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玩唱鳥的鳥友有福啦。如何調教出一個優質的唱鳥的經驗在這裡

通過不斷的學習觀察畫眉鳥飼養的階段,我發現想讓生頭畫眉儘快上性,達到亮籠大叫,陪母養法是個非常好的方法,值得大家學習,省卻大量的時間精力,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具體的方法如下,首先你要有一隻不錯的母鳥,所謂不錯的母鳥,就是不要整天BBB的叫,而是能夠和公鳥互動交流發電報的母鳥,母鳥選擇的好壞,往往關係到陪母成功的時間長短,選擇母鳥的時候,儘量選擇那種叫聲比較小,體型相對秀氣的母鳥,叫聲選擇那種叫起來比較小的母鳥,母鳥的叫聲有BBB和呱呱呱的兩種區別,如果發現母鳥的叫聲呱呱呱的,那選擇放棄,反正母鳥才10塊錢一個,陪母飼養的效果不太好。

喜歡玩唱鳥的鳥友有福啦。如何調教出一個優質的唱鳥的經驗在這裡

其次是選擇公鳥,在選擇公鳥的時候,只要你的目的是以唱鳥為主,那外觀體型就無所謂了,選擇餘地就非常大,簡單來說,選鳥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的以唱鳥為主,只要注意毛的軟硬就可以,相對來說,毛軟的鳥更叫適合做唱鳥。

在去鳥市買鳥的時候,根本無所謂是生頭,還是回籠的熟鳥,其實二手的熟鳥可能更好一點,因為多數熟鳥在以前的主人手上,已經基本服籠了,甚至根本就不怕人了,只不過由於傳統的飼養方法錯誤,導致鳥回家以後,怕鳥不怕人,就是死活不開口,就像我朋友養了一隻畫眉,買的時候的確是叫的,結果回家以後,死活不叫,養了兩年多都不叫,拿來我家以後,第二天就開始叫,一週就開始大叫,叫到你心煩。

如何區別生頭與熟鳥,其實通過觀察我們很容易發現兩者之間的區別,生頭的嘴看起來往往比較漂亮,基本都是沒有嘴峰的,但是人不能靠近,如果靠近籠子的話,那麼生頭就會撲籠,或者在籠子裡亂蹦,顯得非常的怕人,還有的鳥,尾巴有一半是斷的,但是沒有扭曲的形狀,如果尾巴沒有扭曲的形狀,那基本可以斷定是在排籠中掃尾,把尾巴掃斷了的,這種鳥的毛就相對較硬,可以做唱鳥,但如果嘴型各方面配合的比較的好的話,則更適合做鬥鳥。

喜歡玩唱鳥的鳥友有福啦。如何調教出一個優質的唱鳥的經驗在這裡

而回籠的熟鳥,往往都是不叫的,即使你放母音,可能都不會跟著叫,但是這種鳥站在跳槓上,往往非常的穩重,即使你靠近,甚至把籠子提在手上,他都不會慌亂,而且這種鳥往往都有一點嘴峰,如果嘴峰比較厲害的話,可能有交嘴雀的形狀,或者是拱橋嘴的形狀,這都是在籠中長期飼養落性的緣故,一般來說,形成交嘴雀或者拱橋嘴,多數都是飼養了一年以上的鳥,如果鳥的上嘴殼出現兩三毫米的嘴峰,而且又不怕人的話,那麼最少在籠子已經有半年以上的時間了,大多數可能都有一退以上的時間了。如果鳥有一點點很短的嘴峰,而鳥又很怕人的話,可能是在鳥販手裡飼養了一兩個月的時間以上,因為長期餵養小雞料出現的嘴峰。

還有一點,就是在選鳥的時候,無論是生頭還是回籠鳥,都要注意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在籠中的表現,儘量不要選擇那種撲籠的時候往籠門上方撲籠的鳥,往下跳的比往上跳的更加好一點,因為如果往上跳的,往往容易出現仰頭問題,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直接開籠門放生了。

如果只是單純的養唱鳥的話,我個人認為選擇回籠的熟鳥比較適合,因為熟鳥已經多數都不怕人了,更加節省時間,所謂畫眉窮三家富一家的道理就在這裡,很多鳥換了好幾個主人,往往都不叫,結果到最後一個玩家手裡,突然就上性大叫了,道理就在這裡。

畫眉沒性是個草,有性是個寶,所以我建議養唱鳥的話,不要在意是不是回籠鳥,根據我的觀察,市場上往往回籠鳥的價格比生頭的價格更加便宜,飼養方法得當的話,開叫更快,我朋友兩年多不叫的鳥,到了我家前後只有一週時間,就已經上性大叫,現在拿在手裡,已經可以在手上扇翅、啄手了,掛在那裡,連續叫個幾十分鐘根本不是問題。

如果你手上已經有一隻比較好的母鳥了,那就可以去鳥市選公鳥了,公鳥買回家以後,首先要讓它好好的休息,熟悉家中的環境,不要急於遛鳥,在沒有開叫的情況下就去遛鳥,往往是死路一條。

喜歡玩唱鳥的鳥友有福啦。如何調教出一個優質的唱鳥的經驗在這裡

公鳥回家以後,如果是生頭的話,當天就要加水加食以後,直接閉籠放在無人打擾的地方,儘量保持安靜,與母鳥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但是不要見面。

如果買回來是熟鳥的,建議打開一面籠衣,打開籠衣的方法,不要打開正面的籠衣,我的方法是四亮籠的籠衣,關閉正面籠衣,然後用剪刀剪開側面的籠衣,打開側面籠衣,把鳥放在陽臺上,打開籠衣的一面對著窗戶外面,不要對著室內,然後與母鳥的距離保持一米左右吧,具體多少,看個人的居住環境而定,總之第一天距離不要太遠,按峰哥的說法,30公分左右最合適,直接敞開籠衣,也許第二天早上五六點鐘就會給你驚喜。

