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完全智能化後的人類生活狀態會是什麼樣子呢?

送到家多久


展望未來,人人都會有的福利,在智能度假城樂不思蜀……

未來,在大部分行業,人工智能機器人上崗並取代了人類,那人怎麼辦?

給人工智能提供數據!

數據就是人工智能的食物,人工智能將和人類互相養活!

人工智能包辦養殖、種地及各種生產、製造、運輸、配送……

到時候,各國政府會希望人們不要在外面惹事生非,不要干擾到機器人的工作,儘量待在房子裡,這樣還可以降低對地球資源的消耗。於是,各國政府讓人們自由選擇,要麼和以前一樣,去辛苦地上班;要麼簽下協議,去享受各種福利。人們按照協議要求使用一些可穿戴設備,給人工智能提供各種數據(數據主要用來完善機器人),只要保證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待在房子裡,就可以靠積分換取食物、衣服、手機、電腦、房子……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自願的。一切新事物總要有個適應過程,一開始只有少數人可以享受,最終會普及到多數人。等人數多了以後,未來會建造或劃撥專業的“度假村”或“度假城”,人們會得到更多的自由空間。

最終全世界都會實現對普通人的“圈養”。

“圈養”是一種福利,這是自願的,而不是被強迫的。要簽訂福利協議,要遵守智能計劃經濟和智能計劃生育的條款,少生或不生,不浪費社會資源,不給社會添亂,那麼就有很多相對應的福利。這時候,機器人伴侶已經發展到了第八代,各種各樣,可以提供比真人還好的體驗。一個不夠?配十個!反正衣、食、住、行、玩樂、養老都可以滿足,大多數普通人樂意在設施齊全的“度假村”或“度假城”裡過著被“圈養”的生活。

“圈養”和“做有意義的事”並不衝突!“圈養”時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但是很多人被“圈養”後就逐漸變成了無用之人,從此沉淪下去,活著沒有意義(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無用之人的出現讓其他人意識到,一個人的社會屬性的衡量標準,會從物質、金錢維度上升到精神層面維度。誰能夠更好的自我實現並帶動其他人自我實現,誰的社會屬性就更優秀!這樣的人就是有用的人,特點:有意思、有品位、有創造性、有領導力、會講故事、可以跨界整合、明白人生的意義與使命。

無用之人就算去上班,都不一定會賺到和“圈養”一樣的福利水平,因此他們會繼續選擇享受“圈養”福利,然後被自然淘汰。如果不想無所事事地等死,那麼除了在現實世界中苟活,還可以到虛擬世界中得到快樂和安慰。在虛擬世界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任何夢想都可以實現,所想即所得。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覺,在美夢中如果被人叫醒,會感到很失落,甚至很生氣,很想再回到美夢中。因此很多人寧願呆在虛擬世界裡享受,也不願醒來。他們已經醒不來了,誰去提醒他、叫醒他,很有可能會招來他們的一頓罵。在手機流行的時代,很少有人可以拒絕手機,一天不用手機就難受,十天不用手機就要上吊,甚至發生了小孩因為被家長沒收手機而跳樓的事,而虛擬世界比手機更吸引人!其實,手機給人提供的世界也可以算是一種很簡單的虛擬世界。隨著手機的發展,手機聽筒就像殘疾人戴的微型助聽器(集成電池)一樣,安裝在耳朵裡,屏幕是使用集成電池的柔性屏幕,手機的主要部件在“雲端”。再後來,就是人機一體的時代了,隨時隨地都可以連接全息投影,把它當作屏幕,就像我們現在連接WIFI一樣簡單。最後,就到了用意念操作的階段,手機已經集成到虛擬世界裡了,人們直接登錄虛擬世界進行面對面交流、看新聞、玩遊戲。

這時,現實世界由機器人負責幹各種工作,而很多人類正在向“殘疾人”、“植物人”進化,往那裡一躺,就什麼都有了。人們要早作考慮,是做享受虛擬世界的植物人,還是做掌控虛擬世界的神?以後是一直在宇宙輪迴中被主宰,還是要創造宇宙、主宰宇宙?

