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開展的“縣管校聘”,我落聘了,我如何向家人交待呢?未來該咋辦?

楊鍋來了


看到題主說當地的學校,利用暑期開展了縣管校聘自己落聘了,不知到如何向家人交代。

全國多個地方實行教師人事制度改革,以縣管校聘為改革的核心,改革的目的在於打破現有的用人體制機制,將教師由學校的人想系統的人轉變,合理有序引導教師在縣域內進行流動。

有利於打破平均分配的弊端,實現能者上庸著下,激活教師隊伍競爭活力,達到人盡其才,進一步優化當地教師隊伍的作用。

據我瞭解,全國各地在實行縣管校聘過程中。對一部分教師可能有優惠的政策,比如說男教師年滿55週歲以上,女教師年滿50週歲以上,必須優先根據自己自身的年齡特點,教育教學能力,優先聘用不得落聘。

各地在實行縣管校聘中,第一輪的聘用是校內的聘任,90%左右的教師都會被聘上,有個別老師由於某種原因落聘。

其實我覺得不必灰心,因為還有第二輪的聘任就是跨校聘任。在一個區縣範圍內,從總量上核定的話教師的缺口不少,因為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臨時代課教師,來彌補教師師資不足。

所以我覺得題主不必擔心,自己會失業或者沒有在職在編教師這份公職。在第一輪校內聘任中落聘,我們還可以參與跨校的競聘,因為在同一區域來看,有些學校確實缺少教師,可以根據主管部門公佈的缺編人數,參與第二輪的競聘,也許給自己一次機會,會有意外的收穫。

此時不必為第二次競聘單位的其他條件兒多慮,最起碼有一個崗位。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如果教師落聘第一年按照一定比例,扣發績效工資。第二年繼續參加競聘,如果落聘可能會被解聘公職的可能。

此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對自己有信心,牢固樹立我不是最差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累豐富經驗,提升個人綜合素質,這才是最主要的。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希望你通過這一次的縣管校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有所加強,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游刃有餘。


匯智坊


不要想太多。我就是縣管校聘的受傷者,2017年,我落聘了。我也迷茫過,彷徨過,走路都不敢抬頭,覺得別人總在用異樣的眼光看你!二年過去了,我調整好了心態,其實所謂的縣管校聘就是我重新換了個工作的地方,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樹挪死,人挪活!落聘又不是解聘,害怕啥子嘛,反正工作在,以後好好幹!一切都Ok!陌生的朋友,我相信你,一定會振作起來,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榮虹然


編者按:“縣管校聘制度”的利弊我已經在多個問題和多篇文章中認真解答和分析過。並已經把縣管校聘制度的利弊已經點評得差不多了。總體來說,“縣管校聘制度”弊大於利。



“縣管校聘”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縣管校聘”就是為了打破現有的編制,將學校裡教師編制收回縣政府管理,由縣政府統一支配,統一強制教師在全縣範圍內的學校流動,這據說是為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但是,“縣管校聘”並不是完全由縣政府統一管理和調配,它需要學校做出競聘方案後再次競聘,經過“校聘”,“學區聘”,“全縣聘”後,多次競聘不合格的教師待崗培訓後仍不及格將被辭退。所以,有競爭就有排名,有排名就有落聘者,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縣管校聘制度”等於“末位淘汰”制度,一點不假。



“縣管校聘”後落聘後怎麼辦?

縣管校聘落聘後,不用擔心。因為在學校落聘,還可以競聘學區的崗位,學區崗位落聘還有機會競聘全縣崗位,哪怕全縣崗位都落聘,還有待崗的機會。總之,只要不犯嚴重的錯誤,工作態度端正,認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機會還是有很多。根據其他地區已經完成的縣管校聘制度來看,一個縣區落聘的教師也不過一兩個人。至於,那幾個落聘的教師到底有多差,為什麼會落聘誰也說不清楚。



“縣管校聘”落聘後怎麼面對家裡人?

縣管校聘落聘後,心情會極度失落,甚至有些教師想不開而跳樓。比如2019年7月,順豐第一中學教師欲跳樓自殺,被懷疑縣管校聘後落聘而心情不好想不開而做出極端的行為,這樣的教師不在少數。所以,落聘後首先要把心態調整好,不要做出傻事來。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就是在學校競聘中落聘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也許換個地方對自己的前途發展更有利。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競聘不過別人,就不要想不開,總會有一個人要走,為什麼那個人就不能是我?想多了本我,也就釋然了。至於面對家人,自己心態調整好了,家人也不會再落井下石,而是會關愛你如初。要知道家庭就是自己的愛的避風港,回到家跟親人照樣吃好穿好,管他明天又要去哪裡工作,又要跟誰吃飯,又要和誰共事?

