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歷史上的女性有時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動亂時代,更為明顯。例如,在動亂不息的南北朝時代,中國的北方就出現一位傑出的女性。她在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發展史上創下過彪炳後世的光輝業績。

這位曾在封建時代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就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馮氏。因為她在臨朝稱制期間,被其子孫先後尊稱為皇太后、太皇太后、死後諡號為文明太后,所以歷史上習稱馮太后。

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馮氏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三年,生於長安城裡的一戶漢族官宦人家。

當時,馮氏的父親馮朗擔任秦、雍二州刺史,封西郡公。馮家在北魏王朝雖然算不上十分顯赫,但也很有權勢。

如同中國古代那些非凡人物誕生時天降祥瑞一樣,傳說馮氏降臨人間的時候,馮家的內室閃出一道神光,異常明亮。

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馮氏的父親馮朗和母親王氏十分驚喜,甚至比日夜盼望得到男孩的心情都更為興奮,因為他們似乎從這道神光中看到了家族未來的錦繡前程。

不論載入正史的這段傳說真實與否,這位伴隨著神光降生的女嬰,後來確實為馮家帶來了無限榮耀,使一度衰敗的馮氏家族再次達到鼎盛時期。

馮氏出生之時,距祖上建立的北燕滅亡已有六七年的光景。魏太武帝拓跋燾也已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並與南朝形成了對峙之勢。

馮氏出生後不久,哥哥馮熙就因叔叔馮邈戰入蠕蠕(柔然,居於陰山一帶的少數民族),被人帶著逃到氐、羌中生活,多年以後才找回。接著,馮家突然遭遇了飛來橫禍:父親馮朗因受一樁大案株連被太武帝下令誅殺了。按照慣例,馮氏因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沒入宮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馮氏在宮中得到了姑母馮昭儀的多方照應。

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13歲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選中馮氏做了貴人。這一年,馮氏只有11歲。公元456年,14歲的馮氏被文成帝立為中宮皇后。

馮後被立為中宮之主,除了她的聰慧與才貌外,也與她在宮中生活多年深諳宮內諸多關節有關。因為,宮中嬪妃要得正位中宮,必須先要手鑄金人,若能鑄造成功,則視為吉祥如意,若是鑄而不成,則妃嬪不能立為皇后,這在北魏歷史上屬於“故事”,也就是定製。

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文成帝死後第二天,年僅12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馮後被尊為皇太后。獻文帝即位後,由於貪權狂傲的太原王車騎大將軍乙渾欺凌這孤兒寡婦,陰謀篡位,北魏中樞政治又面臨嚴重的危機。

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早已胸有成竹的馮太后立即進行秘密佈置,定下大計,下令收捕乙渾,鎮壓叛亂。很快,令朝野上下怨聲一片的乙渾便被捕殺,夷滅三族。平定乙渾之亂,穩定政治局勢,馮太后表現出果敢善斷的政治才幹。接著,她再露鋒芒,宣佈由自己臨朝稱制,掌控朝政大權,以杜絕因皇帝年幼再發生朝廷遭奸臣憑凌的事情。

馮太后這次臨朝聽政,前後僅有十八個月的時間。她憑藉多年宮中生活的閱歷和非凡的膽識,穩定了北魏動盪的政局。

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翻開史籍,馮太后勇於改革的蓬勃英姿便會展當今後世讀者面前。這一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其深遠的歷史影響,正說明馮太后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六月,在馮太后的主持下,北魏仿效兩漢魏晉舊制下達了“班俸祿”詔書。規定在原來的戶調之外,每戶增調三匹、谷二斛九鬥,作為發放百官俸祿的來源。內外百官,皆以品秩高下確定其俸祿的等次。俸祿確定之後,再貪贓滿一匹者,處死。此法的實施,對普通百姓雖有“一時之煩”,但終能得到“永逸之益”。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馮太后又主持對地方基層組織——宗主督護制進行改革,實施了“三長制”。“三長制”即按照漢族的什伍裡甲組織的形式,重建北魏的地方基層機構,規定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鄰、裡、黨各設一長,合謂三長,由本鄉能辦事且守法又有德望者充任,負責檢查戶口,催徵賦役,管理生產,維護治安。任三長者,可優復免除一至二人的官役。

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馮太后見到李衝的奏疏,讚不絕口,便召集公卿討論。在馮太后的大力支持下,李衝的建議得以付諸實施。這樣,北魏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地方基層組織,既便利清查蔭附戶口,又確定了課徵賦稅的統一準則,防止那些企圖逃避賦役者再鑽空子,從而削弱了地方豪強的經濟實力,增強了國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權威。

馮太后採取的這些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次改革對於促進北方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北魏政權和拓跋部的漢化與封建化進程和推動拓跋鮮卑和其他少數民族與漢族的大融合,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她為北魏王朝的改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不愧為名垂千古的傑出改革家。

她11歲入宮14歲封為中宮皇后,從宮中女婢成為中宮皇后最快

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九月,49歲的馮太后死於平城皇宮的太和殿,諡號文明太皇太后。她臨終時,曾降遺旨,並書之金冊,安排了自己的後事。遺旨說:她死後,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務行儉約,其幽房設施、棺槨修造,不必勞費。陵內不設明器,至於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