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畫畫?培養藝術細胞的祕訣一:看繪本

如何讓孩子愛畫畫?培養藝術細胞的秘訣一:看繪本

更換封面

00:26 視頻尚未發佈,暫時無法播放

很多人看到我兒子的畫都說他畫得不錯,問我是怎麼教的?

今天我就開始分享培養孩子藝術細胞的第一篇秘訣看繪本

熟悉我的人說,孩子的遺傳基因強大,媽媽會畫畫,所以他也會畫畫。但其實,我覺得遺傳因素是一方面,環境薰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我家的環境薰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自己畫,孩子看在眼裡,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二是給孩子看繪本,接觸大量的、各種畫風的繪本,孩子自然會對畫面有感覺;

三是我會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多接觸藝術方面的活動,比如讓孩子自己畫、自己捏泥人,引導他觀察事物、觀察大自然,讓孩子參加早教機構的藝術創作活動等等。

  • 01 看繪本一舉多得

我想先從繪本開始說起。因為,給孩子講繪本,是所有家長都可以做到的。不論家長有沒有美術基礎,都可以從講繪本開始進行家庭美育。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

藝術能力是孩子的一個軟實力。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能力,哪怕孩子最終都不能很好地創作,但孩子的審美也會得到培養。對孩子來講,能夠更多地感受到自然平凡之美,就是一樁幸運的事。更何況,從現實層面講,審美高的人也有優勢

,職場上很多展示類文件,不就靠顏值勝出嗎?

如何讓孩子愛畫畫?培養藝術細胞的秘訣一:看繪本

△兒子幼兒園時期的畫


培養藝術細胞的重要性大家都能理解,可有人估計會說,看看繪本就能讓孩子變得喜歡畫畫?就有藝術細胞?這也太扯了吧?

其實還真的是這樣,並不是看了就會畫畫,但會畫畫的孩子通常都接觸過大量繪本——所謂的素材積累

藝術能力首先就需要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在色彩、形體、空間感等方面的視覺能力,通過讓孩子長期接觸繪本,就能促進孩子在這些方面的能力發展。尤其在孩子大腦高速發育的1-3歲期間,對孩子講繪本,會在知識儲備、藝術能力等多個方面增強孩子的能力。(但在1歲以內,由於孩子的視覺還沒發育到一定階段,因此不建議這麼早就給孩子看。)

另外,與孩子互動的這個親子閱讀過程,會促進孩子聯合知覺的發展。聯合知覺,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同時對光、聲音、觸覺、味覺和嗅覺等信息流結合成整體來理解。這是促進孩子身心各方面發展的一種基本能力。在1歲之前,更早期的親子互動,對聯合知覺的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繪本的形式也多樣,有水彩畫、鉛筆畫、油畫、拼貼畫、版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一方面提供素材積累,另一方面,當孩子開始接受這些繪畫知識的時候,更能夠引起聯想,促進孩子的知識吸收。

  • 02 繪本怎麼挑?又怎麼講?

那麼,說起繪本,家長們肯定又有不少問題,比如繪本如何挑、如何講?

首先,從1歲之後,我們就可以讓孩子慢慢接觸繪本。養成習慣之後,就可以一直看下去。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有相應的繪本可以看。

1-3歲年齡段適合孩子的繪本有很多。經典的那些,包括《我爸爸》《我媽媽》《大衛不可以》《猜猜我有多愛你》《鼠小弟系列》等等。這一類以簡單主題的圖畫為主,文字很少的繪本,都是適合給1-3歲的孩子看的。

繪本可以去圖書館借,也可以自己買。但我建議,年齡小的孩子還是最好自己買,等孩子長大點再借了看。因為年齡小的孩子破壞性比較大,容易弄壞弄髒書本,借的書我們有好好保管的責任。

挑選繪本時,除了看畫面,當然還要看內容。藝術品除了美,還有內涵。繪本也不是隻要有漂亮的畫就好。

繪本內容,我把它簡單分成兩大類:故事類和認知類。故事類,是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孩子接觸各種內容,包括情緒管理、品格培養、人際交往等等;認知類,包括生物、地理等各種百科知識。

這兩大類自然都要接觸。可以在兩大類下每個小方面都選幾本繪本給孩子看。

  • 03 認知類繪本舉例

認知類繪本,在1-3歲這個年齡段,我以《誰住在這裡?》這套繪本為例,給大家講講,該如何挑繪本、講繪本。

如何讓孩子愛畫畫?培養藝術細胞的秘訣一:看繪本


  • a.看書本材質、做工

《誰住在這裡?》是4本一套的動物認知繪本,它是用厚卡紙做的紙張。像這樣的紙,又厚又硬,方便給孩子翻閱,也不會被孩子撕壞或者啃壞。它的開本也較小,小小孩拿在手裡也不費力。

這套書的邊角是圓角設計,這設計很有心,可以防止孩子被尖角傷到。越是厚而硬的紙張,就越不能做成尖角。

如何讓孩子愛畫畫?培養藝術細胞的秘訣一:看繪本


此外,這套書的頁面設計也很有意思。書本的上部,每一張都挖掉一塊,形成一個個突出的標籤,在這突出的小標籤上畫上動物,對應那一頁上的內容。這就像一個圖示的目錄一樣,讓孩子一眼能夠看到每一頁講了什麼動物,也方便他指認不同的動物,還能讓孩子立即翻到感興趣的那一頁。

像這樣子處處為孩子考慮而設計的繪本,當然是我們的首選

  • b.看插畫

有人可能會說認知類的繪本,尤其是生物百科類的,難道不應該放照片才最真實,能讓孩子瞭解真正的狀況嗎?看畫出來的繪本有什麼意思?