縣管校聘給廣大一線教師帶來了什麼?

縣管校聘似乎給教師帶來的沒有什麼好處。工資待遇提高了嗎?教師在全縣範圍內被迫流動,車補發了嗎?教師多輪競聘後,教育均衡發展了嗎?縣管校聘後,師資水平提高了嗎?縣管校聘後,學生進步了嗎?……對教育的發展也沒有任何好處。也許,縣管校聘帶來的唯一的“好處”就是,校長的權力更大了,管理教師更輕鬆了,教師的積極性好像確實“變高”了,實際上確實教師的教育教學壓力更大了。所以,縣管校聘制度一沒給教育帶來任何好處,二沒給教師帶來好處,三也沒給學生帶來好處,這樣的縣管校聘實施起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孖無悔觀教育


在回答題主的問題之前,我詳細的瞭解了一下“縣管校聘”制度。

部分省市開展中小學校“縣管校聘”試點工作,將轄區內所有教師編制回收,按師生比和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分配,由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校委會、教師等組成評聘會,對進行崗位競聘的教師進行打分,確定入崗教師。競聘不成功的教師,可以降低條件進行二次競聘,最終還沒有競聘成功的教師,安排到後勤崗位,並安排相應的培訓和教育,在下一期崗位競聘中重新參加競聘。

提起信心,準備第二次競聘

競聘失敗換成誰心裡都不好過,競聘失敗也不一定,就代表你的能力不行。打分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影響,除了業務能力之外,應該還包括管理水平、人際交往能力等等,所以先不要盲目自卑,你要做的就是提起信心降低要求,準備第二次競聘。

吸取第一次競聘失敗的原因,找出自身的不足加以糾正和彌補。不要過早放棄希望,只要自己全力以赴了,就沒有什麼覺得愧對家人的。



如果被分流或者安排後勤,也不要放棄提升自己

誰也不想被降級聘用或者分流,甚至更差的結果是安排到後勤。不單單待遇上有所下降,面子上也會覺得下不來臺。但是總會有競聘失敗者,能正視自己的失敗也是個真正的強者。

我想最無奈但也是最好的結果就是沉下心來接受相應的培訓和教育,給自己再充充電,在下一期的競聘中一定會脫穎而出。我們經常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通過競聘增強自己的憂患意識,更有助於以後的發展。

不要覺得愧對家人,一次的競聘失敗不代表永遠失敗

只要你盡力了,相信家人一定會理解你。只要你鼓起勇氣接受現實、接受挑戰,未來還是會屬於你的。

我曾經有一個大學同學,在教課的過程學校實行末尾淘汰制,很不幸,他所教的班級成績一直不理想,後來被學校安排到了圖書館。在看圖書館的過程中,他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和努力。現在他已經回到了正常的教學崗位,自己也感覺提高了很多。



總結: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我一直非常喜歡一句話,就是巴爾扎克說的:在我的手杖上刻著我能夠摧毀一切障礙。我們當老師的更應該學會自我調節增強抗挫折的能力,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會重新獲得理想的崗位!


軒老師談教育


感謝題主朋友“楊鍋來了”的邀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縣管校聘”。所謂縣管校聘,是指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和校長,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把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

很明顯,縣管校聘的初衷是國家為了促進縣域內各鄉鎮學校之間、鄉鎮學校與縣城學校之間教育資源、尤其是教師資源的再平衡。

對於縣管校聘,鄉下學校、尤其是偏遠學校的老師肯定會拍手歡迎,因為起碼有機會流動到縣城或者鎮學校任教。但相對應,縣城學校、鎮學校的老師自然會產生牴觸情緒。因此,這方面還需要有關方面做好相應的安撫工作。

另外,由於縣管校聘採用的是校長聘任制,這樣,縣教育管理部門對校長的聘任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教師能不能被某學校聘用,完全取決於校長的意願,校長是否能客觀、公正、公平地聘任教師,可能直接左右該教師的前程。

至於校長如何聘任老師,採用何種方式對擬聘任老師進行考核,最好能徹底公開,並採取公示的方式讓民眾瞭解。


現在,題主在這次假期開展的縣管校聘中落聘了,這當然不是一件開心的事。

我認為,此時此刻,你最需要的是認真反思一下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而不是先考慮自己該如何向家人交代,是自己的問題就多想想應該怎樣去解決。比如,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問題?是不是自己的知識水平不夠?凡此種種有關業務能力的問題,都可能是造成落聘的原因。

假如通過深刻的反思後,感覺到可能是校長的問題,你不妨直接向主管部門反映,以求得到公平、公正的處理。

最後我要說的是,落聘雖然短期內或許不是好事,但如果通過這件事情,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誰又敢說不是好事呢?


