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印度隔一段時間就買一次SU-30系列,難道從來不考慮自己仿製嗎?

近衛步兵師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聲稱,由於沒有接到新的訂單,該公司明年3月將關閉蘇30MKI的組裝生產線,屆時,印度國內上千家配套工廠的四萬多人的工作崗位將受到影響。

看到這個消息,估計印度空軍和印度國防部心裡肯定是開心極了。要知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產品是出了名的差,凡是經過他組裝、維修、保養過的飛機都迫不及待的往下掉,簡直是巴基斯坦空軍的最佳隊友啊!差就差吧,更要命的是還不便宜。比方說蘇30MKI,從俄羅斯進口原裝正品貨價格大約是4300萬美元一架,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組裝貨價格則要7020萬美元一架,足足貴了60%以上,買兩架組裝貨的錢可以買三架原裝貨,這怎麼算都不划算啊!而它自己研製的LCA“光輝”則開價要8500萬美元一架。要知道LCA“光輝”在性能上連中巴合作研製的JF17“雷電”/FC1“梟龍”都不如啊!可“梟龍”出口的價格也才1500萬美元一架。買一架LCA的錢差不多可以買6架“梟龍”了。這就令印度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很尷尬了:你說不買吧,他又說你不支持國產,讓本來就差強人意的印度國產軍工雪上加霜。就拿蘇30MKI來說吧,你要將它的組裝生產線關閉很容易,但要將它重啟就難了。你瞧瞧世界最強的美國,自從將F22的生產線關閉後,如今想重啟都困難重重。你說買吧,這東西質量差不說,價格還賊貴,這不單是拿納稅人的錢亂花,還是拿飛行員的生命開玩笑啊!

這些年印度也知道自己的工業不行。莫迪上臺後,立下雄心壯志,說要將印度打造成世界工業強國,讓“印度製造”在2025年完全取代“中國製造”。於是就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一是扶持本國工業,二是以市場換技術,招商引資,讓外國到印度設立工廠和向印度轉讓技術和生產線。在軍工領域自然也不例外,印度還是“兩條腿走路”。可自己那條腿走得非常差,你看看,LCA“光輝”戰機、“阿瓊”主戰坦克、“阿卡什”防空導彈、“加爾各答”級導彈驅逐艦、“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英薩斯”突擊步槍……每樣都折騰了十年以上至今還難以修成正果。自己這條腿一時半會的是指望不上了,只好寄希望於另一條腿了。這些年印度頻頻的拋出鉅額的軍購大單,引來世界各國軍火商投標。而想獲得訂單的條件就是要向印度轉讓技術和生產線,在印度製造。可印度那坑爹的製造水平也讓世界各國軍火商頭疼。比方說此前印度拋出的126架中型戰機採購大單,本來法國達索航空公司的“陣風”已經中標了,可就是在最後關頭,因為達索公司實在不願意為“印度製造”打保票,生怕它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最後又吹了。當然,人家達索公司也沒吃虧,人家印度最後花了88億美元的價格買了36架“陣風”,平均一架差不多2.5億美元,比五代機還要貴。

再具體到蘇30MKI上,早在10多年前印度買蘇30MKI的時候,雙方就達成協議,俄羅斯向印度轉讓蘇30MKI的全套技術和生產線,允許印度自己製造。當時這計劃分為四步走:第一步,由俄羅斯將整架的蘇30MKI送到印度,然後拆散,再手把手的教印度組裝;第二步由俄羅斯提供蘇30MKI的全套零部件,讓印度自己組裝;第三步,讓印度自己製造一部分蘇30MKI的零部件,俄羅斯再提供一部分,讓印度自己組裝;最後一步就是百分百的讓印度自己製造零部件自己組裝。十多年過去了,組裝進程才走到第三步。印度產的蘇30MKI的矢量發動機、航電系統、有源相控陣雷達、精密的鈦合金零部件等等都需要俄羅斯提供。按照印度媒體報道,目前印度的蘇30MKI國產化率才達到51%,剩下的49%全要靠俄羅斯提供支持。既然是獨家生意,俄羅斯當然要好好的宰一宰三哥囉,所以呢,俄羅斯就以貨幣貶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人工工資提升……為藉口,將零部件的價格賣得賊貴,結果就導致印度製造的蘇30MKI達到驚人的7000多萬美元一架了。這令印度空軍和國防部叫苦不迭,他們寧願要原裝進口貨也不要國產組裝貨了,畢竟又貴又不好用,實在不划算。所以,面對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說明年3月要關閉蘇30MKI的生產線他們一點都不感到可惜。


