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條OLED蒸鍍量產線成功點亮,國產自主研發提速發展

近日,國內首條自主設計的OLED照明G2.5代量產線成功點亮。該產線可根據需要製備多種形狀和顏色的OLED照明燈片,是國產OLED裝備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

此次在自主設計和製造的生產線上成功製造和點亮 OLED 照明面板,證明中國已具備開發和製造中小尺寸 OLED 生產線的能力、具備突破 OLED“卡脖子”技術的能力,這為我國實現高世代大面積真空蒸鍍設備國產化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國產替代加速 產業擴軍加速中

何為真空蒸鍍?就是指在真空環境中,把OLED有機發光材料精準、均勻、可控地加熱進行蒸發或昇華並鍍到基板上。通俗地說,OLED屏幕每個像素都是蒸上去的,除了發光材料,金屬電極等也是這樣蒸上去的,可以說真空蒸鍍技術就是OLED面板製程的“心臟”。

目前國際上的真空蒸鍍技術依舊是處於被日本Canon Tokki壟斷高端市場其生產的蒸鍍機能把蒸鍍誤差控制在5微米以內,包括三星以及京東方都是採購Canon Tokki蒸鍍機進行生產。據悉,本次江蘇有機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發的OLED照明G2.5代量產線可在 370mm × 470mm 基板上,根據需要製備多種類型的 OLED 照明器件。產線中自主設計的線性蒸鍍源和全自動控制系統,可滿足蒸鍍均勻性為 97%、生產節拍時間為 120 秒的技術要求,預計年產能力為 22 萬片。截至 2019 年 9 月 23 日,該條蒸鍍線已實現紅光、綠光、藍光和白光 OLED 照明面板的製造併成功點亮,發光面板各項性能均達到項目預期結果。預計明年上半年該產線可進行小批量出貨。可以說本次江蘇有機光電技術研究所的突破為國產替代的加速有著重大意義。

根據OFweek顯示網顯示到2020年,手機市場對於小尺寸OLED的需求最高將達到726.05萬平方米,市場份額會達到四百億美金以上,2018年中國OLED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穩定在

20%左右中國已成為全球OLED第一大市場。巨大的市場空間也直接帶動新型顯示產業上下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作為顯示產業核心地位的蒸鍍工藝也逐步受到國內各企業的重點關注。目前,我國已建和在建的OLED產線已經超過15條,其中已經量產的產線良率正在逐步爬坡。國內新型顯示產業目前已經開始逐步趕超國際高端水平,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技術迭代 帶來未來產業競爭加劇

LCD與OLED纏鬥已久,在雙方的混戰中,QLED、miniled、MicroLED技術也紛紛入場,一時之間,顯示技術市場進入到了史上最為繁盛的戰國時代。

國內首條OLED蒸鍍量產線成功點亮,國產自主研發提速發展

近日三星公司表示將在2025年之前投資13.1萬億韓元,將LCD業務轉為OLED業務。其現有的第8代LCD工廠也將轉為QD-OLED產線,隨後第7代LCD工廠也將轉產QD-OLED(量子點有機發光二極體)。而蘋果公司也正在申請QD-OLED相關技術專利,該專利顯示,其可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電腦和電視的顯示器當中。這表明蘋果正在致力於加強甚至是壓寶QD-OLED技術方面的佈局。QD-OLED作為一種新型混合型結構,通過使用藍色OLED作為發光源並在頂部使用綠色和紅色QD來轉換顏色。儘管它具有與現有OLED相同的發光結構,但其特點是可以與QD材料一起使用,從而具有出色的色彩還原能力和發光效率。而近期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也開發出一種單層OLED的原型,這預示著相對於現在多層疊在一起的OLED來說,製造成本可能大大降低。在LCD盛行於市、OLED漸次普及的情況下,諸多顯示大廠也把目光聚焦在新一代顯示技術之上。Mirco-LED、QLED、QD-OLED……新一代顯示技術路線目前處於群雄爭霸的狀態。

面對未來快速的技術迭代和競爭,國內OLED產業目前還被出品良率所困擾。而在上游供應鏈部分,受限於國外的專利封鎖和保護,中國目前還落後於韓國、日本、德國及美國等廠商。不得不說,國產新型顯示技術未來發展重點還是在上游技術突破和良品率的保證方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