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塘有一種小魚叫做“爬地虎”,為什麼過去沒人要,現在卻越來越貴?能養殖嗎?

小馬話三農


野生的小魚種類繁多,有的小魚是天生長不大,一直都是個頭小小的模樣,而且很多小魚都是喜歡群居,出沒時候密密麻麻的一片,在過去水資源好的時候,河裡、農村池塘裡面的小魚種類也是相當的繁多,魚兒更是多的很容易捕捉,用一個網兜,放上半個饅頭,不一會就能夠捉到很多很多的小雜魚,現在的水塘大部分都已經乾涸,有的即便有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裡面的魚類也少的可憐,想過去繁多的數不清的魚類,現在很多都已經看不到蹤影。

這些小雜魚之中,就有一種喜愛貼在水底生活的小魚,個頭很小,身體呈現一種半透明的樣子,別看這小魚個頭不大,但喜愛吃肉,對於喜愛釣魚的朋友,對於這種爬在水底的小魚,是相當厭惡的,個頭雖小,吃食卻很猛,只要你使用蚯蚓或者其他葷腥的餌料進行垂釣,浮漂給你拉的已經變黑了,起杆之後拉開一看,上面掛著一條只有兩寸長的小魚,這小魚個頭不大,嘴卻不小,能夠把蚯蚓、魚鉤整個的吞進肚裡,通過半透明的身體,彷彿還能夠看到蚯蚓吃到了某一個部位,這種煩人的小魚也被叫做:“爬地虎”。

爬地虎,顧名思義,喜歡趴在水底生活,性情很猛,猶如老虎,個頭不大的小雜魚,性格卻不溫和,由於食性很雜,也特別喜歡在夜晚出來覓食,跟蝦有些相似,也被叫做蝦虎魚,不論怎麼稱呼,小魚之中能夠帶虎字的,性情也可見一斑,爬地虎在水質清澈的水域,非常的多見,對於水域的水質要求很高,受過汙染的水裡是沒有爬地虎存在的,過去的爬地虎多的出奇,尤其是在夜晚使用手電筒在水邊照射,會發現岸邊的水底下,爬著很多的爬地虎,受到驚嚇之後,會揚起一團沙子,一溜煙跑的無影無蹤。

爬地虎受到青睞,價格一直上漲,也是有原因的,爬地虎雖然看著相貌醜陋不堪,沒有魚鱗,沒有光鮮的外表,土黃色的外形,跟沙子極為相似,爬在水底依靠外表就是一個很好的保護色,但爬地虎卻是一道美味食材,製作的時候,也不需要進行開腸破肚,也不需要刮魚鱗,把爬地虎養在清水裡兩天之後,吐出肚裡的東西之後,就可以直接製作成為美食,油炸、爆炒、煲湯是無所不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不可多得的一種鮮味,由於現在水質變化,爬地虎的數量也變得稀少起來,所以越來越貴,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時期。

爬地虎雖然可以賣錢,但畢竟屬於一種小雜魚,人工養殖開展前景不是特別的樂觀,加上爬地虎對於環境和食物要求很高,而且爬地虎的壽命也是相當短暫,跟我們食用的四大家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這種幾釐米長的小雜魚還沒有出現人工養殖,對於爬地虎這種小魚,你喜歡吃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棒奔霸


小時候,我家裡養魚,等到深秋季節起魚的時候,一般都是把塘裡的水抽乾,然後人拿著網下去捉魚,那時候因為自己太小,扛不動漁網,只能用手捉。因為膽小不敢捉大魚,只能抓小的,於是就抓了很多小黃魚,只覺得小小的很可愛,吃起來也很美味,誰知道後來,老爸就把我抓的小黃魚全部倒在鴨舍,餵鴨子,為此我還大哭一場。後來才知道那種小黃魚在我們家叫蛤蟆魚,我們家人一般不吃這種魚。

