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實在的人要看看

卓瑪泉藏冰川提示您:

中國老話,正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很質樸的老話,閃著智慧的光。

------------------------------------------------------

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古人云,養形不如養神,養身不如養心。調整好心態,有了好心情,好心境,就有了健康身體的基礎。“上醫治未病”,心情是好身體的前提,一個好的心態,勝過千萬靈丹妙藥。

------------------------------------------------------

劈柴劈小頭,問路問老頭。

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劈柴的時候一定是從小頭的劈下,若是從大頭劈下可能會因為木頭著地是接觸面不大而打到自己。不管是問道路還是問自己的出路,都應該去問問老頭子,總是能給你在長輩上的觀點。

------------------------------------------------------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在坐船的時候,因為水載著船,船速和水速是一樣的,所以船上的人覺察不到水在流動。人也是這樣,身在福中時間長了,就會習以為常,忘了自己的福分。所以有個詞叫提醒幸福,通過提醒,才能知道自己在幸福中,才能知足常樂。

------------------------------------------------------

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

思想成熟,文章自然深沉老到;學問深厚,氣質自然優雅平和。通俗而言,寫文章講究精氣神,如果作者的精神充實、思想成熟,文章就寫得老到;為人講究心平氣和,不意氣用事,如果人的學問修為深厚,那麼他就能有效控制情緒,意氣平和。

------------------------------------------------------

秀才餓死不賣書,壯士窮途不賣劍。

有骨氣的人有所不為,不為五斗米折腰,自食其力,不願意低三下四地去求人,更不會不擇手段地攫取地位與財富,而是堅守自己的信念,安貧樂道,在堅持自己的信念中享受人生的歡樂。

------------------------------------------------------

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

一時的強弱在於力量的大小,而萬古的勝負卻在於道理是否說服人心。

------------------------------------------------------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前兩句出自《增廣賢文》,後兩句流傳於現在網絡中,有人說也出自《增廣賢文》釋文中。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實在的人要看看


“慈不掌兵”是一句流傳甚廣的統兵古訓,但很多人曲解了“慈不掌兵”這句古訓,把慈與嚴絕然對立起來,似乎慈則不嚴,嚴則不慈。孫子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可見,掌兵不是不能有仁愛之心,而是不宜仁慈過度。如果當嚴不嚴、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失之於寬,乃至“不能使”、“不能令”、“不能治”,當然就不能掌兵。

“義不掌財”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太講義氣反而不適合掌握財政大權。講義氣的人會很注重朋友間的感情,在朋友有經濟困難的時候,一定會伸出援手,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會忽略自己的情況,而拿出錢財去幫助朋友,但有的時候,自己的情況反而會更糟,這樣做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困境中。

“情不立事”這個詞語說的是某個人如果太重視感情,或者說過於感情用事是很難做成一番事業的。雖然這句話有點果斷且不好聽,但是事實確實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是感情動物,但是如果一個人容易被感情操控,很難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的話無論他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有所顧慮,縮手縮腳,因而難以成就一番事業。

“善不為官”這個道理有點黑,如果想想古代官場中和珅這樣的貪官實在與善無緣,有這樣一個官員就苦了不知多少人。如果想在古代乾乾淨淨行善積德,就不能同流合汙,也不要想著升官就要發財的事,踏踏實實做點公益實事為好。

------------------------------------------------------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酒要同瞭解自己的人去喝,詩要向懂得的人去吟。我們認識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瞭解、理解達到知心的人卻沒有幾個。

------------------------------------------------------

卓瑪泉5100藏冰川提醒您:

遇到知己也不要過度貪杯哦

新產品“布宿最”您的飲酒最佳伴侶

免除、緩解您的宿醉感

來自西藏5100米處

為您的健康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