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十一月到來,各大平臺第四季度的綜藝佈局也逐漸明朗。既有《明星大偵探》《幸福三重奏》《跨界歌王》等綜N代強勢迴歸,也有《舞蹈風暴》《嗨唱起來》等全新亮相的節目。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新節目還是老綜藝,大家都以節目形式為突破點,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新。尤其是《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嗨唱轉起來》《我們的歌》等以同題材正面對壘的綜藝,更是用形式為內容賦能,使節目呈現出耳目一新的觀感。

外表華麗:”更炫目,更高級了!“

翻看網友們對最近上線的一系列綜藝的評價,其中有不少人都提到了“高級”一詞。確實,從化繁為簡的屏幕花字、精心定製的節目特效,一直到字字雕琢的後期文案,國內綜藝製作越發用心精緻。但這些優點往往在戶外真人秀中凸顯得更加明顯,而對於場地侷限的棚內綜藝來說,“高級感“則依賴於舞臺的各方各面。

1. 舞臺空間分割

就像花朵分團錦簇才能得到引人注目的奼紫嫣紅一樣,舞臺也需要空間的切割來使節目中的環節更加突出,看點更為密集。

在傳統的舞臺,人們總是將主持嘉賓、觀眾作為簡單的二元空間分割,抑或是增加評審席、旁聽席使敘事性更為豐富。如《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等經典的選秀節目,又如《蒙面歌王》《我想和你唱》等一系列強互動綜藝。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但在最近的綜藝中,舞臺空間似乎並不像之前一樣涇渭分明,甚至形成了幕後即臺前、場上若臺下的和諧感。

比如在央視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中,舞臺被搭建為立體的場景庫,切割成縱橫不同的號位。同時,以鏡頭切換代替傳統的上下臺換幕,使演員在同一空間完成不同的情節演繹。在胡歌、劉濤演繹的《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電波暴露、敵人搜捕、李俠犧牲等緊張激烈的情節都在同一個舞臺不間斷上演,撥動每一位觀眾的心絃。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分割舞臺空間,還原多樣情境,這樣的概念在《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跨界歌王2019》等節目的表演環節中同樣得到了應用。如《演員請就位》中直接打造和原片完全1:1的實景華容道,在給觀眾、評審最身臨其境的視覺震撼的同時,也使舞臺內容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2. 多環節敘事

除了從舞臺空間的物理分割使節目元素更為豐富以外,從環節入手,增加節目的可看性也成了近批綜藝的典型風格。比如在《遇見天壇》中,節目會用嘉賓表演的短劇視頻來還原歷史情境。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一方面,活靈活現的表現確實能使定格的歷史照片更為生動;另一方面,嘉賓的表演也為節目增加了許多的話題。如李沁飾演林徽因時的民國風情、關曉彤化身滿清格格的古裝扮相等等,都成為節目播出後網友熱議的對象,有的甚至衝到了微博熱搜前列。

《故事中的中國》直接採用這種半訪談半表演的環節,挖掘故事深度。董卿先是邀請到現實中相關的故事人物落座臺上,展開對話。訪談結束,訪談臺從場上旋轉至臺下,訪談嘉賓變為觀眾,等待臺上演員帶來故事的全新演繹。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在《跨界歌王2019》中,之前的點評環節直接被替換成了表演和觀眾的“圍爐夜話“時間。

跨界歌手演唱結束後,直接走向舞臺對面的弧形區,與汪蘇瀧、沈騰這些合夥人和體驗官圍坐在一起,以聊天代替對內容的點評,將歌手演唱背後的故事和立意展現出來,呈現出一種直面觀眾的可視化、具體化的訪談結構。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其實乍一看,這些環節的出現都與節目本身展示的主要內容有些不搭。但一整場節目下來,觀眾並不會覺得突兀,甚至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其原因就在於,創新的環節使不同的舞臺有連續、不同的故事有鋪墊,增加了整個節目故事在起承轉合上的合理性。

3. 黑科技加持

不過,無論多大膽超前的設計,都需要技術的支持。

比如湖南衛視《聲臨其境》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玩法就藉助了時下流行的全息投影技術,又如其去年推出的音樂創演綜藝《幻樂之城》,也是用現場直播技術達到“錄製版本即是播出內容”的無剪輯、全沉浸式觀演舞臺。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此次《演員請就位》中,導演與觀眾視角下影視行業生產鏈條的呈現,也是藉助了《幻樂之城》中的直播技術,達到鏡頭表演、導演監視器、現場屏幕之間的實時傳送。