後來長大後學會了釣魚,但又不是專業垂釣者,有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於是就喜歡到叔叔的養魚塘去釣魚,但是沒想到大魚很少釣到,看到魚鉤的動靜以為是大魚,沒想到最後釣上來基本上都是蛤蟆魚,每次釣魚結束後叔叔都要對我狠狠的“誇獎”一番,並讓我常來釣魚,他就喜歡我這樣的釣魚愛好者。

我們家說的蛤蟆魚,也叫爬地虎,學名叫沙塘鱧。主要在我國東南地區的河溝湖泊很常見,喜歡棲息在水草、瓦礫、泥沙的底層。這種魚之所以越來越貴,其實跟豬肉價格上漲是一個道理,物以稀為貴,對於這種魚,人們有消費需求,但是供應量在不斷減少。

爬地虎是一道美味的佳餚,我始終不理解我們家人為什麼不吃這種魚,這種魚沒有刺,肉比較多,吃起來口感較好,關鍵的是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比如氨基酸、維生素等,在很多地方都算得上是高檔菜餚,我曾經在外地的飯店吃過這種魚,是清燉的,當時一大盆湯被在場的人喝的精光。基於它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市場上對這種魚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這種魚的供給近年來卻不斷減少。近年來隨著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這種魚難以有很好的棲息之地,再加上人們大量的捕殺,存在著數量不斷下降的趨勢。以前隨處可見的這種魚,目前在有些地方的市場上能賣到一百元一斤也不稀奇。但是我們家比較便宜,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家人的飲食習慣。供應量不斷減少,自然價格就漲上來。

這種魚是可以養殖的。有商機,必然有投資,目前也有很多地方有人工飼養爬地虎的。但是多以混養為主,很少有單純去養殖爬地虎的,如果養殖爬地虎,沒有十分苛刻的條件,除了養殖魚的

常規技術外,要特別根據爬地虎棲息習慣,保障在養殖水塘的底部有適合爬地虎棲息的地點,同時還有保證底部水質的環境和氧氣供給。

總之,物以稀為貴,爬地虎越來越貴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靠爬地虎賺取收益,可以適當考慮養殖爬地虎。


華哥的三農


前些日子兒子回鄉下幫我翻了翻老屋的漏,下河洗澡時碰上其發小,兩人談著談著,發小說小時候多虧他那次水庫頭上救了他,不然沒有今天的發達,於是兩人又去著了看那次遇險地方。

在兒子他們還小的時候,我們這條河許多魚兒,孩子們整個暑假都在河裡撈魚,這條河下面就一水庫,水庫是江蘇人承包養珍珠和魚的,水庫裡的魚兒喜歡上水,跑到河裡,野魚家魚混雜在一起,我們村裡的小孩抓了他們沒任何辦法,江蘇人就在水頭築了層小壩,上面用鐵絲網欄著,大魚就鑽不上水,但每漲一次水,那過篩的河水沙就在那壩下沉積一片,那片沙質河裡烏央烏央的一片爬地虎停留著,一次括大風漲了點水,這發小的父親那菇棒棚上的遮陽布括到河裡,一直漂流到那欄杆阻著了,到那尋到,隨手拋到欄杆下那沙裡槎擦,好洗乾淨上面粘滿汙泥,每次取上就幾十條這爬地虎,這小魚兒水庫不管,他一,二小時就捕了一百多斤,用那遮陽布綁著擔來家,在我們這,那時別人捉個百十斤魚沒人問這問那的。


他那小兒子,知道父親是在那裡弄的,怎麼弄的,暑假就偷偷的也剪了塊遮陽布去弄,還帶了幾個袋布袋去那心大了,爬過欄杆弄了一袋,又弄第二袋,小孩子都力竭,又下了一陣雷水,那河水漲了些,那整片外圍沙一直往下游滑去,他還不知越捕越往下去,我陷入了那水流沙中去了,那遮陽網也被沖走了,人有三分二陷入沙中,無法起身,水越漲越大,大叫聲被那壩衝擊水掩蓋了,剛好我兒子在上面路上走過見狀,脫下上衣,尋來河邊原漲水衝掛一些樹枝上的的衣服,幾件綁著,又將衣服綁在那欄杆上放下去有五,六米長,那衣服才漂到那小子手上,有了這衣服牽著著力,這小子才爬上了岸,兩人做兩次抬回那些爬地虎魚分。我們大人才知道那壩下地非常之多,非常好撈的爬地虎。過後沒幾時,那些背電瓶的凡要下雷陣雨的天,都在那裡等著捕,時常是幾百,上千斤幾個小時,捕著捕著沒幾年,這些專門喜歡爬在沙積河面的爬地虎幾乎絕種了,幸好下面有個水庫。



