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2019年了,我們卻還在聽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說起這兩年的華語樂壇真是讓人一言難盡,不僅沒有出現像周杰倫那樣橫掃同輩的絕世歌手,甚至連整體的水平相較以往都在下滑,很多時候人們除了爆紅的網絡神曲外,可能連聽都沒聽過新生代歌手的全新作品,這樣的窘況讓整個華語樂壇都面臨著斷層的危機,不少人表示明明已經2019年了,但是自己卻還在聽2009年甚至1989年的歌曲。

為什麼都2019年了,我們卻還在聽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那麼究竟是以前的歌曲魅力太大讓人無法忘懷,還是新出的歌曲影響力太小,聽眾記不住呢?其實筆者認為或許兩者皆有一點。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從1989年前後一直到2009年,華語樂壇都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區間,在這個時間段裡出現了像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周杰倫等一眾頂級歌手,他們的影響力甚至已經突破了國際限制,席捲整個亞洲成為當之無愧的流行天王。

為什麼都2019年了,我們卻還在聽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尤其是2000年左右橫空出世的周杰倫,他所帶來的改變是顛覆性的,不僅結束了港式情歌的統治,更是讓原創歌曲成為了歌手們的標配,一個嶄新的華語樂壇應運而生,而在這樣的大局勢下像林俊杰、王力宏、胡彥斌等等原創歌手紛紛開始崛起,當年的《江南》《蓋世英雄》《訣別詩》更是火得一塌糊塗,即便到了現在依舊是難以超越的經典作品,被無數人收藏在播放列表裡。

為什麼都2019年了,我們卻還在聽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而在2019年的今天卻見不到如此盛世,似乎歌手們都開始為神曲做準備,一首歌的創作不再是飽含深意和情感,反而更傾向於將噱頭、當下的流行元素等等混雜在一起,比如《生僻字》就利用廣大聽眾的民族情懷狠狠火了一把,而之後的各類古風、旋律說唱歌曲都是如出一轍。

為什麼都2019年了,我們卻還在聽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說實話如果是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2019年的我們,卻還在聽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了,這兩者之間實在是有太大的差距,比如當年張學友一首《吻別》火爆大江南北,很多人聽了幾十年依舊覺得婉轉動人,可現在的神曲即便火透半邊天也架不住多幾次的賞析,不知道你是否也是這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