血染戰旗紅


其實印度想仿製都快想瘋了,印度看到我們仿製蘇27戰鬥機後可以隨心所欲的製造,印度都眼紅不已和羨慕不已!可是印度的航空工業實力不允許印度這樣做,其它不說,印度自己國產的那款光輝戰鬥機就是最好的證明,刷新世界戰鬥機研製的多項世界紀錄,三十多年了,到現在還是一身病,屬於半成品,連印度空軍自己都不想採購,覺得還是蘇30MKI戰鬥機好用。

另外印度隔一段時間就買蘇30戰鬥機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雖然沒有實際的空戰損失,但是印度空軍自己摔的多啊,曾經兩個月內墜毀四架,這樣墜毀的頻率,印度想不採購都難。就在上週,印度還有一架蘇30MKI戰鬥機在起飛的時候撞鳥了,導致發動機報廢。

俄羅斯出售給我們國家武器的時候,都有點擔心害怕,因為我們可以很快的就能仿製出來,所以就導致俄羅斯說出售給我們也可以,但是數量必須要超過多少,俄羅斯要賺錢,而且也只能賺一次性錢,因為後面我們就可以自產了!就比如蘇35戰鬥機和S400防空導彈系統,俄羅斯說少於多少它們不賣,俄羅斯知道我們購買它們的先進武器,不光是提升軍事力量,還是想消化學習。

不過對於印度,俄羅斯從來就不擔心被仿製,俄羅斯可以隨便賣!給印度專門定製了蘇30MKI戰鬥機,滿足印度的各種需求,而且還同意印度自己組裝,幾乎把技術都給印度了。就算是這樣,印度還是仿製不出來,只能看著乾著急。

其實從印度組裝蘇30MKI戰鬥機的能力也可以看出來,就連組裝,印度能力也很差。印度國內組裝的蘇30MKI戰鬥機,好多架還沒有交付部隊,也就是剛出廠還在試飛呢,就摧毀了。蘇30MKI上午剛出廠,下午就接到消息說沒了,這就是印度的航空工業實力!

組裝不行,維護和維修印度總可以了吧,這個是最簡單的事情。不過不好意思,印度還是不行,不只是蘇30MKI戰鬥機,印度服役的其它戰鬥機,只要經過印度航空工業公司的維修升級,那麼出事的概率就會大大的提高。甚至印度有家航空公司,只要經過它的維護和維修,就百分百的會發生墜機。

還是回到印度引以為傲的光輝戰鬥機,這是最能代表印度航空工業實力的,1983年就開始研製,到現在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而且主要的飛機設備,比如發動機和雷達等主要設備都是進口的,基本上還是可以理解為組裝機。所以有人說印度光輝戰鬥機唯一國產的,可能就是印度飛行員了。

您是怎麼看印度總是進口蘇30而不選擇仿製這件事的?


資訊所長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總共290架蘇30MKI中的240架由印度自行生產。

印度空軍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除了接二連三的墜機外,就是全世界“買、買、買”的土豪作風。依託得天獨厚的國際關係,印度能從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購買軍機,比如近期即將交付的陣風戰鬥機。但是作為一個骨子裡認為自己是世界大國的國家,印度從未放棄建立軍機研製工業的夢想,蘇30MKI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蘇30MKI之於印度很多程度上就像殲11之於中國,是印度建立現代化戰鬥機研製工業的里程碑項目。目前印度空軍裝備的272架蘇30MKI中(包括墜毀的數架),有140架是印度自行生產。近期為了補充墜毀的蘇30MKI造成的空缺,以及維持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納西克工廠的生產線,印度增加了18架蘇30MKI訂單,這樣使得蘇30MKI的總數量將達到290架。這兩百多架雙發、重型蘇30MKI也成為印度空軍當之無愧的支柱