只有極少數人思考人生,選擇成聖、成神之路;大部分人在虛擬世界中為所欲為,陷入墮落之門。這是一個不努力覺醒,就永遠醒不來的時代,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覺醒的機會,很早就被人工智能標記為無用之人,然後被引導到虛擬世界中醉生夢死、永遠沉淪,根本沒有提升自我和修為自我的機會,根本沒有轉世為人的機會。因為思想高度決定時空進度,認知模式決定軀殼種類!從前有一句話叫:“很多人三十歲時就死亡了,只不過在七十歲才被埋葬而已。”這句話很快就會變成:“出生即被埋葬,甚至都沒有出生的機會(沒有轉世成為人類的機會)!”人身難得啊。和其他軀殼載體相比,人身修為提升自我很快,但是墮落起來也更快。人在墮落以後,就很有可能輪迴讀檔到野蠻人時代或成為動植物。

曾經,在工業社會之前的農耕社會,耕牛是很重要的勞動力,受到了很好的保護,法律規定不能殺牛,吃牛肉是重罪。古代印度為了保護牛,甚至說牛是神。而當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後,機器取代了牛,牛就只有挨宰的命運了,給人提供牛肉、牛奶和牛皮等。能在虛擬世界裡快活的無用之人的命運比牛的命運要好很多,他們有三種狀態:第一種是像植物人一樣躺在那裡,連接到虛擬世界。第二種是把肉身換成機械軀殼,這樣連接虛擬世界更為方便。第三種是完全進入虛擬世界,拋棄軀殼,把意識直接上傳到電腦中。這種狀態,也可以算是一種長生不老,因為只要用一天時間,就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到現實世界中數年的劇情。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只用一天就可以體驗一輩子的劇情。所有的劇情,都是投其所好,體驗最佳。

隨著換頭手術、意識傳送的發展,無用之人或許還有一點兒用,那就是給少數人提供天然的軀殼。這和神話傳說中人類挑選完美的身體,把它們獻祭給神靈,沒有什麼區別。當然,這是建立在無用之人自願拋棄軀殼的基礎之上。

如果不想成為無用之人、不想沉淪在虛擬世界中,如果想進入大同世界成聖成神,那就必須儘早喚醒沉睡的良知,尋找內心、明白自我,然後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在輪迴中繼續得人身;才有機會進入大同世界,逐步達到聖、神、宇宙的境界。

今後,所有城市上空都會盤旋著很多武裝無人機,地面上駐守著武裝機器人警察部隊,它們連接著各國的人工智能系統。人工智能隨時讀取每個人身體中的芯片,進行分析和預測,每天強制把數千個被人工智能系統標記的極度敗壞之人送到虛擬世界,以淨化現實社會的風氣!壞人在虛擬世界裡幹什麼都行,就是永遠都不能再回到現實世界!

等現實世界裡只剩下好人以後,大同世界就緩緩到來了!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精彩內容,如:《山海經》提到的上古中國三皇五帝統治盤古大陸全世界、史前文明、外星文明,甚至月球起源、宇宙起源及未來歷史進程(包括《推背圖》預言的中國人工智能“聖人”管理全世界、智能機器人戰爭、大同世界成聖、星際時代成神和神級外星人合作共贏)等各種奇聞趣事,請搜索關注中國民間科學家編寫的“宇宙通鑑最新版”,作者會給您抽絲剝繭、細細捋來,提前聲明,您可千萬不要被書中驚世駭俗的事物給嚇尿了。

《宇宙通鑑》最新版《創造宇宙說明書》是一本不斷進化升級、迭代更新的智能奇書,以推理科幻小說的形式,跨界整合國學、天文、地理、歷史、神話、預言、考古、航天、前沿科技等領域的大數據,經過嚴密的推理分析,不但說明神級外星人是存在的,而且說明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書中以佛道空無理論結合量子物理弦論及科學家認同的“全息宇宙論”為宇宙觀,讓讀者以月球中的神級外星人為主視角,甚至用上帝視角體驗宇宙劇情(歷史進程),洞察生命本質和宇宙這個虛擬世界的“遊戲攻略”。體驗完《宇宙通鑑》裡的劇情,就可以覺醒,認知就可以對接未來,就可以在“現實”中體驗未來大同世界的聖級劇情和星際時代的神級劇情,甚至用上帝模式創造宇宙體驗佛級劇情。不然,只能繼續在過去的低級劇情中輪迴讀檔。



科幻作家張晶晶


如果要討論人類科學發展的進度,那麼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個重要的里程碑。人工智能代表了當前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但同時又像原子彈研製成功那樣,科學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前方路是下坡路,向下走也是向前走。無論如何,人類社會將不可避免的進入智能化時代。

不少人認為,未來人工智能能夠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和生產勞動時,人類的工作都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類將面臨大面積實業的風險。其實我覺得完全沒有那麼恐怖,每一次科技跨時代革新都會帶來一批新職業同時會淘汰掉一批原有的職業,這是很正常的,就像人工智能普及之後,人工智能維修一定會成為大熱的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