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

From 新理財

區塊鏈對於供應鏈金融的價值在於:信任傳遞。

基於信任傳遞,能夠很好解決傳統融資項下中小企業缺乏信用的問題,讓優質核心企業閒置的銀行信用額度得到釋放和發揮,讓優質企業的信用之水能夠灌溉中小企業之田,讓整個鏈條更順暢。

如何積極穩妥用新技術解決供應鏈金融中的問題?我們從一個典型場景出發,剖析其中的問題與創新解決方案。

融資困難

[SCF]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

圖1 供應鏈典型場景

如圖1所示,此場景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快消品(啤酒、飲料、乳製品等),基本上都是由廠家通過全國各地的經銷商,賣到商場、超市、便利店,為我們消費者所購買。

由於生產企業處於相對強勢地位,要求經銷商現款現貨或是以預付款形式購買商品,再發貨給經銷商,由經銷商供給超市。由於超市從商品入庫、銷售、對賬到結款的過程需要時間,經銷商向超市供貨後,通常需要3個月時間拿到結款。

在這種情況下,假設經銷商有100萬本金,每個月給超市供貨50萬,第三個月就會資金斷流。

這就是典型的“啞鈴狀”供應鏈場景,兩頭大,中間小,中間的經銷商是最缺錢的中小企業,是金融機構需要大力服務的群體,縱觀其他行業,也是類似場景,目前供應鏈金融正圍繞著核心企業大力發展。

對於什麼是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包括哪些內容,市面上有很多專著,在此不做贅述。本文將深入剖析如何解決離核心企業更遠的供應商融資難問題,如何用區塊鏈新技術來創新解決這些問題,以及區塊鏈技術是否能夠為供應鏈融資帶來新的突破,風險控制是否更有效。

[SCF]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

圖2 傳統供應鏈金融下多級供應商融資難問題

圖2中,傳統供應鏈金融的邏輯只解決了一級供應商融資的問題,二級、三級….N級供應商的融資難以解決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信息不對稱

在整個供應鏈中,各個參與企業間非統一ERP系統,有的企業ERP並不能聯網,除了核心企業和一二級供應商外,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比較低,信息形成孤島造成了無法共享數據,金融機構難於獲得有效的授信支持數據,也難於核實交易真偽。

2.信用無法傳遞

在供應鏈金融中,最重要的就是依託核心企業的信用,服務其上下游中小企業,但是在多級供應商模式中,一級之後的供應商無法依託核心企業的信用做金融,信用無法傳遞給需要金融服務的中小企業,造成融資難、融資貴。

3.支付結算不能自動化按約定完成

供應商與供應商之間的約定結算在合同里約定,沒有辦法通過系統化的方式自動完成,造成金融機構在多環節參與的供應鏈環節,沒有強有力的回款保障。

4.商票不能拆分支付,使得整張背書轉讓的場景缺乏

如圖3所示,由於生產製造過程中,大多數的產品都是由多個零部件組成,涉及到多個供應商,在核心企業支付的過程中,如果核心企業付款方式是商票,由於商票具有不可拆分的屬性,只能完整地背書轉讓,供應商拿到商票後,無法分拆背書轉讓出去,一級供應商沒有融資意願去服務其他供應商,核心企業信用無法傳遞給產業鏈上的其他客戶。

[SCF]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

圖3 商票不能拆分,使得無法繼續流轉支付

區塊鏈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分析,對於多方參與的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分佈式賬本技術、加密賬本結構技術、智能合約技術等,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方案。

1.分佈式賬本技術使信息對稱

對於分散在於各個供應鏈環節中的企業、金融機構,使用分佈式的賬本技術,讓多個參與方加入鏈條中,共享交易數據、應收應付數據,同時又能做到隱私保護,讓數據只能在有權限看到的企業看到,如供應商向融資銀行開放,授權融資銀行查詢其交易數據、應收應付數據,同時這些數據都是依託在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基礎上。

