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秒辭,職場新人都是怎麼想的

隨著新型就業平臺和靈活就業模式的興起,在一家單位“從一而終”的人越來越少。一些年輕人一旦感覺某些方面達不到預期,就馬上辭職換工作,甚至出現剛入職就辭職的“秒辭”現象。


一言不合就秒辭,職場新人都是怎麼想的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0%的受訪者坦言身邊存在“秒辭”的年輕人。據受訪者觀察,年輕人選擇“秒辭”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喜歡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54.4%的受訪者認為當下年輕人擇業更關注自身感受。

受訪者中,95後佔6.4%,90後佔47.8%,80後佔35.9%。


一言不合就秒辭,職場新人都是怎麼想的



不喜歡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是年輕人選擇“秒辭”的主要原因

山東濟南某高校大四學生魏薇(化名)介紹,她的一名師姐去年畢業後,入職上海的一家上市公司,但8個月後就辭職了,“公司挺大的,福利也不錯,但她不喜歡自己的崗位,而且工作內容和所學專業也不太對口,就辭職了”。

“我們有時剛招進來一個人,沒過多久就辭職,又要重新發招聘信息。”羅力(化名)在重慶某公司做人力資源工作,他身邊有幾個“秒辭”的案例,“有的員工是因為感覺工作壓力太大,受不了經常加班,有的是不喜歡公司氛圍,有的是覺得薪酬達不到自己的要求”。

劉一瀟(化名)是北京某“985”高校新聞專業研究生,她的一個朋友本科畢業就工作了,但一年內換了3份工作,有的入職不滿3個月,其中兩次都是“裸辭”。“她經常跟我吐槽工作沒激情,待遇不穩定,經常加班”。

調查中,83.0%的受訪者坦言身邊存在“秒辭”的年輕人。

據受訪者觀察,年輕人選擇“秒辭”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喜歡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65.1%的受訪者選擇了此項,其次是工作與期望相差較大(62.4%)。其他原因還有: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49.8%),薪資待遇不好(40.9%)等。

身為HR,羅力認為,擇業中的試錯成本有時不可避免。“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不是完全對稱的。當然不同行業的試錯成本不同,例如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如果辭職,損失是比較大的,前者在備考時需要投入很多,後者可能要支付高額違約金”。

中國政法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商學院教授王霆表示,年輕人,尤其是95後的新生代員工,確實可能更容易辭職。“我們研究發現,相比薪酬,很多大學生離職的最大原因是感覺沒有發展空間”。


一言不合就秒辭,職場新人都是怎麼想的



54.4%受訪者認為當下年輕人擇業更關注自身感受

魏薇說,她和很多同學找工作,不再像往屆學生那樣慎之又慎,“能找到自己願意從事一生的事業當然好,如果沒選對,換就是了”。

北京某民企HR王念(化名)感覺,現在的年輕人在擇業時更加自主,心態也更加開放,“相比找個‘鐵飯碗’或者進入大企業,他們更希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年輕人“秒辭”現象增多,54.4%的受訪者歸因於他們更追求獨立自主,關注自身感受。

“很多應屆生剛進入社會時,並不清楚一份工作的實際情況,甚至不知道應該找什麼工作。所以他們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會抱著試錯的心態。”在魏薇看來,職場新人“秒辭”的現象很正常。

王紫妍(化名)是北京某“985”高校的碩士生,2018年畢業後,她和朋友開了一家原創家居裝飾品店,“我喜歡收集有趣的家居用品,我覺得應該趁著年輕,把自己的愛好和所學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價值”。

劉一瀟認為,現在很多年輕人缺乏“耐心”,不願意等,更不願意忍,“多樣化的職業平臺和職業形態,也降低了他們的擇業成本”。

受訪者認為年輕人“秒辭”的原因還有:職業忠誠度降低(50.3%),更在意當下價值的選擇和實現(38.5%),受不了工作壓力(37.3%),投入後急於得到回報(36.7%)。

羅力分析,年輕人跳槽,說明他們對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和自身能力有信心。“但是,一些年輕人確實不太能吃苦,沒做好職業規劃,期望值過高,缺少耐心,所以容易‘秒辭’,尤其是薪資水平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時”。

同為HR,王念則認為,應屆畢業生“秒辭”現象變多,可能反映了當下勞動力市場大環境不太友好,導致職場新人頻繁跳槽。

劉一瀟感到,現在年輕人對工作的期望值普遍比較高,另外,有的年輕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時,經常抱怨工作,互相傳遞負面情緒,提高了他們辭職的可能性。

王霆認為,“秒辭”現象一方面說明年輕人更加尊重自己內心的獨立意志,他們更希望找到符合期待的職業和工作環境,而且社會更加包容。另一方面,這種現象會影響到整個勞動力市場的穩定性,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和風險。

“另外,這還反映出和大學生群體有關的勞動力市場,存在比較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即企業需要人才的能力和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實際能力不夠匹配,雙方對於職場中什麼樣的能力更重要,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認知差異。”王霆說。


一言不合就秒辭,職場新人都是怎麼想的



受訪者認為年輕人擇業應著重關注企業發展狀況和個人發展前景

年輕人求職應該多關注什麼?59.0%的受訪者認為是企業發展狀況,54.1%的受訪者認為是個人發展前景。其他還有:能否學以致用(49.3%),行業前景(42.8%),崗位是否符合預期(37.3%)等。

王念認為,年輕人擇業應考慮企業發展前景,以及崗位是否適合自己、未來晉升和發展前景如何。“現在創業企業、新型行業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很多潛力無限,能讓職場新人更快地成長起來”。

魏薇在擇業時,最看重行業當下的發展情況,“這直接反映在企業和整個行業的薪酬水平上。如果整個行業的薪酬水平都很低,那就說明發展前景堪憂”。

羅力認為,年輕人面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最先需要考慮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總有一些事情值得我們付出,經歷過的事情能夠幫助我們搞清未來的路怎麼走”。

“年輕人有更多試錯的機會,有更多時間去提升自我。”劉一瀟認為,職場新人不應只盯著高收入或穩定的工作,而應更關注自己能夠學到什麼,有多少提升。“做第一份工作時,短期內往往會覺得很累、很辛苦,但它可能會給你的履歷增光添彩,提供長遠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