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凶》的種子選手?

《唐人街探案》要出衍生網劇,段奕宏領銜拍起《雙探》,喻恩泰和宋佳在《白色月光》中攜手,王千源與鹿晗在《在劫難逃》中對決。

這個招商季,懸疑網劇突然整體突進,質數並增。

目前,優愛騰曝光的待播、製作中的懸疑劇超過20部,其中不乏臺前陣容、幕後班底,以及原著影響力俱佳的項目。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這樣的局面,多少有點超出預期。

畢竟,受影視調整週期影響,今年上半年,不僅古裝劇減產,審查受制較多的涉案劇也大多拖延開機。《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驚豔對決之後,一直續力不足的懸疑劇,今年繼續低位運行。

仔細思忖,近兩年懸疑劇的發展不力與影視市場的資源配置不無關係。

懸疑劇是分眾類型,它雖然擁躉眾多,但遠不及大古裝、小甜寵“適口性”好,觀眾絕對數量不是最多。但從創作難度上講,追求氛圍與邏輯的懸疑劇對劇本、製作、表演的要求都不低,需要精英人才。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2017、18年的影視資本市場還存餘溫,不僅編、導、演資源被眾多項目分散,平臺也對懸疑劇這塊“硬骨頭”存疑心,懸疑好劇所需的優質資源難以聚集。

如今,局面大不相同。

資金的緊縮,限薪、反注水、反制作腐敗的政策與倡議,讓影視行業的優勢創作資源、人才逐漸集中。

懸疑劇所需要的高水準班子,搭得起了;迴歸演技本位的大背景下,嚴肅、複雜的懸疑劇甚至成了各路演員證明演技的首選;再加上,網臺統一標準的明確、重點網劇備案方法的落實,懸疑劇的審查邊界也逐漸清晰。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於是,幾乎是一夜之間,官宣的大班底、精製作的懸疑網劇多了,懸而未決的不少項目開機了,許久不見下文的熱播懸疑劇續集來了,關於懸疑劇再衝網劇質量高峰的討論也熱了起來。

三階演進:從B級劇、精英化到廠牌化

有人說,懸疑劇是中國網劇質量的標尺。

這話雖然絕對,但並非沒有道理。每一次中國網劇質量躍升的關口,總有一部懸疑劇站定標杆位置。

2014年,《暗黑者》橫空出世,用獵奇感十足的案件加本格推理的模式,讓網劇走出“段子劇”“碎片劇”的侷限,爭取到了敘事藝術的合法地位。

2017年,《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懸疑三子並立,從實驗影像、複雜敘事與嚴肅體例三個層面,拓展了網劇的表達。至此,網劇才有了立得住、拿得出的作品,成為能與電視劇平起平坐的藝術形式。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如今,隨著會員增速放緩,網劇迫切需要一個“非看不可”的精品標杆,敲開單劇付費的大門。尋找的目光似乎又聚焦到了懸疑劇上。

經過五年發展,如今曝光的懸疑劇不同於早期吃題材紅利的B級片套路,也區分於前兩年電影人入局後的精英化思路,變得帶有明顯的“廠牌化”效應。

這種廠牌化,包括IP廠牌化、製作廠牌化以及劇場廠牌化。

先說IP廠牌化。

這個招商季曝光的懸疑網劇項目中,《無證之罪》的原著作者紫金陳成了搶手資源。他的“推理三部曲”的另外兩部,都被看中改編——分別是廖凡、白宇主演的《沉默的真相》(改編自《長夜難明》),紫金陳親自擔任編劇的《隱秘的角落》(改編自《壞小孩》)。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同樣發揮IP廠牌效應的,還有意在打造“唐探”敘事宇宙的《唐人街探案》衍生劇;頂著東野圭吾金字招牌的《十日遊戲》(改編自《綁架遊戲》)。

IP廠牌化,是類型作者充分接受市場檢驗後的結果。講究“高智商才是真性感”的懸疑劇尤其依賴文本,一向與懸疑、推理作家關係密切,IP廠牌化未嘗不是文本上的有益積累。

再說製作廠牌化。

懸疑網絡劇經過5年的發展,培養出了一批特供的網生內容創作者。

他們以開放的視野吸收八面來風,在網劇幾乎零限制的蠻荒時期,於類型借鑑、影像風格上很是探索了一番。他們為網絡劇的懸疑世界,定下了區別於電視熒屏上公安、刑偵劇的特定風格,並行成了網生內容的創作聯盟。

以導演五百為核心的五元文化,工夫影業旗下的閒工夫都是類似的製作廠牌。

這個招商季曝光的懸疑網劇項目中,閒工夫中規中矩繼續發揮特長,進行了《河神2》的開發。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五元文化則出人意料地一連推出了四部作品——講述一場雙重主謀綁架案的《十日遊戲》,追兇二十年的《非常目擊》,包含時空穿越元素的科幻懸疑劇《在劫難逃》,以及情感懸疑劇《白色月光》。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這四部劇從類型上各有側重點,導演有五百和他一手帶出的楊苗,也有新簽約弧光聯盟的藝術片導演劉紫微,還有從張藝謀團隊中走出的臧溪川,但五元文化從《心理罪》《滅罪師》到《白夜追兇》積累起來的那套一以貫之的視聽體系,顯然是一塊讓人放心的壓艙石。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最後是劇場廠牌化。