兩個從小學畢業後(我兒子小學畢業就到市裡讀書了),都沒什麼碰面了,現在兩人都做父親了,一個住市裡,一個住在杭州難得今天在家鄉的河裡碰上,都回老屋裡找工具去那讓人記住的小壩處再去網魚,許多老東西都拋了,唯獨只看到我那沒帶市裡帶的老蚊帳,兩人又撲到那小壩去了。據兒子回到市裡的家說,那水泥壩己經被常年推去的沙石填滿,沙己經推得往下幾十米去了,這幾年打魚機禁了,那河裡的爬地虎也多了起來,據說有河長了,水庫也當地水管部門管了起來,他兩還是下到了那問沙推頭地,用蚊帳撈了二十多斤這爬地虎魚帶帶來家,我破了破也還曬了三四斤乾的,新鮮的吃了幾天,的確,那味兒與這超市裡賣的千差萬別,後來一打聽鄉下這魚乾兒賣一百多元一斤呢?


老艾葉


我們這裡管這種魚叫“沙裡趴”,這名字很形象,它喜歡趴在沙子上,記得小時候這種魚在河裡可多了,還有棒花魚,它們兩個長得挺像的,只不過是棒花魚比這種沙裡趴大一點,頭型長得不一樣。我們這裡這兩種魚都叫沙裡趴。

小時候池塘多的是沙裡趴、鯽魚、麥穗魚、鰟鮍,河裡多的是沙裡趴、鰱子、麥穗魚,花翅子魚。總之哪裡都有沙裡趴魚的身影,這種小魚雖然小,味道卻很鮮美。特別是夏天雨後,池塘裡漲水了,水變得很渾濁,沙裡趴魚會密密麻麻地趴在池塘邊,張著嘴巴大口地喘氣,這時直接用手捧就行。拿回家收拾好,撒上面粉,放油鍋裡炸著吃,再加一碟蒜泥,別提多美味了。

棒花魚喜歡在農曆的八月底到九月初順著河逆流而上,一小群能有一二十條,別看它大,但是笨笨的,用兩隻手輕輕地靠近它,連沙子抓起,總會驚喜地發現,它和沙子一起被抓在手裡。

現在老家的池塘也填平了,河裡因上游汙水排放也被汙染了,沙裡趴的生存環境遭到了破壞,已經很少見了。現在在我們縣城溼地公園的大河裡還有它們的身影,因為那條河是我們縣城的飲用水源,沒有汙染。

如果水質好養這個應該很有前景,這種魚對水質要求高,對水中氧氣含量要求高,感覺比養別的魚要麻煩很多,而且產量低。





農民創業指導


小時候經常在村外的河裡捉魚,那個時候捉魚用的都是土方法,也就是說提前在河邊挖一個小坑,然後在坑裡放上一些用紅薯和玉米混合製作的魚食,緊接著把河裡的水引入到小坑裡,然後在坑的上面蓋上一層薄薄青草或者是樹枝,當時我們就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多挖幾個小坑,然後等到第二天的早上去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事先準備好的坑裡有“泥鰍”“鯽魚”甚至還有一些黃鱔,那麼這就是小時候我們捉魚最實用的方法。



那麼要說到在當時最讓人覺得可愛的就是問題中說到的“趴地虎”,這種魚在以前我們捉到以後都是不吃的甚至直接丟掉,但是現在這種魚卻成了香餑餑,而且其價格還非常貴,那麼這種魚可以養殖嗎,接下來根據我小時候對這種魚瞭解來進行講解。


