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金王室成員還在國外避難,以後還有可能復國嗎?

和風聊天


錫金王國於17世紀初建立,這個國家與我國西藏相鄰,同時,又與不丹、尼泊爾、印度接壤,是個典型的高原小國。早在公元七世紀,錫金就已經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後來的錫金成為獨立部落,但是大部信仰藏傳佛教的錫金,依然與西藏有著密切的聯繫。

然而,當時間跨入1887年時,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老牌列強英國強佔錫金,雖然錫金人曾奮起抵抗,但是,隨著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藏印條約》,此後錫金徹底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剛剛獨立、自視為英國在南亞次大陸繼承者的印度,掀起了吞併錫金的野心。隨機,印度於1949年派兵入駐錫金;1974年,由於印度人操縱的錫金議會上通過由印度所擬定的錫金憲法,原來的錫金國徹底變為了錫金邦。

錫金王國國旗

不願意承認印度統治的錫金王室,被迫無奈之下流亡海外。那麼,這些在國外避難、尋求政治庇護的錫金王室,他們還有復國的可能性嗎?

在筆者看來,錫金復國的可能性其實微乎其微。第一點:流亡避難的錫金王室,缺乏復國的實力。雖然錫金國王在美國建立了自己的流亡政府,甚至至今都不承認印度的吞併。但是,當時錫金國王流亡國外帶走的都是家人,並沒有多少實力。這樣一個名存實亡的政府,如何去對抗越發強大的印度?更何況,這個流亡錫金國王雖有大義名分,但卻不具備軍事實力,更不具備政治、經濟能力,這樣空談復國,肯定沒有希望。

錫金國地圖

第二點:面積本來就不大的錫金國,自印度統治以來內部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錫金的人口本就不多,再加上在這個小國又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如今,錫金族僅佔據了16%的人口,近年來移民的尼泊爾族已經佔據了總人口的75%,尼泊爾素來與印度交好,多數又信仰印度教,移民而來的這些尼泊爾人自然會支持印度政府。

即便錫金國王有再次返回錫金的可能性,這裡絕大多數的民眾,也不會支持錫金獨立復國。畢竟,現如今的錫金人口結構,更傾向於印度政府的統治。既然都沒有了民眾支持,錫金王室重新回到這裡,除了那一小部分的錫金族,相信他們的支持者寥寥無幾。

如今的錫金邦

第三點:錫金一直缺少外部援助,這才讓錫金復國無望。錫金國在侵略者的鐵蹄下生活了幾百年的時間,尤其是在印度軍事佔領錫金之時,國際社會上並沒有幾個國家出面制止印度的行為,聯合國也沒有對印度做出任何制裁。這是社會大環境所決定的,二戰結束之後又進入了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與印度的關係還不錯,對於印度吞併錫金一事,這兩個國家都沒有出面干預。

錫金王室

唯獨對於中國而言,印度的這種吞併行為,背離了中國所倡導的和平共處原則。而且,當時中印邊境關係並不融洽,所以,當時國際社會上,只有中國一直拒絕承認錫金是印度邦。不過,這一情況在世紀之初年發生了變化,中印兩國在2003年達成共識,中國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這樣一來,錫金王室徹底失去了外援國的支持,復國再無任何可能。


鳶飛九天2018


錫金復國並非不可能,東帝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錫金和東帝汶的情況非常類似,都是彈丸小國。而且被吞併的時間都發生在同一年。

1975年4月,印度軟禁了錫金國王,強行把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就在同年12月,印尼悍然出兵,強行把東帝汶變成了印尼的第27個省。二者之間何其相似。

