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被游客遗忘的免费景点:曾是青楼之地,一个烧饼才1元钱


到北京,怎能不看胡同呢?如同上海的巷弄,北京的胡同里,藏着最真实的风土人情,藏着最有味道的老北京。 北京老城区内胡同很多,做攻略时有一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一带,离故宫博物院不过2公里,让它闻名的不是胡同文化,而是那一段段莺莺燕燕的故事,它就是八大胡同。

了解北京历史的人,多说都听说过这里,可对于外地游客,八大胡同却很陌生,我游玩期间几乎看不到其他游客。这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纵横交错的巷弄里,密集分布着上百家妓院。

八大胡同指的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棕树斜街、朱家胡同、大力胡同。但所谓的“八”只是个虚数,据记载这里至少有15条胡同为妓院所在地。

八大胡同最初原型,本是戏班子的聚集地。 乾隆时期徽班进京多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之后其他地方的戏班子也下榻于此。当时的北京城流传着一句话: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乾隆二十一年,北京内城禁止开设妓院,因为八大胡同紧靠内城,一些风月场合便迁移到此。作为外地进京的要道,八大胡同每天客流不断,久而久之便喧嚣繁华,每当华月照天,银筝拥夜,家有愁春,巷无闲火。

老北京的胡同都不宽,只容得一辆汽车穿过,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偶有小汽车穿行巷弄里,一路缓慢行驶,十分不自在。 我也骑了辆自行车闲逛,发现胡同里的院门大都敞开,丝毫不在意隐私,只在门口贴了张字条:私人民宅,谢绝游客。我探过头看,院里摆放的都是陈旧家居,老旧自行车和三轮车停靠在门边,让人恍惚以为来到了80年代。

每一条胡同都不长,多为二三百米距离,首尾处立有牌子,上写着自己的过往。朱茅胡同,长约240米,宽约2.3米,光绪年间曾叫做“猪尾胡同”,后改为“猪毛胡同”。民国时期,因为毛通“茅”,便叫作了朱茅胡同。


这条胡同里曾生活着多位京剧演员,京剧老生三杰之一的张二奎就居住在37号。还有三十岁以后才正式下海的孙菊仙,旦角时小福等等。闲逛之时,我还听到民居里有戏声传来,想必是爱好唱戏的票友在此练习,唱腔低声婉转中颇有传承意蕴。

朱家胡同,全长220米,宽约2.2米--8.4米,2米的宽度很常见,8米的宽度不多,一般只存在于胡同交错的拐角处。牌子上写着在解放前,胡同里多为三等妓院,现在都改为了民居。

清代时,妓院分为四个等级,八大胡同里一二三等级的居多,据统计,这里有一等妓院八十户,二等六十户,三等二百户。妓女级别高,来的顾客地位也不会太低,慢慢的这个青楼之地便传播开来。

状元夫人赛金花,一生漂泊不断,在最后一任丈夫魏斯炅去世后,搬进八大胡同里的石头胡同,迫于生计只得重新挂牌营业。 还有侠女小凤仙,也曾居住在八大胡同里,在此帮助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她和蔡锷将军的爱情故事也被人传颂不已。

如今这些青楼之地已经褪去了踪影,大多改为了民居,唯有赛金花待过的“上林仙馆”依旧存在,只是改为了旅舍,据说很受到外国游客的欢迎,不知道他们了不了解赛金花的传奇。

充满着各种传奇色彩的八大胡同,却成为了外地游客的遗忘之地。这样也好,反而给当地居民保留了一丝安静。石板街道上空搭着洗过的衣服,窗户里还会飘进来饭菜味道,老奶奶坐在门口闲聊,处处充满着烟火气息。

在这里拍照要小心,因为不经意间就有大爷骑着自行车从你身边走过,北京老大爷是绝对不会看一眼外地游客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北京城的习惯。叮叮当的铃声,回荡在几百年的胡同里,让人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

这里有很多小商铺,剪头发的,卖馒头的,卖香烟的,装饰简单朴素,因为顾客都是胡同里的老人,所以价格也是极便宜。

我在这里吃了一顿饭,是我在北京吃过最便宜的,甚至比三线城市的还要低。这是一家老商铺,售卖烧饼、馄饨、牛肉面等,屋里很简单,几张木桌子,几张椅子,食客都是中老年为主。

一个烧饼1元钱,块头很大,一碗馄饨5元钱,给的量也不少,味道鲜美可口。北京城就是这样,既有昂贵到吓人的快餐,也有接地气的小馆,它的包容性可见一番。

从小餐馆出来,天色已黑,八大胡同里行人也多了起来,溜孩子的老人,带着耳机的年轻人,让这条胡同更加充满人情味。 地址:北京二环里,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不收门票。 作者:小鹿,知名旅行家!带你游遍中国各城市冷门、有趣、免费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