如果是生鳥的話,暫時不要打開籠衣,兩天後給公鳥洗澡、換食,然後打開籠布的一面,我感覺用方籠飼養的話,最好是打開側面籠衣的一面,如果鳥特別怕人的話,籠衣不要打開太高,打開5到10公分即可,依舊對著陽臺的外面,不要對著室內,每天中午前後,可以讓公鳥見到母鳥一兩分鐘,如果公鳥已經開始叫了,那晚上就不要再把母鳥放在公鳥的旁邊,我的做法是白天把母鳥放在公鳥的附近,但保持兩三米的距離,讓公鳥能感覺到母鳥的存在,而下午則把母鳥拿到北面的陽臺,儘量不讓公鳥感覺到母鳥。總之隨著公鳥叫聲不斷的延長,母鳥陪伴的時間就越要縮短,儘量只養一隻公鳥,不要貪多。一般來說,如果是養叫雀的話,無論生頭還是熟鳥,十幾天肯定是開叫了。

公鳥一旦開叫,陪母的時間一定要縮短,保證公鳥母鳥每天能見一面就行了,然後間隔的距離越遠越好,如果陪伴的時間太長了,你就會發現公鳥會開始咬尾了,那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了。

如果家裡實在沒有母鳥怎麼辦,也無所謂了,公鳥買回家以後,無論生頭還是熟鳥,網上找點母鳥的MP3播放,一般來說,播放MP3,你要多準備幾個母鳥的叫聲,看你的公鳥對哪一個叫聲有反應,如果發現某一個叫聲有反應,那下次就主要以這個聲音為主,播放母音的時候,有一個要點,就是不要一直的播放,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多播放幾次,只要公鳥叫了,就立刻停止播放,歇個幾分鐘,然後再播放一次,每次播放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保持十秒到20秒鐘即可,如果發現公鳥每次播放都能跟著叫的話,就要開始減少播放母音的次數,一般每個小時播放一次,每次20秒鐘之內即可,播放頻率不要太高,播放時間不要太長,把握好節奏即可,如果我們在逗鳥的時候,毫無節制的播放母音,一般三五天下來,我們就會發現,公鳥是叫了,但是換食的時候會發現,你的公鳥開始咬尾了,這都是毫無節制播放母音引叫的惡果。

如果你發現你的畫眉已經開叫,但是出現了咬尾的現象,也無需驚慌,只要停止母音播放,一般來說咬尾的問題就自動消失了。

當我們發現公鳥開始連續叫的時候,就可以混雜公鳥的叫聲了,一開始音量不要太高,播放時間不要太長,只要每次播放十幾口就足夠,激發公鳥的鬥志,養成公鳥一旦聽見公鳥的叫聲,就開始鳴叫頂口的現象。如果發現你的畫眉在播放公鳥的叫聲能跟著開叫的時候,恭喜你,你的畫眉裡連續小叫、出花就不遠了。

如果家裡有繡眼的話,最好在畫眉的旁邊放一隻或者兩隻會小敘的繡眼,當繡眼小敘的時候,往往畫眉也會跟著繡眼嘰裡咕嚕的小敘,慢慢的畫眉小敘的聲音就會變唱,聲音會逐漸的變大,有時候能小敘幾十分鐘,直到音量逐漸加大,變成花叫。

這裡是我這幾年養畫眉的經驗,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在畫眉沒有大叫的情況下,始終不拿出去到鳥場遛鳥,也不到沒鳥的地方單溜,因為我以前養的畫眉,在家的時候還能叫一叫,結果到了鳥場一聲不吭,越溜越糟糕,最後連在家裡都不怎麼叫了,後來乾脆不溜了,反而在家裡叫的很歡,叫到耳膜都震的難受的地步。

喜歡玩唱鳥的鳥友有福啦。如何調教出一個優質的唱鳥的經驗在這裡

無論是陪母還是母音引口,都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日落前的兩個小時就不要讓母鳥靠近公鳥,或者不要再播放母音了,因為鳥有歸山性,黃昏的時候,生頭鬧的往往比較厲害,如果再聽見母鳥叫,服籠程度會變差,也容易引起啄頂仰頭咬尾的毛病,所以日落前兩小時就不要再陪母播放母音了。

以上就是我跟峰哥學習陪母和我自己用母音引叫的方法,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試一試,總而言之,陪母是最快開叫的方法,母音也是相對有效的方法,一般來說,兩個月內,都能使畫眉上性大叫,大叫以後才是你出去遛鳥的時候,如果在家都不能大叫,見人如見鬼,那出去以後,基本都是一聲不吭,越溜越無趣,最後的結果就是低價把鳥賣了,或者直接放生。

陪母或者用母音的最大風險只有一個,就是引發畫眉的咬尾,如果一旦發生咬尾,也沒必要害怕,說明陪母或者母音引叫過度了,減少陪母的時間,降低母音引叫的次數就是了,如果心急,可以直接把尾巴拔了,一般來說,5月份之前發生咬尾,拔掉剩餘的尾巴,尾巴會在45天之內長出來,但過了5月以後再拔,可能也長不出來了,要等到換毛才能自己長出尾巴。如果你覺得有沒有尾巴都無所謂,那就等到換毛的時候,讓鳥自己換毛,這樣不容易使畫眉受驚防止仰頭,反正畫眉已經開始大叫了,還有什麼關係?

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到你的鳥友可以點贊轉發支持一下小蔣。謝謝大家。

以上純屬小蔣個人結合鳥友分享經驗總結而出。只可借鑑。如果鳥友有更好方法多多留言討論。歡迎鳥友關注小蔣一起交流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