印尼、印度為什麼選擇同一個時間節點都是有原因的,他們抓住了東西方冷戰的機會。

我們先大概看看東帝汶是怎麼復國的。亞洲經濟危機爆發後,印尼的經濟形勢逐漸惡化。

1998年初,日本率先發難停止了對印尼的經濟援助。接著印尼曾經的盟友澳大利亞,因為和印尼鬧了矛盾,轉而支持東帝汶獨立。



然後東帝汶曾經的“宗主國”葡萄牙也開始在聯合國造勢,給印尼施加壓力。內憂外患的印尼被迫答應東帝汶舉行公投。

然而印尼心有不甘,暗中搗鬼致使公投時發生暴亂。出現這種事一般得“世界警察”出面,但美國沒有利益不想摻和。

於是澳大利亞以同盟關係“提醒”美國,葡萄牙也“威脅”美國說,如果不支持派維和部隊,葡萄牙將撤出北約駐科索沃的部隊。

這下影響到美國利益了,於是歐盟先宣佈對印尼實施武器禁運。接著美國威脅停止對印尼的援助,甚至實施經濟制裁。

當然這其中東方大國也出了不少力,印尼一看形勢不對,再鬧下去就會被國際社會孤立,於是趕緊配合讓東帝汶獨立了。

由此可見,他國領土即使被侵略者吞進去,只要壓力夠,還是能讓它吐出來。


當然錫金的情況要比東帝汶複雜,因為涉及到印度和東方大國各自的戰略安全。

其次印度如今在國際上混得順風順水,其他大國不可能為錫金出面而得罪印度。

但國際關係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一旦大國崛起,印度逐漸失去了制衡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崛起的大國是不可能允許旁邊有強敵的,印度的衰落也是必然。

而戰略價值不大又沒錢的印度,還會成為國際上的“香饃饃”嗎?顯然不會!它和當年印尼的處境基本會一樣。

此時大國必然會出招把失去的屏障重新補起來,於是錫金就復國了。雖然看起來很遙遠,但並非不可能,因為大國遲早會崛起的!




花木童說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錫金已經不可能復國了。

錫金是個彈丸小國,面積僅僅7100平方公里,人口60萬。

相對印度來說,錫金太小了,沒有對抗的能力。

早在1890年錫金就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50年成為獨立的印度的保護國。

隨後20多年,印度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加大對錫金各方面的控制。錫金的大部分權力都被印度控制,印軍也在錫金駐紮,錫金實際上已經被印度基本控制。

當時錫金經濟高度依賴印度,沒有印度的緊急支援就無法生存。

同時,印度有計劃的對錫金大量移民,導致錫金本國民族別為少數民族,尼泊爾人成為主要民族。

而尼泊爾人當然支持印度統治錫金,在公投中都是投印度的票。

所以無論是武力還是和平方式,印度控制錫金都很輕鬆。

1975年4月,印度政府再次出動軍隊解散錫金的王宮衛隊,軟禁國王並使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4月23日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把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國王被廢黜後,帶著家人去了美國,這裡病逝。1982年,他的兒子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位為第十三代國王,新國王表示印度吞併錫金是非法的。

遺憾的是,國際社會不承認納姆加爾的國王身份,只有中國承認。

然而,隨著2005年中印達成外交共識,宣佈放棄承認錫金流亡政府。

由此,已經沒有一個國家承認錫金流亡政府。

其實,即便今天印度將軍隊撤走,納姆加爾回到錫金,也難以得到錫金人的支持。

因為今天錫金已經成為尼泊爾移民的天下,他們同納姆加爾根本不是一個民族,不可能支持他。


薩沙


錫金復國的可能性已經是微乎其微的了。2003年,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我國進行了友好訪問,他代表印度政府宣佈承認“西藏是中國🇨🇳的領土。”作為回報,時任我國總理溫家寶也代表中國政府宣佈:“中國政府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個邦。”至此,世界上已無國家承認錫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

命運悲慘的錫金,在北方鄰國強盛的時候,還可以保住它哪怕是表面上的獨立自主。然而,隨著北方鄰國的不斷衰落,錫金的命運就更加的悲慘了。在英國🇬🇧強盛的時期,錫金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雖然放鬆了對錫金的控制,但是錫金受制於人的根本局面,卻是根本就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印度獨立後,馬上把魔爪伸向了錫金,繼承了昔日英國在錫金的特權。在印度的高壓下,錫金不能加入聯合國,因而無法向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更有利於印度在錫金恣意妄為。在經過二十八年的滲透經營後,1975年4月10號,印度撕下了它在錫金殖民統治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悍然宣佈吞併錫金。雖然當時的國際上的一些輿論,也對印度進行了譴責,但也是僅限於對印度泛泛的譴責而已。當時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個國家,對印度吞併錫金的惡行進行制裁。而且,在美國和蘇聯這兩大惡棍聽之任之的影響下,很多國家都承認了印度吞併錫金為合法。


1970年代的印度已是如此猖獗,二十一世紀的印度,更是猖獗。悲慘的錫金,不是科威特,也不是抗爭不息的東帝汶,它的實力實在是太弱小了。它根本就得不到國際性的援助,只能是在印度的胡蘿蔔+大棒的威懾下苟且偷生。縱然是錫金王室仍然在恢復它的國家的獨立而奔走呼籲,但是國際社會誰又會去在乎一個螻蟻一般的國家的呼聲呢?


