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電視臺健康頻道:飯後半小時應該做什麼?

吃完飯,你會坐在沙發上喝杯茶、看電視?還是躺下休息一會兒?

我們常說,飯後半小時是養生的“黃金時間”,調養好了不僅有助於食物消化,還對身體很多器官都有好處。

早餐後半小時

早餐後半小時,我們可以按摩膝蓋。

中醫認為,早晨7~9點主胃經,胃經在中醫經絡裡被稱為“長壽經”,它會經過膝關節。

所以在早餐後20分鐘左右,用雙手反覆摩擦膝關節,可以使胃經通暢。

此外,在按摩膝蓋之餘再敲打一下小腿外側的穴位——足三里穴,對腸胃消化非常有益。

足三里穴的位置在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三寸的地方。

午餐後半小時

午餐後半小時適合喝杯酸奶。

首先,酸奶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能促進腸道蠕動,提高腸胃的消化能力,為腸胃添動力。

其次,酸奶還富含鈣質,飯後半小時左右喝杯酸奶,有助於保護骨質。

有條件的話,午飯後半小時睡個午覺,有助於緩解精神壓力、提高記憶力。

如果不能午睡,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做舒展運動,伸伸腰、踮踮腳尖,或是做幾個深呼吸,都有助於改善精神狀態。

晚餐後半小時

晚餐後半小時不要急著散步,以免影響消化和吸收,按摩腹部也是很好的養身動作,飯後適當按摩腹部可以令津液流通。

現代醫學也表明,用掌心圍繞肚臍順時針、逆時針交替按摩,有利於促進腸胃道蠕動,加快食物消化速度,同時可以刺激大腦的神經系統,有很好的健身防病功效。

飯後別做這些事,健康自來

1

喝濃茶

濃茶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茶葉中的單寧酸結合形成沉澱,影響蛋白質吸收。飯後至少半小時後再飲茶,量也不要太多。

2

吸菸

飯後人體處於消化吸收的狀態,全身血液循環和基礎代謝加速運轉。煙本身含有六百多種有害物質,這個時候吸菸,要比平時吸菸的危害要高出很多。

3

大量喝水

飯後立刻大量飲水會稀釋胃液,減緩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引發腹脹等不適。如果覺得飯後口乾難忍,可以少喝一點。

4

吃水果

飯後胃已經處於被食物填滿的狀態,血糖也逐漸上升,立刻進食水果不僅會影響食物正常消化,還會使血糖升得更快。

5

唱歌

剛吃完飯,身體中的血液多集中在胃部,大腦處於缺血狀態,此時如果唱歌,會增加大腦的興奮度,導致胃部缺乏血液供應,影響正常消化。

6

開車

飯後大腦缺乏血液供應,身體反應能力也會跟著下降,馬上開車極易引發錯誤操作,或發生緊急情況時反應遲鈍。

7

運動

飯後胃感覺到了脹滿,營養卻還沒被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於“飢餓”狀態。

如果此時匆忙起身而走,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