與我國的殲11項目相似,印度的蘇30MKI也是走了一條先整機引進、然後通過許可證生產的道路,對於航空工業比較薄弱的後發國家來說,這是非常合理而穩妥的選擇。1996年印度與俄羅斯達成了引進40架蘇30MKI的協議(其中8架是蘇30K作為應急,1998年又追加了10架蘇30K.目前這18架蘇30K已經全部退還給俄羅斯,由正兒八經的蘇30MKI替換)。2000年俄羅斯與印度簽署協議,由印度國有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按照許可證組裝生產蘇30MKI,首批生產數量140架,2007、2012、2019年分別又增加40、42、18架訂單,使得蘇30MKI的生產總數將達到290架。上圖就是HAL納西克工廠的蘇30MKI生產線,目前印度蘇30MKI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58%,除發動機、機載雷達以及一些航電系統外,其他部件幾乎全部能夠國產。

正如前文所說,印度的蘇30MKI項目與中國的殲11系列很像。1991年中國與俄羅斯達成首批蘇27SK戰機引進項目,前後共引進蘇27SK/UBK戰機70餘架,2000年後又引進100架蘇30MKK。在引進整機的同時,中國也同時開啟了蘇27國產化之路,1996年與俄羅斯達成通過許可證在沈飛生產殲11A的協議,以這種方式生產殲11A百餘架。後來,水平漸長的徒弟決定甩開俄羅斯老師傅,依託自己更高的航電系統研製能力研製更強的國產側位系列,這就是後來的殲11B、殲15以及殲16等。依靠這中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中國已經超越了原來的師傅,不但擁有了全球數量最大的一支側位機隊,而且也成功研製了殲16這種最強側位。更重要的是,通過蘇27系列的引進以及國產化,中國逐步掌握了現代重型戰機研製經驗,為殲20、殲31的橫空出世積累了基礎。

與中國國產側衛枝繁葉茂相比,印度的蘇30MKI則要暗淡的多。除了接二連三的因質量問題導致的墜機事故外,印度對蘇30MKI的消化、吸收乃至舉一反三顯然不及中國同行。蘇30MKI國產化已近20年,但是發動機、火控雷達等關鍵部件還沒有完成國產化,而且集成“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等工作也離不開俄羅斯的技術支持,更不用提計劃中的換裝新型發動機及火控雷達的“超級蘇30MKI”項目了。這背後就是兩國在航空工業水平方面的巨大差距。

文末,筆者多說幾句。很多中國軍迷以譏笑、奚落印度航空工業水平為自己找優越感,筆者覺得這沒必要,也非常LOW。作為一個後起國家,印度在很多方面與(曾經的)中國很像,包括軍工。印度航空工業雖然水平仍然較低,但是通過蘇30MKI和光輝戰機初步入了門,算是打好了基礎,隨著未來國力增長、投入增加,印度造出一型水平不錯的戰機是可以預料的。筆者覺得,印度現在的航空工業水平與我國2000年前後相當,蘇30MKI對應殲11,光輝對應殲10。10年後,我們就會看到印度造出第一架隱形戰鬥機。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印度當然考慮過仿製,而且也非常想要仿製,但是印度沒有這個技術水平呀。蘇30戰鬥機的仿製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且先不說印度的水平了,就算是我國,也到現在都不敢在國產的殲11B戰鬥機上改變蘇27SK戰鬥機的氣動佈局設計,一點都不敢動,因為有些事情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

圖為生產製造中的蘇30MKI,可見其非常複雜的機體結構。

所有的戰機在設計中都要經過複雜的論證和測試,包括風洞試驗。有些性能指標是基於一定的戰役思維要求達到的,對於蘇27SK的氣動佈局優點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人們並不知道為什麼蘇27SK就必須要這個樣子,改一點不行嗎?不好說,因為蘇27在T10驗證機設計定型後,並不是說就是按照試飛的驗證機的樣子製造的,他把背部的直線過度改為曲線過度,進一步提高了翼身融合,這不是因為T10此前的氣動佈局不好,而是因為沒有達到蘇軍想要的指標。

蘇30MKI戰鬥機是印度空軍絕對的主力。

在我國對蘇27的氣動佈局和結構佈局進行了多年研究後,尚且不敢大改其佈局,依然在這個基礎上改進發動機和電子設備,使得其作戰能力不斷提升,發展出殲16、殲15等不同用途的新型戰鬥機。這是我國這種擁有第五代戰鬥機殲20研發製造能力的國家才能做到的事情,像印度這種國家,自研輕型四代機尚且不能成功,逆向仿製複雜的四代重型戰鬥機難度更大。