山野耕樵


錫金完全沒有復國的可能了,錫金王室雖然還在國外流亡,但是錫金王室回到錫金只有死路一條,更談不上覆國了。

印度吞併錫金已經有40多年了,現在的錫金已經完全成為了印度的一部分,且國際上也認同錫金是印度領土,在這種情況下,錫金是沒有辦法復國的。

如果錫金要復國,即便滿足以下條件的任一一個,都有機會。其一,錫金實力強大,且國內對王室效忠;其二,印度滅亡,其控制的各邦紛紛獨立;其三,依靠國際大國介入錫金,借大國的實力脫離印度。

當然,除了這三種因素以外,錫金談不上任何復國的可能。只不過,現實還是比較殘忍的,以上三種條件和機會,基本上是一個都不會出現的。



先來看錫金的實力,錫金雖然已經是印度的一個邦,但是錫金的實力,在印度各邦中算是最弱的。說得實際一點,錫金本質上就是一個小縣的實力,掀不起什麼風浪,印度可以輕易擺平錫金;再來看印度解體或滅亡的風險,印度現在正處於國力上升期,國內的穩定也好過歷史上的任一時期,現在談印度滅亡還為時尚早。並且以錫金的實力而言,就算印度滅亡了,錫金也可能隨時被周邊的小邦吞併;至於大國干涉錫金,錫金位置並不優越,大國在錫金並沒有利益,因此大國介入錫金根本上是得不償失的。如果大國要干涉錫金,早在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就該有國家出手了,但是結果卻並沒有。現在國際各國都承認錫金的歸屬了,未來干涉錫金的可能性更小。

所以,儘管錫金王室還存在,但是錫金復國基本是完全無望的。錫金復國,比琉球復國還不靠譜。


蘇綻


錫金王室成員現在基本都生活在美國,他們一直在謀求讓錫金復國。不過這是一個天真的幻想,錫金已經不可能復國了。沒有任何國家支持他們不說,就連原來錫金國的人民都遺忘了王室的存在。

錫金王室想要成功復國必須等到印度內亂解體,錫金王室在找一個實力強大的靠山,這又談何容易。錫金王室現在只有一個辦法:等!

印度強行吞併錫金,將其變為錫金邦

錫金曾經叫做哲孟雄,在清朝時期是西藏的一個藩屬國。地理位置則是在不丹、尼泊爾、我國三國交接的位置,因為沒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隨著英國在南亞地區的殖民擴張,1890年錫金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印度又從英國手中接管了錫金,印度從這時起就動了吞併錫金的心思。

等到1973年,印度直接派軍隊進入錫金國內,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兩年之後的1975年,印度直接操控議會廢黜了錫金國王,又操控當地民眾通過公投加入印度,成為了印度的錫金邦。自此,錫金宣告亡國,王室流亡海外。

錫金王室如今無法得到國際社會與錫金人民的支持

對於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的事情,國際社會基本保持了默認,只有我國一直在堅持錫金的存在。不過在2003年,為了換取印度承認我國擁有西藏的主權,我們也承認錫金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自此以後,錫金國徹底成為了歷史。

如今的印度經濟高速增長,成為了全球第七大經濟體。人口高達13.5億,擁有140萬人的軍隊。今天的印度再怎麼說也算是一個區域性大國了,沒有人會為了錫金王室而得罪印度的。

根據我查到的數據,今天的錫金邦擁有60萬人口,其中75%是來自尼泊爾的移民。對於這些尼泊爾移民來說,他們只承認印度政府對錫金邦的統治,對於錫金王室則是不屑一顧。

這是因為為了增加當地民眾的認可,印度政府每年會給錫金邦一大筆財政補貼,錫金王室流亡海外這些年可沒有對這些民眾做出任何貢獻。就連自己曾經的子民都不承認錫金王室的地位,王室的復國計劃只能說是一廂情願的痴人說夢罷了。



錫金王室想要復國,只能等下去了

在我看來錫金王室想要復國,就只能繼續等下去了。等到未來的某一天,印度因為內亂或是戰爭自行解體。等到這個時候,我相信印度周邊的國家都會蠢蠢欲動,想借此謀求一定的利益。

到那時會有數不勝數的勢力主動與錫金王室聯繫,希望用替錫金復國的名號來介入印度內部事物。不過就算哪一個勢力真的幫錫金復國成功,那麼也只是意味著復國成功錫金國淪為了該勢力的“傀儡國”罷了。

如果錫金王室謀求的是主權獨立的復國,我只能建議他們洗洗睡吧。不丹和尼泊爾可以輕易的滅了錫金國,可是這兩個國家今天還是印度的附庸與傀儡,更何況一個微不足道的錫金國呢?