這話有道理。但這樣做

不現實原因一,野生動物逐年減少,人們去拍攝代價也很高,做一本以照片為插畫的繪本難度可能比直接畫畫來得高,而一本書是不可能直接拿網上的照片來拼湊的,這涉及到版權問題。

原因二,認識動物,需要了解它們的習性。拍攝照片,即便能長時間蹲守,捕捉到動物的各種習性表現,但要把它們拼湊到一起,在同一畫面上表現出來,又要不失美感,這難度你們自行體會。但繪畫就不一樣了,它能把動物們的各種動作都畫到一個畫面裡,哪怕同時展現春夏秋冬四季都不成問題

原因三,孩子的視覺是緩慢發展的,視敏度會在出生的第一年裡穩步提高,由於1週歲孩子才剛形成立體視覺,因此,平面圖形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繪畫表現的內容更簡單更直接,也更集中,更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而照片會比較立體和縱深,且畫面包含太多細節,反而沒有重點,不夠吸引幼兒。



《誰住在這裡?》這套書,就用“花園”“草地”“池塘”“森林”這4個主題,每種主題下展示6種小動物。用水彩畫的方式展現這些動物們的生活習慣。

這些畫面,可以說主題突出,描繪出的動物主體也符合真實動物的特徵,足以讓人辨認,但又不失簡單、對比度高的原則。很容易抓住小朋友的眼球,並讓小朋友記住它。

此外,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在一些動物旁邊,作者畫上了孩子熟悉的對比物,比如,鼴鼠旁邊的蘋果,這也能夠讓孩子對一些動物的大小有個概念。

如何讓孩子愛畫畫?培養藝術細胞的秘訣一:看繪本


那麼,這樣的畫面,就不光可以讓孩子認識動物,也可以在不經意間培養孩子對畫面的感覺。等到孩子到了學畫畫的年紀,還可以把書拿出來參照著畫。這套書的繪畫就是相當優質的,完全可以照著畫。

  • c.看內容

繪本,畫面和文字所表達的內容是相輔相成的

在1-3歲年齡段,孩子對長句、大段文字通常並不感興趣。《誰住在這裡?》這套書是一個畫面配一段文字,按照經驗,可能孩子不會聽這麼長的一段字。家長就可以分散地講,或者就先看圖說話,偶爾再穿插文字內容。

比如,在蝸牛這一頁,家長可以先問孩子,哇,這是什麼呀?(跟孩子講故事,肯定要注意語氣語調,要帶活潑、誇張一點的方式。)孩子就會把認識的東西指給你看。然後家長就可以結合文字內容給孩子一一介紹。

如何讓孩子愛畫畫?培養藝術細胞的秘訣一:看繪本

這本書雖然文字是大段的,但其實內容很簡單,符合這個年齡段的特性。介紹動物,只介紹它們喜歡吃什麼、喜歡待在哪裡,什麼時候出來活動等。這些就比較貼近孩子的生活,便於孩子理解

孩子在這個階段喜歡重複聽故事,有經驗的媽媽大概都有這樣崩潰的經歷——在孩子要求下,你像復讀機一樣把一本書重複十幾遍甚至幾十遍,直到筋疲力盡。儘管讓人崩潰,但這就是孩子學習的過程,媽媽們就努力多講幾遍吧。

如此從易到難,讓孩子接觸大量繪本。

此處感謝德國繪本作者蘇珊·蓋恩豪澤和繪本繪者斯特芬·瓦倫托維茨合作創作的繪本《誰住在這裡?》提供的素材。


  • 04 故事類繪本:無招勝有招

故事類繪本,在繪本材質、做工和插畫方面,挑選方法和認知類繪本大致相仿,在內容方面,則完全可以按需挑選

比如,你想讓孩子提前做好上學準備,那就不妨去買一套關於上學的繪本;想讓孩子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就去買講友情的繪本。

或者,還可以買一套類似《小兔湯姆系列》的綜合類繪本,內容就更豐富了,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讓孩子愛畫畫?培養藝術細胞的秘訣一:看繪本


在我孩子還小的時候,我記得他特別喜歡《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書,與同期看的《我爸爸》《我媽媽》和大衛系列,他總是更愛看這本,也許這本書的主題是親子之愛,而他又剛好比較感性吧。

總而言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投其所好,給孩子多讀他喜歡的。在此基礎上,又要想方設法在他不反感的前提下讓他接觸其它類型,這樣孩子的視野才會更寬廣,給大腦神經元的刺激才會更多,促進神經元的發展。

只有看過大量的畫面,有了足夠素材的積累,等到他自己能夠創作的時候,腦子裡才會有充足的形態展現,讓他俯拾皆是、信手捏來。

這些,就是我給孩子看繪本,順便薰陶孩子藝術細胞的經驗。談不上權威,但應該能給到點啟發。而這只是

秘訣之一,還有其它秘訣,敬請期待下次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