蘇30MKI的機體結構設計非常成功,圖為俄羅斯在其基礎上發展的自用型蘇30SM戰鬥機,性能更加強大。

印度自研的輕型四代機是LCA戰鬥機,研發歷經前後30年時間,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把這款戰鬥機徹底研發成功,只是強行製造了20多架,強塞給並不想接收的印度空軍。LCA戰鬥機才8噸重,是世界上最小的四代機,或許稱他為四代機都有點過了,他更接近一種輕型攻擊機的概念,都不可以被稱為是戰鬥機,畢竟掛彈時的飛行速度都很難超過1馬赫。

圖為LCA戰鬥機,印度自己連這種8噸重的,用國外設備攢出來的戰鬥機都研發不完整。

蘇30有多重?30多噸的全重,是LCA戰鬥機的4倍不止,使用的發動機是AL31FP發動機,推力為單臺13.2噸。印度的自研航空發動機中沒有一臺投入現役的,只有躺在實驗室裡的卡弗裡發動機,他的推力連美國的F404都不如,壽命短、故障率很高,於是被印度放棄,本來打算用它裝備LCA戰鬥機,結構換成了美國F404這款在二代機時代誕生的中等推力發動機。

圖為LCA和蘇30MKI的對比,可見這根本不是一種戰鬥機。

因此,對於印度來說,蘇30MKI的作戰設計思想、技術特點、結構特徵、研發的關鍵點等他都不知道,而且他自己的航空科研能力較差,對於先進戰鬥機的理解有很多偏差,也沒有相關的發動機可以供他選擇,因此完全不具備仿製蘇30MKI的能力,所以也就只能一直不斷的購買了。


海事先鋒


印度國內整體工業水平本來就不怎麼高,國內唯一一家飛機制造公司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搗鼓不知N多年的光輝輕型戰機(69年提議,75年完成設計,01年首飛,15年服役),自家武裝部隊都不願用。沒有一套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印度連維修買來的戰機都有困難,更不要妄談仿製蘇-30MKI。

蘇-30MKI是專供印度空軍使用的,在法國陣風戰機還沒形成戰鬥力之前,仍是印度空軍的主力戰機,矢量發動機+3000公里航程、12個武器掛載點、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等,德國工業調查雜誌給出的評價是:蘇-30MKI是世界上最好的戰機。然而這款最好的戰機卻被印度給毀了,02年服役至今已經發生10起事故,估計很大一部分是印度自己組裝的,簡直是開過光。

俄羅斯向印度轉讓全部生產技術,但還是得繼續向俄羅斯進口蘇-30MKI,印度估計也整明白自家航空工業的問題,與其繼續購買低版本沒有性能保障吧國產貨,還不如多花錢買俄羅斯的高版有保障的蘇-30MKI。10年向俄羅斯進口的40架蘇-30MKI就花了43億美元,這單價已經在1億美元左右。

印度不進行仿製可能還另有原因吧:太驕傲!印度是繼美俄歐洲之後第4個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探測的國家,驕傲了膨脹了,覺得自個是美俄之後世界第三吧!想入常......。還自行研製或仿製生產什麼戰機,乾脆買其他國家的算了。87億美元買36架陣風戰機,連中東土豪和美國都為之汗顏。

沒有高額的研製費,摔了報上來可勁買就行了,這似乎已經成為印度空軍希望擁有42箇中隊的手段了。


軍見


印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採購一批俄羅斯戰機,這已經見怪不怪了。說到這可能就會有人問,為什麼印度不能把進口的俄羅斯的先進戰機內化成自己的呢。這樣一來不用再花費資金從俄羅斯進口了,也同樣提升了本國的軍事科研實力,一舉兩得。實際在改造內化俄羅斯戰機這件事上,真的不能怪印度人,他們也想像中國一樣通過進口蘇-27實現躍飛,到奈何自身實力太差了,根本達不到仿造的要求。

由於印度幾乎每個月都會摔一兩架蘇-30MKI戰機,所以經常向俄羅斯採購那是必須的,否則空軍空缺無法填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其實在印度本土是有一個專門生產蘇-30MKI戰機工廠的,其隸屬於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已得到了蘇-30MKI戰機的全部生產線,俄羅斯人能給的都已經給了,當然除了零部件之外。說來也搞笑,印度人自己組裝製造蘇-30MKI戰機,卻自己完全生產不出來任何主要零部件。沒有辦法,只能向俄羅斯採購零部件,俄羅斯則獅子大開口。零部件採購成本上升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生產的蘇-30MKI戰機成本也就上升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印度自己生產的蘇-30MKI戰機買到7000萬美金以上,而俄羅斯進口的僅僅只有4000萬美金的原因。