感動時代


縣管校聘是現在的大趨勢,如果落聘了,必須要頭腦冷靜,適應這個事情。同時應該樂意接受新學校,新崗位。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爭取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縣管校聘”只要年度考核合格,即使落聘,教育局、學校都會安排工作。年度考核合格其實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德能勤績”:師德、能力、出勤、成績沒有重大問題,年度考核都會是合格的。年度考核領導小組不可能把一個教師置於死地。

落聘教師往往都是剛愎自用、不聽別人意見、與家長、學生對立的老師。我們學校有一位英語老師,每教一個班,期末成績都比同類班級低10分以上,對學生責怪多、對班主任責怪多,從來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所有班主任一聽說她要上自己班上,都心冷了。學校安排她守圖書室,找領導大吵大鬧,人人都避而遠之。

落聘老師如果被安排到其他學校,不要在工作上背思想包袱,要努力工作,加強自身實力。我始終認為沒有實力的憤怒是沒有用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只要在新學校、新崗位做出成績,這樣才能夠對得起自己家庭、孩子,對得起自己。

積極陽光向上的心態面對工作、生活,我們才會開心,工作、生活才會更好!


平淡是真oymlq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就自己幹!——關注李探花,共話教育短長。

教育既然實行“縣管校聘”肯定幾人歡喜幾人憂,有人上崗,有人落聘。落聘者無須煩惱,只要懷揣才華,何愁英雄無用武之地!

去年我有幾位同事就發生了和題主相似的問題,在競聘上崗中,他們“光榮”落聘了。其實落聘的真實原因,是因為他們工資較高,學校採取經費包乾,於是學校揮淚斬馬稷,讓他們“下崗”。

他們相互商量,準備申請法律仲裁,因為按照《勞動法》,如果沒有過錯,勞動合同超過十年合成終身員工。後來經過教育局協調,這幾位老師調離原單位,被安排工作關係掛在某鄉村小學。

到了那個鄉村小學,他們反而因禍得福,他們才真正體會到做老師的幸福和自由。首先課務很少,小學作息時間又比較寬鬆,週六、週日雙休,有一位老師精力旺盛,還在鄰市的輔導機構代課,工資開得比自己工資還高。還有一位老師索性到醫院辦了一個病休,現在長期在外地上門做家教。

今年,縣裡那所中學擴班,缺少老師,一紙調令,準備重新再把那幾位老師調回去,那幾位老師說什麼也不回去,弄得教育局出面協調,最後有幾位回去了,只是校長再見到他們非常尷尬,據說,好幾位都準備要提拔成中層使用了!

“縣管校聘”管理制度設計中就存在很多涔漏洞,現在才剛剛開始,就已現端倪,不過,縣管校聘加速教師流動,對於打破教育壟斷,實現均衡也許是一件好事情。


青衫李探花


假期開展“縣管校聘”,自己落聘了,不管如果,結果也已經出來了,要想的不是如何向家裡人交代,而要考慮自己哪方面不足,落聘後自己要如何?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所謂的“縣管校聘”是打亂原有的教師一所學校教導老的現狀,將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全部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從而達到均衡縣內教育資源均衡的目的。

而此次“縣管校聘”自己落聘了,說明你某些方面能力欠缺,從而在競選中被淘汰,但也不要灰心喪氣,畢竟,現在的“縣管校聘”更方面還不太成熟,一張考核表不能代表所有,還是要在戰略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他,如果自己還是想要在公立學校工作的話,不放利用這個時間段給自己充充電,我想在下一次的“縣管校聘”中,結果會好很多。

當然,有人會說,公立學校教師“校管縣聘”落聘後,是不是自己的事業編身份也要喪失。這一點這位朋友大可以放寬心,身份還是會保留的,最基本的工資也還是會有的,只不過目前處於一種尷尬的狀態,如何處理,各個地方的政策也有不同,例如,有的地方落聘的教師,可以當替補,當有老師生病、生孩子或請假時,就不愁沒有老師教學;可以到後勤崗位,如到圖書室、實驗室、檔案室等。

在保留落聘教師編制的情況下,落聘教師也就好向家裡交待了,但是是也不能盲目樂觀,畢竟自己已經處於尷尬狀態中,還是要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給自己充電,好在下一次的“縣管校聘”中迎難而上。

