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商會批馬 馬辦:根本不瞭解臺灣人想法

美臺商會批馬 馬辦:根本不瞭解臺灣人想法

馬英九於英國當地時間10月31日在牛津大學辯論社發表演說並回應“臺北法案”問題時,以“友好但缺實效”(friendly but inconsequential)來形容臺美關係,遭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指馬說法“錯誤且讓人憂心”。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2日傍晚發佈新聞回應,韓儒伯顯然根本不瞭解臺灣人的想法。

蕭旭岑表示,大多數臺灣人都支持與美國維持良好親近關係,但希望不要只是 “口恵而實不至”。

他指出,即使美方通過“臺灣旅行法”、“臺北法案”等多項友我法案,但事實上,目前臺美雙方的互動,完全沒有超越馬當局時期,包括陳水扁都質疑,即使有“臺灣旅行法”,“蔡英文還是去不了華府”,這不正是典型的“友好但缺實效”、“口恵而實不至”?若非如此,為何“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已連續3年停開,雙方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遙遙無期?

他說,蔡當局單獨押寶美國,不顧兩岸關係惡化,“邦交”國不斷快速丟失,錯誤的兩岸與“外交”政策造成的苦果,由全民承擔。蔡英文無法改善兩關係,認為只要仰賴臺美關係友好,就能走出“外交”困境,根本是自欺欺人。臺灣人民需要的是一個雙贏乃至於多贏的對外關係,而不是片面選邊或失衡的關係。

蕭旭岑指出,馬英九說臺美關係“友好但缺實效”是點出問題,希望蔡當局能改弦更張,調整對外政策,讓FBI(friendly but inconsequential)變成FAO “friendly and operative”(友好而有實效)。更重要的,還是要改善兩岸關係,承認“九二共識”,雙方面對面協商,恢復雙方互信,才是務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