一個便宜一個昂貴,印度空軍再傻也不會跑去專門買貴的,更何況印度生產的更貴的蘇-30MKI戰機根本不頂事。我們都知道,當年印度從俄羅斯那裡爭取生產線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給印度這些蘇-30MKI戰機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升級。好傢伙,飛機本來沒有什麼大毛病,沒想到被印度自己工廠保養維修過就出事了。差不多就是上午剛出廠,下午就出事的這種。維修升級蘇-30MKI戰機都如此,組裝製造的質量就更不敢恭維了。拋開錢不說了,就為飛機質量和飛行員安全,印度空軍部隊也是願意跑去買俄羅斯的而不願買自己國家生產的。自己組裝都搞成這個樣子,還談什麼內化,什麼仿造出自己的飛機,這對印度人來說比登天還難。

對印度軍工業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就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已經宣佈到2020年後不再繼續製造蘇-30MKI戰機這件事了,其給出的理由是專門用來生產蘇-30MKI的工廠由於不能夠得到更多來自空軍的訂單,現在已經快支撐不住了,不出意外將會在最後一批訂單完成後關門。這對印度軍工業來說是巨大的損傷,其牽扯到的大大小小企業多達400多家,一旦上游關門,下游所有企業也都要遭殃。另外必須說明的一點,以後印度在蘇-30MKl上,或者軍用飛機上將會更加依賴俄羅斯。長期依賴必然導致自身難以發展,莫迪有心,印度無力,這應該才是印度軍工業當下最真實的寫照。


科羅廖夫


昨天看了問題:有朋友問印度買了200多架Su-30MKI為什麼不自己造呢?幹嘛還要花這個冤枉錢。其實美俄英法等國向印度出口先進的武器就是看中了他沒本事仿,所以就盡情的賺了。當然向印度出售先進武器也有政治因素在裡面,但如果印度有不錯的軍事工業基礎的話西方國家自然也不願意賣太好的。

很多朋友對這個“仿製”可能有所誤解,覺得戰機的仿製就是跟山寨別人手機後殼一樣,找個三座標測一下然後做個模具就行。其實航空工業本身是個大工程,除了基本理論研究之外還有材料、機械加工、電子、計算機等等方面。比如下圖珠海航展上J-10的“落葉飄”動作,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代戰機能夠做出如此複雜的動作?這裡面很關鍵的就是數字電傳的輔助,很多朋友說印度軟件很厲害,但是敲代碼不等於能搞出頂級的飛控。現代戰機的飛行控制並不是由操縱桿直接控制舵面,而是操縱桿在向飛控系統傳達姿態的指令,由飛控計算機傳感器控制舵面,比如角速度指令、過載指令、迎角側滑等等。這種控制手段精準但是帶來的是極為複雜,既然計算機通過計算得出指令就不得不同時考慮氣壓、空速、攻角、過載等等任何對動作帶來硬性的因素,而且這些因素都是相互聯動,不同情況飛控計算機發出的指令是不同的,稍有差池發出錯誤的指令飛機就會機毀人亡。而不同的戰機因為氣動佈局的不同導致實際飛控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中央升力體、鴨翼、三角翼……所以這就需要大量的風洞試驗和實機飛行採集數據,不斷修正飛控出現的Bug。圖2是一款無人機的飛控系統邏輯關係,然而這些無人機並不需要大量超機動動作,也沒有武器系統……更不用說更為複雜的戰鬥機了。

下圖是一套簡單的飛行控制系統的大概研製過程,其實整個飛控除了大量的指令代碼之外還需要大量硬件支持,比如傳感器、機電作動系統、飛控計算機。而傳感器又有速率陀螺儀、姿態陀螺儀等等。應該說好的飛控可以幫戰機更上一層樓,不好的飛控會讓戰機越摔越多。買一臺無人機,大疆的可以在風中保持穩定,而200塊的無人機風一吹就失控了。颱風戰鬥機更新飛控後,滾轉率是原來的2倍,爬升率提升10%以上。所以不要覺得飛控就是敲敲代碼而已,這是一個從考慮氣動佈局階段就要考慮的問題,根本不是會敲代碼的印度人能搞定的。