有無區塊鏈的區別。如圖4所示,傳統體系下,“貿易”和“融資”是兩個分離的環節,企業A、企業B做完貿易以後,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擔心A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要花費很大的代價來做驗證。(用微信做比較,相當於,A、B私聊記錄,拿去給銀行C看,銀行擔心真假)。區塊鏈體系下,A、B做貿易的同時,銀行C就在“見證”,這樣一來,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可以從本地見證到的數據裡面核對真實性。(用微信做比較,相當於,A、B、C群聊,銀行C本地數據可以驗證,且效率高,只要保障身份、交易合約的法律效力)。

[SCF]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

圖4 區塊鏈驅動下的產業鏈變化及特性

2.核心企業確認應付賬款,傳遞核心企業信用

如圖5所示,通過分佈式的賬本技術,將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應付賬款,通過付款承諾與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的形式,將核心企業的付款承諾在鏈條上的多級供應商間形成流轉,傳遞核心企業信用給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再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在核心企業付款之後,資金在多個供應商間快速完成自動化資金清算,保證交易方約定的付款時間按時完成資金清算,保障還款來源,使得融資觸手可得。

[SCF]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

圖5 區塊鏈驅動下的核心企業信用傳遞

3.可拆分、可流轉、可融資、可持有到期的付款承諾

由於分佈式賬本的存在,供應鏈上企業上下游的應收應付能夠共享核心企業的信用,使得基於核心企業應付賬款下的付款承諾可以流轉到多級供應商,解決企業間三角債問題,同時鏈條上的任意供應商融資都可以享受到核心企業的優質信用,降低整個鏈條的融資成本。

4.智能合約使風險可控

整個鏈條上的企業債權流轉過程記錄在鏈條上,形成合約,且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核心企業信用經過多個供應商流轉後不衰減,核心企業付款後,資金將按智能合約的規則自動化清算,資金提供方有良好的回款保障。

通過以上分析,區塊鏈對於供應鏈金融的價值在於:信任傳遞

基於信任傳遞,能夠很好解決傳統融資項下中小企業缺乏信用的問題,讓優質核心企業閒置的銀行信用額度得到釋放和發揮,讓優質企業的信用之水能夠灌溉中小企業之田,讓整個鏈條更順暢。

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

通過區塊鏈驅動下的供應鏈金融創新,將帶給企業更大的價值和社會意義。

1.降低整個產業的融資成本

通過區塊鏈打造的多級供應商融資體系,促進全鏈條信息共享,實現供應鏈金融可視化,能夠依託核心企業的信用,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資金流轉的效率,間接降低整體的生產成本,讓企業的產品更有競爭優勢。

2.區塊鏈是優質資產的“挖掘機”

區塊鏈解決了企業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讓金融機構能夠更高效、便捷、穩健地服務於中小企業客戶,確保借貸資金基於真實交易,同時依託核心企業的付款,使得整個產業鏈條上的企業都能融資,且是安全的融資,因此,區塊鏈是優質資產的“挖掘機”。

3.穿透式監管,推動供應鏈金融健康穩定發展

在區塊鏈分佈式賬本技術幫助下,整個業務的過程中,監管部門可以設立區塊鏈節點,隨時檢查,可以不依賴傳統的飛行檢查,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監管部門的穿透式監管更容易實現,更多的金融機構可以安心服務實體經濟,區塊鏈技術加強了對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監控,提高金融機構事中事後風險管理水平,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同時,區塊鏈的數據共享方式,可以防止重複質押和空單質押,推動了供應鏈金融健康穩定發展。

4.“產業互聯網+企業自金融”吸引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未來,隨著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產業最終走向產業互聯網的狀態,通過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讓金融更高效、更快捷、更安全地服務實體經濟,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產業,通過區塊鏈的價值連接,發現場景,為場景服務,最終讓科技賦能於產業、服務於產業,引導更多資金迴歸實體、服務實體,推動製造供應鏈向產業服務供應鏈轉型,提升製造產業價值鏈。

[SCF]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

圖6 供應鏈+區塊鏈 賦能產業

當今,國家倡導脫虛向實,金融服務實體,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技術具有交易不可篡改、便於追溯、便於穿透性監管的特性,使得供應鏈金融從交易、支付結算到融資都能更容易,減少貿易摩擦,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更好地做到信任傳遞。

區塊鏈打造的分佈式共享模式,可以吸引全國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接入區塊鏈節點開放共享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