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靈石縣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總面積1206平方公里,總人口2萬。靈石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稱號,進入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城市行列。

一、歷史沿革

1、隋初屬平昌縣(今介休市)。開皇十年(590年)割平昌縣置靈石縣,屬西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屬呂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屬汾州。

2、金貞祐三年(1215年)改屬霍州,次年復屬汾州。元改屬。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改屬汾州府,四十三年改屬平陽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屬霍州。

3、1914年屬河東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

4、1948年屬榆次專區。1958年靈石、介休、孝義三縣併為介休縣。1961年三縣分治,恢復靈石縣,屬晉中專區。1968年屬晉中地區,1999年屬晉中市。

二、地名來歷

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靈石隕石

隋開皇十年,文帝“巡幸開道,得瑞石,遂於谷口置縣,因名‘靈石’。”。一說,相傳大禹治水在此“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

三、風景名勝

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1、靜升古鎮。地處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丘陵地帶。東眺綿山,西望汾河,北與介休接壤,南與本縣馬和鄉交錯。周邊溝壑縱橫,層層梯田,海拔900餘米。其地形有似雙乳,高不露風,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產富庶。

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2、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 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宏大,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

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3、石膏山。是太嶽山的主峰之一,位於靈石縣城東南35公里處。石膏山是山西名山,歷史悠久,自然環境優美,古代就被作為傳統遊覽觀賞地。明未清初,傅山先生曾落墨“山林野趣”,成為千古絕唱。

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4、紅崖峽谷景區。位於靈石縣馬和鄉境內,集險、秀、雄、奇、幽於一體,天成勝境,景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茂密,草甸坦蕩,風景秀麗,被國家林業局授予“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

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5、介林。是三晉名賢介子推的墓地,位於靈石縣馬和鄉張嵩村東,總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春秋,興起於秦漢,鼎盛於隋唐,是三晉清明寒食文化之鄉、忠孝文化聖地。

山西晉中靈石縣----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6、資壽寺。座落在山西省靈石縣城東十公里的蘇溪村。東臨綿山,西傍汾河,古樹交蔭,風景秀麗。這處寺廟,創建於唐代,重建於宋代,在金代又遭破壞,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