“趴地虎”

其實這種魚之所以喚它為趴趴地虎是因為其經常在生存在淺水區的而且這種魚經常貼著地面游來游去,因此才稱它為趴地虎,但是這種魚在我的老家卻叫“憨包魚”或者“筍殼魚”,之所以我剛才講到它可愛是因為它的肚子每天都是股股的,而且其嘴巴也特別的大,因此看起來特別的可愛,但是這種魚雖然可愛但是在當時大家看到它和其他魚類不同的長相,因此都不願意吃它,所以大家捉到這種魚的話幾乎都是直接扔掉或者拿回家喂大鵝。


這種魚體型比較小,一般壽命可以達到3年左右,其生命力也特別強一般這種魚離開水面以後可以長達20個小時的存活,經常在春夏秋這三個季節比較活躍也就是說可以經常見到它們,其實這種魚是可以吃的,其肉質就像龍蝦肉一樣特別的鮮美,而且其肉還特別的肥厚,要知道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大家可以通過網上查詢得知這種魚可以食用,而且其營養價值也特別高,所以現在幾乎可以賣到13元一斤。

趴地虎“可以養殖嗎”

養殖其實是可以的,只是這種魚對於水質的要求特別高,也就是說水質要特別好沒有一點汙染才可以,因此這在養殖的時候顯得沒有其他魚類養殖簡單,所以我個人建議如果你能保證水質好並且有耐心,那麼是可以養殖獲取效益的。


紀錄鄉土


小時候,我家裡養魚,等到深秋季節起魚的時候,一般都是把塘裡的水抽乾,然後人拿著網下去捉魚,那時候因為自己太小,扛不動漁網,只能用手捉。因為膽小不敢捉大魚,只能抓小的,於是就抓了很多小黃魚,只覺得小小的很可愛,吃起來也很美味,誰知道後來,老爸就把我抓的小黃魚全部倒在鴨舍,餵鴨子,為此我還大哭一場。後來才知道那種小黃魚在我們家叫蛤蟆魚,我們家人一般不吃這種魚。

後來長大後學會了釣魚,但又不是專業垂釣者,有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於是就喜歡到叔叔的養魚塘去釣魚,但是沒想到大魚很少釣到,看到魚鉤的動靜以為是大魚,沒想到最後釣上來基本上都是蛤蟆魚,每次釣魚結束後叔叔都要對我狠狠的“誇獎”一番,並讓我常來釣魚,他就喜歡我這樣的釣魚愛好者。

我們家說的蛤蟆魚,也叫爬地虎,學名叫沙塘鱧。主要在我國東南地區的河溝湖泊很常見,喜歡棲息在水草、瓦礫、泥沙的底層。這種魚之所以越來越貴,其實跟豬肉價格上漲是一個道理,物以稀為貴,對於這種魚,人們有消費需求,但是供應量在不斷減少。

爬地虎是一道美味的佳餚,我始終不理解我們家人為什麼不吃這種魚,這種魚沒有刺,肉比較多,吃起來口感較好,關鍵的是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比如氨基酸、維生素等,在很多地方都算得上是高檔菜餚,我曾經在外地的飯店吃過這種魚,是清燉的,當時一大盆湯被在場的人喝的精光。基於它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市場上對這種魚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這種魚的供給近年來卻不斷減少。近年來隨著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這種魚難以有很好的棲息之地,再加上人們大量的捕殺,存在著數量不斷下降的趨勢。以前隨處可見的這種魚,目前在有些地方的市場上能賣到一百元一斤也不稀奇。但是我們家比較便宜,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家人的飲食習慣。供應量不斷減少,自然價格就漲上來。

這種魚是可以養殖的。有商機,必然有投資,目前也有很多地方有人工飼養爬地虎的。但是多以混養為主,很少有單純去養殖爬地虎的,如果養殖爬地虎,沒有十分苛刻的條件,除了養殖魚的

