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山陰縣----歷史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山西朔州山陰縣----歷史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山陰縣位置圖

山陰縣隸屬於山西省朔州市,總面積1657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人。山陰文化底蘊深厚,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經歷漢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擊瓦剌等大小的戰爭4700多次。戰國的李牧,漢代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唐朝的薛仁貴,宋朝的楊家將等,都曾在這裡戍邊守土。

一、歷史沿革

1、唐為馬邑縣地,遼置河陰縣,初屬朔州,後屬應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山陰縣,治今縣南故驛村北。金貞祐二年(1214年)升為忠州,屬西京路。

2、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併入金城縣,後於今山陰城復置山陰縣。明、清均屬大同府應州。

3、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37年縣治移至今址。

4、1949年屬察哈爾省雁北專區。1952年改屬山西省雁北專區。1958年與應縣併為山陰縣,屬晉北專區。1959年恢復原制。1961年復屬雁北專區。1967年屬雁北地區。1989年屬朔州市。

二、地名來歷

因縣境在佛宿山之北得名,清光緒《山西通志》:“遼河陰縣,以縣在桑乾之南。水南曰陰,故曰河陰。其後更名山陰,以在復宿山之北。”復宿山即佛宿山。

三、風景名勝

山西朔州山陰縣----歷史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1、明長城。山陰縣境內的長城屬內長城,是山西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段。它東起新廣武,西接代縣分紅嶺,依恆山之陰連接著內長城東段18個重要隘口,全長5.3公里。

山西朔州山陰縣----歷史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2、廣武城。廣武城是明長城山西鎮重要關堡。位於山西省山陰縣境內。廣武堡有新、舊兩座,新城緊傍長城而築,舊城在新城西,居長城之外。廣武舊、新兩城是研究國家軍事史的重要實物資料。2006年05月25日,廣武城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朔州山陰縣----歷史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3、漢墓群。在新廣武城北一片廣闊平原上,散佈著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墳土堆,墳土堆連綿起伏,當地群眾稱為“謊糧堆”。整個漢墓群佔地7.5平方公里,現已標定墓冢294座。236號是最大的墓冢,佔地4畝,高約20米。這是中國發現的最大漢代墓群,對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被正式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朔州山陰縣----歷史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4、化悲巖寺。化悲巖寺,名曰碧巖禪寺,又名化悲廟,俗名羊馱寺。位於山陰縣後所鄉辛立莊村西南3千米處,距縣城35公里。始建於北魏時期,幾經滄桑,幾度重修,漫漫的歷史給這片神奇的土地沉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凡民間廟像,這裡幾乎應有盡有,正如民間傳說“人無全人人,化悲廟有全神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