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不管是對動物還是植物的研究,好像只要它的生產時間來自於古代,就總會蒙上一層奇幻的色彩,比如記錄了許多神奇異獸的上古奇書《山海經》,雖然裡面的動物大多怪異誇張,但有很多人認為這些動物或許在當時存在,只是被文學化加工了。山裡的生物比較好寫,因為能實地考察,不過海里的生物可沒那麼簡單了。

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清代時,有位名叫聶璜的畫家,他本身對對海洋生物很有興趣,但是古代並沒有這方面的相關圖譜,這也很理解,我們現在的手段到海洋裡探索也是件極不容易的事,何況是古代。所以秉承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一原則的聶璜,只好自己動手畫了。

聶璜將這本他傾盡了大半生的圖冊,取名為《海錯圖》,在漢之前,“海錯”一詞就被用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錯”即種類繁多的意思。

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聶璜在圖冊中繪製並描述了約三百多種生物,裡面的生物都是他親自去各地取證時所見或所聞的。康熙年間,聶璜遊歷全國各地沿海,實地考察,不得不說,他真是一個很有研究精神的博物君啊!

接著,我們來看幾個書中描繪的生物:

紅魚

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紅魚外形“翠袖紅衫”,顏色豔麗,因為看上去像是出嫁的媳婦,所以又有“新婦魚”的稱呼,所以聶璜就把它當成了龍王的兒媳,十分有趣。康熙年間,曾有福建漁民捕捉到一條紅魚,全身都是紅色,鰭和尾都是翠綠色,俊麗可愛,這種魚平時極為少見。

井魚

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其描述,是頭頂上有一口噴水的井。這就很明顯了,就是鯨魚嘛,鯨魚頭頂上的鼻孔會噴水。據說聶璜在畫井魚時,還特地參照了來自西洋的一本《西洋怪魚圖》,歐洲人把鯨魚畫成有利爪的怪獸,聶璜參考時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畫成了井魚。

關於井魚的故事,據說因其身軀龐大,曾有航海者誤將井魚當成一座海島,在井魚背上登陸,生火做飯,結果井魚被火灼痛,沉入水底,航海者也因此而沉入海底。

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除了一些他見過的之外,還有一些生物是靠人們口口相傳才流傳下來的,實際上也不知道有沒有存在過,但由於它們極具影響力和傳奇色彩,所以聶璜也靠著人們的口頭描述將之繪畫下來,比如人魚。

人魚是傳說了幾千年的生物了,西方稱之為美人魚,美得不行,不過在聶璜的筆下,這人魚可能是歷史最醜的形象了,聶璜還有模有樣地備註了“全體皆油,不堪食”,說實話,看這模樣,也下不了口啊!

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還有鱷魚,聶璜也不曾見過,但根據人們口中描述,他畫出了這幅鱷魚,“長二丈餘,身有甲,四足短而有甲,尾不尖而扁。”和實際的鱷魚確實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不過他畫得這隻顯然更好看了。

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另外還有那些流傳甚廣的海怪,比如海和尚,在古代,特別是浙江、福建沿海一帶靠海吃飯的人心中,海和尚是不詳的怪獸,遇上它就會翻船。

聶璜根據其它書籍記載和海民口述,將海和尚繪製成了“鱉身人首而足稍長”的模樣。海和尚歷來都是一種詭異而神秘的生物,天下霸唱在小說《鬼吹燈》裡也有提及,說它是一種魚蝦混合體的生物,被人捉到還會叩頭求饒。

藏身於故宮的《海錯圖》,究竟隱藏著多少古老的東方海洋神奇幻想

《海錯圖》全套分為四冊,前三冊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第四冊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2019年,故宮還開展了“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

其實仔細看《海錯圖》,還會發現它的畫風也是十分可愛了,甚至有點像Q版海洋生物,雖然按我們現在來看,這本《海錯圖》還真的有許多“錯”的地方,但這並不妨礙它的地位和趣味性。

古代對於大海的探索本身就少,這本圖冊在康熙年間完成,在雍正初年重新問世,此後,就一直受到清朝歷代皇帝的喜愛。乾隆就十分喜歡這本書,天下湖海皆屬於天子,但就算是權力無邊的皇帝,也無法見識到廣闊的全世界,所以乾隆才會說:“朕戎馬半生,這部書滿足了朕對於大海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