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如何看待財新PMI和統計局PMI的再次背離?

11月1日財新發布的10月份製造業PMI和前一日統計局公佈的製造業PMI出現較大程度背離。統計局PMI下降至49.3%,為近8個月最低水平;而財新PMI連續4個月上升,10月份51.7%為2017年以來最高值。我們認為,財新PMI調查覆蓋樣本企業較少,對整體制造業的代表性弱於統計局PMI。從歷史數據看,兩個指數背離時,多數情況下統計局PMI表現更好。過去幾個月財新PMI持續上升可能反映部分行業需求改善,例如受益於貿易摩擦緩和的計算機和電子設備製造等行業。

從歷史數據看,當兩個PMI指數變動方向發生月度背離時,多數情況下是統計局PMI和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變動方向一致。由於兩個PMI調查樣本和統計過程存在差別,絕對水平缺乏可比性,相對可比的是兩個PMI各自變化。我們將兩個PMI環比變動方向同統計局公佈的季調後工業增加值月環比增速變動方向進行比較,從統計局2011年開始公佈季調後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算起,兩個PMI共背離33次。其中,統計局PMI變化方向和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變化方向一致有20次,財新PMI變化方向和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變化方向一致有11次。總體上看,統計局PMI對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速預測從統計上要好於財新PMI。

中金公司:如何看待财新PMI和统计局PMI的再次背离?

上一次兩個PMI指數在2016年7月發生明顯背離時,也曾經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事後看,當月經濟活動並沒有出現財新PMI跳升2個百分點所隱含的大幅改善[1] 。2016年7月,統計局PMI下降0.1個百分點而財新PMI大幅上升2個百分點。事後看經濟活動並沒有大幅改善,當月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僅從0.5%小幅加快至0.52%,而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從6.2%下降到6%。

這次的關注點在於財新PMI連續幾個月出現持續上升勢頭,而統計局PMI仍在走弱。10月份財新PMI比2013年以來均值高1.7個百分點,而統計局PMI比2013年以來均值低1.3個百分點。從過去幾個月工業增加值增速表現看,除了表現出季末上升、季初回落的波動特徵,其增長趨勢還沒有出現顯著改善。截至9月份,工業生產、出口、PPI等多項指標尚未出現趨勢性的復甦。

總體而言,統計局PMI覆蓋範圍更廣;而財新PMI數據波動更大,個別月份大幅波動未必能夠預示未來一段時期的變化趨勢。統計局製造業PMI月度調查覆蓋3000家左右企業,財新制造業PMI覆蓋500多家企業。相比之下,統計局PMI更具代表性。從歷史數據看,財新PMI波動幅度遠大於統計局PMI,特別是2014年以前,財新PMI多次越過50%的分界點。目前財新PMI處於歷史較高水平,未來能否維持高位仍然取決於諸多因素。

一般認為財新PMI樣本偏向於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沿海企業[2],但歷史數據未必支持。

比較財新PMI和統計局中小企業PMI:統計局公佈的中小企業PMI和財新PMI相關性明顯弱於大企業PMI和財新PMI相關性。歷史統計局大、中、小企業PMI和財新PMI相關係數分別為0.54、0.16、0.20。

比較財新PMI和私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過去幾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和財新PMI的相關性好於私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同財新PMI的相關性。

比較財新PMI和沿海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以廣東、浙江、福建三個東南沿海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作為參照,財新PMI和三省工業增速相關係數為0.21,低於統計局PMI和三省工業增速相關係數0.34。

中金公司:如何看待财新PMI和统计局PMI的再次背离?
中金公司:如何看待财新PMI和统计局PMI的再次背离?

我們認為,近期財新PMI回升有可能反映了部分出口相關行業需求的好轉,尤其是受益於中美貿易摩擦緩和的電子產業鏈相關行業。近期美國暫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給部分出口行業需求帶來提振,例如電子產業鏈相關的行業。根據統計局對10月份製造業PMI的解讀[3],紡織服裝服飾、造紙印刷、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專用設備、計算機通信設備等製造業生產指數位於55%以上較高景氣區間。其中規模較大的計算機和通信設備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從8月的4.7%上升至9月份的11.4%。財新PMI樣本有可能更偏向於這些行業,因此近期改善較為明顯,但整體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回升幅度沒有這麼大。

中金公司:如何看待财新PMI和统计局PMI的再次背离?

對於未來一段時期的宏觀經濟走勢,宏觀政策要比個別月份的PMI數據更為重要。未來幾個月,貨幣政策仍然會受到快速上漲的豬肉價格和CPI增速的掣肘。短期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可能主要通過數量調控(公開市場操作、MLF等)實現,而非價格(如降息)。財政政策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但財政政策因為是按照年度制定,具體措施要等到3月人大公佈,我們預計2020年會進一步擴大預算赤字(可能從2.8%提高到3%)並增加專項債發行量(預計超過3萬億元),但減稅降費力度可能弱於2019年。今年年內財政政策進一步寬鬆的空間主要在於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提前發行。由於10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重點並非討論經濟工作,因此12月份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是決定下一階段宏觀經濟政策的關鍵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