在《舞蹈風暴》中,令觀眾大為讚歎的舞者“風暴時刻”則是通過遍佈在圓形舞臺的90臺攝像機,在名為“時空凝結”的軟件系統操作下,用14秒的時間自動生成流暢、無抖動的視頻效果。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據悉,這款自帶防抖算法是由湖南廣播電視臺自主研發,完美適用於《舞蹈風暴》的節目概念。未來這款算法還將應用於128臺甚至於更多攝像機,帶來更炫酷震撼的“風暴時刻”。

在《嗨唱轉起來》中,節目組將舞臺設計成可移動的圓形轉盤結構,以達到觀眾沙發客控制表演者時間的互動玩法;而在《我們的歌》中,則通過舞臺機關來支撐新、老音樂人隔空對唱、互選配對等創新賽制。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內裡精巧:賽制激烈化,強互動

全沉浸的舞臺空間、豐富的唱演訪談環節、技術的加持…….這些滿滿“高級感”的外表其實並不是近期才出現在各大綜藝中。去年,湖南衛視《幻樂之城》幾乎集齊了所有花哨元素,甚至一度被喻為“國產綜藝的先鋒”。但遺憾的是,《幻樂之城》並沒有拿下理想的收視成績,甚至一路從0.8降低至0.4,成為當季的收視谷底。

而反觀近段時間備受關注的《主持人大賽》,環節簡單、場景單一,僅是殘酷嚴苛的賽制便吸引了眾多網友的激烈討論,稱其為“神仙賽制”“神仙打架現場“等等。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由此可見,除了舞臺、環節這些外在的花哨好看,節目內在的賽制、編排同樣是吸引觀眾的重要法寶。如《舞蹈風暴》中,“風暴時刻“不僅僅是選手們的炫技時刻,更與舞者的去留生死相關。不少舞者都是在被全票否定後,通過“風暴時刻”打動評審逆風翻盤。

有趣的是,近期節目的賽制在激烈化的同時,也沿用了以往綜藝中的某些套路,使節目呈現出“混搭”的風格。如《舞蹈風暴》中,即使是不同風格的舞種,也採用了說唱、街舞綜藝中的Battle賽制,使節目故事衝突更為激烈。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首發召集八位重量級挑戰嘉賓分四組演繹同一影視片段,最終通過現場投票的方式產生排位淘汰。最終,淘汰的演員離場,新演員登場補位。

這種有“輸”有“贏”的賽制,使老戲骨和新演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極致的演技對決。不少看完第二期的觀眾感嘆:這不就是“演員版”的《我是歌手》嗎?只是少了個一宣佈成績就喝水的導演罷了~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另一檔演技垂直類綜藝《演員請就位》,賽制則更為複雜。一開始演員按個人意願選擇導演陣營,隨後通過該組導演“試戲”考核進入雙向選擇環節。在這個選擇與反選的過程中,當組導演的提前選擇權、剩餘三位導演的選擇又形成衝突點,使整個節目撲朔迷離。

如上週節目中,不忍錯失好演員的陳凱歌當場發飆吐槽賽制,說:“在一種精彩的表演面前,規則算個屁!”不得不承認,這樣殘酷激烈的賽制為節目提供了足夠的看點和話題討論度。《演員請就位》也憑藉其“熱搜體質”從眾多綜藝中脫穎而出,成為近期當之無愧的爆款綜藝。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除了緊張激烈以外,也有綜藝利用賽制將整個節目氛圍玩得更加歡脫。

在謝娜、羅志祥主持的《嗨唱轉起來》,演唱者只有收到三人的滿意才能進入觀眾評分環節,80%的觀眾滿意才能留下來進入最終嗨唱。為了調動全場積極性,演唱者選取一首首節奏歡快、耳熟能詳的“神曲“,再加之謝娜、羅志祥耍寶的主持風格,整個節目現場就像是一個大型的KTV現場。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又如新一季《親愛的客棧》中,劉濤將員工招聘改為考核制,使原本節奏悠閒的慢綜藝多了許多故事的幽默感。如張翰扮演顧客花式刁難馬天宇,#承包魚塘#等玩梗穩穩戳中觀眾笑點,讓人忍俊不禁。

要面子好看,還得裡子有趣,這種內外兼修的模式似乎已經成為時下各大綜藝最熱門的發展趨勢。其中,《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這些原本板正的文化類綜藝更是率先扔下“偶像包袱”,用舞臺劇、音樂等新元素調節題材本身的沉悶節奏,使節目更具有活力。

越來越“高級”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好看了嗎?

文化類節目都在主動求變,更不要說音樂類、演技類這些追求娛樂性的節目類型了。

總的來說,不管節目創新出多少花樣,都是為了增強節目的敘事性,使節目更有看點。而正是有了這些內容,才能強化觀眾與節目的互動,將關注度轉換為流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