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孤獨對年輕人而言,是痛苦的,但對成熟的人而言,卻可以是愉快的。

——莎士比亞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一張國際孤獨等級表,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大多數都紛紛表示一個人體驗過,而最硬核的骨灰級別,就是一個人去醫院做手術了。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朋友曾經很平靜地說過,她一個人去醫院割鼻息肉手術,全身麻藥還沒醒過來,一個人懵逼的下了手術檯,摸索著回到自己的病床。

等睡醒後,隔壁床的人對她說:別人下手術檯,都是幾個家人、朋友扶回來病床,你是自己一個人挪回來的。

所以,比起一個人吃火鍋,最孤獨的就是一個人去醫院,面對那未知而又恐懼的心酸了吧,所有的委屈,都往肚子裡咽。

身邊很多朋友表示,工作越久,年紀越大,越沒有朋友,也不想出去社交

近幾年像是一種趨勢,感到孤獨、焦慮的人,比比皆是。

我們會不會有這樣的常態?一個人待在不用思考的舒適區裡,累了點一頓外賣;困了來一盤遊戲;悶了刷一波抖音;不但不寂寞,反而更有安全感。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等過了一段時間,感官漸漸變得鈍化,眼界也日益受到侷限,再也不願抬頭看向手機外的世界,不想回到人人畏縮的現實。

可是,如果找不到一個突破口,你可能會在一邊刷抖音一邊埋怨沒時間,一邊熬著夜一邊害怕著猝死的世界裡,仿徨、徘徊、痛不欲生。

心理學提到:有一種普遍的誤解,只有不懂得交際,不懂得與他人相處,才會感到孤獨。

但事實並非如此,任何人都可以受到孤獨情緒的侵擾;無論財富權勢、長相外貌、品格才華,都不可能使你免疫於孤獨,因為外在和繁華,更能襯托出內心的孤寂。

如同飢餓一樣,孤獨是一種身體機能。它總會在某一瞬間,擊碎了你的靈魂一般,有人讚美,有人想逃。

湖南衛視熱播的《嚮往的生活》,有一期是吳亦凡宋茜參加的。

期間在一個交心互動的環節裡,何炅老師問道三十歲有沒有什麼焦慮時,吳亦凡說他三十歲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獨”,表示想找個人結婚,一個人度過這麼久的日子,還是希望會有人能陪伴自己

並當場徵了婚,還對著鏡頭說:我是你的大碗,你是我的寬面嗎?

真誠的眼神再加上一臉認真憨厚的表情,並不是為了娛樂噱頭,以至於那麼好笑的“徵婚環節”,我都不忍笑出來。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孤獨心理學》說:孤獨心理是指孤單寂寞的心態。通常表現為渴望與人交往,也不存在厭煩他人、對他人有戒備的心理。

想起王源在《我是唱片人》上,整首歌曲還沒唱完的時候,在現場情緒失控奔潰大哭。

前段時間,王源因網絡負面新聞纏身被各種黑,好希望當時隔著屏幕輕拍王源後背,去擁抱這個敏感卻溫暖的少年。

年少成名,光鮮亮麗的背後承載了多少心酸與痛苦

原來明星也和我們一樣,都會有孤獨感,特別是在這個競爭力大的圈子裡,新人陸陸續續出現,當無法給自己安全感的時候,孤獨感油然而生。

其實,明星的圈子和經歷都很廣,可以接觸的音樂、影視劇、各大綜藝很多,當孤獨的時候,就去專研技巧,把業務做得更精煉,大眾會更支持他們。

再選擇自己想做的、喜歡的事情去嘗試,給自己放個小假。

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也可以旅行,一個人健身,而日本就有專門為一個人設計的健身房。

時下,日本非常流行單人經濟。因為在日本,很多人都習慣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健身,甚至一個人野營。

日本商家紛紛推出:一個人的餐桌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一個人的健身房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一個人的網吧,吧檯上還配備了書籍、插座、飲料等。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這些空間全部單獨隔起來,給人無限安全感、自在感。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有個群體叫:孤獨症人群,他們內心孤獨、社恐,他們排斥外出,討厭過節,最害怕吃飯時間大家聚一桌。

他們正常生活,甚至做出不凡的事業,只是他們的內心孤獨,漂泊。

有了這樣的單人場所,社恐和孤獨症人群,再也不用擔心別人的眼光,可以走出去自在享受生活了。

在外面,人在江湖漂,朋友還是該交一交,人情世故還是要保留一點底線。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做自己,因為,孤獨的另一境界,就是自由。

胡歌在戛納電影節,接受採訪的快問快答時這樣說過,

問:“孤獨是什麼?”

胡:“孤獨是自由的開始。”

問:“自由是什麼?”

胡:“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他還在電影《攀登者》專訪時說過:“我不能永遠呆在海拔高的地方,永遠處在缺氧的環境裡,孤獨不是壞事,孤獨的時候也是最自由的時候。”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生活中,一些外向開朗的人也喜歡孤獨

其中一個人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說:看似孤獨,但實則是自由。

是的,梵高也說過:享受孤獨,是學會擁抱自由的靈魂。

我們總在說自由,但自由並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就像《生活需要孤獨感》一書裡寫的:真正的自律,就是主動脫離舒適區,挑戰自己,規範自己。你有多自律,就會有多自由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當孤獨時,正好可以享受這種境地,它給予我們一個提升自己能力,走出舒適區的絕佳機會。

不如趁此時期,更好的意識到想追求的是什麼,才能不侷限於當下的小事,放眼更遠大的志向。

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開闊自己的眼界,去重新認識自己以前的狀態,走向新的人生際遇。

安妮寶貝說過:“孤獨是,在你需要別人的時候,你遍尋不著;在你不需要別人的時候,你自給自足。”

就像有些人,總在說裸辭,以為裸辭去旅行,去更遠的西藏和其他國家,就可以淨化自身,就可以解開自己的茫然和困惑,但卻帶著滿身疲憊歸來,勞身又傷財。

而有的人,即便是辦公桌上的一盆綠植,她也可以觀察到每片葉子的脈絡。

浮躁的人,總髮現不到身邊的真善美,靜得下心的人,一個抬頭,都能看出白雲藍天每一刻變化的美。

吳亦凡孤獨想結婚:沒有感受過孤獨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其實,你不但可以照顧好自己,而且,還可以給出這個世界很多的愛,讓你覺得自己的存在變得有意義。

《為何家會傷人》的作者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還建議:成年人彼此間找存在感不易,但都容易在孩子這兒找到。孩子的心靈是敞開的,易連接,可治孤獨。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是孤獨的,並且享受孤獨。

孤獨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必修課,那些體會孤獨,熬過人生中最艱難時光的人,才能讓情感得到昇華,才足以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