錫金國從1975年以後就消失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之中了,復國就是逆勢而為,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錫金被印度吞併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儘管錫金王室成員依然在美國多方呼籲要求復國,但是復國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




在南亞地區的封建王朝中,錫金不管是人口還是面積,都是不折不扣的袖珍小王朝。因此,錫金很容易招到鄰近大國的侵略。錫金王朝於1642年建立,第一代錫金國王為蓬楚格·納姆伽爾。1700年,尼泊爾廓爾喀人入侵錫金,尼錫戰爭爆發,當時的清朝乾隆皇帝兩度出兵錫金趕走了廓爾喀人,不料不丹人又突然襲擊錫金,導致錫金腹背受敵,最終散失了大片領土。



(錫金國王巴登頓珠朗嘉與美國妻子厚朴庫克王后)

十九世紀,錫金淪為英國的被保護國,這段時間,大量尼泊爾移民開始湧入錫金。1950年錫金又成為印度的被保護國,印度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慢慢開始實現對錫金內政外交的控制。1975年印度出動軍隊解散了錫金的王宮衛隊並軟禁了國王,在印度政府的恐嚇威脅下,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了國王巴登頓珠朗嘉。4月23日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正式把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1982年,流亡海外多年的巴登頓珠朗嘉國王病逝於紐約,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位為第十三代國王。

多年來,流亡美國的錫金王室成員一直致力於恢復故國,但是時至今日復國依然遙遙無期,而實際上錫金復國的可能性早已經是微乎其微。為什麼這麼說,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錫金是一個彈丸小國,面積0.71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七十萬,國際存在感極低。印度吞併錫金後,國際社會的反映並不強烈,反而紛紛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佔領統治。中國是最後一個承認錫金屬於印度的國家。2003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問中國,承認西藏是中國的領土,作為回報,中國也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至此世界上再無國家否定印度對錫金的統治。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已經是國際共識。

其次,印度對錫金邦的各種援助要遠高於其他邦,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印度政府對錫金邦的拉攏,錫金近62萬的人口中,尼泊爾族佔到了75%,雷布查族佔13%,錫金族僅佔到了總人口的16%,民族成分的巨大變化,使錫金族在錫金越來越處於弱勢地位,儘管王室在海外奔走呼籲,而留在錫金的錫金人卻已經失去了對錫金的控制,既無所作為,也安逸於印度政府對錫金邦的大方援助。



(在美國繼承王位的錫金第十三代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

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吞併錫金的歷史會逐漸被國際社會淡化甚至淡忘。在風雲詭異的當今世界,人們只關心當下,誰也不會把四十多年前的舊事拿出來重提。因此,在錫金王室失去王國之後,雖然長期流亡海外,四處奔走呼籲,但始終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其復國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甚至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大國布衣


我國於2003年6月23日,承認了錫金為印度一個邦的既成事實。原本錫金曾是一個王國,但是1975年的時候,在印度政府的操縱之下,錫金進行了全民投票,錫金國王被廢除,第12代國王佩東杜南流亡海外,而錫金也被迫加入了印度。



雷布查族是錫金最早的原著居民,但是後來因為錫金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將大量的尼泊爾人趕到了這裡,尼泊爾族成為錫金的主要民族,佔75%,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繼續向錫金派駐專員,而印度也沒閒著,支持了錫金國家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進行“改革”,同年5月9日,國家大會黨政府正式成立,遭到了王室的強烈反對,此時群眾運動也逐漸興起,局勢漸漸不被王室所控制。

1950年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錫金可以參與印度的政府組織,雙方還簽訂了印錫條約,不過在1968年,錫金的首都甘托克爆發示威遊行,他們反對印度,而錫金國王也要求廢除1958年雙方簽署的印錫條約。

1975年,惱羞成怒的印度出動軍隊解散了錫金的王宮衛隊,隨即錫金的國王被廢黜,而印度通過議會把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被廢黜的錫金國王后來在紐約病逝,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位為第十三代國王,新國王表示印度吞併錫金是非法的,然而他也只能停留在口頭譴責上,想要回國復辟王室很不容易。

自從印度接管錫金之後,開始有計劃的向錫金遷移印度人,以便於稀釋錫金人的密度,企圖同化他們,而且為了更好地讓錫金人聽服管教,印度每年都會向錫金撥一筆款項用於安撫他們,所以錫金人的生活過得比周圍國家要更富裕一些。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王室的印象越來越少,而印度政府對他們的特殊優待,也讓他們感覺到印度對他們的重視,就算王室復辟也不能令他們的生活過的更好,反而還會失去印度的補助,王室的開銷也需要他們買單,所以無論如何,錫金王室想要回國復辟的可能性非常低,一是印度絕不允許,二是錫金人對於王室迴歸並不期待,王室又沒有強硬的靠山給自己做後盾,強迫印度把自己的國家還回來,所以復國無望。