渦輪風扇發動機的風扇/壓氣機葉片,這是大家最津津樂道的事情,因為葉片型面的設計和製造水平直接影響了發動機的性能。關於材料,我們這麼說:告訴你材料的詳細成分都做不出一模一樣的,因為你並不知道每種元素什麼時候加入的,也不知道熱處理溫度和冷卻介質,也不知道冷卻速率,這些都會影響材料的最終性能。但上述這些只能自己一點點試驗,時間可能要經過十幾年的積累,一般葉片的材質都是合金化程度非常高的鈦合金、鋁合金或其他高溫合金材料。另外,葉片的加工要佔到一臺渦輪風扇發動機總工時的30%以上,葉片加工精度的問題又會反過來影響發動機性能。這又要涉及多軸加工中心技術、精密鑄造、精密鍛造、精密磨削等高精尖加工技術,這也不是印度能搞定的。

如果有能力獨立“山寨”別國的先進戰鬥機,那麼基本自己也是具備戰鬥機研發和生產能力的。反過來說如果自己沒有能力研發生產戰鬥機,那麼即便讓你仿製也仿製不了。以前有人問“哪些國家能仿製B-2轟炸機”,其實如果能把B-2完全山寨過來的國家航空工業絕對不會弱。

而印度,其實印度也不是沒有過自主研發戰機的實例,下圖為印度LCA“光輝”輕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13.3噸,作戰半徑300公里。然而,LCA本身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立項的戰鬥機,考慮到印度薄弱的工業和科研能力,印度選擇了“拼湊”,發動機為美國F404-GE-IN20、雷達為以色列ELTA、飛控來自洛克希德馬丁、空對空導彈為俄羅斯R-73、反艦導彈為俄羅斯Kh-31和Kh-35……在這種子系統全部依賴國外的情況下,LCA依舊沒有得到印度國防部支持,到目前都只是象徵性的採購。而印度依舊在引進法國的“陣風”戰鬥機。

還有“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作為4.5萬噸的中型航空母艦工期已經超過10年,到現在仍然還沒有舾裝工作,海試計劃可能要到2022年,完全交付要2023年以後。而且“維克蘭特”號從內到外也是能買就買,就連設計方案也是法國意大利等國完成的。

所以對於工業和基礎研究極為薄弱的印度來說仿製Su-30MKI重型戰鬥機是極為困難的事情,就印度國內組裝的原版Su-30MKI就出現過質量問題而導致墜毀的事件。另外要知道現在印度HAL組裝的Su-30是依賴俄羅斯現成的AL-31航空發動機,印度如果要踢開俄羅斯山寨Su-30只要俄羅斯斷了發動機供應那麼這個“山寨”級能不能順利完成原型機都是個大問題。所以仿製飛機真的沒有那麼簡單,不是隨便拿個尺子量量尺寸就是戰鬥機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印度肯定想呀,做夢都想!其實印度有“蘇-30MKI”的生產線是有能力自己組裝產生“蘇-30MKI”戰鬥機的,至於印度為什麼隔一段時間要買一次“蘇-30”系列飛機呢?不考慮自己仿製其實是有原有的。這個要綜合印度現在的航空製造體系和軍隊的需要來說!


一、印度航空工業無法造出印度空軍想要的飛機

印度其實現在的航空工業體系並不是很強,甚至可以說它的沒有自己單獨製造先進飛機的研發的能力。雖然說印度航空工業花費了將近四十年的“光輝”戰機是印度航空工業的驕傲,但是在2017年4月21日,印度航展上空軍上將達諾阿親自試飛國產“光輝”戰鬥機,但軍方卻並不買賬,完全看不上自己國家的飛機就可以體現出來,印度航空工業有多失敗。完全沒有達到印度空軍的預期目標。


二、俄沒有將關鍵技術轉讓印度

印度自己生產的“蘇-30MKI”其實也不是鎖有的零件產品自己能夠生產。他只是生產一些簡單的零附件和組裝生產線,其關鍵項的重要技術其實還是把握在俄手中,不會輕易的讓印度學到。由於這種重要技術印度沒法得到,也限制了印度在“蘇-30MKI”上的生產數量。比如“蘇-30MKI”的發動機、雷達、電子產品等附件。又如最近網上所傳印度“蘇-30系列俄不提供導彈,導致無彈可用飛機停放機庫無法進行戰鬥。


