更為糟糕的是,法國海軍籌備工作相當困難。在經過長時間的海戰以後,大量的海軍精英被英國俘獲,;還有許多人在投機賺錢的私有化職業;另外,由於財政緊缺,法軍繁重的紀律和拖欠的工資也讓人們難以心甘情願地效勞。所以,跟英國海軍比起來,法國海軍顯得有些磕磣。但是不管怎樣,當時法國也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海軍力量。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此時英國駐守本國的40艘艦船,而駐紮在直布羅陀海峽的就有15艘。這無疑讓法軍的彙集成了一個難題。1759年8月,讓·弗朗索瓦·德拉克勞·薩布蘭將軍試圖領導土倫海軍越過直布羅陀,與另一支法國海軍會合,結果慘遭英國地中海艦隊伏擊,就此被打散。而此時佈雷斯特附近的法國海岸也被愛德華·霍克引導的英軍封鎖,無法及時援救。

由於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法國海軍一度暫緩了入侵英國的計劃。但在舒瓦瑟爾公爵的堅持下,法國仍重新整頓了海軍,並重新集結了由20艘戰列艦和快速帆船組成的艦隊,海軍部隊共有1.5至2萬人。海軍總指揮康弗朗斯認為,在入侵英國本土前,一次與英國海軍的大型遭遇戰始終躲不過,不如在遠征一開始便與英軍戰鬥,就算輸了運輸船隻也不會遭到損失,贏了則自然遠征更加順利。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三、退守基伯龍灣

1759年11月5日至6日,西風大作,這突襲而來的狂風令英國艦隊不得已臨時返航至英國南岸的託貝,霍克不得已帶著他的艦隊在那裡等待風向改變,他好再度封鎖法軍海岸。然而,在此期間,法國艦隊卻得以在佈雷斯特得以集結,而海外的一支小型分艦隊也得趁著英軍不能封鎖之際,以會合並補充遠征艦隊。

14日,康弗朗斯整頓好了軍隊,並認為霍克還被大風影響,無法封鎖法國,於是他開始乘著東風出海,並南下基伯龍灣運載物資。實際上,雖然霍克早在12日就已經再度出航前往法國海岸,儘管這次大風仍舊讓他難以前行,但他卻不折不撓地頂著大風前行。當霍克歷經風浪抵達海岸時,卻發現康弗朗斯已經南下,根據他豐富的海戰經驗,他當即便判斷其駛往了基伯龍灣。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時間到了19日,狂風襲來,風向又再次轉變為西北風,此時在貝爾島不遠處的法軍艦隊收起了風帆,頂風前行。就在黎明時分,法軍看見了幾艘帆船,原來他們是封鎖基伯龍灣的英軍分艦隊,康弗朗斯當即發出追擊信號。英軍見到法軍規模宏大,有備而來,當即分成兩個方向逃跑,其中一支順風離開,另一支則向南駛去。

法國艦隊大部分當即跟隨順風而行的艦隊,有一艘則去追擊另一支英艦。就在此時,霍克的主力艦隊已經獲悉了法軍的動向,他的努力追擊總算沒有白費。此時法軍也注意到了霍克艦隊,但康弗朗斯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以為英軍軍艦不及法軍數量規模。然而,不久之後,康弗朗斯就發現,英艦共計23艘,不少船隻布有三層甲板。另外,算上之前被追擊的4艘英艦,此時共計21艘的法軍處於劣勢,再加上西風愈演愈烈,法軍最終決定退守基伯龍灣。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四、血戰基伯龍灣

基伯龍灣水是一處淺灘,水下有不少暗礁和礁石相連,再為熟練的航海老手都不得不小心應對。在康弗朗斯看來,此時天氣惡劣,且灣口狹窄,霍克如此規模的船艦難以在此處展開,他沒理由敢來繼續追擊法軍。康弗朗斯理所當然認為他必定會先抵達海岸,此時就算敵軍進來,他就通過穿梭到敵軍後側,利用灘頭和他的艦隊甕中捉鱉。

霍克的駕駛技術在當時英國海軍內部得到極高的認可和讚譽,將士們對他也是無比信任。在面臨如此險境之際,他卻沒有選擇後退,而是正確冷峻地分析現有的得失利弊,並相信他的軍官們久經戰爭,駕駛技術和勇氣都能經得起考驗,最終決定帶著他的部隊去追擊法軍。頗為嘲諷的是,當時英國國內看客卻質疑他讓法軍逃脫,還為此焚燬了他的肖像。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不久後,正當康弗朗斯正小心翼翼帶著他的艦隊繞過最南面的暗礁時,法軍後側的船隻已經被英軍追擊上來,並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此時的大海上暴風狂嘯,掀起洶湧波濤,跌宕起伏的英法船隻就在此間激烈角逐,場面可謂攝人心魄。

然而,法國船隻由於造船工藝和船員經驗都不及英軍,損傷十分慘重。其中一艘有74門艦炮的戰列艦被英軍緊追不捨,最終不幸被海浪席捲,葬身海底。其他的有的被火炮擊沉,有的降旗投降,其餘的全被驅散,法軍艦隊就此戰敗。

法國本欲入侵英國,不想英國海軍全殲法國海軍,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基伯龍灣戰役的失敗,意味著法國從此在海上的力量不再是英國的對手,英國海軍自此戰後在海上將再無敵手,日不落帝國最繁盛的時代自七年戰爭結束後將會來臨。正如英法海戰那般,任何一個強國的崛起都並非一帆風順,總是需要經歷風雨的歷練,尋求機會,再一飛沖天。

現今的中國也正走在騰飛的路上,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並不平坦,前方仍有不少坎坷等待我們披荊斬棘,我們也應該如愛德華·霍克將軍那般,為了祖國的興旺發達而迎風破浪,沉著應對,忍辱負重,向著光輝的道路前行。我們應時刻居安思危,不忘先烈為我們爭取的一切,默默奉獻自己的一份氣力。


《七年戰爭的海嘯》 麻光炳

《世界文明史》 威爾·杜蘭

《七年戰爭對十八世紀中後葉國際關係的影響》 李雲飛

《英國崛起的魔法是什麼》 唐山

《七年戰爭期間法國財政問題》 劉峰

《威廉·皮特與七年戰爭》 趙子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