不過,從目前的“校管縣聘”的落實情況來看,均衡教育資源貌似並沒有實現,反而將農村、鄉鎮學校等偏遠落後學校的差異性“堂而皇之”了,好的學校配好的老師,好的老師努力應聘好的學校,這樣的循環往復之下,農村、鄉鎮等偏遠落後學校只能吃些教師隊伍裡的“殘羹剩飯”,不得不說,這與當初設置的初衷有些相悖。

總之,“縣管校聘”雖然還略顯不足,但其現實的積極意義也有目共睹,極大地激勵了教師積極性,這在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小豬的教育經


我是山村老師,每天為您解答教育領域裡的疑惑!關注我,走在教育領域不迷路!


假期開展的“縣管校聘”,我落聘了,我如何向家人交待呢?未來該咋辦?

看到落聘二字,身為老師的我心裡也為之一顫。“縣管校聘”實施,落聘也是我要面臨的問題,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來與出路。


“縣管校聘”是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和校長,全部實行縣級政府的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交流或輪崗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

說得通俗點,縣管校聘就是教師的人事權歸政府管,而聘任權下放到校長手中。


縣管校聘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是為了縮短城鄉教育資源差距,推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提升教學成果。

但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縣管校聘的實施,任聘權下放到校長手中,很容易造成教師間任聘不公平,導致出現一些成績平平卻靠關係而不被末位或分流的情況。

怎樣才能避免自己落聘或被分流?

一、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打鐵還需自身硬,當縣管校聘來臨時,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不被落聘或分流。當你足夠優秀時,完全可以向城區發展。就算無法進城或去更好的學校,我想校長權利再大,也沒傻到拿自己的業績去坑自己吧!

二、努力搞好與校長的關係

很多憤青很可能會覺得和校長搞好關係就是溜鬚拍馬,其實並不全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在努力幹好自己工作的基礎之上,不得罪領導就行,偶爾在領導面前謙遜一點又有何不可?

結語:“縣管校聘”的實施勢在必行,既然躲不了避不開,那就用一顆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就算真的落聘了,不是還有一句話叫:“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嗎?優秀的教師還愁找不到好工作?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不喜勿噴!縣管校聘來臨,如果你落聘了,你會如何做?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如今,不少地方都推行了教師管理的“縣管校聘”政策,但據我瞭解,真正會落聘的只是少數。因此真落聘的老師,要好好反思自己為什麼落聘,同時要積極地與主管部門溝通,爭取能在其他學校參加聘任。


自“縣管校聘”政策從試點到逐漸鋪開以來,引起了不小的爭論。老師們普遍擔心的是“縣管校聘”實施的公平性。對此我也多次撰文表達過自己的擔憂。但客觀來說,由於教師落聘是關乎教師工作和生活的大事,相信任何實施“縣管校聘”的地方對教師落聘都會十分謹慎,真正落聘的人一般是會有充足理由的。

“縣管校聘”並不是讓教師落聘為目的。

所謂落聘,最容易在原來學校發生。各地實施“縣管校聘”,一般是根據每一所學校的學生數按規定的師生比核定教師數,當學校原有教師數超過了核定的教師數,那註定有老師在原學校落聘。

我理解題主說的落聘應該是這種情況,那在此建議真的得好好想想為什麼自己會落聘。

如果說是年齡大了沒有班主任願意聘自己?但據我所知,一般實行校聘的學校在做方案時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對於年齡大的教師不會納入交流聘任的範圍。

更多的情況是有老師平時上班不正常,有的老師甚至是把教書當做第二職業,或者是有老師真的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如果由於這種情況落聘,那老師就得反思為什麼會這樣,是自己的能力問題,還是態度問題。

當教師在原學校落聘,那應該還有機會交流到別的學校聘任,這應該在各地區制訂方案時應該有統籌和配套方案。

因此當老師在原學校落聘後,除非想離開教育崗位,那就得積極調整心態,主動參與其他學校的聘任。

回到“縣管校聘”政策上,我一直不看好這一政策的倒不在有教師落聘上,這可能正是目前這一政策體現出來的積極意義,讓老師們能感受到壓力,促進教師端正工作態度,更好地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

但我對此有所質疑,從現在各地襖“縣管校聘”實施的情況看,“縣管校聘”正在被執行為教師的末位淘汰制,這不符合“縣管校聘”設計的初衷,這隻會讓各地學校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偏離教育均衡發展的軌道。


更多高考相關知識,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學習資源,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