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建地月空間經濟區!未來年產值將達10萬億美元以上 分三個階段開展

今年初“嫦娥四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在月球生物實驗、月球探測工程等方面屢獲成果。而最近,我國月球探索又傳來一個重磅消息——建地月空間經濟區!

10月3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2019年CALT論壇上透露,中國將力爭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地月空間經濟區,專家預測到2050年前後,中國每年在地月空間經濟區的總產值可以達到10萬億美元以上的規模。

中国将建地月空间经济区!未来年产值将达10万亿美元以上 分三个阶段开展

包為民在報告中表示,未來中國地月空間的經濟總產值潛力巨大。中國必須發展出高可靠、低成本、航班化的進出空間運輸系統研究,力爭在2030年完成基礎問題研究,突破關係技術;在2040年建成高可靠、低成本、航班化的航天運輸系統,到2050年左右建成地月空間經濟區。

地月空間指的是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空間,最核心的就是地球到月球之間的空間運輸能力。包括近地空間、月球引力空間和地月轉移空間。

中國專家設想的是建立一套類似於公交系統的分階段運輸地月空間運輸體系,可以分為近地軌道運輸系統、地月轉移運輸系統和月面起飛與著陸運輸系統。

包為民展示了建成地月空間經濟區的分階段路線圖:第一階段,進一步提升基礎空間能力,降低成本;第二階段,建設航班化運輸系統,建立天地往返的地月空間運輸體系,初步建成空間經濟區;第三階段,2045年全部建成經濟區。

月球探測如今已經成為全球熱論的話題。新一輪月球探測更注重科學驅動和新技術的應用,旨在獲得新的科學成果,探測器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全、壽命更長。90年代以來的月球探測活動呈現出科學目標明確、參與國家眾多、規劃長遠、成功率高的特徵。

中国将建地月空间经济区!未来年产值将达10万亿美元以上 分三个阶段开展

目前,全球各國均在積極進行登月探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世界共實施了116次無人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月球飛越、環繞、著陸、巡視和採樣返回探測。

中国将建地月空间经济区!未来年产值将达10万亿美元以上 分三个阶段开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