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中學大潰散:在校生從高峰期3000跌落至300多

鄉鎮中學大潰散:在校生從高峰期3000跌落至300多

鄉鎮中學門口流動書攤

長假回到湖北孝感應城郎君鎮上,遇到熟悉的中學老師,隨口問起在校生人數,知道只剩下300多個。

有人給出了更確切的數據,說是320人。若數據準確,意味著5年在校生近乎減半。

5年前,也是這位中學老師告訴我,在校生有614個。

鎮上許多年裡只剩下這一所初中,這所初中的在校生數,就是鎮上留守初中生的人數。

鄉鎮中小學學生流失窘況記錄在筆者2015年出版的拙著《大國空村》那篇《留守孩子:學生只有高峰期五分之一》裡,該校高峰期有約3000個學生。

一個鎮初中在校生從3000到300多,呈現了鄉鎮教育的落寞。

長假裡去了家鄉城市最小的鎮級機構南垸良種場,擁有2萬畝良田的南垸,今年將中學撤併到了一河之隔的鄰鎮天鵝中學——前湖北首富劉寶林的家鄉中學。撤併前,南垸中學只剩下13名在校生,當年只有7人參加中考。

查詢家鄉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2年,應城市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24300人。2018年,應城市普通初中20所,在校學生1.11萬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學生6687人。即普通中學在校生17787人。

意味著應城市普通中學在校生6年減少6513人,減幅26.8%,超過四分之一。

將全市初中在校生數降幅與郎君中學在校生數降幅進行比較,能清晰地看出,全市在學生整體流失的情況下,鄉鎮學生正加速向城區流動。

這樣的趨勢是怎樣形成的?鄉鎮中學為何留不住學生?家鄉許多進城陪讀的父輩祖輩用行動告訴我們,鄉鎮中學教育質量比不上城區中學,家長願意捨近求遠,讓孩子進城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付出陪讀的代價。

近幾年,一到升學季,就有家鄉家長千里迢迢回鄉,到城區重點中小學為孩子找學位,不少家長如願,顯示家鄉城市重點中小學學位並不難找。

家鄉人反映,隨著應城外國語學校2017年9月正式開學,這所民辦學校與重點中小學的生源戰就開始了,城區學校學位此後稀缺度下降。

2年前,從家鄉另一座城市朋友那兒獲悉,城區學校班額過百是常態,因為很多鄉鎮學生湧進城裡,追逐城區優質學位,鄉鎮村級學校空心化嚴重。

在60後70後80後求學的年代,鄉鎮裡除了中心中學,部分片區也有中學,目前家鄉城市一個鄉鎮一般只有一所中學,並開始出現南垸這樣沒有中學的鎮級機構。

於是在心裡發問,鄉鎮中學向何處去?要不要新一輪鄉鎮中學撤併,部分鄉鎮不再設立中學?

2019-1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