常規技術外,要特別根據爬地虎棲息習慣,保障在養殖水塘的底部有適合爬地虎棲息的地點,同時還有保證底部水質的環境和氧氣供給。

總之,物以稀為貴,爬地虎越來越貴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靠爬地虎賺取收益,可以適當考慮養殖爬地虎。


鄂南小黃


我家門前有一條河叫府河,也叫溳水。時光倒流到六七十年代,那時,府河裡的水清澈見底,水面上有許多帆船上下航行,還有各種水鳥,野鴨等等,充滿著生機。河水裡有各種各樣的魚,有螃蟹,有貝類…給我的印象最深就是魚類了。它們有武昌魚丶有鯉魚丶草魚丶鯽魚…這些魚相對比較大些,它們一般都躲到深水區。還有一些較小的魚,如“爬地虎"丶屎光皮丶翹嘴白…“爬地虎"我們管它叫“威沙股子",這種魚肉厚實,內臟很少,在水裡遊速也不是很快。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鑽進沙裡,然後把自己威起來,只留一個頭在外面。我記得每年的二三月份,春暖花開時,河裡就會有人赤手空拳,在水裡抓威沙股子。有人要問:赤手空拳在河裡能抓到魚?答案是肯定的,不需要仍何魚具。這種魚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搶混水,然後在混水處再把自己藏起來。人門根據這種魚的習性,抓它時勿需仍何東西,只是捲起褲腿,站在水裡,用腳踩便可捉到它。不到半天功夫,一碗下酒菜就有了。


5507332309674


小時候經常在村外的河裡捉魚,那個時候捉魚用的都是土方法,也就是說提前在河邊挖一個小坑,然後在坑裡放上一些用紅薯和玉米混合製作的魚食,緊接著把河裡的水引入到小坑裡,然後在坑的上面蓋上一層薄薄青草或者是樹枝,當時我們就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多挖幾個小坑,然後等到第二天的早上去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事先準備好的坑裡有“泥鰍”“鯽魚”甚至還有一些黃鱔,那麼這就是小時候我們捉魚最實用的方法。

那麼要說到在當時最讓人覺得可愛的就是問題中說到的“趴地虎”,這種魚在以前我們捉到以後都是不吃的甚至直接丟掉,但是現在這種魚卻成了香餑餑,而且其價格還非常貴,那麼這種魚可以養殖嗎,接下來根據我小時候對這種魚瞭解來進行講解。

“趴地虎”

其實這種魚之所以喚它為趴趴地虎是因為其經常在生存在淺水區的而且這種魚經常貼著地面游來游去,因此才稱它為趴地虎,但是這種魚在我的老家卻叫“憨包魚”或者“筍殼魚”,之所以我剛才講到它可愛是因為它的肚子每天都是股股的,而且其嘴巴也特別的大,因此看起來特別的可愛,但是這種魚雖然可愛但是在當時大家看到它和其他魚類不同的長相,因此都不願意吃它,所以大家捉到這種魚的話幾乎都是直接扔掉或者拿回家喂大鵝。

這種魚體型比較小,一般壽命可以達到3年左右,其生命力也特別強一般這種魚離開水面以後可以長達20個小時的存活,經常在春夏秋這三個季節比較活躍也就是說可以經常見到它們,其實這種魚是可以吃的,其肉質就像龍蝦肉一樣特別的鮮美,而且其肉還特別的肥厚,要知道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大家可以通過網上查詢得知這種魚可以食用,而且其營養價值也特別高,所以現在幾乎可以賣到13元一斤。

趴地虎“可以養殖嗎”

養殖其實是可以的,只是這種魚對於水質的要求特別高,也就是說水質要特別好沒有一點汙染才可以,因此這在養殖的時候顯得沒有其他魚類養殖簡單,所以我個人建議如果你能保證水質好並且有耐心,那麼是可以養殖獲取效益的。


山東三農頻道官方賬號


寫這個題目,想起以前抓魚的場景。漲水的時候,用小網兜,或者竹子編制的網具,封住小河溝的小橋洞,過一會拿起魚具,裡面有鯽魚,泥鰍,肉頭猴(趴地虎),黃顙魚,小鯰魚,小河蝦等等之類的大小雜魚。一會就收穫滿滿,夠一家人食用了。最喜歡吃的還是泥鰍,肉頭猴,黃顙魚,小鯰魚這類魚,當時不會考慮它們有什麼營養價值,只是它們渾身刺少,吃著方便,還很香很香……!你吃過嗎?




