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研製多艱難?60年前我們曾經嘗試過,無功而返卻從未放棄

航空工業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工業部門,也是一個很少見軍民用天然融合比較巧妙的部門,雖然都採用了同樣的氣動原理,推進技術,控制技術,但是卻衍生出多種不同功能的飛行器,航空工業的產品包括兩大類,軍用和民用:戰鬥機轟炸機電子戰機加油機等軍用飛機在軍事上起了極其重要作用,是一個國家制空權的核心,也是取得現代戰爭勝利的核心戰力元素!

而民用飛機則擔任了國民經濟建設的重任,大型中型小型各種民用運輸機,各種級別的直升機,擔任了從旅客運送,物資運輸,觀光遊覽,巡邏救援,到醫療救護等等任務,成為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運輸工具,這其中大運軍用運輸機成為通用軍民的少見機種,可以軍用運輸,也可以進行民用服務,成為大國必爭重器!

大運研製多艱難?60年前我們曾經嘗試過,無功而返卻從未放棄

60年前中國啟動了大型軍用運輸機研發項目,這就是運-9

2015年中國運-20面世,2016年參加珠海航展,2019年10月1日,中國空軍運-20,殲-20,直-20勝利會師,飛過廣場上空,從此預示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大運運輸機,不再需要看人眼色,到處求人,誰能知道中國空軍為了這架飛機,等待了近60年!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發成功一款新型大型運輸機,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為貨運設計的噴氣式飛機,也是第一種使用渦扇發動機的大型運輸機,貨艙寬敞可運載208名全副武裝的地面部隊士兵,或168名攜帶全套裝備的傘兵,還可以運送“民兵”戰略彈道導彈,這就是C-141運輸機,這款運輸機的出現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最終引發了一場特殊的軍備競賽,前蘇聯在10年後推出了更粗更重的伊爾-76運輸機應對,而中國在1969年就動手,這就是老運-9軍用運輸機。

大運研製多艱難?60年前我們曾經嘗試過,無功而返卻從未放棄

C-141運輸機的出現,引發了軍用運輸機的世界競爭

而中國應對方案則顯得格外亮眼,總體設計思路和C-141飛機類似, 以機降為主,並具有良好的快裝、快卸貨物的設備,航程非常,同時具備在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能力,要求有較好的起飛著陸性能以及地面的機動性和適應性,不但能在正常情況下適應不同跑道的要求,同時具有在土跑道、草地、野戰機場起飛降落的能力。

具體性能要求是:可以運載兩個加強連(按350人計,每人平均120千克,總計42噸),航程8000千米,航速800千米/小時,最終經過計算,總重高達 228噸 ,比俄羅斯伊爾-76大幾乎30噸,而我們參照的對象:美國C-141運輸機最大載重才32噸,最大起飛重量才147噸,最大載重航程6800公里!

大運研製多艱難?60年前我們曾經嘗試過,無功而返卻從未放棄

中國運-9指標太高,僅次於30年後的美國C-17,所以失敗理所當然

項目由於政治原因取消,但是航空工業的總結和殲-9戰鬥機如出一轍,指標太高,設計載重量與伊爾-76飛機相當,但在同等載重量情況下航程大幅度超越後者,而且這個指標60年後運-20也沒有完全實現,從當時的工業基礎來說:從基礎材料開始,到總體設計,氣動佈局,發動機,機載設備,全部都是不可克服的高峰,最終不得不下馬。

這款飛機下馬是理所當然,但是更可惜的是,為該機配套研製的910甲發動機的樣機僅僅製造了3臺,並進行了測試,測試沒有認真做完試驗,就草草結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中等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 ,最終60年後我們還不得不繼續對新型渦扇發動機重新發起再一次衝擊,教訓不可謂不大!

大運研製多艱難?60年前我們曾經嘗試過,無功而返卻從未放棄

老運-9沒有堅持發動機研發,60年後,運-20照樣陷於發動機,國產發動機遲遲頂不上來

中國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廢棄了大量的項目,包括戰鬥機和運輸機,轟炸機,當時總結的最大的教訓是,指標過於好高騖遠,最終轉向比較務實,性能指標訂的相對比較科學保守,儘量貼近現實,這是一個巨大進步,但是項目不斷進展中,還是發現更多的問題:基礎科研,基礎材料,技術技術不紮實,對於先進的航空材料,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缺乏持續性的前瞻性的預先研究,最終導致性能指標不得不繼續打折,這才真正看懂,為何歐美航空發達國家,每年雷打不動向廣泛的研究項目投入海量資金!

殲-9戰鬥機失敗了,20年後,我們等到了殲-10戰鬥機,30年後我們等到了殲-20,老運-9運輸機失敗了,60年後,我們終於盼到了運-20,也才真正從裡到外理解了現代航空工業的發展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