風雲一點通


說到錫金,還想起了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故事。

話說乾隆皇帝號稱自己為十全老人,而這十全武功的最後一功就和錫金有關。

七世紀以前,錫金就是吐蕃的一部分……

在1642年錫金這個地方有一個叫納姆加爾王朝,這就是錫金的世襲君主國,國王自稱法王,是當時的我們清朝藩屬,被稱為哲夢雄部。

到了1788年,當時的尼泊爾比較狂躁,率兵入侵襲擊攻佔了錫金當時的首都拉達孜,國王逃至我地,請求援兵。

康熙皇帝於是派遣福康安和海蘭察統帥清軍,在1971年將尼泊爾人全部逐出襲擊,並越境追擊至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城郊……

由此尼泊爾投降,成為清朝藩屬國,這也就成為了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最後一戰。

說這個故事的意思就是要表明,錫金這裡曾經的歷史歸屬……

到了近代歷史清朝衰落,英國勢力進入南亞,錫金也在1814年就被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佔領。

1918年英國還政與塔西國王,本來錫金以為就此就可以獨立了,可是到了二戰後的1947年,由於英國人撤出,印度獨立,印度便有了稱霸南亞的打算,繼承英國在南亞的屬地。

從1947年開始,印度就開始事實佔領錫金,逐步蠶食錫金的領土,你知道一九七三年印度對錫金實行軍事接管,1975年,印度發動政變,錫金就此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

毫無疑問,這在任何時代,都是赤裸裸的侵略。

錫金國王也因此流亡美國……

至今錫金皇室已經流亡快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錫金也被印度同化多年。

印度對於西金有著非常強力的控制能力,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從軍事還是從地理位置方面,印度比任何國家都更有優勢去佔領錫金,畢竟北面就是高大的山脈,很難翻越……

所以錫金在面臨南亞大國印度的時候,基本上屬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再加上印度多年來一直實行政治上教育上的同化,軍事上強力管控,經濟上基本上錫金依賴印度生存,所以基本上沒有脫離印度的可能。

而且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認為錫金是一個主權國家,基本上所有國家都認為襲擊是印度的領土,也就是錫金喪失一切外部援助力量……

錫金的人口正在一代代更換,慢慢失去的獨立意識……

年青一代的錫金人,也越來越認同自己是印度人,外無幫手,內無人口,何談錫金復國?

再說錫金也不是什麼重要的戰略性位置國家,更沒有豐富的能源,也沒有任何存在感,除了他是印度的後花園,很難和世界大國產生交集,也很難在戰略上對其他國家有任何利益牽涉。

而且印度也是地域大國,多年來對錫金控制有增無減,如非必要,也沒人為了錫金和印度交惡……

故而,復國無望……


歷史好奇怪


自1975年錫金被印度吞併之後,其國王帶領王室被迫流亡於美國,再也沒有回去。1982年1月29日,錫金的末代國王納姆加爾在紐約病死。此後,他的兒子宣佈成為錫金的第13代國王,但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從目前來看,錫金想要復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錫金王室)

錫金曾是南亞的一個君主制王國,與中國、印度、尼泊爾相鄰,後來與印度都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殖民者撤退後,印度尼赫魯政府自認為印度繼承了英帝國在南亞所有的領土和權利,所以開始出兵干預錫金的內政。

從1947年到1974年這段時間裡,印度先後逼迫錫金政府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印度錫金和平條約》,一步一步控制了錫金的政治、外交、經濟、治安。錫金政府雖然也進行過反抗,但終因自己國小民寡而失敗。

1974年,印度強行為錫金修改憲法,並派出印度人擔任錫金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做好了吞併錫金的最後一步準備。當時的國際形勢也對印度十分有利,美蘇等國正在積極冷戰,所以印度吞併錫金的過程幾乎是十分順利的。

第二年,錫金境內的印度軍隊攻入錫金王宮,控制了錫金國王與王室。隨後印度政府操縱議會,決定以公投的形式廢除了錫金國王與君主制,想把錫金國變成了印度的錫金邦,並將錫金王室驅逐出境。



同年4月14日,錫金在印度的主導下舉行了一場全民投票。在印度的操作下,投票結果顯示大部分錫金人同意併入印度。隨後印度國會通過決議,正式把錫金變成為印度的錫金邦。錫金亡國後,其王室流亡於美國,在異國他鄉建立了一個所謂的錫金流亡政府。但是錫金流亡政府的影響力太小,想要復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