歡迎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三農的高度】,一起探討更多關於鄉村的事兒!

趴地虎別名沙塘鱧,虎頭鯊,趴趴魚,呆魚等稱呼。由於它頭大肉多刺少,我們當地叫它“肉頭猴”。屬於小魚,長不大,體表顏色和模樣有點像小清道夫魚。總歸來說,它養殖意義不大,造成物以稀為貴吧!


這種魚,下完雨,漲水的時候,特別喜歡在小河溝橋洞旁邊的石壁上吸附,或者在池塘的邊的樹根上吸附。和清道夫吸附在魚缸上差不多吧,我第一次見到一條大的清道夫的時候,以為是趴地虎魚,因為它們的體表顏色和嘴巴非常相似,只是清道夫可以長很粗大,這種魚最大也就十釐米左右的樣子,身體比較小,頭比較大些。這種魚,以前村裡人都說它吃泥長大,其實它吃蚯蚓和一些蜉蝣水生物。釣魚的時候,也會經常釣起它。



這種肉頭猴魚,肉質非常鮮美。小時候抓魚,最喜歡抓這種魚了,它比較笨,跑的不太靈敏,比較好抓。它內臟比較好處理,擠擠就行了。不用處理魚鱗,洗乾淨,配上黏糊就可以油炸一下,非常香。不像鰟鮍魚,處理不好苦膽,特別苦,不好吃,所以過去沒人要它!但是,這種肉頭猴魚,過去也是美味,不會沒人要。


這種魚屬於野生的雜魚類,長不大,不好養殖,即便養殖也不出產量,所以養殖意義不大。肉頭猴魚貴是肯定要貴些了,首先來說它是野生魚,要求生長的水質好,生長出來的魚肉鮮美,能不貴嗎?


三農的高度


人啊!就是賤,窮的時候能吃的都吃過,不能吃的餓極了也能去嘗一點。結果有人餓死了,有人沒餓死,可是為了保命吃了有毒的東西,身體發腫,變成垂死之人,終於熬到了有稀飯喝了,但是肚腹難飽,還是不好受,幹看活想著肚子,哎,真是難過喲。終於有一天陡變了,那一年農民吃飽飯了,而且中午還能吃上大米飯,隨後生活越來越好了,雞魚肉蛋不缺了,人也健壯了,想吃素的了,對魚肉也看不上眼,為了減肥好的還不敢吃,最終人們選擇了吃野菜,迴歸自然吃正宗野生的了,又吃回頭了。什麼野豬,野兔,野魚野雞都是搶手貸了,在農家被當成寶貝是上等菜了。

今天提主的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以前的扒地虎沒人捉,現如今人們迴歸自然,扒裡虎變成了上等菜了。在以前人們窮的時候,魚越大越好,現在飼料喂的大魚人們沒眼看,到是小雜魚成了飯桌上的好菜了。尤其是扒地虎,人們之所以喜歡就是因為此魚雖小但多肉,是個肉滾子,而且肚腹中腸子比較少,也沒刺,要是燒的好味道特別鮮美。一般現在想吃的話,有時拿錢也吃不著。

扒地虎在我們這叫羅漢魚,也叫肉頭羅漢,在庫區或水塘裡他是伏在泥上的,以吃小蝦和遊動的生物為主,細沙士是它偽裝的最好的外衣。這種魚長不大的,不適合池塘何養,即使他的價格再貴,也不能養,就是塘底扒的全是這種魚,產量它是不高的,不建議人工飼養,就目前看就是想養種源也是問題,養這種魚的話是沒有前途的,請大家謹慎投資,不可盲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