這次曝光的懸疑劇儲備中,愛奇藝以12部一馬當先,這個數字幾乎是其他平臺的總和。在質量上,愛奇藝也以6部12集的精品短劇佈局,包括懸疑+喜劇、懸疑+科幻、懸疑+民國在內的跨類型嘗試,走在了前面。

之所以能在懸疑劇上表現如此突出,與愛奇藝“奇懸疑”劇場的廠牌效應分不開。

從去年10月的《悍城》至今,開播一年多的“奇懸疑”劇場不僅為愛奇藝培養了忠實的觀眾群,也建立了更穩定的類型劇合作伙伴。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劇場的定向需求,刺激了市場的對口生產,穩定的創作積累又加速了懸疑類型的成熟,讓平臺的內容定位更清晰。這種廠牌化,兩相裨益。

對於任何類型劇,“廠牌化”發展都是好現象,它說明類型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有了穩定產出的前提,找到了代表性的聲音。懸疑網劇能否從高原衝向高峰,也要看這些 “廠牌”能否努上關鍵的一把力。

話題三寶:流量+、短劇與女性力量

輿情、市場、口碑。

如今的播出環境下,衡量一部劇的標準有三維。簡單來說,就是熱不熱、賺不賺、好不好。

對於門檻偏高、尺度偏大的懸疑劇來說,撬開市場的金鑰匙其實並不是所謂“口碑”,而是輿情討論度或者說話題性。這一點從當年《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的對陣較量中就能得到印證。

對於涉案懸疑劇來說,大案改編其實是最能引起話題性的方式。

比如,由Hulu出品的熱度、口碑雙豐收之作——改編自虐童案的《惡行》,Netflix取材真實性侵案的《難以置信》等,都是如此。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但對於國產網劇來說,這種話題性的追隨難度太大。

目前曝光的懸疑網劇中,只有騰訊主導,沈嚴擔任總導演的《未知罪》存在這種可能。據透露,這部劇取材自震動全國的“白銀連環殺人案”,但究竟能改編到什麼程度,能否順利生產播出,都得等見到成片才能定論。

既然硬核話題性難以企及,用技術手段保證“話題性”就成了大多數主創的選擇,具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雙贏的“流量+”模式。

在選角上採用“戲骨+流量”的雙保險搭配,用粉絲討論保證開播的關注度;同時,搭最好的臺給“流量”型演員唱戲,讓流量向演技轉型成為可能。

《無證之罪》姊妹篇《沉默的真相》由影帝廖凡和小生白宇搭檔,還有譚卓、寧理等實力演員做配,是為如此;輕科幻重懸疑的《在劫難逃》由老辣的王千源和鹿晗聯手,且鹿晗還要挑戰反派,也是如此;《未知罪》雖然還未官宣,但“大器晚成”王景春和“少年得意”張藝興的對手已經八九不離十,還是如此。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流量+”其實無可厚非,只要雙保險真能守住質量底線,“雙贏”組合何樂而不為?

一類,是女性力量。

相比於以往爭著比作案手段之離奇、罪案人心之險惡的懸疑劇方法論,這個招商季曝光的新劇有些許不同,出現瞭如女性懸疑推理劇、情感懸疑劇的字樣。

既然女性是看劇人群主體,且現實中女性力量崛起,懸疑劇也該在暗黑陰鬱和硬漢陽剛之外找到第三種氣質,那大概就是女性力量。

《迷霧追蹤》中,復出的辣媽蔣勤勤出演了一個追蹤謎案卻又陷入更大謎團的女警;《愛思小姐探案集》中,馬伊琍來到民國成了法租界警務局的一名專破懸案的探員。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被各種娛樂媒體寫成沒角色可演的中年女演員,好像並沒有淪為婆婆媽媽,而是集體到懸疑網劇中成了“颯”氣的女警官。

《白色月光》則是另一種懸疑,深入婚姻本質、兩性矛盾的預告片暗示著,這部劇中的驚悚刺激藏在日常生活而不是一案連一案的假定奇觀。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還有一類,是採用12集短劇的模式。

在我國的網劇梯隊中,12集短劇更多擔任的是迷你劇的功能——衝鋒質量高地,拿獎、攬客、賺口碑。

於是,12集與精品劇,已在部分觀眾頭腦中劃了等號。

今年,有衝鋒質量高地野心的劇目不少。懸疑大戶五元文化包攬4部(《十日遊戲》《非常目擊》《在劫難逃》《白色月光》),《唐人街探案》也採用3個單元12集的模式探索與電影的跨媒介敘事,韓三平監製的《隱秘的角落》繼承了《無證之罪》的風格,同樣定格在 12集。

懸疑網劇突然“回春”,誰才是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

不過,雖然注水無好劇,但壓縮不一定出精品。12集不算成熟商業模式,但也是可貴的精品理想,不要糟踐了才好。

至此,未來一年的懸疑網劇,我們已經揉爛打碎分析了一遍。究竟誰能成為挑戰《白夜追兇》的種子選手,相信各位讀者也已自有答案。

其實,是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最成熟的網劇類型,懸疑網劇要有做出標杆的心氣兒,否則網劇品質再上臺階的重任還能交給哪類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