三、印度空軍的需求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飛機電子產品和飛機代數不斷的更新,周邊國家帶給的壓力。印度軍中老舊款飛機已經無法滿足軍隊空軍的需求,需要更加先進的飛機來做軍事防禦等。由於印度航空工業無法向軍隊提供飛機,所以只能靠外購來彌補這個漏洞!如印度鄰國巴基斯坦有“梟龍”戰機,最近又傳出有五代戰機,印度軍隊肯定急。所以才會出現催俄把T-50系列技術給印度。

四、印度航空工業需要進步

印度為什麼寧可花兩倍組裝的資金來裝一架飛機,也要到自己國家建立自己的生產組裝線?因為印度航空工業需要進步。他現在需要通過購買其它國家的先進戰機,來進行學習和吸取其中的技術。只有現學習了,才能夠仿製的條件,再有仿製到根據自己所需來創造,最後到超越其他國家。但是通過印度“光輝”戰機後,我覺得印度想要不從其它國家購買飛機,還需要走一段很長的路。

謝謝閱讀,你們又是怎樣想的呢?如有不同意見,可到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


墨家荊天明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軍售進口國,因為印度絕大多數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別國進口的,很多網友都嘲諷印度的裝備是“萬國造”。其實印度在不斷購買他國裝備的同時,也一直在研發具有自主產權的武器裝備,只是印度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裝備研發的速度較慢,很多自主研發的裝備都沒能服役。因為印度在近些年一直在努力構造自身的軍工體系,因此從長久來看,未來印度肯定會仿造和自行研製一些屬於自己的戰機。


印度之所以不能仿造蘇30系列戰機,主要原因是因為印度的軍工體系發展不夠成熟。由於構建自己的軍工體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費用,印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秉承著買買買的心理,主要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別國購買。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讓印度在短期內建立起了一支較為強大的軍隊,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即使印度的軍隊再強大,沒有自己的軍工體系,印度終究還是要受制於人。

在最近幾年印度進行了很多軍工方面的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過印度鬧出來的笑話也非常多,例如前幾天印度發射的探月飛行器,就因為技術不夠成熟,最終導致失聯。而印度的國產航母從2006年開始建造,一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下水,因為航母在下水後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試航才能服役,因此印度國產航母服役的時間肯定要推遲到2025年以後。



而印度的光輝戰鬥機從開始研製到最終服役也歷經了30多年的時間,而且光輝戰鬥機的產量非常低,根本無法取代蘇30的地位。從印度國產航母和光輝級戰鬥機的問題來看,印度之所以長期需要從他國購買裝備,主要問題還是因為印度的軍工體系不夠完備,自行研製和建造的能力比較弱。當然從光輝戰鬥機和印度國產航母的情況來看,印度也一直想要構建自己的獨立軍工體系,因此從長遠來看,未來印度肯定會逐漸擺脫大量進口裝備的狀態。


軍武小咖


三哥想仿,可是仿不出來急著呢!知道為什麼印度可以全球幾乎無障礙購買最先進武器裝備,除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外,印度低下的軍備研發能力才是出售國無所顧忌的原因,就算買了也仿不出來。而且印度墜機數量世界第一,戰機研發週期之長也是絕無僅有。

8月8日,印度空軍1架蘇-30MKI戰鬥機墜毀,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第13架墜毀戰機。換成一般國家早就集體停飛檢查了,不過在印度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一天月不摔一次都感覺不對勁。印度空軍總計訂購超過200多架蘇-30MKI戰鬥機,早期批次由俄羅斯製造,後由印度HAL斯坦航空公司組裝製造,看似很厲害。

不過大家注意,這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確實名氣很大,印度主力戰機都在該公司維護、建造。只要經過這家公司經手的飛機,基本都等著墜機,都已經成為鐵律,一句話技術不行。

先不論仿製機型造的如何,還是這家公司研製的LCA戰鬥機整整花了三十多年才勉強入役,以前吹牛可以單挑殲-10,現在全計連梟龍都打不過。

其實印度軍工製造企業有很好的外界環境,可以獲得很多先進技術,但是印度人似乎在技術吸收和整合方面完全沒天賦。研製產品定位都很高,參數都很好看,但是一進入實質設計製造最後就變成高檔組裝貨,而且還是好看不好用。

類似的情況出現在印度三軍,如剛才說的LCA戰鬥機、自研航母、阿瓊坦克等,幾十年磨一劍、越磨越鈍!印度其實不是單純的想仿製,更是想自制,心有餘而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